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从《三国演义》的用词看“中国”指的是什么
送交者: 洪哲胜 2002年01月12日16:55:59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何谓“一个中国”?——从《三国演义》中的“中国”谈起

洪哲胜

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它的名字叫做“中国”。然而越来越多的人们把“中国”当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一再宣称:“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它唯一合法的政府”。这是可以接受的。然而,这么一来,中共要世人去加以“知道”(take note)、认识(acknowledge)、理解并尊重(understand and respect)、乃至承认(recognize)的所谓“台湾是中国的一部份”的立场,就成为毫无根据的强词夺理。

我在此集中而且全面地考察《三国演义》中的有关“中国”一词的提法,看看所谓的“中国”到底指的是什么?如果当时有所谓的“一个中国”的提法,那么,它指的又是哪个国家?

§§非中国人口中的“中国”

第一次提到“中国”的是孔明。那时,孔明应鲁肃的要求前往东吴结盟对抗曹操。他在舌战群儒之后,用言语激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其不能,何不从众谋士之论,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第43回)此时,蜀、吴都还没有立国。因此,这里提到的“中国”是指与吴越地区相对的“居天下之中的国土”——中原地区。

其后,周瑜在与孙权的对话中,两次提到“中国”。第一次是“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第44回);第二次是“彼中国之兵,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第44回)。而黄盖施用苦肉计时所写的诈降书中提到:“用江东六郡之卒,挡中国百万之师,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第47回)在这里,“中国”同样是指中原。

§§中国人口中的“中国”

后来曹丕篡汉建立魏国,刘备称帝建立蜀国。刘备死后,魏国的司马懿建议伐蜀,并说:“若只起中国之兵,急难取胜。须用五路大兵,四面夹攻,令诸葛亮首尾不能救应,然后可图。”(第85回)所谓“五路大兵”,除了由曹真所率领的一路“中国之兵”外,还有“中国”之外的辽东鲜卑国辽西羌兵、孟获南蛮兵、孙权吴兵、以及降将孟达(原属刘备)上庸兵。这里,魏国人口中的“中国”,指的还是中原。

在阵前被孔明用言语数落而气死的前汉朝大老元臣、魏国司徒王朗,在替篡汉之曹丕抹粉时说:“世祖文帝,圣神文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治万邦,岂非天心人意乎?”(第93回)这里的“中国”,当然也指中原。

有一次,司马懿建议魏主曹(睿又)伐蜀,尚书孙资反对,说:“今欲起天下之兵伐蜀,则东吴又将入寇。不如以现在之兵,分命大将据守险要,养精蓄锐。不过数年,中国日盛,吴、蜀二国,必自相残害,那时图之,岂非胜算?”(第96回)后来,司马懿被曹(睿又)封为大都督,亲自向病中的曹真计取将印时,曹真对他说:“如仲达(司马懿)不领此任,中国危矣!”(第98回)当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伐吴、杀死镇东大将军诸葛诞(诸葛亮的堂兄弟)及其家中的全体部卒后,锺会反对坑杀所有降魏之吴兵。他说:“不如放归江南,以显中国之宽大。”(第112回)这里,“中国”除了仍指中原之外,隐然已有“居天下之中的国家”的意思,因为它被用来和吴、蜀另外两个国家并陈列比。

§§南蛮人口中的“中国”

南蛮人离开“中国”太远,对“中国”的认知比较模糊。譬如说,当第二洞主董荼那和孟获被孔明“一擒一纵”后,有些酋长劝他活捉孟获献给孔明,说:“我等虽居蛮方,未尝敢犯中国;中国亦不曾侵我。”(第88回)孟获在被孔明“六擒六纵”之后,找乌戈国国主兀突骨帮忙,告诉后者“孔明多有巧计……但见山谷之中,林木多处,切不可轻进。”兀突骨说:“大王说的有理,吾已知道中国人多有诡计,今后依此言行之。”(第90回)这里的“中国”,指的是蜀国。如果南征的不是蜀国,而是魏国,我想南蛮之人,也会模模糊糊地把魏国称为“中国”。在南蛮人的眼中,不论是蜀人还是魏人,都是有王化的“居于天下之中的国土”——中原——的人吧。

§§罗贯中笔下的“中国”

以上出现的11处“中国”,都出自三国人物的口中。《三国演义》的著作者自己只有在一个地方用到“中国”。

有一段时间,三国分立,各不兴兵。魏主曹(睿又)在许都和洛阳大兴土木,又不顾民怨官谏,发动万人从长安宫取汉武帝的铜人和金盘前来洛阳安置在芳林园中。不久,听到辽东公孙渊造反,起辽兵15万奔杀中原来。罗贯中在该回的结尾说:“正是: 将土木劳中国,又见干戈起外方。未知何以御之,且看下文分解。”(第105回)这里的“中国”,当然也隐然有“居天下之中的国家”的意思;辽东则属于“外方”。

§§结论

从上面的叙述可知,所谓“中国”,是指“居于天下之中的国土”——中原(地区),或“居于天下之中的国家”——领有中原的国家。基本上,它是一个“普通名词”,而不是一个“专有名词”。

如果一定要把它当做一个专有名词,用来作为一个国家的名字,那么,在曹丕还没有篡汉前,“中国”只有一个,它是“大汉”。曹丕篡汉后,“中国”也只有一个,它是“大魏”。相继与魏国并立的蜀国和吴国不属“中国”。它们之间没有、也不会有“一个中国”之争。这一点可以由(蜀国)诸葛亮、(吴国)周瑜、黄盖、(魏国)司马懿、王朗、曹真和锺会等人在同样的意义上使用“中国”这个语词看出一斑。

当然,“居于天下之中的国家”的魏国如果不喜欢看到南蛮的孟获糊理糊涂地把诸葛亮的蜀国当做“中国”,它不妨周告全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它就是大魏”。不过,在它还没有灭蜀亡吴之前,对不起,蜀、吴不是“中国”的一部份。

我们并不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称“中国”,也不反对它独用这个称呼。也就是说,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宣称“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它的唯一合法的政府”毫无异议。但是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以来从未领有以台、澎、金、马为有效统治之国土的中华民国(简称“台湾”),我们认为它所说的“台湾是中国的一部份”是毫无根据的强词夺理。

在“率天之下,莫非王土”、英雄豪杰以“平天下”为第一志愿、而天下又大抵只有三国的年代,魏国要使三国成一统,使蜀、吴成为魏国——或所谓“一个中国”——的一部份,只要询问它自己的武力。然而,20、21世纪之交的今日,已是人民的世纪。拥有中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即使可以名正言顺地拥有唯一的“一个中国”的称号,它要使台湾变成中国的一部份,不能仅仅询问它自己的飞弹、导弹,它还得询问台湾人民是否愿意,以及国际社会是否会容许它。

§§后记

我花了好几天的时间三读《三国演义》,把其中所有提到“中国”的12个地方“全部”找出,并据以撰写本文。我知道《三国演义》不是一部正史,因此,它对“中国”这个语词的运用,未必能够切乎三国当时的用法。不过,其用法至少适用于罗贯中的年代。为了让读者体会一下,“中国”这个语词在大清帝国统治时期的用法,我在此又列出几个例子来结束本文。

  ☆台湾亘闽海中,……自郑氏以前,中国人无至其地者。——魏   源:《圣武纪略.康熙戡定台湾记》  ☆荷兰红毛夷求香山、求澎湖于中国而不得,乃以重币萏   (口旁,无草头;音“旦”;拿利益引诱人也)倭,求台湾一   互市地。——同上引  ☆雍正元年,宪皇帝即位,诏曰:“台湾自古不属中国,我皇考   神武远届,拓入版图。”——魏源:《圣武纪略.康熙重定台   湾记》  ☆台湾,古来未隶中国版图。——高拱乾:《台湾府志.卷一建   置》

(1997.12.1)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