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假如我不幸成了“体制创新人才”
送交者: 董键 2003年12月20日12:20:51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假如我不幸成了“体制创新人才”——写在“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这几天,随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的日子越来越近,媒体上关于人才的文章忽然多起来,有的谈我国面临人才危机,有的谈危机的原因,有的谈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人才工作,有的谈各地人才工作的举措,有的介绍外国是如何做人才工作的,等等,不一而足。其中最上镜头的是“人才专家”,除了专职的,还有“业余的”,而且后者数量不少,因为关于中国人才的话题,大家都感兴趣,能谈上三言两语的人实在太多了。令我不解的是,这当中竟然还有一些著名大学的前校长们,他们在位时没有培养出国家栋梁,退居二线甚至三线以后反而大谈起人才工作的重要性来了。看着他们滑稽的样子,我心生疑惑:他们自己是什么人才呢?他们要把人才工作失败的责任推到谁身上呢?令我更加疑惑的是,在大谈体制和政策弊端的同时,他们没有一个人告诉媒体:自己是某某方面的人才,能干什么什么事情。如果我们的专家和院士们只能谈一些常识,谈一些谁也不得罪、与谁都无关痛痒的话,我相信,所谓重视人才云云,不过是作秀而已。在一片大谈体制弊端的主流声音中,人们不难看到所谓的“人才”究竟是指什么:(高端)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而国家公务员倒在其次,因为他们是“管理人才”的,或者用一句政治正确的话来说,叫做“党管人才”。根据媒体披露的意思,政府下一步是要建立一个正确的人才体制,采取强有力的人才政策,营造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局面,前景看来是无限美好。其实,这么多年了,哪一天不是党管人才?我们国家的人、财、物不都是党管的吗?再提“党管人才”实在没有什么新意,至多得到一个“加强党对人才管理”的结局。最近出了一本书,论述三代领导人对人才的重视和关心。其实,没有哪个国家的领导人公开喊出让人才滚蛋。那么,既然长期以来都重视人才,搞到现在人才流失严重,青黄不接,悖论出在哪里呢?说来有点可笑:原因出在人才太多了!大家想想,现在哪一级领导人不是受过长期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的?他们不都是改革开放以后提拔上去的吗?他们都是邓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导的受益者,谁能说他们不是人才?国家就是在他们的领导下一天天过来的。这样的人才何止成千成万,以至于到了需要下岗分流的地步。君不见各地都在出台公务员“下海”的政策,许多公务员摇身一变就成了公司的老总。公务员队伍里藏龙卧虎,适当地分一分流就能让社会消化几年。为什么公务员队伍里人才堆积如山,还喊人才危机呢?看来,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公务员不怎么创造财富和价值,他们消耗的多,创造的少,因此,他们越多,社会负担越重,国家越危险。再说了,他们不创造直接财富也就罢了,他们难道连一个人才成长的环境也创造不了?自己不创造财富,让能创造财富的人成长、提供点服务也行啊,中国这么多人,即使有美国人才比例五分之一的人成了人才,中国也不至于比人家落后那么远呀?我们的公务员的水平似乎是世界一流了,今天在新华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中国与日本:一个对半个的外交”,把日本人的政治才能贬得一塌糊涂。就是这样一个政治搞得不怎么样的国家,却在经济上和科技上把中国甩得远远的,不禁让人联想到:中国人的才能原来只是集中在政治上?正是有这样的自我感觉良好,可惜没有领导日本人的机会,精力旺盛,便把全部的“才能”和“爱心”倾洒在国人身上,也就教会了国人一代一代地都来“关心”政治,从政治上得到个人利益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按我的经验和理解,中国人如果说缺少高级的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那倒不是中国人天生有这方面的缺陷,而是心思和精力没有用在这些方面罢了。所以,改变体制,改什么体制?只要政治上的前途比业务上的奋斗能得到更多的好处,我敢说,什么也改不了。我创造环境让你来发挥才能?做梦去吧!你比我强,哪还有我的好处?道理就是这样简单,不用再看什么论述人才的书了。再从媒体上披露的各地重视人才的经验来看,似乎也没有什么新意:无非是在分配政策上向所谓的高级人才倾斜,又是高工资,又是给期权,又是给奖励,又是给政治荣誉,就差没有赐给情人或“二奶”了。一句话,无非是物资刺激。这样的措施不是十几年前就有了吗?其实,中国就那么点钱,按照温总理的“乘法/除法定律”,“蛋糕”就那么大,给一些人分配的多了,给其他人分配的必然减少,难道还想加剧两极分化不成?想比钱?还没有那个本钱吧,难道还能比跨国公司给的钱多?其实,“党管人才”的原则实行起来难度挺大的,比如:既然政府要从很多经济领域退出来,那么,如何贯彻这个原则?企业用什么人,给什么待遇,难道都要执行政府的标准?我看没有多少招,顶多也就是呼吁企业多给待遇来吸引人才,说跟没说一个样。至于国有企业,倒是能执行政府的意志,但是,如果不能在市场上占有垄断地位,仅仅生产一些附加值低的产品,也没有什么大钱赚,想高薪也高不起来。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似乎是个“党管人才”的好地方,不是有了“10万年薪”的“部颁教授”了吗?不是已经实行了“九级津贴”了吗?不是也有了“百万年薪”的“讲席教授”了吗?不是已经有了“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211工程”了吗?措施力度不可谓不大,怎么效果还是不明显呢?是不是该深刻地反思一下“党管人才”的愿望和做法在某个环节上被悄悄地抵消了呢?说到这里,有人可能问了:看来你是个“直筒子”,不怕得罪人,但这样的道理大家在生活中早学到了,如此发泄一番谁都会,看不出你是个什么人才呀?我老实告诉你,我不仅是个合格的大学物理教师,还是一个“体制创新人才”,这样的才能不正是目前急需的吗?看来,我的才能的发挥也需要借助于政治,而这正是我所讨厌的,没有办法,世间的事就是充满这样的悖论,就好象消灭战争就得通过战争一样。不过,自从我立志成为一个“体制创新人才”,我就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不仅内心痛苦,而且让领导也另眼相看,你能想象会出现什么事情。在此,我诚恳地告戒读者朋友:如果你没有我如此的耐性和坚韧,你还是不要当“体制创新人才”,否则,十有八九是不幸的。不要宽我的心,说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也不要轻易地说什么在新一届政府里我会大有用武之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体制创新,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就看领导人是不是真做。如果我有幸成为“熊德明第二”,这个国家就能在教育、科技、人才和文化体制上很快走上正轨,信不信由你,我也不想跟谁争论,如果哪位领导需要“体制创新人才”,可以通过编辑同志找到我。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李瑞环退休内情
2002: 民为贵,社稷次之
2001: 曹长青,让你丫看看什么是事实
2001: 评和合的“民主制度刁民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