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中醫為什麼能治病(上篇)
送交者: 王衛星 2024年05月08日16:19:07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中醫為什麼能治病(上篇)

王衛星

萬事萬物都有根,找到根一切問題都可以進入解決的程序,這是公理,公理無須證明。中醫治病的道理亦是如此。

世界是一個大宇宙,人身是一個小宇宙,大小宇宙都是由“陰陽、五行、八卦”構成的一個反映“天人合一”的中國自然生成邏輯(簡稱生成邏輯)。

《黃帝內經》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中醫有五種治療疾病的方式,藥、砭、針、灸、導引按蹺。

根據中醫學理論,人與環境是一個整體,相互影響,不能分割。從身體的表現,可推測健康的狀態。

《內經》言:“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藏,則知所病矣”。所以,中醫用“望、聞、問、切”、“八綱辨證”,整體考慮各種致病因素,這就是中醫診斷與治療合一的結果。

“望診”:望全身情況包括神、色、形、態四個方面。望局部情況包括頭面、五官、頸項、軀體、四肢、二陰、皮膚等。望舌包括舌質、舌苔兩部分。望排出物包括分泌物、嘔吐物、排泄物等。兒科還有專門診法,即望小兒食指絡脈。

望神的關鍵在於兩目、神情、氣色、體態。健康之人兩目有神,視物清晰;神識清晰,思維有序,表情自然,反應靈敏;形體強碩靈動。反之,若目無光彩,視物模糊;神識昏蒙,表情淡漠,思維混亂,反應遲鈍;皮膚色澤枯槁;形體瘦削僵硬,是謂無神,多屬病重。

望色的關鍵在於面部色澤是否光澤榮潤,常色是否分明,病色是否明顯,五臟在面部對應部位色澤是否正常。中國人的面部常色是紅黃隱隱,明潤含蓄。常見病色有青色、赤色、黃色、白色和黑色5種,分別見於不同的病證。

望舌,通過舌質、舌苔的觀察,可以判斷病人的氣血津液和脾胃血淤情況。正常人舌質淡紅而潤,舌苔薄白。舌質能反應臟腑的寒熱虛實及氣血的盛衰。舌苔能反應胃氣的強弱及病邪的盛衰。中醫認為舌尖屬心肺,舌中屬脾胃,舌根屬腎,舌邊屬肝,用此可作為診察腑臟病變的參考。舌質淡紅多是虛寒證,絳紅多是熱證或陰虛內熱(陰虛火旺)。實熱症舌紅而苔黃,虛熱證舌紅而無苔或剝苔,舌尖鮮紅為心火上炎。舌苔紅絳可為血熱或熱毒極盛,如熱病則邪入營分,紅絳起刺為營分熱盛。舌質紫暗多是淤血蓄積。若舌質乾枯、裂紋甚至出現芒刺是熱盛傷陰,津液虧損之徵。舌質胖嫩而邊緣有明顯齒痕者為脾氣虛或陽虛。少苔或無苔病人多是胃氣虛弱或胃陰不足。白苔多屬寒證。外感風寒初起,苔見薄白而滑,里虛寒證舌苔也可見薄白,白膩苔是內有痰濕。黃苔多屬熱證,黃苔愈深,其熱愈重。外邪入里化熱者舌苔淡黃,熱盛傷津深黃而干。濕熱內蘊或腸胃有積滯者苔則深黃而厚膩,黑苔少見,然黑而滑潤者多是陽虛寒盛;黑而乾燥者是里熱熾盛,津液已傷。苔愈厚膩,濕濁愈重,用藥時應十分注意。

在中醫診斷中,望診占有重要的地位,故有“望而知之謂之神”的說法。

“聞診”:是通過聽聲音和嗅氣味來診斷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聽病人的呼吸、語言、咳嗽、嘔吐、呃逆、腸鳴等各種聲響的變化;以及嗅聞病人身體散發出的異常氣味等,以辨別病情的方法。

在中醫診斷中,聞診占有重要的地位,故有“聞而知之謂之聖”的說法。

“問診”:以了解病人既往的健康狀況、發病經過及自覺症狀等相關情況的方法。

《景岳全書》說:“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胸腹,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必崩皆可見”。

問耳目:詢問病人耳、目的情況,可以了解肝、膽、三焦、腎和其他臟腑的病變。問二便:大便與脾胃、腸道關係密切,小便與膀胱、腎關係密切。問婦人經帶:婦女有月經、帶下、產育等生理病理特點,不僅與婦科疾病關係密切,一般疾病亦可引起上述方面的異常改變。問小兒:除問一般內容外,還要結合小兒的特點,着重詢問出生前後情況,以了解小兒的先天情況;詢問預防接種、傳染病史,以了解小兒的免疫能力;詢問小兒發病原因及家族遺傳病史。

在中醫診斷中,問診占有重要的地位,故有“問而知之為之工”的說法。

“切診”:切診包括脈診和按診。脈診,就是醫生用手指判斷病人脈象的變化而得知病情的好壞,在醫生診治病情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脈為血府,全身的氣血都要通過血脈來流向身體的各個部位,當機體受到內外因素的刺激時,就必然會影響到氣血的運行,隨之脈搏發生變化,醫生就可以通過這些身體的變化了解到脈位的深淺、搏動的快慢、強弱等情況。而按診則是對病人的肌膚、手足、胸腹、腧穴進行觸摸的檢查方法,如手足的溫涼、疼痛的部位、皮膚的腫脹等,通過這些方法診斷後就可以和其它三診相互參照,從而作出診斷。

在中醫診斷中,切診占有重要的地位,故有“切脈而知之謂之巧”的說法。

“八綱辨證”中的“八綱”,是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來的概念。用“八綱”辨別歸納證候,是分析疾病共性的關鍵程序。“八綱”是指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其中,陰陽是總綱,它可以概括其他六綱,即陰證包括里、虛、寒證,陽證包括表、實、熱證。“八綱”中的表里,觀察病位;寒熱,觀察病性;陰陽,觀察病類。

“八綱”是“辨證”的基礎,在診斷疾病的過程中,有執簡馭繁、提綱挈領的作用,適用於臨床各科、各種疾病的“辨證”,而其他“辨證”分類方法,則是“八綱辨證”的具體深化。

中醫以整體觀察為指導,追求人和自然和諧共生。生理上以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為基礎,主張陰陽平衡、氣血通暢。在治療上以“四診合參”、“八綱辨證”論治為特點的個體化診療,十分重視個體差異和疾病的後續演變。在方藥上根據藥性味歸經,運用“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和合為配伍原則,構思組方起到減毒增效的作用。

中藥的四性:

1、寒性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清熱解暑、瀉火通便等功效,常用藥材有黃芩、金銀花、知母等。主要應用於咽喉腫痛、臉紅目赤、高熱等病症。

2、涼性中藥具有清熱除煩、降火的功效,常用藥材有薄荷、菊花、薏仁、羅漢果等。主要適用於牙齦腫痛、尿黃便結、口角糜爛等病症。

3、溫性中藥具有溫中補虛、散寒祛濕、通經脈等功效,常見藥材主要包括紅棗、當歸、龍眼等。主要用於治療寒性病症,如胃脘冷痛、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等。

4、熱性中藥具有溫中散寒、溫經止痛等功效。常見藥材有乾薑、附子、肉桂等。主要用於治療經閉痛經、胸痹、陽痿、宮冷等病症。

陰陽是宇宙中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對應雙方屬性的概括。

氣和血的這種屬於陰陽同出而異名關係的特性,表達了中醫裡面陰陽的核心意義:孤陰不生,孤陽不長。說的就是陰陽之間不能夠截然分開,截然分開的比如男女、日月、高低、上下等都是孤立的陰陽關係。氣血同出而異名的關係表達了言氣也就代表了血,言血也就代表了氣。

從氣味的氣、氣血的氣上,我們可以看到古人所謂的氣,皆源自於那個時期的陰陽觀念,在表達陰和陽相互作用的時候,說氣猶如說了血,講血如同講了氣;說氣猶如說了味,講味如同講了氣。

氣味跟氣血一樣,是屬於同出而異名的陰陽關係,不是我們現代人在陰陽割裂的認識下,所謂形單影孤的氣是氣,血是血;氣是氣,味是味。我們現代人過分強調了陰陽的對應屬性,忽視了陰陽的同出屬性。古人運用陰陽思維方法,來認識自然的物質世界,是古人乃至於上古人的智慧結晶,即使是到了今天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情況下,也是做不到將水果的氣和味分開。中藥的氣和味雖不能夠截然分開,但可藉助中藥寒熱溫涼及升降沉浮的性能與辛甘(淡)酸苦咸等味來實現其應用。

在中國古代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大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天干中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己、辛、癸、為陰。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為陽,丑、卯、巳、未、酉、亥為陰。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相配是陽配陽,陰配陰,如甲為陽,子為陽,可配成甲子,乙為陰,丑為陰,可以配成乙丑,甲為陽,丑為陰,不能相配,以此類推,天干用六輪,地支用五輪,正好配一周為60年,這叫一個甲子,也叫六十花甲。

西方曆法中的一天24時,計算精準,分秒不差,是一種形式邏輯的表達。而中國古人一天十二時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與人體十二條經絡有關,每條經絡有各自運行的黃金時間,時間與健康有直接的關係,是一種生成邏輯的反映。

微信截圖_20240426072209.png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美歐態度大變附和北京敦促俄烏和談時間
2023: 封建之詞義再考
2022: 看看這個愚蠢的“生物學家”自相矛盾的
2022: 你們這些傻瓜還看不出來。Trump才是真
2021: 中國人沒良心是事實!以男職工權益受損
2021: 中央社:中國三大電信商未能推翻紐交所
2020: 對照談自由美國特色中國的言論自由
2020: 中共防火牆是新冠病毒擴散的重要原因
2019: 再論李一平:“民運界杜蕾斯”的翻車
2019: 鎮壓六四運動是一個階級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