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全球变暖的元凶
送交者: 柏林 2007年02月26日08:41:17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全球变暖的元凶
—————————————————————————————————————
19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气候最显著的变化是气温渐高,气温渐高使春天变
热,夏秋变火炉、桑拿浴,冬天变温室暖房。其中,冬季变暖的显著气候和物候,
是冬季成为十月小阳春:日历翻到小雪、大雪后见不到小雪、大雪,日历翻到小
寒、大寒后感觉不到小寒、大寒,而是暖春;该降霜时不见霜,该飞雪时雪无踪,
该严寒时天不寒,不该冬青的植物成为冬青植物,不该在冬天抽芽的草木在冬天抽
芽,不该在冬天开花的草木在冬天开花。过去“无雪不过年”、“飞雪迎春到”的
江南大部地区改写成无雪也过年迎春,“瑞雪兆丰年”成了黄河流域农民望眼欲穿
的奢侈企盼,成了塞北农民得天独厚的罕见专利。无雪的冬天不是冬,无雪兆丰年
的前景令人忧。于是,1982年应运出台的《我爱你,塞北的雪》,一出彭丽媛
之口就立即飘向大江南北,感动中华全族心弦,成为中华民族渴望“瑞雪兆丰
年”、以歌赞雪、以歌祈雪、以歌代雪的流行歌曲、民族心声,成为雪越来越少、
歌越唱越流行的忆雪心曲。

持续二十来年的升温,更暖的2006年暖冬横跨欧美,北临北极圈。因此,更暖
的2006年暖冬更令人不寒而栗,不寒而栗的报道和评论铺天盖地、充斥网站和
博客,如:美国之音2007年2月6日报道的《北京二月天气异常暖和创记录》
报告:今年2月,北京天气异常暖和:2月3日气温高达13℃,为30年来同期
最高温,2月5日则窜到16℃。新华社说,中国其他地区的气温也比往年高,黄
河在北部地区的一些河段提前解冻。

2006年暖冬新闻遍及全球,如群星闪耀在互联网内外。因中文新闻的最大特征
是以标题吸引眼球又以标题表达新闻,望新闻标题可知新闻大义,故列举反应暖冬
的新闻标题便可知暖冬的普遍性和全球性:

《北京天气异常创167年最高温记录》、《数九的日子天不寒》,《怪!“迎
春”初冬绽放》,《上海气温快速蹿升,打乱植物生物钟,花苞挂满枝头》,《台
湾暖冬:蚊飞、蛙鸣、凤凰花开二度》,《气候变暖改变周围生活,暖冬天里趣事
多》、《暖冬向我们走来,是喜还是忧?》、《“暖冬”:让百姓的生活喜忧参
半》,《北京迎来暖冬,滑雪遭遇严寒》,《长春暖冬街头无寒意》,《哈尔滨:
冰雕雪塑遭暖冬“毁容”》,《成都:“立冬”不见“冬”,最高气温23摄氏
度》,《重庆近来出现暖冬天气,平均气温普遍偏高》,《重庆暖冬,取暖家电遭
遇“滑铁卢”》,《无雪的冬天》(指西安),《西安:“暖冬”导致多种花卉出
现二次开花》,《西安——一个无雪的冬天》(景周博客),《西安终于下雪
了》、《银川罕见暖冬,几家欢喜几家忧》,《才入冬,兰州搭上开往春天的地
铁》,《诡异的暖冬,“吓”跑了本该飘落的大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
北国风光将成记忆?》(指内蒙),《呼和浩特:一些商场提前迎来消费的“春
天”》,《拉萨无雪的暖冬》,《暖冬高原返青早》(指西藏),《世界自然基金
会:喜马拉雅冰川正全面退缩》,《暖冬少雪让人愁,新疆冰雪旅游遭遇“寒
流”》,《“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为何遭遇暖冬尴尬?》。

放眼全球,可见:《日本暖冬,东京黄金大道失色,电器销售无人问津》,《美国
遭遇罕见暖冬》,《樱花盛开,美国遭遇罕见暖冬》,《纽约:入冬不见雪,高温
破纪录》,《近期北美州欧洲等地出现暖冬现象》,《暖冬天气令加拿大冰酒面临
严峻挑战》,《狗熊不冬眠,候鸟不迁徙,暖冬后果有点严重》(欧美),《欧洲
出现千年不遇暖冬》,《欧洲暖冬犹似春天到,动物不冬眠,雪场无雪滑》,《法
国出现罕见暖冬》,《莫斯科人如何过“无雪的冬天”?》,《西伯利亚:暖冬打
扰熊冬眠》、《西伯利亚暖冬带来新难题,熊“无心睡眠”四处逛》,《捷克出现
45年来未有的暖冬,滑雪场无雪可滑》、《欧洲遭遇暖冬,“滑雪旺季”无雪可
滑》,《瑞典遭遇“暖冬”》,《瑞典,遭遇暖冬抑郁症》,《芬兰暖冬使冬季市
场棉服滞销》、《芬兰遭遇暖冬影响冰雪旅游》,《芬兰:乌鸫鸣唱“春天”》、
《芬兰暖冬,候鸟昏头不南飞》,《南极企鹅栖息地日益南移,科学家称其为全球
暖化的力证》,《澳大利亚气候变暖速度居全球首位》。

其实,北极暖冬始于2005年冬季,见《在欧洲遭遇严寒之际,北极迎来罕见暖
冬》。

习惯了“无雪不过年”、“飞雪迎春到”生态环境的人们过不惯无雪的暖冬,牢记
“瑞雪兆丰年”农谚的人们念念不忘年前的万里雪飘,故lkyuan为农民也为自己写
了一篇盼雪的散文诗《无雪的暖冬》,诗曰:面对无雪的暖冬,生活失去了应有的
色彩。仰望着连日阴霾不开的天空,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期待。面对无雪的暖冬,笔
下失去了往日的欢快。犹如手把一盏冷酒,面前是一桌没经任何调制的蔬菜。面对
无雪的暖冬,心中多了一份无奈。遥看那一片片在寒风中瑟缩的麦苗,仿佛看到了
农民兄弟的眼睛,他们比我更加渴望雪水的到来。我在默默地问,问浩瀚的宇宙,
问大地的主宰,纯洁化身的雪,你究竟属于蓝天?属于大地?还是属于劳动人民的
情怀?我在反复地问,问迎面扑来的寒风,问天边游弋的云彩,晶莹剔透的雪,你
何时才能乘风归来?

与暖冬全球化相伴的是酷暑的全球化,于是,有钱有闲又怕热的人类只好到北极避
暑,证据见《欧洲人流行去北极避暑》。

北半球的瑞雪飞到哪里去了?孔雀东南飞,瑞雪往南飞,飞到了南半球的澳大利
亚:在北半球遭遇2006年最暖冬天的同时,与北半球季节相反而处于酷暑的澳
大利亚,却迎来两次飞雪:2006年11月14日(相当于北半球立夏——小满
间),突然下了一场大雪(见《去北极避暑吧!欧洲暖冬澳洲夏雪》)。正当北半
球广大地区的《圣经》信众因暖冬而哀叹无缘过上银色圣诞节的时候,一直在绿色
中度过圣诞节的澳洲人,却首次在当地尝到银色圣诞的雪味。《澳洲夏天下雪!出
现银色圣诞》报告:南半球的澳洲现在正值夏天,但是竟然下起雪来!这几天澳洲
气候突变,气温从前两天的摄氏二、三十度多度,骤降到今天的零下一度,而且雪
花纷飞,使澳洲人首次尝到银色圣诞的滋味。下雪前的二个月天气是“非常炎热,
达到40℃,到处山林大火。维多利亚省焚烧面积广达四万多平方公里,比台湾还
大。全国的救火员疲于奔命,有一人被火烧死”。

其实,在澳洲夏天飞雪前的中国大陆全境,夏天飞雪已经屡见不鲜:

《承德坝上变天,农历七月飞雪》报告:2006年9月8日和9日(农历闰七月
16日、17日,16日是白露),河北省承德地区围场县和丰宁县坝上地区大降
飞雪。其中,围场降雪最深处达30厘米,是该县有气象记录以来出现的最早的一
次大范围降雪。

《新疆哈密六月飞雪,东天山披银装》报告:2006年世界环境日——6月5
日,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沿天山一带突降小到中雪,使刚刚染绿的东天山又披上了
银装。东天山六月降雪十分罕见。

《居民惊叹深圳“八月飞雪”,专家称其学名为霰》报告:2006年立秋前五天
——公历8月2日下午五点左右,深圳在大雨中夹着十多分钟的飞雪。居民李先生
拍下了十来分钟的“飞雪录像”。

《南京七月飞雪,专家表示惊讶,称夏天下雪闻所未闻》报告:中国四大火炉之一
的南京秦淮区,于2005年大暑后第七天——公历7月30日中午12点50分
左右,在一阵狂风后飘了一阵几分钟的雪花,雪后气象是暴雨夹冰雹。

《奇妙,惊喜!九寨之旅,遇到六月飞雪》报告:2005年6月,东莞旅游团在
往九寨沟途中的松藩县城过夜时奇遇大雪,次日在游九寨沟五彩池时又喜遇漫天飞
雪。

《福州日前突降“六月飞雪”,专家解释其神奇成因》报告:2005年小暑后第
六天——公历7月13日下午四点多,福州市区在狂风过后下雪一分钟,雪后下雹
一分钟,雹后转成暴雨。

《五月飞雪:北京门头沟5日飘起鹅毛大雪》报告:2005年立夏日——5月5
日,北京门头沟部分地区飘起了一场鹅毛大雪。

《四川江安7月飞大雪》报告:2004年大暑日的8点18分许,晴空万里的四
川省江安县仁和乡百竹海中心校方圆一公里范围内,突然纷纷扬扬飘起了时长约5
分钟的大雪。

《山东临淄现“六月飞雪”奇观》报告:2002年大暑后第六天下午3点15分
至3点20分,山东临淄市临淄城区上空飞下降暑的及时雪。

《可可西里环保手记:卓乃湖七月飞雪》的飞雪时间是2002年7月28夜,地
点在西藏可可西里区卓乃湖。

《新疆巴仑台6月飞雪,竟酿30年不遇雪灾》报告:2002年6月17日16
时起,新疆和静县北部的巴仑台山区连续两天降雪,雪深最深处达到了50至80
厘米,致使216、218国道、321省道遭受雪阻,100多公里的道路全部
中断,50多辆汽车和近百人受阻,给当地牧民造成了巨大损失。但两年前,《中
新社:新疆巴仑台六月飞雪》就报告:进入六月中旬,新疆各地烈日炎炎,气温高
达三十度,但新疆巴仑台县小山的查汗努尔一带飞降罕见的大雪。巴仑台县地处乌
鲁木齐市南。截至六月十三日,降雪时间已长达三十六小时,积雪厚度达四十厘米
以上,气温降至零下十五度,受灾被困人口一千六百八十八人,其中重灾民一千零
一十三人,受灾牲畜七万零一百八十四头(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九十万九千二
百元人民币。

《成都四月雪纷飞,天降异象警世人》报告:2002年4月16晚8时半起,四
川省西岭雪山下了十多个小时的大雪,积雪厚达五六十厘米。

《石家庄的六月雪举市震惊!》报告:2001年小暑后第八天的公历5月30
日,河北省灵寿县五岳寨在连日高温中忽然飞下一场漫天大雪,地上积雪一尺多
厚。1999年6月,北京突然天降大雪四十多分钟。

《夏季也会下雪的地方》报告:《新民晚报》曾报道:1987年8月18日(立
秋后第十天)下午,上海人民广场雨中降雪一分钟:那天下午下着雨,窗外白茫茫
一片,不少人亲眼目睹雨中夹带着白色絮状、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的雪花,飘
舞了约1分钟。《小学科技》2002年第6期也报告此事。

《小学科技》2002年第6期报告:1981年6月1日,山西管涔山林区普降
大雪,雪深达25厘米;1987年6月5日,河北张家口地区降了一场大雪,最
低气温降至零下7摄氏度。

在北半球,夏雪并非神州特产,如:

《小学科技》2002年第6期报告:1980年6月,莫斯科下雪。

《全球气候反常,人类还有没有“后天”?》报告:2004年7月17日,德国
巴伐利亚山区,暴风雨转变成了大雪,德国海拔最高的山峰很快就变成了覆盖厚厚
积雪的雪山,气温也急剧下降。德国气象部门说,这场雪下得很大,降雪量竟然达
到了10厘米。与此同时,当地的气温也下降到了零下6℃,创造了10年来德国
境内在7月份的最低温度纪录。

《德国五月飞雪冻僵多哥,厄瓜多尔抱怨东道主未战先胜》报告:2006年5月
下旬,德国南部地区一直阴雨连绵,靠近阿尔卑斯山的地方更是下起了大雪。所有
的建筑物全都盖上了厚厚的“白棉被”,寒冷景象几乎和冬天相差无几。

《惊艳!瑞士六月飞雪,痴望那一片纯净的白》报告:2005年6月,瑞士圣模
里兹地区普降飞雪。

气温再持续上升的后果相当严重,《气温再上升1度,地球走向不归路》报告:美
国航太总署的“哥达德太空研究所”发言人说,今天的地球是一万年来最热的,人
类已经走到一道关键门槛面前:温度只要再上升摄氏一度,地球就要走过不归路,
变成我们不认识的另一个星球。

谁是全球变暖、变热的元凶?谁是六月飞雪的元凶?科学界认定的元凶是人类自
己,是人类活动增加的温室气体。因为温室气体起着玻璃房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
是指透明或半透明物覆盖着的生物生长空间与外界缺乏乱流等热交换,使得入射阳
光增加的热量得以保存。塑料棚、玻璃房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人造小温室。人造大温
室是指人类活动向大气圈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大气圈的温室气体浓度越来
越高,地表接收的太阳热量向外扩散的能力越来越弱,从而升高了全球气温。温室
气体主要是水气,水汽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大约占整体温室效应的60—70%;其
次是二氧化碳,大约占26%,其余4%由臭氧、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氯碳化
物、全氟碳化物、氢氟碳化物,含氯氟烃、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等组成。适量的
温室气体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过犹不及,过量的温室气体必导致地球变暖变热。
因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制造了除水以外越来越多的温室气体,所以,地球加速升
温。二十多年来,全球气候变温变暖明显。科学界的共识产生世界各国政府的共
识,于是,联合国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东京召开了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
表参加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
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其中主要的限制对象是
二氧化碳。

然而,2006年11月2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交的《牲畜的巨大阴影:环境
问题与选择》报告:数量迅速增加的牛对环境影响最大,全球10.5亿头牛排放
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8%,不但比其他家畜动物高出许多,更
超越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排放的二氧化碳。饲养牛时需要燃烧燃料来制造肥料,
还要种植牧草、运输处理。在上述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占了9%。呼吁各国盯
紧牛屁股,改进畜牧业管理,减少牛屁股排放的废气。

——全球10.5亿头牛排放的二氧化碳只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8%,并
全球变暖的头号元凶,但媒体却制造耸人听闻的新闻,视10.5亿头牛是全球变
暖的头号元凶,如《温室效应报告显示:牛屁是全球变暖最大元凶》,《牲畜比汽
车产生更多温室气体》,《牛屁造成全球变暖,物种灭绝,牛也要搞欧Ⅳ标
准?》。

不论向大气圈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元凶是人类繁殖的牛群还是人类其它活动,反正人
类增加的二氧化碳被认定为全球变暖的元凶。因此,美国航太总署的“哥达德太空
研究所”发言人警告:要是维持今天的二氧化碳排放速率,过不了多久,高纬地带
的生态系统就要开始崩坏,不可收拾,然后带着全球走上不归路(《气温再上升1
度,地球走向不归路》)。

因科学界认定人类向大气圈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元凶,控制、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量应成为地球的球策,联合国的国策,世界各国的国策,故联合国气候变迁
研究小组便迫不及待地把原准备在今年2月出版的报告内容作为世界警报提前于去
年十二月公告: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过去的5年急剧增加,预计在未来的1
00年,全球平均温度将上升4.5摄氏度。报告呼吁,不管二氧化碳是来自牛群
或人类,再不控制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地球的自然生态环境将受到严重的破坏。

然而,温室气体、温室效应毫无依据,是科学家、政治家的胡说八道。理由有:

一、由温室气体以水汽为主、二氧化碳为次的组成可知,温室气体位于对流层。因
为:㈠对流层是紧贴地表的大气层,水汽几乎全部集中在对流层,对流层是水汽翻
云覆雨、覆雪、覆雹、覆雾、覆霜、覆露的空间;㈡科学界认定:水汽、大气微粒
受重力作用制约而重者沉在下、轻者浮在上,从而认定青藏高原缺氧的原因是氧气
稀薄,氧气稀薄是因为氧气分子较重,沉在近地表上空,氧气密度随海拔升高而稀
薄。水汽是大气圈中最重大的“气体”,二氧化碳是大气圈中气体微粒质量最大的
气体,水汽和二氧化碳只能在对流层中对流,在对流层中沉浮。

集中在对流层的水汽,在对流层的比例很低,如湖南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网站20
04年9月6日发表的《大气科学》报告:夏季湿热处,大气中水汽含量的体积比
可达4%,在冬季干寒处(如极地),则低于1/万。有理由相信,4%和1/万
是指水汽在贴近地表的大气中的比例,而非在整个对流层中的比例。

二、仰望天空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浮云的流向、流速可知,对流层的风向、风速
是紊乱的,任何时候都有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风力,好象蓝天下的风速与高度成
正比。即是说,对流层的气体时刻在对流、交流、混流,水汽时刻在聚散。因此,
地壳活动、生物活动、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在风力搅和作用下,很快就会均
匀分布于一定高度范围内的对流层;对流层在吸收地壳活动、生物活动、人类活动
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同时,通过降水活动和地表生物的呼吸作用而排出二氧化碳,二
氧化碳在对流层中时刻处于动态的平衡。

三、1983年12月北京第一版的《地质辞典》第一册报告:对流层的气温特征
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就降低0.65℃,称为大气
降温率。在对流层顶部,平均气温为零下55℃,且在赤道上空最低,因为平流层
厚度不均,是个扁椭环体:赤道上最厚,达17公里;两极最薄,只有9公里。大
气降温率可从登山过程中体验,可问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运动员。体验大气降温
率经历最丰富的名人,是标明出厂期和报废期的收音机——8341—99型收音
机的毛泽东:他生长在韶山,游玩过泰山,为避难藏过井冈山、爬过大江南北许多
高山、雪山,为避暑、休养、开会常上庐山,他收发过证实大气降温率的天音诗
句:“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风吹”(《冬云》)。

——地球第三极——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冬季气温,即11月中旬至来年
2月中旬的平均气温是零下40℃—零下50℃。而珠穆朗玛峰到对流层顶部应该
还有五六公里。

大气降温率表示:地球是热源,地表是温室;对流层是散发地表热量的椭环形散热
气层,降低地表气温的椭环形降温气层,对流层气体是良好的散热导体,冷却地表
气温的冷却气体。即对流层的所有气体都不是温室气体,而是冷室气体。它们不起
温室效应,只起冷室效应。

四、上示的《地质辞典》第一册报告:大气圈是各种气体的混合体,各种气体的体
积占总体积的比例是:氮占78.09%、氧占20.95%、氩占0.93%、
二氧化碳占0.03%、氖占0.0018%,此外还有水汽和尘埃微粒等。大气
总质量的1/8集中在海拔10公里范围内,其密度和压力随高度增高而趋于稀薄
和降低。可见,二氧化碳总体积虽然排在第四位,但其总体积只占大气圈气体总体
积的万分之一。

湖南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网站2004年9月6日发表的《大气科学的内容》则报
告:大气质量的90%聚集在海拔15公里以下的对流层内。如是,大气圈中质量
最大的二氧化碳就应全部集中在对流层。

毫无疑问,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增加的二氧化碳较之大气圈原有二氧化碳的总
量微不足道,犹如撒向大海的一泡屎。正因二氧化碳的增量微乎其微,故科学界、
环保界拿不出对流层二氧化碳浓度增大的报告,三四十岁以上的人类也没有呼吸变
难的感觉。

即使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增加的二氧化碳总体积达到工业革命以前大气圈原来
的二氧化碳总量,但它们和其它温室气体组成的温室总气体,在对流层中的比例仍
然很低,只是散布在对流层中的点点稀星,椭环形散热气层中的点点稀星,构不成
保温的气体温室,不产生任何温室效应。

五、大气降温率表示,对流层是神奇的大气圈,莫明其妙的大气圈,不明大气降温
率成因的大气圈:与赤日炎炎似火烧的太阳越近,气温越低,完全违背离火炉越
近、温度越高的铁律。然而,对流层只是整个神奇大气圈中近地的第一圈:对流层
之上的平流层气温随着与太阳距离的缩短而升温到零度。其中,高度在20—30
公里的臭氧层,温度则上升达到几十度,成为高温带。过了臭氧层,又是平流层,
温度则随着与太阳距离的缩短而降到零度;在高度为80—90公里的中层,温度
随着与太阳距离的缩短而降低,降低到零下90℃。在高度90─500公里的热
层,开始时温度随着与太阳距离的缩短而迅速升高,如在高度100公里以上,温
度猛增,白天温度高达1700℃,夜间则降到400℃,而后,气温与离日太阳
远近的关系不甚明显。500公里以外的大气圈层气温尚未探测(见《地质辞典》
第一册)或者探测结果尚未公开。

臭氧层并非由臭氧组成的大气层,而是指臭氧在海拔20—30公里的空间密度相
对较大,达到占这层大气的十万分之一。臭氧是很强的氧化剂,由一个氧分子和一
个氧原子化合而成,很不稳定,半衰期很短,以分钟计,属于即合即散型:在常温
常压下,会很快分解成一个氧分子和一个氧原子;在气温高达几十度的臭氧层,两
者相遇则凑成临时夫妻——臭氧,随即就发生婚变——离婚为独立自由的一个氧分
子和一个氧原子,在大气中漫游求婚。故人类生产和使用臭氧,不产生二次污染:
既没机会成为地表上的温室气体,更没有机会排放到臭氧层。

大气圈各圈层莫明其妙的气温特征告诉人类,地表气温与日照无关,各圈层气温高
低与离日远近无关,也与离地表远近无关。可以说,各圈层都是地球温室的椭环形
巨厚围墙,都在起温室效应;也可以说,各圈层都是消耗太阳热能、冷却太阳热能
的椭环形冷却气墙,令到达赤道上空的对流层顶部的阳光变成零下55℃的超级寒
光。常年处于零下55℃的超级寒光带超过地球上最冷的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零下
25℃—零下30℃°(《南极的自然地理概况》)。如果对流层上部密集水汽,
就将结成一层椭环形冰圈。

如果太阳是明镜般的光盘式光热辐射体,地球大气圈就是一边把炎热阳光吸收过滤
成零下55℃冷光的滤热圈,一边吸收地表热能、降低地表热能的吸热圈。地球大
气圈是莫明其妙的大气,冷却日照辐射热和地表热量的神奇大气:既冷却阳光至零
下55℃,又冷却地表气温至适宜生物生存气温,是降低地表气温的退烧神气。

然而,科学界说,太阳是氢核聚变成氦核的热核反应堆,球形的光热辐射体。似
此,自转中的太阳始终只有突向地球的一点向地球射出一束光线,自转中的地球大
气圈只能得到这一束光线的扫描,扫描地球大气圈的一束光线既没几卡热量,也没
半烛光强:一束光线照不明漆黑而庞大的地球大气圈,地上也看不到太阳。因为,
光线截面的大小就是光子的大小,或光波波幅的大小,肉眼看不见光子或光波。照
向地球的一束阳光,在太阳表面虽是密集的,但射线以<形散开,相邻两条光线的
距离与射程成正比,到达地球大气圈的射程近于1.5亿公里,即一束射到地球大
气圈时的每条光线之间的距离变的很大。而可见光的特征是,只有迎着它才可见
它,在地上,只有你的眼睛刚好碰上扫描的阳光,你才能见到这条光线。但是,这
条阳光由于太微细而不可见,肉眼可见的光线是密集的光线束。而且,一束阳光经
过大气圈无数的气体微粒的散射作用而繁殖出无数的光线,但散射过程是光能被无
数气体微粒无数次吸收和微分而削弱的过程,一束光线虽然经过大气圈的散射作用
繁殖出无数的光线,也织成了天大的光网,但是,经无数气体微粒吸收和微分后的
无数光线的光度早已暗到不可见。故一束阳光根本照不亮地球大气圈。

照不亮地球大气圈的一束阳光,同样也照不亮月球。日月不可见,众星更不可见。

可见,三明日月星是神明的发明物:“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造了两个
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
《圣经·创世纪》):两个大光即日月,“大的管昼,小的管夜”是对现代人说
的,因为,视觉上,月亮光盘比太阳光盘大,看象形文字的月也比日大;现代人才
被告知,日月的实际大小是与“日月”的大小相反——日大月小。

可见,地表气温与太阳无关,全球变暖与温室气体无关,大气圈根本不存在温室气
体。

太阳不是近地表气温的热源,难道近地表气温的热量来自地热?来自地心?难道全
球变暖的气温来自地下?也不是。因为:

㈠如果近地表气温的热量来自地下,地壳表层的温度就应高于近地表气温,地表就
应时时处处冒水蒸气,但无此现象。

㈡冰天雪地冰雪的融化、冻土层的解冻,都不靠地热,而是靠近地表气温的升高,
靠太阳热。

㈢全球地质界的调查报告:地壳表层存在自上而下的三种温度层:可变温带—→常
温层—→增温层。可变温带的厚度随纬度高低、海陆分布、季节变化、昼夜更替、
植被程度而异,热量来自太阳热辐射,故可变温层又称太阳辐射热带、外热带。可
变温带的平均深度是15米。往下是温度常年不变的常温层,常温层以下几十公里
的地壳,温度随深度加深而升高,称为增温层。常温层和可变温层的温度特征表
示,近地表气温的热量不是来自地热、地心。

可见,近地表气温既与太阳无关又与地热无关。气温是神温,气象是神象,气候是
神候。神温、神象、神候还给人类制造了气温与日照有关、与日照距离有关的神奇
假象:冬日一出暖洋洋,夏日一出热难当,乌云遮日气温降;在晴天,午照气温明
显高于旭照气温和夕照气温,因为,早晚的日地距离比中午的日地距离远了所在纬
圈的纬半径长度。

气温是神温、气象是神象、气候是神候的表现还在于,暖冬不是现代才出现的气
候,中国自古就有暖冬。全球暖冬是古代局部暖冬的全球化,全球变暖是古燠的全
球化、四季化。燠,暧也,热也;燠,使暖也,使热也。

如《周书·洪范》曰:“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
各以其叙,庶草蕃庑。一极备,凶;一极无,凶。曰休征;曰肃、时雨若;曰乂,
时旸若;曰晰,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征:曰狂,恒雨若;
曰僭,恒旸若;曰豫,恒燠若”。

如范蠡曰:“春燠而不生者,王者德不完也。夏寒而不长者,臣下不奉主令也。秋
暑而复荣者,百官刑不断也。冬温而泄者,发府库赏无功也。此四者,邦之禁也”
管子曰:“臣乘君威,则阴侵阳,盛夏雪降,冬不冰也”(《后汉书·志·五行
二》)。汉朝刘向曰:“周衰无寒岁,秦灭无燠年”。

奥同燠。如“传曰:‘视之不明,是谓不哲,厥咎舒,厥罚恒奥,厥极疾’”,“
盛夏日长,暑以养物,政弛缓,故其罚常奥也。奥则冬温,春夏不和,伤病民人,
故极疾也……温奥生虫,故有蠃虫之孽,谓螟螣之类当死不死,未当生而生,或多
于故而为灾也……庶征之恒奥,刘向以为《春秋》亡冰也。小奥不书,无冰然后
书,举其大者也。京房《易传》曰:‘禄不遂行兹谓欺,厥咎奥,雨雪四至而温。
臣安禄乐逸兹谓乱,奥而生虫。知罪不诛兹谓舒,其奥,夏则暑杀人。冬则物华
实。重过不诛,兹谓亡征,其咎当寒而奥六日也’”(《汉书·五行志第七中之
下》)。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6: 周之金为何如此可怕?
2006: 我的情况和我所知道的周之金——北大到
2005: 美国工作外包厚印度薄中国?
2005: 海外华人的世界大
2004: 红色记忆: 英雄的三十九军战友
2004: 关于“痛恨”中国人
2003: 有一种“爱”其实是害
2003: 我反美,我不掩饰这一点
2002: 外交前辈谈布什访华
2002: 东方的智慧和西方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