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邊走邊想之三:喜憂參半話人生
送交者: 周峰 2002年03月17日16:01:37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邊走邊想之五:喜憂參半話人生


*周峰*

<<莊子。外篇。至樂第十八>>中有這樣幾句話,“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所下者,貧賤夭惡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也”。這可以說是天底下人的一種通性。有錢花,身價高,長壽,心善,眾人所追求。快樂的身家平平安安,吃的是海味山珍,大魚大肉。穿的是華美的衣服,看的是美景美色,聽的是動人的音樂。這種生活會讓人多麼嚮往。而貧困,卑賤,百病纏身,或者心性邪惡,是人們所惟恐避之不急的。而更痛苦的莫過於漂泊流利,居無定所。不得安逸,吃不上喝不上,缺衣少食,更何況沒有美色和樂耳的絲鉉鏗鏘。然現實中,凡事好壞參半,很少有至善至美的。“夫富者,苦身疾多,多積財而不盡用”,“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其為行也亦疏矣”,“壽者諢,久憂不死”這些不都表明人的一生喜憂參半嗎?

為“道義”而死的人,人們都稱其為善,但死了終歸是死了,難道死了人也是好的?!所以說呀,道家認為人追求這些其實是很不值得的。活着就活着,別有太多的想法,還是什麼也別干的好。把一切看開了,順其自然吧!

顯然道家的這種觀點並不為很多的人所接受。在過去的中國,儒家思想在讀書人的圈子裡占據着主導地位。儒家的觀點則認為,人分三六九等。而凡君子人等應該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和道家的”無為“相反,主張積極”入世”。在儒家看來“家窮親老,不為祿仕”是不“孝”之一種(孟子。離婁),而學好了不做官,也是非常不應該的(語見“學而優則仕”)。在儒家的眼裡,只要是能夠“入世”,那些所謂的“富貴壽”又能算得了什麼?固所謂“君子固窮”(論語。衛靈公),君子不應該因為貧窮而改變自己的操守,“鞠躬盡瘁”和“威武不屈”“富貴不淫”。

在這個問題上佛教的主張和道家頗相似,而基督教則與儒家又有很多地方不謀而合。比如佛教主張“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其實比道家和道教走得更遠些。基督教要求人們忠誠信善,鼓勵人們“追求”和“有為”,和儒家思想在很多地方相近。在中國歷史上,常有“道”者出隱入世輔佐政綱的,比如諸葛孔明輔佐劉備,劉伯溫輔佐朱元璋,魏徵輔佐李淵和李世民等等,但幾乎沒有一禿頭大和尚這樣做的。同樣儒家弟子曾幾度左右了朝綱,基督教曾在很長時期里是西方國家的國教等。

如果說人類的這些文化現象是人們思想和價值觀的體現,那麼具體到一個個具體的人來講,具體到一個個的人生來講,這些近乎彼此衝突的信念和價值觀必然會直接導致人生的喜與憂。

那麼何為人生的喜與憂? 要理解這個問題還得回到人類的文化上來,也就是說判斷“喜”和“憂”關鍵看你用哪把“尺子”去衡量它們。在道者眼裡無所謂“喜”,也無所謂“憂”,諸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得馬,焉知非禍”?而在儒者看來“家窮親老”而沒能混上個一官半職的就應該是非常大逆不道德事了,而這看在道者眼裡又能算得了什麼?

因此人生感受的好壞全賴如何看待和理解人生。如果你認同並羨慕那些所謂的高官顯爵,功成名就之人,而常常為自己不能及而心有戚戚,那麼你是用了儒家的“尺子”。如果你羨慕那些放歌田川山野,刻意尚行而又離世異俗,高論怨誹之士,則你是採用道家的立場。

然居世久矣,人人會不免“語仁義忠信”信奉“恭儉推讓”,難免不會教誨人等求大功,立大名,禮君臣,正上下,以求得社會祥和進步;然居世久矣,又沒有人不欲“就藪澤,處閒曠,釣魚閒處”求得“半日浮生”。此所謂張馳人生,又能有什麼是非對錯之分? 這樣看來人生也只能是喜憂參半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