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腐敗與體制
送交者: 張雨生 2002年02月10日15:39:01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本文所說的體制,僅指企業體制,探討企業內部的腐敗與其體制的關聯。


現行政策規定,公有制經濟是主體,非公有制經濟是組成部分。就企業內部的腐敗而言,主體顯然比非主體嚴重得多。有人指出,借改革之機,掠奪國家財產最猖狂的,莫過於國有企業的一些管理者————賣國有企業,賤賣到自己手裡;送國有企業,白送到自己手裡;產權改革,改到自己手裡;資產重組,組到自己手裡;盤活國有資產,盤到自己手裡;抓大放小,放到自己手裡;搞股份化,化到自己手裡……國有企業的每一步改革,幾乎都以嚴重的資產流失作代價。據統計,廣州市近些年查處的貪污受賄案,70%多發生在國有企業。對大連、武漢、石家莊等地的400多家高檔娛樂場所調查,60%的公款消費來自國有企業。公款賭博,公款嫖娼,屢見不鮮。這般揮霍和盜取國有資產,國有企業怎能不下滑,不虧損?結果是許許多多國有企業被折騰光了,關門完事。


私有企業存在產假售假、走私販私、偷稅騙稅等問題,但極少存在自挖企業牆腳的問題。行賄是大量的,貪污、受賄、自盜卻少有。行賄,腐蝕國家及有關人員,為的是使企業更多的獲利。也就是說,私有企業存在損害國家和他人利益的問題,卻很少存在損害企業自身利益的問題。嚴格地說,私有企業的這些問題,屬於經濟犯罪,不屬於企業內部的腐敗。在與外界交往的活動中,私營企業家不可為能獲得某種利益,讓企業遭受更大的損失。私有企業有辦不好的,破產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極少存在內里蛀空、自毀其身、吃裡爬外、裡應外合等損害企業的現象。而這些,則是瓦解國有企業極普遍、極嚴重的因素,是難於遏制的腐敗問題。


那麼,是不是說,企業中的腐敗現象,只與公有制相通,而與私有制絕緣呢?當然不是。這麼認為,便會導出一種誤解:私有化是遏制國有企業腐敗的靈丹妙藥。如此一來,一些人會有更堂皇的理由,會以更快的速度,讓國有資產流入自己的私囊。


企業有兩項重權,一是所有權,一是管理權。在國有企業中,兩權是完全分離的;在私有企業中,兩權結合得比較緊密。現階段,我國私有企業的絕大多數,資金少,規模小,發展時間短,企業的所有者幾乎都是直接管理者,經營方式多為家庭式,家族式。但是,隨着私有企業不斷擴大,兩權也必然會走向分離。企業達到相當的規模之後,需要聘請他人參與管理。這些他人,只有管理權,沒有所有權。兩權一旦分離,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現企業利益與管理者利益的矛盾。從這種矛盾之中,便會滋生與國有企業腐敗現象相同的情況。在私有企業中,那也許不稱為腐敗,但其現象與機理卻是相同的。並不因為企業姓私,這種現象就不會出現。實際上,在兩權分離的私有企業,這種矛盾正在升溫,所有者炒管理者的魷魚,以至雙方鬧上法庭的事,愈來愈多了。不能不承認,企業的兩權分離是滋生內部腐敗的一個要素。


私有企業解決這個問題,通常的辦法,一是嚴格選人,二是明確管理目標,三是加強監督。選人,先是家庭家族,再是親朋好友,最後還得從社會上網羅人才。信任與才幹比較,信任會放在首位。管理目標,用合同固定,把企業經營的好壞與聘用者的經濟利益掛起鈎來。監督,各家有各家規矩。親兄弟,明算賬,不因人情破壞規矩。只要被聘任的管理者不稱職,有不軌行為,失去了信任,企業的所有者會毫不猶豫地辭退他。合同上寫明了,鬧到法庭上也沒用。企業是人家的,人家說了算。


國有企業的所有權和管理權是明確的,但管理者具體,所有者不具體。說企業是國家的,說工人是主人,僅僅表現為空洞的理論,難於付諸實際運作。所有權怎樣體現,由誰體現,是現行體制留出的空白。有權選用企業管理者的人,並不是企業的所有者。工人是主人,卻難於監督上司,誰要監督,恐怕早被上司弄下崗了。管理權因缺少所有權的制約和監督,會變得至高無上。不受制約和監督的權力要走向腐敗,黨政部門如此,企業也如此。國有企業的腐敗,從體制上找原因,就在於所有權的作用沒有體現出來,或者說只體現在理論上,沒體現在實際運營中。所有者誰都是,又誰都不是,所以只要管理者不對企業負責,就沒有人對企業負責。


一些國有企業,包括集體企業,紛紛改制。目的在於,明確所有者,落實所有權,使不具體的所有制具體起來,以更大地發揮所有權的作用。有人罵這種改制是推行私有化,是不是因為沒認清這個目的?不過,這種改制形成的所有者往往是一個群體,這個群體能不能有足夠的力量制約和監督管理者,還很不好說。眾多的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不談改制的事。那裡的管理者和管理權,沒有得到應有的制約和監督,是明顯不過的事。不改這個制,得改那個制,不從體制上解決,腐敗就不可遏制。靠教育,靠學習,靠道德,靠自我修養來克制,有效卻有限。私有企業辦垮了,有跳樓的,國有企業辦垮了,不會有跳樓的。那些管理者還會捲走大批國有資產,或另有高就,被任命為新單位的領導;或另立門戶,成為私企老闆。


曾有一種誓言,用多少年的時間,讓國有企業走出困境。那想的僅是市場,僅是企業對市場的適應。若其體製得不到改革,內部腐敗得不到遏制,企業不僅不可能走出困境,終究還會被蛀空。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