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美國防部長泄露“分化歐洲”圖謀
送交者: 俞力工 2003年01月28日12:11:14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原題:“老歐洲"與美國“新保守主義"

本月22日,法、德兩國為了紀念友好條約簽訂40周年而舉行盛大慶祝。兩國領導人也多次公開表明對伊拉克問題的共同態度:支持給予聯合國監核組充分時間以執行其監核任務;今後針對伊拉克的任何軍事制裁行動必須預先通過一項安理會新決議;採取一些措施防止戰爭爆發。 此共同聲明意味著對美國的強硬立場和戰爭部署針鋒相對,於是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於同日指稱德、法兩國均是“問題"所在。此外他還對記者表示:“你們看看,在此問題上歐洲有那麼多的國家不站在德、法那邊,而是與我們一致……我認為,這就是老歐洲的問題。當前只要觀察一下整個北約組織所屬的歐洲,就知道權力中心已推向東部。新成員為數甚多。"

該部長的發言傳到歐洲後輿論譁然。德國總理希羅德對記者作出如下答覆:“我們認為必須採取一切和平辦法執行安理會的決議。這就是法國和德國的堅定共同立場"。緊接著法國總統也表示:“德國總理剛才所說的即是我們的共同外交政策"。法、德兩國數位部長除了表示憤怒之外,還嚴正要求美國對友邦稍微“尊重點"。德國外長甚至諷刺地說:“歐洲的文化與國家的形成過程的確要比美國早一些"。對美國的用兵意圖一向表示支持的歐洲在野保守派也不得不對美國國防部長的發言提出抗議,其中不少重要人物乾脆直言拉姆斯菲爾德“不是個外交家"。翻開各地的報紙,知識界的評論更是目不暇接,其中,強調歐洲是“不斷進行法制更新的新世界"有之;指出美國“按照陳舊思維發動戰爭"的批評也有之;挖苦美國“昏頭昏腦"的評論也有之。

但是,極其微妙的是,歐洲的政界與評論界似乎有意迴避美國國防部長無意透露的最敏感、最忌諱的“分化歐洲"信息。究竟,美國國防部長所謂的“站在美國一邊的新成員"是指誰呢?果真北約組織所屬的新歐洲成員與若干鐵杆兄弟(如英國)都無條件地支持美國,那麼主張制定歐洲的“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的德、法兩國又該如何自處呢?在北約組織再三攪局的情況下,歐洲聯盟的統合運動還會有什麼實質內容與前途呢?

從阿富罕戰爭迄今,歐洲國家的確圍繞著美國的強硬政策而激發了一些矛盾,例如:

德國統一後財政負擔太大,無能力分擔攻打伊拉克的軍事開支,同時在中東既無石油利益,又不擔心將來從俄羅斯處得不到石油供應,因此就決定“即便有安理會的授權也不參與戰爭";

中東最大的六個西方石油集團之中有一個屬法國所有,因此法國雖堅持由安理會作出授權決定,卻保留自己對出兵與否的選擇;

英國考慮到本國兩大石油集團的利益,絕不允許重新分配中東資源時處於無權置喙的地位,因此必須與美國積極配合,但是如此行事又引起其他歐洲國家的側目;

意大利與西班牙政府都是有極右派參加的聯合政府,如今露骨地偏袒美國,與其說是支持美國的立場,不如說是利用此機會來警告歐洲聯盟不得給予壓力;

其他成員國如匈牙利、捷克、奧地利、瑞典、愛爾蘭、比利時、芬蘭、盧森堡均主張軍事干預之前必須獲得安理會的授權;荷蘭、葡萄牙兩國則至今對授權問題未作表態;斯洛伐克、拉托維亞雖已同意對美國進行軍事支援,但其地位薄弱,不具任何意義。

真正的所謂“權力中心的轉移",實際上是指近來與美國發展蜜月關係的波蘭。最近,波蘭副外長就曾直言不諱地說:“我國與美國之間的關係越是緊密,在歐洲聯盟與俄羅斯之間的地位也就越高",而“緊密"的具體表現則是:波蘭向美國訂購了價值35億美元的48架F-16戰鬥機;美國一方則已承諾向波蘭進行高達60億美元的投資。

對“老歐洲"說來,過去一向存在著“英國腳踏兩條船"的老問題;隨後又出現土耳其仗著有美國撐腰、自詡為“歐洲國家"不斷求入歐洲聯盟的尷尬事情;冷戰結束後在美國的擺布之下,在歐洲範圍內硬是成立了一個完全不具備立國條件的伊斯蘭教國家(波斯尼亞),隨後又扶植了一個靠打砸搶起家、地位至今未定的科索沃政府。由是,正當“老歐洲"痛定思痛,決心要擴大實力,接納新成員,建立起“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之時,美國卻暗度陳倉地“收買"了波蘭。“老歐洲"面對這一系列事態發展本已是牢騷滿腹,卻沒料到竟然還會受到美國國防部長魯莽的奚落,其感覺就好比在傷口上撒把鹽,更加苦不堪言。

拉姆斯菲爾德是否代表政府發言並非關鍵所在,他之膽敢口無遮攔,自然是有恃無恐。如今既然點破了玄機,後果必定是加強“老歐洲"的對策與防範。在此次慶祝大會過程中,德、法兩國設立了德、法防禦與安全理事會,以便今後直接協調建立衛星情報系統、歐洲部隊、軍備合作等事宜。至於“老歐洲"究竟有多少“群眾基礎",待27日聯合國監核組呈遞初期伊拉克調查報告後,從歐洲聯盟外長會議的反應便可揭曉。以筆者之見,美國政府將會對歐洲聯盟的團結大吃一驚。除此之外,歐洲聯盟將於3月1日起,取代北約組織接管科索沃事務。屆時歐洲聯盟是進一步把科索沃推向阿爾巴尼亞呢,還是維護南斯拉夫的領土主權,也可看出歐洲聯盟是否有擺脫美國控制的決心。

大體說來,美國與“老歐洲"交惡,最受影響的不外是土耳其。該國多年來充當美國的過河卒子,得罪諸多阿拉伯國家已很是忐忑不安,如今再加上拉姆斯菲爾德煽風點火,加入歐洲聯盟的希望便更是渺茫。波蘭求功心切,舍近而求遠,固然與歷史上的不快原因有直接關係,但歐洲聯盟的真正力量在於有機的融合,一旦波蘭的多數選民發現與其他成員的關係唇齒相依,自然而然地會形成歐洲大家庭的認同。至於這一陣子格外安靜的俄羅斯,肯定是暗地歡喜。畢竟中西歐與美國的實力對比太過懸殊,缺少俄羅斯的力量,就永遠得低聲下氣。

因此俄羅斯完全明了,只要繼續堅持低姿態的睦鄰政策,與“老歐洲"緊密合作,“大歐洲"理想的實現應當不會太過遙遠。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中國人為什麼隨地吐痰?
2002: 中國高等教育向何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