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论性格——从福建到河北 (转载)
送交者: 嘻嘻! 2010年07月06日02:00:12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论性格——从福建到河北 (转载)

(2010-01-13 22:41:54)
转载
var $tag='杂谈'; var $tag_code='973249cf8a5609b80f93f7531a7d1f03'; var $r_quote_bligid='600dcf790100hdsu'; var $worldcup='0'; var $worldcupball='0';
在厦门呆过,福建人的性格;在石家庄小住,河北人的性格?

 

先说说厦门人再谈谈福建人


  厦门人习惯称自己为“闽南人”,说厦门人平和中庸,不就是说闽南人中庸平和?其实,厦门人与闽南人比,更确切点讲与泉州晋江一带的闽南人比,还是有区别的。事实上,自五口通商后一百多年的风云变幻,已使厦门明显地不同于闽南的其他城市,也使厦门人与其他闽南人多有不同之处。首先厦门人较为“纯粹”,几乎都是都市人,在厦门,农民的影子似乎很难看到了,更没有什么山区人,有,也只是同安的部分地方,且岛内受“殖民化”的影响较深,已很西化,对生话本身的追求,胜于对事业有成的向往;同时,厦门人也很“杂”,二十年来,随着厦门这个有区无县小岛特区化、城市化发展加快,当地人口相对一些原来就是大都市的地方来说,外来人口找冲击已使厦门小成“杂烩”之势,不那么“闽南”了。 

  厦门人的平和与近一百多年来厦门人食宿无忧大有内在的联系。这就像一个富家子弟,他们读书的目的是真正学得知识,不是为了应试,考上某些名牌学校,日后好找份工作以安身立命。富家子弟学新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为了继承家业,所以他们平时不存在挑灯夜读,以拼取功名。厦门人相对于泉州一带的人比就是缺少为大干一番事业的那种拼劲,对事业的追求过于不淡。正因为厦门人太平和了,所以从干事业这层面上讲,厦门不是一个好地方。好在新一代土生土长的厦门人也很不在乎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所以他们还是能够自得其乐。不过,对来到厦门有志成就一番事业的外地年轻人来讲,厦门人形成的这份围,总让他们憋不住。所以自特区设立以来,许多外地人来厦门一段时间后,又跑到深圳或别的什么地方去了。因为他们不是来厦门过日子的。

   厦门人的事业心不很强。他们心灵的半径,超不过厦门60平方公里的市区范围:考大学,厦门学子是厦大就行;找工作,厦门百姓白领就可;过日子,厦门人家也是小康就好;做生意,老板更是有赚就足。厦门籍的大中专毕业生,最大的理想也就是回到厦门,找一份安定、体面、收入不太少的工作,很少有到世界或全国各地去独闯天下,成就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的雄心壮志。甚至当年在填报志愿时,他们的父母首先考虑的也是能否留在或回到厦门,而不是事业上能否大有作为。一句话,厦门人更多追求的是舒适感而不是成就感,更多眷恋的是小家庭而不是大事业,更为看重的是过日子而不是闯天下。

   厦门的平和也表现在他们对待新鲜事物的那种见惯不怪,满不在乎的派头。老外来了不围观,歌星来了不追逐;随便什么事在厦门都形成不了热潮,所以厦门的足球门票就一直来不高。在厦门,如果你对厦门人说,你看,同是特区的深圳如今经济怎样怎样,他们大多会不以为然地说,深圳特区是很好,但厦门也不差,没有可比性呀!但言语中,厦门人绝对没有诋毁别的地方。平和的厦门人对事,一向看得很开,他们不会为一件事争得面红耳赤,就像厦门不会在公共场所争吵甚至大声叫喊,不会为了一个公交车上的位子在上车时挤得很不绅士一样。厦门人的对生活外的一切态度,就像厦门泡久的绿茶一样,很淡很淡。所以厦门人对待外来客人总是很友好。就是外国佬,厦门人也是以一种平常心对待他们,不像国内的一些与厦门差不多大的城市居民,见到洋人就驻足、围观。在厦门人的心中,纽约人、上海人,越南人、甘肃人没什么两样,他们都是厦门人的客人。所以每到逢年过节,在厦门工作、求学的外地人,要是有厦门的同事、同学,他们肯定没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飘泊感,因为大都会被厦门人请进家里一起进年节的。在厦门把朋友放在外边独自过年节,是一个很不绅士的行为。是的,厦门人这种很有人情味的风尚确实很让外地人为之感动。

   厦门人的平和也是表现在待客上。你去闽东、闽西、闽中、闽北那里的山里人热情,海边人的豪气,吃饭时让人无法不会喝醉,除非你装得可以干脆就不去喝第一口。但是,动不动就可能把你叫到家里做客的厦门人,他的好客从来不会表现在灌酒你上,吃饭中你爱白酒还是纯啤,你爱佳酿还是果汁,厦门人会对你说请便。在厦门人的眼中顺其自然就是生活的追求,不管是对人还是对已。

   与大多数闽南人一样,厦门人就算穷得只有几条小板凳了,厅里也要有一套十块钱就能买一副的茶俱。厦门市民文可能就是“泡茶文化”了。但这种泡茶的方式、内容却与别的地方大不相同。厦门人人爱喝茶,但那仅限于在家中。所以这个爱喝的地方街上茶楼却与别的地方,同样爱喝茶的广州比少得多。厦门大多在家里泡茶品茗,而不是像泉州人那样,常把生意谈判延缓到楼馆。


  如果说到福建人,渊源于南蛮河姆度族类之旁支。春秋战国曾属吴越管辖。略有吴越之混杂血统。
  晋至南北朝时,中原战乱不断,大量人口南迁成为一种趋势。自唐朝以后福建从荒蛮之地走向繁华。因其所处沿海的缘故,各路商家云集,海上贸易得以发展。
  福建人笃信佛教,尤以妈祖为最。福建人好于漂泊,好于闯荡。有大海的气概。福建人遍布世界五大洲。海外的华侨多为福建人。福建人聪明,聪明的过于奸猾。福建人吝啬,吝啬的令人同情。
  福建是历代出状元最多的省份。从中可以看出,福建人的聪慧和天质非同一般。福建在五代时出了诗人黄滔,在现代有个诗人叫舒婷。另外还有宋代词人柳永,明代文学家李贽。郑成功也时福建人,听说林则徐也是。不过,宋朝福建出了个状元叫蔡京,后来当了太师,倒成了汉奸。
  福建无美女,更不要说有俊男了。不过,陈嘉庚倒是个标准的福建伟男。


     都知道,“山东出响马,江南出才子,四川出神仙,绍兴出师爷”。描述中国各地方人性格特征的顺口溜很多,而说到福建人特征的却很少。不过,近代的——“广东人革命,福建人出钱;湖南人打仗,浙江人做官。”——多少表达出了当时福建人在国内眼中的印象,那就是有钱。其实,福建人有钱的账应算到福建华侨的身上;从孙中山的反封建、蒋介石的局部抗日到毛泽东的国家建设,都不难看出福建人,特别是海外福建人,比如陈嘉庚先生等人捐资出钱的影子。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也只有福建人有钱了,因为福建人的个性爱飘泊,是个典型的东方吉普赛人,很大一部分人都生活在海外。就目前来说,与福建有渊源的海外华人,就比国内的3400福建子民还要多出许多许多。不包括台湾省,全世界说闽方言的华人华侨就达1800万之多,占中国华人华侨数目的60%以上,福建无疑是中国第一大侨乡.。而且,这1800万华人华侨所创造的财富占全世界华人华侨所创造财富的85%以上。所以,国人当时提起福建人,就想到了“钱”字。

海外生活这么多福建人,这与闽人的性格有关——飘的族群特征。说福建人家在路上,是飘一族,一点也不为过。不过说到“飘”性,我们必须从福建人的血统说起。历史上的福建人,大多数是因躲战乱,从中原迁移而来的。西汉元始二年时,福建全省的在籍人口约只有4万人。在宋代以前,福建人口迁移主要以北方人口迁入为趋势。也就是说,现在3400万的福建人中,大多数人已不是当时土著闽人的后代。他们的血管中博动的几乎是中原河洛先民们那飘泊基因。

在“飘一族”的福建人中,又以客家人为甚。客家人是从中原南迁的汉人,但只有到了福建之后,这些汉人才开始被称之为“客家人”。宁化就是客家人新飘泊的起点,之后,“客”人们继而往南、往内陆、往海外分散迁徙。据统计,海内外的客家人约有一亿二千万左右:在国内,除福建外,江西、广东、香港、台湾、湖南、广西、四川等省都有相当数量从福建迁居到哪里的客家人;在海外,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也都有很多来自福建的客家人。

也许福建人的血液里就有这种“逐水草而居”,哪里好谋生,就飘泊到哪里的“动”的天性吧,很长一段时间里,福建的闽南人又成了中国的吉普赛人第二。闽南人多地少,许多人生活无着,而闽南人又长期同大海打交道,深谙造船、航海技术,这就提供了向海外移民的条件。南宋时泉州港一跃成为东方一大港口,与海外数十个国家通商,就促使了泉州人大批出海定居;漳州的月港也曾一度繁华,至使如今印尼主要以闽人为主的华裔占了300余万,马来亚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新加坡也占到了76%,那里成了闽南人真正的天下,当地通行最广的就是闽南话。台湾数典忘宗的李登辉、吕秀莲,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的祖先都来自闽南。

9个月份,福建娱乐界最亮丽的风景线莫过于“首届‘施琅杯’中华闽南语歌曲电视大赛”。稍有关注这次大赛的人一定不会忘记,那歌手的阵容,哪像是一个省台办的比赛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的歌手群英荟萃,蔚为壮观,俨然是一个中央三套的节目。从这次闽南歌曲大奖赛拿第一的选手就是在海外的泉州人后裔这一点,就足以说明,闽南“走江湖”的地域之广,影响之大。

是的,看当下闽南的许多侨乡中,像晋江那样,出外人口超过本土现有居民的现象,使人强列地认识到闽人“飘”性的群众基础。据统计,东南亚华人中闽南人,更为确切地说,讲闽南话的人已达到了1000万以上;台湾岛内闽南人后裔近2000万,也超过闽南本土的人口;甚至在国内的广东、海南两省,说闽南话的人口也约有2000万,比福建省内说闽南话的人还多。所以有人说,我国的海防是靠闽南人保卫的,因为现实中,中国海岸线中三分之一是“闽南人”的住地。

相对于闽南人来讲,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福州人的出洋,就显得不那么正大光明了。偷渡,成了福州人飘泊出海的另一种选择。一位偷渡到德国,后又转英国的朋友告诉笔者,像他这样家里有几个钱,再借点就出得起给蛇头的偷渡费,而自己又身无长技的福建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偷渡出国打工,在外拼它个三五年,有了点积挣后,才回家做个“人上人”。他说,这就像有人送孩子上大学,让他等到毕业后去为别人打工一样,都是一种生活手段,只是不同层次的人,谋生于社会的方式不同而已。从这些话中,人他不难看出,偷渡出海在闽人心目中几乎是一个很平常的事。这也难怪国家对此总是禁而不止了。

福州人也知道有偷渡的方式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大多情况下是要以生命作为代价的,但是福建人心中,这种以不断迁移寻求更好地活着的族群性格的印记,实在烙得太深了。二十几年的福州人偷渡史中,长乐、连江人出国的目的地大多是美国;福清人则以东渡扶桑,登陆日本为主;平潭等一些沿海县份的人,私渡去台湾,却成了他们的首选。

   据悉,来美国的中国偷渡客以福建、广东、浙江人居多。而福建、广东、浙江又以福建人居多,而福建人中又以福州所辖的长乐、连江、亭江三县镇人居多。有人说,在纽约华人区,讲福州话就能生话无障碍,所以那里就生活着许多只会说福州话的长乐等地乡下老太婆。福州人是福建人的种,热衷走四方、迁移也,只是选择也不足为怪,只是选择的方式不对摆了。据悉,仅1993年,福州人偷渡到美国海岸后,被美官方捉到的就有30000余人,而顺利入美的人数就更多了。所以有人说,如今福州最富有的人家在长乐、连江、亭江;盖的最豪华的私房在长乐、连江、亭江;最好的敬老院,最高的校舍…… 都在长乐、连江、亭江。

不仅是客家人、闽南人、福州人,甚至在相对来说还十分恋家的闽东人身上,如今也是沸腾着福建人先民好迁移的热血。要是二十年前,你叫一个霞浦人迁到外地生活,他肯定会说:不干!因为当时的福宁福地霞浦可算是福建数一数二的鱼米之乡。在外的霞浦学子,就像今天的厦门人一样,总是拼死拼活地想调回本地工作。可是今天包括霞浦在内的闽东人却成了福建人迁居大上海的最大群体,其中又以周宁人为最。

   自明代以来,勤劳的周宁人就开始走南闯北,卖苦力谋生。全国各地除港澳台外,都有周宁人经商办企的踪迹。上海是近几年周宁人开始“征服”的第一个地方。周宁人目前在上海注册企业达2000余家,常年在上海的周宁籍人口就近3万人,占周宁县内人口的六分之一。就些周宁人“自立门户”,搞建材、地板木、大理石装修、茶叶等,足迹遍布上海每个角落成为闽东人在沪的创业领袖。

   当然福建人的个性是“飘”,但这种飘不是分散地游移。闽人飘也是要“飘”出群来,就像闽人的祖先从中原来时,就不是单枪匹马一样。所以当今世界各地的许多唐城,成了名副其实的闽城。北京郊区就有个规模宏大的莆田村也是一证。

  民国时期,湖南名人杨度有句话,意思是,中国要亡国,除了湖南人全死光。笔者套杨度的话说:将来即使全中国都被外强占领了,但这个地球上至少还有几个“福建省”。是的,海外闽人没死光,华夏民族怎能算灭亡?
    在中国这个地方,以大地域称一个地方人的,大概也只有“东北”了。其实“东北人”这种叫法,也只是从日本人侵占东北的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开始的。当时大家“同是天涯沦落人”。不过,后来这种叫法似乎也是越来越广了。福建人为什么对外不叫华东人,是因为闽人的性格与华东六省一市的许多省份人性格,以及其它各省人之间的性格是很有区别的。而东北人个性几乎是闯关东的山东人个性的翻版。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讲的就是这东北人共性。其实,只拿以区域来称人这点说,闽南人也是一个大称乎,毕竟闽南包厦、漳、泉三个地区。不过,尽管三地都是闽南人,但他们之间的个性却没有像“东北人”很相同,起码泉州人与厦门人就有很大的差别。泉州人给人的印象除了闽南人共有的豪爽、大气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干、敢博。

  有人说,泉州人的敢干个性与曾经的泉州很穷有关。20多年前的泉州,特别是晋江石狮一带,因地贫、水缺、人多,当地人民只能种番著填饱肚子,每遇到灾年时,只能靠领国家的“救济粮”过日子。俗话说,死猪不怕开水烫,大概人到穷得连肚子都没法填饱的时候,许多事,甚至是很出格的事也就敢做得出来了。不知泉州人“敢干”的个性与穷真的有关?
 
   前几年,在与福建许多地方官员的聊天中,特别是沿海地区的父母官们闲谈中,他们总是表现出对当年泉州一带的经济发展不屑一顾。在这些官员的眼里,晋江、石狮等地的发迹无非是靠当地老百姓的“敢干”,走私博出来的。此观点从今天的角度看已站不住脚了:如果一定要说,今天发迹的泉州人,每一个毛孔里都流着原始积累暗脏的血,闽南就是靠走私掘得腾飞的第一桶金的话,那么曾经也一度走私成风长乐金锋、霞浦三沙今天也是石狮第二了。况且,今天的福建人不得不承认,泉州人的能耐不仅是只会走私,不信到如今泉州的那些山区县市,有的甚至比福建任何一个山区都更“山区”的地方看看,这些地方不也一个个地在人前站了起来?!

    但在70年代末期,当时还是属于晋江管辖下的石狮一带,沿海渔民确实就是大肆地进行海上小商品走私活动,开头他们只是台湾的电子表、尼龙伞、布匹,后来发展到随身听、录相机及黄色录相带,直到今天的香烟、成品油……而当时这些走私物品却源源不断地从石狮这个当时还只是边陲的一个小镇流向全国各地。以至整个八十年代,石狮的汽车站几乎是福建省内开通长途班车线路最多的一个,别说省内每个县市都有超过一班的长途客车与石狮对开,国内南到云南、贵州,北至河南、山东几乎没有不与石狮通车的地方。当时来石狮的人也几乎是青一色的贩私客。

   就算法制较为健全,走私成了过街老鼠的今天,石狮人在香烟等走私方面的猖獗,也是全国罕见的。单中央电视台就不止一次对石狮沿海村民的走私进行曝光。虽这些闽南“渔民”也历经过一次次被警方打击得落花流水局面,但当地人敢干敢“拼”冒险性格,还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石狮人总是跟揖私警察玩起猫与老鼠那“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的现代“地道战”。

   如今的石狮市是当年晋江县分出四个镇组建而成的,自然石狮人的敢干在更为敢干的晋江人面前,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在八十年代初,福建有两个案件在全国可谓是通天大案,可以说,国人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个是杜国桢诈骗案,另一就是晋江假药案。在当时全国人民还都是“规规矩矩”的学着做排排摊拣拣点什么小生意的时候,晋江人就胆大得冒了天下之大不讳,大做要人命的假药买卖来。以至一段时间,晋江人成为当时中国人心中胆大妄为刁民的代名词。
     相信,读者中是没有人不知道厦门运华走私案、不知道建国以来最大的走私集团头目赖昌星其人的。赖昌星这个只读过三五年书、小学还没毕业的文盲走私大亨,就是晋江沿海的农民。你说,这小子也算太敢干了吧。仅几年的时间就拉了上包括公安部长,下有海关人员在内的几十号处级以上国家干部下水。看来,也只有闽南这个地方才可能出如此地贼胆包天的一代走私巨枭了。
   除了近几年安溪县的一小撮不法分子,在全国打着订货预付款,搞手机群发短信息骗领奖费或在行银卡上作文章坑人外,客观地说,总体上泉州人在外的口碑还是相当不错的,这一点上,起码不会比河南人差。如今的泉州人,特别是晋江、石狮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劣迹。在外,他们有的只是到处创业以及带给各地的泉州豪爽的印象。前一段泉州市工商联做了一次统计,泉州外出经商办企业人数已超过60万人,泉州在外企业年销售总额已超过1500亿元,相当于在外再造了一个了泉州市场。

    在福建人当中,最有个性特征的,非莆田人莫属。莆田人特征明显,是从内到外、从语言到个性的。你遇到一个陌生莆田人,从和他讲第一句话起,就知道他是从莆田“来”的,大凡都是因为他那口浓得叫你费解的兴化方言腔。一道歌里有这样一句词,“爱情像流水,管他去爱谁”,可在莆田人的口中,这句普通话的话就变成 “爱情像牛嘴,管他聚爱追” 了。“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听闽粤人讲普通话”。外地人听南方人,特别是广东、福建人讲普通话,本就是一件很吃力的事了,而莆田话又是福建人心中的“广东、福建话”。有笑话说,过去部队招侦察兵,要的都是莆仙人,因为他之间讲话不怕敌方窃听。笔者敢肯定,编这个笑话的一定是个福建人,因为也只有福建人才这么了解莆田话的。不过,莆田人成为许多福建人茶余饭后谈资的,不是莆田话,更多的还是莆田人与大多数闽人很不相同的个性。

莆田、仙游两县古属兴化郡,所以莆仙人又称兴化人。福建人私下提到莆田人多称为“地瓜扫”,不知是莆田盛产地瓜,过去人们三餐粮食都是把地瓜切片,晒成“番著钱”当饭吃(其实,福建各地都产这种大家平时都称之为番著的粮食作物,只不过莆仙一带的加工方法不同把它切成的片而已,如闽东一带就是把地瓜刨成丝状,叫“番著米”)而叫开的,还是因为莆田人骂人时(甚至可以说只是一种莆仙地区的口头语,这与福州人遇上熟人“洒尼讷饿,洒尼讷饿”开场白有弃曲同工之妙),总是带着“地我扫”、“地我扫”的这么一句口头禅之故,反正,某些对莆田人有偏见的福建人,说到“地瓜扫”时是带有自己情绪的。

     就像国人提到上海人时,就会想到上海人小气一样,许多福建百姓说到莆田人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但那不是小气,而是彼此间的“地方性格”不同得就像是东西方文化冲突,人们的感觉是,“与莆田人难相处”:莆田人太精明、太计较、太不懂人情世故。其实,莆田虽然小(习惯意义上讲,是福建省内很特殊的,只有两个县的一个小地区),但却处于福建沿海的中心地带,按理说莆田人应该是福建地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福建人个性的代表,可不知是兴化话在福建省内自成一统,莆田腔的普通话又难以让人听懂,外界与兴化人缺乏很好的沟通之故,还是什么原因,反正莆田性格不但没有同化周边的福建人,反而是福建人个性一个不折不扣的异化。
 
    不过,只是从语言的隔阂上讲,似乎也很难解释得通。笔者小时候在闽东的一座小城读书,班里有四分之一同学是三沙人(说闽南话,与当地闽东方言不通),当年,操本土方言的同学们普遍与三沙人交情都不太好,不过,大家走上社会后发现,其实,三沙人也是很不错的。当时与三沙的同学之不太玩得来,只是那时缺乏沟通而已。但是,不难发现许多福建人与莆田人有堵墙,不只是话语的事了。不是嘛,闽西人说客家话,这在语言联合国的福建来说,彼此之间的土话也是无法沟通的,但似乎还没有听说过,客家人个性与大多数福建人有什么不同。可以说,莆田人的个性化原因已从语言的封闭深入到文化的自闭性层次了。

   有人说,兴化人给人的最明显印象是太过于斤斤计较和抠门,什么事都想放到天平上称称个你半斤我八两的,所以在一个单位里,总是让人有同事不够大气、“太精”的感觉。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比方。外资公司年终为员工发红包后,福州人拆开信封时会说,怎只有这么多——即使已发给三薪了。而莆田人的第一反应却是:我该不是最少的吧?这说的是福州人的不足天性,和莆田人的多疑的个性;而当莆田人从四处打听到别人的包中之物多寡后,发现这一年大家发到的几千奖金都差不了多少,只是老板为了表现出不搞平均主义,每档奖金多少以一百元区别开。这时比别人少一百元的福州人会说,又少啜了一小餐了,而莆田人却会埋怨:我哪一点比人家差,还是问问主管这奖到底是怎么评出的?这里反映出的是福州人好吃爱玩,莆田人的斤斤计较。莆田人中有一句话“天下没有莆田人办不成的事”,说的是莆田人精明至极,善于做“买卖”、生意。而在福建也有一句话“神仙难挣莆仙的钱”,这足见莆田人的“抠”功绝顶。
      莆田人的性格与其他福建人截然不同,这几乎是个不争的事实。但不管怎么说,兴化人是福建人当中最有生存能力的一个群体。兴化地少人多,多年来的莆田县都是福建人口最多的县,曾一时达到了150多万,为福建之最。过去经济不够发达,为了生存,莆田人的中迹遍及全国及海外,他们特别能吃苦也特别精明,有“中国的犹太人”之说。

    改革开放前的兴化人,为了摆脱困境,大都有选择读书谋出路。过去当地家家户户最爱贴的一幅对联是“地瘦种松柏,家贫子读书”,当地教育子女就是“考上大学穿皮鞋,老不上大学穿草鞋”所以当地出了许多官员、教授……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了,兴化人又转为从商,令人不解的是兴化人和温州人一样,总能把一件人们看似不常的小生意做成能家糊口的买卖,做成一桩大事业。湄洲湾边的忠门镇人口19万,为柘荣县人口的两倍多,当地人均不足四分耕地。于是,这里人擅长做蒸笼,过去他们靠肩挑蒸笼叫卖行走江湖。可是,曾几何时,数万忠门人闯京城,一举占领了北京的木材市场。他们还扎寨京城建立了赫赫有名的木材村,成了京郊四大村之一。每年春节,在北京打工的兴化人居然是包了专列回闽探亲。这种气魄,不由让人对兴化人耳目一为之一振。

    但善于做生意的莆仙人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在外地,就是不管当时周围有多少外乡人在场,两个莆仙人管他们认不识只要碰在一起,就肆无忌惮地大声讲着外乡全然听不懂的兴化话。有人说,兴化人老乡观念太浓;一个单位里如有三五个兴化人,则必然聚在一块、玩在一起,如同兄弟一般。不还,在本土兴化人之间却有一个不太团结和爱告状的的坏名声,这或许是由于莆田那地方人口过于密集且又过于精明的约故吧。

     一个在某上市公司当行政主管的朋友说,他老板很不喜欢莆田人,在新进的员工中,要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想再进莆田的员工。当时,笔者有点不以为然,因为虽然人们在心目中对莆田有一种成见,但起码不至于把这种生活化带有偏见情绪上升到工作事业当中。不过,在福州国际会展中心的一次招聘会现场,笔者可是领教过了某些招聘人员的这种太过于偏见的习气。在一家省里很有名的电视台的招聘摊位前,除了专业以外,打出的惟一条件是只招应届生。可是,当许多男男女女好不容易排着挤着自己的材料送上时,招聘人员瞄一下籍贯是莆田,一切就黄了。笔者问一位气冲冲斥责着“太过分了,地方歧视”,从人群中挤出的小男生,为何如此生气。这位小年轻没有好气地说“那位搞登记的说,是领导吩咐不招莆田人”。

    莆田人的个性是够明显的了,在中国很难像莆田这样的族群。不过,如果一定要把兴化人与国内各地人作个比较的话,笔者认为兴化人在生活上最像上海人。上海以精,小气著称。在精明方面,的确人确实很上海,日常生活中人情世故味道较淡。但在缺乏人情味的之余,莆田人却没有上海人原则,在处事搞关系上,莆田人甚至比哪个福建人都深谙此道,特别是打听到对方是莆田老乡时,他们更是信心十足。这也是莆田人自豪的“没有莆田人干不了的事”的别一注解。也就是说,在事业上莆田人似乎更像浙江特别是温州人。浙江人挑着货郎担、拎着手提包全国各地谋生计、跑生意,兴化人也然。难怪兴化人都会很自豪地说“凡有人的地方都有莆仙人”。这不,就是一个刚洗脚上地的莆田农民,这几年也是在全国为各地市民医治起了性病,听闻问切当上医生。这也是莆田人精人一筹的表现所在。

河北!

河北,地处沿海却常被误作内陆,经济、文化较为发达,但也常被列为落后。燕赵古地为什么在今日神州大地显得有些落伍?河北落伍的原因主要在于,建国后河北被人为地抽去了轴心。 京津两地的剥离,河北失去了经济轴心 

    河北省,清代称直隶,为京畿之地,直隶总督在清庭地位显赫。北洋军阀时期,河北省与直系军阀的名头一样,也曾在中华大地上声名远播,令别人不敢小 瞧。新中国后,北平成为首都,改名北京直属中央,天津在做了一段时间省会后,升格为中央直辖市,从此,河北在中华大地的强势地位便一去不返。 

    想一想北京和天津这两个在全国响当当的大城市,人口总和超过两千万,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分列全国城市榜的第二和第三,地域面积两万多平方公里。从河北省的中间抠出去后,虽然它对周边的河北省其它地区有所辐射,但河北的经济 轴心被抽去了,负面影响相当大。这也注定了整个燕赵大地要在京津两个城市巨无霸的阴影下生存。 

    改革开放后,河北的步子比山东要慢,为什么,这其中有主观因素,但基本上还是客观因素。天津作为北方最大的人工港,它的存在使秦皇岛港、唐山港的存在很尴尬。而京津的地理位置、背景、城市吸引力,注定了燕赵之地的人才是先流北京,后选天津,再次才是石家庄或保定。对于外资而言,也是如此。 

    纵观华北地区名牌高校不少,但却与河北无缘。失去了北京和天津的河北省,就如同被抽去了轴心的大厦,其辉煌和显赫只能存在于地图或历史书上了。 燕赵文化在失去统领之后,没有了轴心 

    中华文化的格局基本上成型于春秋战国,在战国七雄争战中,赵国实力处于中游偏上位置,燕国最弱,但由于地理偏僻,也能长保。燕赵之地和燕赵文化几千年来,一直在中华大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 

    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这使得今天的燕赵文化或者说反映到河北人的人文性格上很有特点。

    一是此地人重传统、重礼仪,创新性稍差。儒家文化成为中华主流文化是在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当局采纳之后。而董仲舒是河北人,他能提出这样的观点,也反证出儒家的礼教思想在河北大地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河北在元明清都是京畿之地,为统治者重点防范的地区。对此地人民的王民教化一直未停过。一旦有造反者,则必残暴镇压。所以,河北人重传统、重礼仪,顺民居多。 

    二是,河北人知足常乐,思想较为保守,冒险精神稍逊。河北地界,平原与山地面积,基本上是一比一。而人口则是平原人口占绝对优势,河北平原是富庶之地。人民很容易解决温饱问题,这就很容易知足,冒险精神稍差一些。 

    三是,河北人在温和、知礼的外表下有很强的韧劲和反抗精神。河北大地处于关内的边缘地带,直接面对着关外。尤其是北京和北京往北地区,在少数民族逐鹿中原的争斗中,经受了远比其它地区多得多的苦难。所以在河北地区,一方面有很多顺民(这是强权统治的结果),同时也有蕴含着很强的反抗精神,尤其是当备受欺凌、忍无可忍之时,河北人的反抗和斗争会令统治者很为惊讶。历史上河北境内的农民起义很有影响。 

    四是,河北人不很团结,老乡观念不强。当然内斗也不明显。这因为河北人大多成长于平原,无论从历史到现在,战天斗地的机会相对于很多地区都不是很多,比较容易地能生存下去,这可能造成老乡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不强。 

    河北以上的文化特征,注定了河北人不事张扬,性格上较为内敛。要弘扬河北的文化精神、发动文化动力,需要一种强力的文化统领,但京津地区被剥离后,燕赵文化就失去了现代轴心,没有了统领,也就很难迸发出强大的文化张力和活力。 

    河北省的国内外声誉与本身实际情况差异很大,在国内外,人们一提中国先进发达的省份,就是江苏、浙江、山东、广东、上海、辽宁,甚至四川、湖北、河南。而河北好像是很穷的省份。这一方面是省内没有与大连、青岛比肩的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城市,另一方面也是河北人做事低调不事张扬的结果。以实际情况看,河北省地理面积近二十万平方公里,人口6400多万,绝对是一个大省。经济总量也在第十名左右,也应列入国内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可能由于山东的崛起,使河北人感觉尴尬吧。 

    在外地人眼中,河北人是很不引人注目的,性格特征也不明显。这里面自然有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经济和文化上的失落,以及河北人对这种失落已认同,这使河北人缺乏精神轴心,在性格上缺乏张力,先天地有一种弱势情结。 

    京津之地都是燕赵文化喂养出来的,北京则溶入更多的外来文化,如皇族文化、异族文化等。天津则有一种混混文化做内核。但两地文化的主干还是燕赵文化。 

    河北,现在急需轴心,无论是经济、文化,或者是精神上的。 

  河北人渊源于山顶洞人及蒙古人种的混合体。
  自身的存在都是朦胧的,所以更难说清本在的真实了。
  河北历史出了几个名人,但略显渺小。有名医李时珍,董必武,以及抗日将领冯玉祥。
  河北人自古欠缺独立性,这是同他们和皇家胜地北京近在咫尺的距离有关。常年蹲在墙角下,又怎能不受城墙的影响。唯一的骄傲“承德避暑山庄”也只是皇帝的行宫而已。所以,河北人从来是看北京人行事而行事。就连说话,也是绕着圈儿的学北京话,但就是学不像。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9: 感觉乌鲁木齐警察拿汉人做牺牲品。和拉
2009: 疆独暴乱:只有“毛泽东”三个字才可以
2008: 文化大革命是完善人性的革命运动
2008: 侯文豹:毛泽东,中国人民决不能够忘记
2006: 中国铁路:在愚昧、专制、侵略下挣扎
2006: 台湾“驸马”VS中共“太子”
2005: 胡锦涛闯狼窝
2005: 中国人民必须反对洋奴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