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斯大林與共產國際的解散
送交者: 李東朗 2003年10月18日08:32:24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季米特洛夫日記》披露往事

  1943年5月21日,一條從莫斯科傳出的消息震驚世界:共產國際將要解散。共產國際從1919年成立,至此已經存在24年。作為全球性的政治組織,它對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斯大林是當時世界惟一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實際上也是共產國際的領袖。長期以來,共產國際的重大決策都是由他作出。那麼,在解散共產國際這個重大問題上,他是怎樣考慮的?共產國際解散的經過又是如何的?海外新近出版的《季米特洛夫日記選編》有重要披露。

  其實早在1941年,斯大林就發出驚人之語:共產國際沒必要繼續存在。這年4月13日,蘇聯與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20日深夜,斯大林向蘇聯主要黨政軍領導人(在場的有莫洛托夫、加里寧、伏羅希洛夫、安德列耶夫、米高揚等)和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季米特洛夫,介紹了他與日本外相松岡洋右的談話。然後他出人意料地就共產國際的存在講了一大段話。斯大林說:“一些黨(指美國共產黨,1940年11月為適應美國的法律,共產國際同意美國共產黨退出共產國際)從共產國際季米特洛夫那裡出來了,這並不是壞事。正相反,各國共產黨應成為完全獨立的黨,而不是共產國際下面的支部……不同國家中的情況和任務完全不同。在英國是一個樣,在德國又是一個樣,在其他國家也是如此。當各國共產黨按此方式得到鞏固時,再重新恢復它們的國際組織。國際是馬克思時期建立的,當時正期待着即將發生世界革命。列寧時期的共產國際是在同樣形勢下建立的。當前,每個國家本國的任務突出了,然而,各國共產黨作為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的國際組織下面的支部這種狀況是個障礙……請不要抓住昨天不放。應認真考慮已經形成的新的條件……”

  在《季米特洛夫日記》出版之前,能夠公開看到的斯大林關於共產國際解散的言論只有一件,即他在共產國際宣布解散後,於1943年5月28日對英國記者的書面講話。他在給路透社記者的答覆中說:共產國際的解散,便於一切愛好自由的民族組織共同進攻共同的敵人希特勒主義……。《季米特洛夫日記》披露斯大林1941年的談話,為人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這樣,共產國際在近期是否繼續獨立存在,以及在世界大戰的條件下國際聯絡和國際工作的新形式問題,都尖銳而明確地提出來了。季米特洛夫非常敏感,第二天,他就提出了共產國際工作的新思路:第一,在近期停止共產國際執委會作為各國共產黨的上級領導的活動,使各國共產黨具有充分獨立性,使它們變成真正本民族的政黨,根據本國的條件按自己的方式決定自己的具體任務並為自己的決定和行動負責;第二,把共產國際執委會代之以情報和對各國共產黨提供思想和政治援助的機構。顯然,季米特洛夫的新思路與斯大林講話的用意不完全相符。十多天以後,季米特洛夫在蘇共中央日丹諾夫處討論,議題則是如何終止共產國際執委會的活動。在討論中,將共產國際“解散”的意思已變得十分明確:“這一步驟應完全是嚴肅認真和始終如一的。不應該出現只換一件外衣,而其餘一切都照舊的狀況,也就是說不應是解散了共產國際執委會,而實際上存在着國際指導中心。”

  1943年6月:在匆忙間解散

  一個月後,蘇德戰爭爆發了,擬議中的解散共產國際的工作停止了,共產國際全力開展了配合和支持蘇聯衛國戰爭的工作。比如,根據斯大林的主張,共產國際改變了1939年英法德等國的戰爭是帝國主義戰爭的判斷,重新提出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路線,並據此向各國共產黨發出指示;號召各國共產黨用一切力量支援蘇聯人民的正義戰爭,用一切力量反對希特勒法西斯主義,指導和幫助被希特勒德國占領國的共產黨組織掀起反對德國法西斯的武裝鬥爭;搜集德國占領地的情報,並就各國共產黨的事務和工作提出意見,給予指示。從工作方式和領導職能方面考察,這與以前共產國際的工作程序是一致的。

  但有一點很明顯,就是共產國際領導人的公開性活動減少了。用季米特洛夫的話說:“沒有必要突出共產國際。”這是根據斯大林的意見而這樣做的。斯大林在蘇德戰爭爆發後對季米特洛夫說:共產黨“把其他國家的人嚇着了”,要避免讓別人產生蘇德戰爭是法西斯與社會主義之間戰爭的感覺,因此,“目前,共產國際不應公開出面”。

  這種情況到1943年5月開始發生變化:因戰爭而擱置的解散工作再次提上議事日程。這年5月8日,共產國際領導人季米特洛夫、曼努伊爾斯基與蘇共領導人莫洛托夫就解散共產國際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商定:“要制定一個解散這個中心的文件”。由於以前曾有這方面的醞釀,因此文件很快就起草好了。5月11日,這個草案呈送斯大林。當晚斯大林召見共產國際領導人季米特洛夫和曼努伊爾斯基,同意了這個草案,同時還討論決定了解散共產國際的程序。5月13日和17日,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兩度開會,對草案進行討論,一致通過將這個草案作為決議的基礎。

  5月21日,在斯大林的辦公室召開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會議。出席會議的除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外,還有季米特洛夫和曼努伊爾斯基。莫洛托夫宣讀了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關於解散共產國際的決議。加里寧指出,敵人會利用這個行動。而斯大林再次闡述了解散共產國際的理由:經驗表明,無論是在馬克思、列寧時代,還是在現在,由一個國際中心來領導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工人運動都是不可能的……當我們建立共產國際的時候,我們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以為我們可以領導所有國家中的工人運動。這是我們的過錯。共產國際的繼續存在會敗壞國際主義的思想名聲,這是我們所不想要的。解散共產國際還有另外一個理由,這在決議中並沒有提到。敵人誣衊各國共產黨,說什麼他們是外國的間諜,這也有礙他們在廣大群眾中進行工作。隨着共產國際的解散,敵人手中的這張王牌就被打掉了。所採取的這個步驟無疑將鞏固作為全國性工人階級政黨的各國共產黨,同時也將加強以蘇聯為基地的人民群眾的國際主義。結果,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會議一致通過了解散共產國際的決議。

  與此同時,按照議定的程序,20日、21日,向各國共產黨發出了解散共產國際的提議。此時斯大林是比較着急的,20日他打電話給季米特洛夫說:“要不要今天將主席團的決議交去付印?要快一點公布。”由於通訊的原因,沒有能夠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在當天公布。但很快,5月22日《真理報》就公布了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關於解散共產國際的決議。實際上這是非常匆忙的,因為共產國際的大部分支部還沒有反饋意見。5月28日,斯大林就英國路透社記者的提問作了書面回答。直到6月7日,根據各國共產黨的反饋意見,季米特洛夫給斯大林和莫洛托夫送去了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關於各國支部通過解散建議的決定草案以及給報刊的新聞公報稿。6月8日,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召開了最後一次會議,確定所有(現在存在並有可能通知決定的)支部一致批准關於解散共產國際的建議,宣布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和秘書處及國際監察委員會解散。6月10日,《真理報》公布了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1943年6月8日決定的通告。6月12日,在斯大林住處召開了討論共產國際解散的善後會議,決定在聯共(布)中央特設國際聯絡部,委託其領導原共產國際的下屬機構。至此,存在24年的共產國際正式解散。

  斯大林的戰略和策略思考

  從共產國際解散的經過可以看出:此事自始至終是在斯大林的指導和批准下進行的,它貫穿了斯大林的政治判斷和政治意圖。從1941年4月開始醞釀,到1943年6月正式解散,斯大林曾兩次提議解散共產國際,這大約有着戰略和策略兩方面的考慮。

  第一,斯大林認識到:共產國際的領導體制已經不能適應變化了的國際形勢和共產主義運動發展的實際需要。共產國際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俄國十月革命成功、西歐工人運動高漲的形勢下,為捍衛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推動世界革命而建立的,其戰略總任務是“加速共產主義在全世界的勝利”。經過二十多年後,國際政治形勢發生了極其重大的變化。尤其是在指導各國革命幾經挫折後,共產國際的領導體制的缺陷已經充分暴露,這不可能不引起作為共產國際實際領導人的斯大林的深刻思考。正因如此,1935年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突出地強調了兩點,一是,針對法西斯勢力十分猖獗的形勢,制定了建立反對法西斯的統一戰線和反帝統一戰線的政治路線;二是,提出要改變共產國際的領導方式,要求共產國際執委會“在把活動重點轉移到制定世界工人運動的基本政治、策略路線的同時,要在決定任何問題時,從各個國家的具體情況和特殊條件出發,而且一般說來,要避免直接干涉各黨的內部組織的事務。共產國際的任務和職責的變化,說明共產國際的職能已經與共產國際成立之初大不相同。共產國際七大的這兩大決策,是與斯大林的認識密切聯繫着的。

  同時,這種領導方式的改變,是否可以看作是斯大林在潛意識中對共產國際歷史價值認識的一個變化呢?共產國際這種領導方式的變化,其結果必然是削弱共產國際執委會對各國共產黨的控制,實際是削弱斯大林對各國共產黨的控制。換個角度也就是說,在斯大林的戰略考慮中,共產國際所具有的戰略地位和戰略作用是逐漸下降的,其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和蘇聯應對國際形勢中的重要性逐漸下降了。

  第二,在時機選擇上,1940年冬至1941年春,蘇德關係明顯惡化,斯大林不能不做應對戰爭的準備。其中一個重要的舉措就是,為避免形成德國和其盟國日本東西夾擊的局面,蘇聯與日本在4月13日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提議解散共產國際,也是為此目的的一個措施。聯繫此後季米特洛夫與蘇共中央領導人日丹諾夫、扎哈羅維奇等討論關於終止共產國際執委會活動時的談話,斯大林分化德國與日本的關係的目的是比較明確的:通過解散共產國際,“所有反共產國際的公約將一下子失去基礎”,從而可減少日本與德國形成東西兩面夾擊蘇聯的可能性。當然,此舉也有影響英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對共產黨和蘇聯的看法的用意,通過這一步驟,“資產階級將失去他們所說的共產黨人服從於某一外國中心,也就是說他們是‘叛徒’這樣一張最重要的王牌。”

  到了1943年,蘇聯在外交關係方面仍需要大的突破。一是,雖然蘇聯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重大勝利,但戰爭的形勢仍很嚴峻,需要盟國的大力援助;二是,擬議中的第二條戰線遲遲不得開闢,蘇聯獨立承擔着抗擊德國法西斯的重擔。從減輕蘇聯的戰爭壓力,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擊潰希特勒”的期望出發,亟需推動美英開闢第二條戰線。因此需要與英美等國修好。而英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領導共產國際在世界開展共產主義運動是恐懼和擔心的。斯大林出此舉措,應是消除英美疑慮,改善與英美關係的一大努力。這也是他急於公布共產國際解散文件,共產國際在一個月間匆忙解散的主要原因。

  摘自《百年潮》2003年第7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胡錦濤的眼睛盯着江澤民
2002: 共產黨打不倒,就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