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美國的敵人究竟是誰?(之二)
送交者: 何新 2002年09月23日14:27:58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美國最近提出“先發制人、單方面實現不宣而戰的突然襲擊”這一新的國家安全戰略,被認為是從戰略到戰術上提出了“不對稱”的戰爭觀念。這種新戰略方針具有絕對主義、單極性特徵。於是近年在國際政治文獻中出現了一個新的詞彙;“不對稱戰略”和“不對稱戰爭”。由於美國將其今後的敵人界定為“恐怖主義”的模糊概念上,具有不確定性,實際是一切被認為威脅或潛在威脅美國國家利益者,都可能被認為是美國的敵人(包括其過去的歐洲盟國,甚至沙特阿拉伯這樣的國家。)這個新戰略的內容被美國新聞界透露出來以後,包括美國盟國在內的眾多國家無不受到強烈的震撼。

1  自1991年的海灣戰爭以來,美國連續進行了叄場國際戰爭(伊拉克、科索沃及阿富汗)。通過這幾場戰爭,美國不僅在試驗新的戰爭技術和武器(這僅是戰術性的),同時也是在實驗一種新的戰爭理念和戰爭形態。  對這種新型戰爭,國外有論者稱之為“不對稱戰爭”,甚至認為“不對稱戰爭”,是完全不同於傳統戰爭的一種新戰爭形態。  自1991年的海灣戰爭,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和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以來,美國似乎頗為成功地試驗了一種新的戰爭模式──進行不對稱打擊的戰爭模式。在這叄場戰爭中,美國人提出了關於“零死亡”的極限概念。也就是說,在已方軍事人員和軍事裝備接近於“零”損失的狀態下,單方面地、強有力地打擊對手,消滅對方的武裝力量,從而實現戰爭的主要政治目標。     2  在韓戰和越戰中,美國軍人、軍事裝備的損失都是極其重大的。在韓戰和越戰失敗以後一代人的時間內,美國人在政治精神上遭受沉重創傷(正如影片“現代啟示錄”所刻劃的)。以至多年不敢輕言外戰。在1971─1972年代,正當毛澤東遭遇林彪事件這種重大政治挫折之際,尼克松、基辛格仍不得不親自來北京朝覲,請求中國幫助美國體面地退出越南戰爭。  但是,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則不同。美國動用了強大的軍事力量(主要是空海軍),給予對方以極其沉重的打擊,實現了戰爭目標──使伊拉克退出科威特,使南斯拉夫政權易手並臣服於北約,使塔利班下台等。但已方的戰爭人員和裝備損失卻極小。(打擊敵人的軍火消耗不被視為戰爭損失,它有利於軍火工業發展。)在可以忽略損失的意義上,幾乎實現了接近極限“零”的不對稱打擊。  這裡有一個重大 而新穎的問題,即美國是如何作到這一點的?   美國所炫耀的是新型飛機、戰斧式導彈、巨型航母艦隊等。但是,我認為根本奧秘並不在於此。這些東西在越戰與韓戰中都已水平不同地具有。它們並不能造成戰爭的質變。  事實上,伊拉克、南斯拉夫也有先進的飛機和導彈,為什麼它們在戰爭中卻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為什麼不能成為與美國抗衡的力量?為什麼伊拉克、南斯拉夫幾乎不能擊落美國的戰機?自己的飛機不能上天?導彈只能盲射?從而全面喪失制空權,不能有效地消滅美國的軍事人員和裝備?  以電子戰和軟件戰破壞敵方武器和軍事信息系統,然後使用遠程突襲力量實施空中打擊。這就是這叄場“不對稱”戰爭的奧秘。  由於美國人採用了以電子戰(包括軟件戰爭)為主體的全面信息破壞和信息控制技術,以電子戰封殺敵人耳目,以遠程空襲破壞敵人的軍事力量、設施和裝備,壓制敵人的重要軍事能力。以軍事政治的總體壓力,震懾其民心,也震懾了試圖援助美國對手的外部世界;迫使敵人在孤立無援之處境下遭受單向的痛擊。  近年來,美國之所以在國際上不斷採取咄咄逼人的“單邊主義”政策,就是因為美國認為世界上惟只有美國已全面具備進行這種“不對稱戰爭”的能力,甚而認為可以以這種新戰爭方式,令世界上的任何潛在對手屈服;從而已可以謀求建立美國獨霸全球的政經體制。  

  3  這種以信息控制技術和遠距離空中突襲力量為主體的戰爭,被美國戰略學者(如托夫勒)看作現代戰爭的新形態,又被稱作“不對稱戰爭”。  19世紀以前,戰爭屬於古典類型的傳統戰爭。攻擊一方以使用金屬物理武器的步騎兵為主體。防禦一方則以盾牌、盔甲、城堡(長城)、塹濠等物理障礙為主要手段。具有相對快速度的騎兵成為軍事突擊的主要力量。正是大規模集中使用的騎兵群,成為草原民族和成吉思汗稱霸當時世界的決定力量。  在19世紀─20世紀的二百年間,人類進行戰爭的方式連續發生了叄次質的飛躍。第一次是化學性武器的發明:黑色火藥和高爆力炸藥被大規模應用,使火兵器時代到來,從此冷戰爭變為熱戰爭。中國在19世紀初葉和中葉失敗於西方的兩次鴉片戰爭,正是由於以古典類型的冷兵器戰爭方式,無法對抗船堅炮利的西洋火器。  而在20世紀初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明了坦克、戰車、飛機和鐵甲戰艦。近代工業技術成為戰爭的後盾,人類進入了大規模使用機械力量的戰爭時代。在很大程度上,現代戰爭成為工業能力和經濟資源的總體戰場較量。在空間上,戰爭由古典的平面戰爭,轉變為叄維(陸、海、空)的立體戰爭。    4  二次大戰後期,原子彈發明,人類進入了核子戰爭的時代。這是戰爭技術的又一次重大革命。核武器的發明,使人類面臨遭遇核毀滅的危機。  冷戰的真正涵義,仍然是傳統意義下的對稱戰爭。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對抗的戰略,主要是相互威懾,以及若遭遇襲擊,則進行大規模核報復的戰略。這種戰略具有對稱平衡的性質,以核武器相互威懾,相互制約因而相互抵消。原則是:如果你對我使用核力量,則我必進行核報復。由於其必然結果是雙方互相毀滅,因而戰爭的終局將沒有勝利者。  美國用核保護傘保護與美國具有共同意識形態的“自由世界”。而蘇聯則以其核保護傘保護與蘇聯意識形態相近的盟國及第叄世界部分國家。這樣,世界以意識形態為標準劃分為對峙的兩極。這種對峙就是冷戰。由於對峙的雙方都具有強大的核力量,若使用這一力量意味着雙方的共同毀滅。因此,雙方都避免會觸發核戰爭的尖銳衝突。  由於核戰爭是沒有勝利機會的戰爭,因此雙方都努力避免冷戰轉化為熱戰。於是就有了自1945年─1990近五十年的美蘇相互核力量對峙下的和平。冷戰的奇異結果反而是冷和平。因此,在核威懾對稱戰略下發生的“第叄次世界大戰”──冷戰,主要是外交戰、意識形態戰、文化滲透和反滲透、經濟封鎖與反封鎖以及爭奪邊緣地區和國家的局部戰爭、叢林戰爭。  冷戰雙方所擁有的核力量,使得戰爭形態成為徹底對稱的力量,並且抵銷了在其他資源和技術方面的不平衡。冷戰給世界帶來了五十年無全面戰爭的相對和平。    5  九十年代以來,世界進入了冷戰結束後的政治不對稱時代。這個時代的不穩定的根源在於美國已擁有新的軍事力量和技術,使它相信自己已具有不對稱的絕對軍事優勢,可以對任何對手運用這種力量。  歷史表明,軍事技術的重大突破,如果導致一方的絕對優勢,則對稱狀態就會轉化為不對稱狀態。軍事力量的不對稱,勢必導致擁有絕對優勢的一方傾向於以武力為手段,解決經濟、政治或地域問題。軍事技術的不對稱導致軍事戰略政治方針和外交理念的重大改變。   然而,就美國的若干潛在對手來說,都仍是具有核打擊力量的國家。為什麼美國現在認為對方的核力量已不足以構成對美國的威懾呢?  這是因為:(1) 冷戰的結束使得當今世界,只有美國領導着強大的國際軍事聯盟(北約)。其他任何國家都是孤立的軍事體。(2)美國認為,當今世界上已沒有能與其形成核均 勢的戰略對手;(3)已擁有打擊核力量的戰略對手,不敢對美國首先使用核武器 ;(4)如果美國通過NMD構成全球導彈防禦體系,則美國更可以對任何單一核國家形成第一次核突擊能力,而自身則不會受到對方的核報復;(4)冷戰結束後, 世界的兩極化已經打破。蘇聯陣營解體,世界成為只有美國一個強權國家的單極世界。  “不對稱戰爭”的軍事戰略理念,就是在上述背景下被美國軍方和決策層所提出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