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妙应寺白塔
送交者: 绍弘 2004年07月18日11:30:20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平则门,拉大弓,过了就是朝天宫;朝天宫,写大字,过了就是白塔寺……"这是已经在北京的街头巷尾传唱了数百年的一首童谣,里面提到的白塔寺就是坐落在阜城门(明代称平则门)内大街的妙应寺的俗称。因为寺内矗立着一座白色藏式大佛塔,所以"白塔寺"这个名字不胫而走,蜚声中外,而它本来的名字反而不为人所知了。北京市政府"打通文脉"的远见卓识终于使白塔寺亮出了山门。但是如果你头一次走进这座寺庙去参观的话,你会发现寺庙的布局很别扭。雄伟的白塔使狭小的寺庙更觉拥挤。在寺中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无法看清大白塔的全貌。作为驰名世界的中国古典建筑似乎不该是这样的。为什么寺与塔如此不协调呢?说起来寺与塔根本不是一家人。从寿命上看,塔已有700多岁,而寺至多不超过530岁。你还能够很容易地看出它们在建筑风格上的差异。大白塔是藏式覆钵式宝塔,属于少数民族特色建筑;寺则是地道的汉传佛教建筑。那么它们又是怎样合为一家的呢?这就要从白塔兴建的时候说起了。"以佛治心",修建白塔元朝政权建立之初,忽必烈定首都于大都(即今北京)。就在建都的1271年,他亲自选址并下诏修建了这座白塔。他为什么如此急于修建这样一座藏传佛教(即喇嘛教)的建筑物呢?原来,元朝政府为了巩固中央与西藏僧俗势力的亲密关系,才采用这种宗教羁縻政策。而且包括忽必烈在内的大多数蒙古王公贵族都崇信喇嘛教,此举亦可起到弘扬佛法的作用。忽必烈曾说:"以儒治国,以佛治心",这样做可谓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早在元朝政权建立之前,几代蒙古统治者就曾与西藏上层人物进行过密切接触。1223年,成吉思汗从西征战场上回来时,就曾召见了后藏萨迦派第四任教主萨班活佛。成吉思汗亲切地与萨班交谈,并允诺统一天下后请他到内地弘法传教。1244年,成吉思汗的嫡孙阔端正式邀请萨班到凉州弘法。萨班感激之余,亲笔写了一封信给乌斯藏和后藏的僧俗领袖们,劝说他们归附元朝。西藏这片广袤的雪域高原正是在元朝时期开始成为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萨班对此所做出的贡献着实值得我们纪念。后来,萨班的传人八思巴更与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交往密切,他为祖国的统一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八思巴在政治、文化、宗教、哲学等许多方面都给予忽必烈很大的帮助,就连蒙古族?白塔是一座典型的喇嘛寺塔,在它身上体现着浓郁的古印度 堵波式佛塔的风姿。它通高近51米,由塔基、塔座、覆钵、相轮、华盖和塔刹六部分组成。塔基连同上面的须弥座共高11米。座分三层,每层向上收分二折,横截面是一个多角的" "字形,显得既坚实稳固,又挺拔秀美。须弥座上端雕刻着24瓣如意莲花。莲花座中便托负着体态硕大无朋、造型丰满浑厚的覆钵式塔身。塔身的直径达18.40米,堪称是现存最大的覆钵式古塔了。覆钵与位于其上的相轮之间也由一个小的" "字形须弥座相互衔接。相轮呈圆锥体,是由13个直径逐渐缩小的水平轮圈组成的,故而又叫作"十三天"。据说相轮的层数标志着佛塔的级别,十三层相轮表明此塔是佛教界地位最高的舍利塔。覆钵与相轮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一眼望去,形状颇象佛门法物中的净水瓶,正符合忽必烈"取军持(梵文宝瓶的意思)之像"的愿望。直到今天,还有人称白塔为"瓶塔",想来也是这个缘故。相轮顶上便是一个直径达9.7米的华盖,也叫"天盘"。华盖的结构非常复杂,形状像个大盘子,用厚木作底,铜板瓦作盖,造型古朴典雅、气势宏大。人立其下,仰面观之,有铺天盖地之感。华盖周围象流苏一样悬垂着36片铜质透雕的华蔓,每片都是宽1米,!!长2米,镂刻精美。上面还刻着明神宗的母亲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的徽号,这说明这些华蔓应该是在明万历25年(1592年)重修白塔时添置或更换上去的。每片华蔓下面都吊挂着一个小铜铃铛,微风拂过,叮当作响,声音能传出好远。住在附近的老街坊们都喜欢在夏日的傍晚沏一壶香茶,摇一柄蒲扇,坐在塔下纳凉听铃,怡然自乐。华盖上面便耸立着高达5米的铜质鎏金塔刹,虽然是空心的,也有吨多4重。塔刹本身又呈小宝塔状,而且它的高度和坡度又使它与相轮和谐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造型奇特的完整的圆锥体,工艺之精巧,算度之准确,令人叹为观止。整个白塔稳重中不失秀美,挺拔中不失精奇。通体洁白又平添几分庄严与圣洁。难怪塔成之日,京师震动,瞻仰参拜者络绎不绝,交口称赞其"制度之巧,古今罕有。"它实在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关于白塔的故事多得三天三夜说不完,其中最著名的一个莫过于"鲁班爷锔白塔"的传说了。相传有一回,不知因为什么,好好的白塔突然在肚子(即覆钵)上裂开了一条大口子。这下可把所有的人都给愁坏了。这么高这么大的白塔,可怎么修呢?鲁班爷听说了这件事,就变成一个锔锅锔碗的老头儿,来到北京,碰上人就说:"我能修,我能修。"可谁也不相信,还有人骂他是疯子。鲁班爷也不生气,单等天一黑就开工修塔。这一宿,好些老百姓都听到"叮当、叮当"的打铁声。天亮以后,大伙儿出门一看,嗬,大白塔的肚子上横着被锔了七道大铁箍,那道裂缝已经合拢了。"塔修好了!""塔锔上了!"人们纷纷议论着。再找那个锔锅锔碗的疯老头儿,是踪迹全无。人们这才明白过味儿来,知道这是鲁班爷下凡来为大家修好了白塔。至今塔身上的七道铁箍还在,这个美丽的传说也就一辈辈的传了下来。中国民间传说有个习惯,凡是工艺精巧的建筑珍品或解释不了的建筑问题都愿意跟战国时期的著名工匠鲁班搭上关系。其实,主持设计建造白塔的人不但不是鲁班,而且连中国人都不是。他的名字叫阿尼哥。白塔的设计师阿尼哥阿尼哥是尼泊尔人,当地人称他为八鲁布。据史书记载阿尼哥从小就与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不但聪明,而且还特别勤奋。他的同学之中有一位家里是以绘画、雕塑为职业的。有一天,这个人拿来一本《尺寸经》,看着看着就读出了声音。阿尼哥坐在一旁,不动声色地静听默记。等那个人读完一遍,阿尼哥已经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熟记于胸了。由于很早就接触了工艺、美术和建筑方面的书籍,小阿尼哥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他的刻苦努力,年纪不大就成了一位技艺高超的能工巧匠。忽必烈即蒙古大汗之位的那一年(1260年),请帝师八思巴主持在西藏建造一座黄金塔以为纪念。八思巴从尼泊尔选拔了80名工匠来完成这项工程。阿尼哥当时只有17岁,也入选来到西藏。八思巴很喜欢这个年轻人,让他作总监工,督造金塔。阿尼哥不负众望,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把金塔造好了。八思巴大喜之下,收阿尼哥作了自己的俗家弟子,并带着他一起来见忽必烈。或许是八思巴把阿尼哥夸成了一朵花的缘故,忽必烈想试验试验这个年轻人。他板起脸来问阿尼哥,"你到朕的大国来,难道一点都不害怕吗?"阿尼哥神态自若地回答道:"圣人抚育四方万姓,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我到您的面前,就如同儿子拜见父亲!!,有什么可害怕的呢?"忽必烈心中暗暗赞叹,脸上却不动声色地继续问道:"那你到朕这里来干什么呢?"阿尼哥说:"我看到天下苍生饱受刀兵之苦,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为怜惜生灵特来劝陛下拯救他们。"忽必烈又问;"你有些什么特长?"阿尼哥说:"我对绘画、雕塑、铸造都略知一二。"忽必烈命人取来一个铜像,说;"这是早年宋朝进贡来的针灸铜人,已经残损了,你能照样造一个新的吗?"阿尼哥镇定地回答道;"我以前从未做过,但可以试一试。"忽必烈对这个小伙子的回答很满意,下面就看他能不能造出新的针灸铜人来。一晃儿四年过去了。阿尼哥从未接触过中国的针灸原理,手中的铜人又残破不全,所以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不过他想方设法博览群书,刻苦钻研,终于在至元二年(1265年),把新铸的针灸铜人献了出来。朝中的大臣们都佩服得不得了。忽必烈也更加欣赏阿尼哥了。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决定在大都兴建象征王者之都的大佛塔。他命令精于此道的阿尼哥负责设计和施工。阿尼哥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花费了将近九年的时间,终于在元朝统一中国的那一年(1279年),让这座覆钵式大白塔矗立在大都,作为一份特殊的贺礼,献给了忽必烈。忽必烈大喜过望,当即命人从白塔向四面各射一箭,划出了一块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土地,下诏以白塔为中心,兴建一座"大圣寿万安寺"。阿尼哥也得到忽必烈的丰厚赏赐。阿尼哥功成名就,一时宠幸无人能及。但他一点儿都不张狂骄傲,而是仍在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中国的建筑艺术谱写华章。公元1305年,61岁的阿尼哥在大都去世。元朝政府给这位杰出的尼泊尔工艺家授予太师、凉国公、上柱国的封号和开府仪同三司的待遇。阿尼哥以其杰出的工艺才能和谦逊刻苦的高贵品质流芳千古。他成为中尼两国友好的象征。直到今天,尼泊尔游客到了北京,总要参观白塔寺,作为纪念。连尼泊尔的国王、王后、首相和议长都曾是这里的客人。再说说白塔寺忽必烈下诏划地建寺,极尽铺陈奢华之能事,殿堂林立,富丽堂皇。整个工程延续了五、六十年才最后完成。这座"大圣寿万安寺"在元朝统治的近百年间香火鼎盛,而且它的地位也早已超出了一座宗教寺庙的范畴。元政府规定凡有重大仪式,必须于举行前三日在大圣寿万安寺预演排练。就连忽必烈去世后举行的祭祀仪式,也选在这座寺庙中进行。不知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大圣寿万安寺竟与元朝同始共终了。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命令徐达等人统军北伐大都,兵锋甚锐,眼看元朝的统治就要土崩瓦解了。6月30日下午,天降大雨,电闪雷鸣。突然,一条火龙从天而降,点燃了大圣寿万安寺中的大殿。虽然大雨如注,奇怪的是大火却越烧越旺。转瞬之间,大圣寿万安寺便成了一片火海。元顺帝妥 帖睦尔急得大哭不止,命人速去扑灭大火。然而为时已晚,昔年盛极一时的大圣寿万安寺已在火海中化为一片焦土。倒是白塔安然无恙地度过了这场劫难。寺毁后不到两个月,明军便攻陷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的统治也就宣告结束了。明朝建立之初,首都定在南京,加之连年征战,百废待兴,大圣寿万安寺的遗址也就一直没人过问。遍地残砖断瓦,荒凉异常。只有大白塔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冷眼观看世态炎凉。直到89年后的明英宗天顺年间,朝廷才决定在这座废墟上重新建一座寺庙。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在大圣寿万安寺被焚毁整整100年之后,一座新的寺庙终于告成,朝廷赐名妙应寺。妙应寺完全是汉地佛教寺庙的建筑风格,有山门、钟楼、鼓楼、四重大殿及东西配殿、僧房等建筑。白塔由位于大圣寿万安寺的中心变成了位于妙应寺的最后一进院子中。妙应寺面积只有1.3万平方米,尚不及原来的十分之一。妙应寺的格局一直保存至今,现在的殿堂也都是在明朝殿堂的基础上由清朝重修或改建的。今天,整饬一新的白塔寺仍有四重大殿。走进新建的山门,第一重大殿就是原来的天王殿,现在用于陈列白塔寺历史和文物展览。展品包括乾隆帝手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高仅5厘米却镶有40多颗红宝石的赤金舍利长寿佛像、五佛冠、补花袈裟、黄檀木整雕连龛观世音菩萨像及各色哈达、织物等大量稀世珍宝。第二重大殿名为"意珠心境殿",现在正在举行首都博物馆主办的藏传佛教造像展。万余尊各式密宗佛像、菩萨像、金刚像、度母像蔚为大观。第三重大殿名为七宝佛殿,供奉元代大型楠木三世佛像。居中的是"娑婆世界本师释迦牟尼佛"和肋侍弟子阿难、迦叶两尊者;西边为"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东边是"东方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佛像神态庄严慈祥,造型精美,工艺绝伦。大殿两侧各立有九尊铜质鎏金护法神像,虽因年代久远,已显不出金光万丈的气势,但造型、工艺均可称海内一绝。在大殿的后面有一尊面北背南的倒座十一面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全系青铜铸造,造型端庄秀丽,是清代青铜工艺水平登峰造极的最好证据。菩萨慈眉善目,笑容可掬,头戴佛冠,身披璎珞;主臂双手合十,腿盘莲座,五心朝天;身旁各臂,姿态不一,各持法物;背现千手,手中皆长一目;顶现佛像!!。菩萨的神态使人顿生欢喜崇拜的感觉。传说观世音菩萨专为救人间苦难,不肯先行成佛。他目睹世上众生身受千灾万险,奔走哭号,于是现三十二种身形救苦救难,普渡众生。可是人间灾难奇多,救助不及。于是观世音菩萨发愿生出千手千眼,拯万民于水火,布甘霖于四方。人们也因此称他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第四重大殿是位于塔院中的具六神通殿。它的规模不如七宝佛殿大,但供奉的清代木雕横三世佛像,却也是难得的艺术珍品。白塔对日寇的控诉巍峨高耸的白塔看着世间的沧桑变换,繁华也罢,衰败也罢,文明也罢,野蛮也罢,都默不作声。它有自己审视现实的角度,也有自己记载历史的方法。1978年修缮白塔时,在塔顶的缝隙间发现了一张已然泛黄的毛边纸,纸上写的是:"今年重修此塔,适逢中日战争。六月廿九日,日军即占领北平,从此战争风云弥漫全国。飞机大炮到处轰炸,生灵涂炭莫此为甚,抢杀奸掠无所不至,兵民死难者不可胜记。数月之中而日本竟占领华北,数省战争仍在激烈之中。战事何时终了尚不能预料,国家兴亡难以断定。登古塔追古忆今,而生感焉!略述数语,以告后人,作为永久纪念。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初三日 罗德俊"。谁能想到这张不起眼儿的毛边纸上竟记载着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法西斯在北平的暴行。我们已经无从查考"罗德俊"究竟是何许人了,但从字里行间的血泪控诉和浓郁的忧国忧民的感情上,我们可以断言这是一位真正的中国人。这张纸片上记载的故事后来被著名漫画家李滨声先生得知,为了能使这份珍贵的历史证词得以公开发表,李老奔走呼吁了18年之久。为了使后人勿忘国耻,罗德俊写下了文字,大白塔保护了证词,而李先生则为这项教育后人的公德事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结语悠悠的岁月无声地逝去,七百多岁的白塔依然气定神闲地矗立在那儿,看花开花谢,望云卷云舒。关于它,还有多少故事呢?恐怕永远也讲不完吧!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白条与绿票
2003: 有腐败的院长,就有腐败的院士
2002: “振兴自己”就是“振兴中华”
2002: 向强权说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