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基甸:聖帕垂克節和聖帕垂克其人
送交者: 基甸 2002年03月19日17:27:31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聖帕垂克節和聖帕垂克其人

基甸

昨天這個禮拜天是“聖帕垂克節”(St. Patrick's Day)。上個禮拜兒子就開始從幼兒園帶回來一些儘是綠色的聖帕垂克節的玩藝兒,我也到圖書館去借了關於聖帕垂克節的書讀給他聽,我自己本來對這個“洋節”不是太了解,只知道是一個愛爾蘭的節日,歐洲一些國家和美國都有不少人過,美國一些大城市--如我現在離得蠻近的紐約--每年的聖帕垂克節(3月17日)這一周的禮拜天都會有遊行,等等。今年因為兒子的關係對這個節產生了一點興趣,又在網上瀏覽了一下關於St. Patrick是何許人也的一些網頁。不看不知道,一看就很有感觸。原來這個對歐洲和西方歷史產生了重大深遠的影響的“聖帕垂克”(竟)是一個基督教的宣教士。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聖帕垂克這個人其實既非愛爾蘭人,也不是羅馬天主教徒--雖然愛爾蘭以他為“民族的驕傲”,而羅馬天主教會給他“封聖”。帕垂克公元390年生於羅馬統治下的不列顛。當他還是個十幾歲的少年時,他被愛爾蘭的入侵者擄掠到愛爾蘭,賣給愛爾蘭的國王為奴,為國王放羊。這羊一放就是數年,曠野中的牧羊生活非常困苦和孤單。帕垂克雖然出生在一個基督教的家庭,但是他並不真正相信上帝。在放羊的這段子日,在飢餓,孤獨,寒冷,懼怕的個人苦難之中,帕垂克開始真誠地尋求個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他找到了上帝,堅定了自己的基督教信仰。根據帕垂克自己在他的自傳中所述,“我每天都不斷的禱告”,“上帝的愛越來越多地把我環繞”(帕垂克的自傳跟奧古斯丁和盧梭的同名,也叫《懺悔錄》,"Confession")。

六年以後,帕垂克在異象之中聽到上帝的呼召,“回家吧,你的船已經準備好”。這是一個非常難以順服的呼召,因為這等於是要帕垂克成為一個逃亡的奴隸,因而必須經歷被抓回並被嚴刑懲罰的危險。然而帕垂克順服了上帝的呼召,上帝也保守了他的性命。他徒步走過愛爾蘭海岸大約200哩的路程,終於登上等在那裡的一艘船回到自己的故鄉和親人團圓。這時的帕垂克已經完全變成另一個人,他已經徹底委身於他所信仰的耶穌基督。他完成了修道院的學習,被按立為神甫,後來升為主教。

在上帝帶他逃離愛爾蘭30年之後,上帝的呼召再次臨到他--這一次,上帝要他回到愛爾蘭宣教。五世紀的愛爾蘭是一個充滿暴力,野蠻和殘忍的異教國家,甚至連人祭都是普遍的現象。帕垂克深知此去將要面臨的危險,他寫道:“縱使我將被殺害,背叛,奴役--無論我會遭遇什麼,我也在所不辭”。他義無反顧地回到那個曾經奴役他的國家,帶着聖經和福音,帶着寬恕和仁愛。他把自己餘下的一生默默奉獻給了愛爾蘭,也有更多的宣教士受他的感召,跟隨他的腳蹤來到愛爾蘭。經年累月,春風化雨,福音所到之地,刀劍殘殺被聖經,學校和識字課“和平演變”,野蠻迷信被文明和教育“改造更新”,帕垂克把一生的關愛傾倒在愛爾蘭這個綠色島國,他不但熱愛愛爾蘭人的靈魂,也關懷愛爾蘭人的福利,他為愛爾蘭人民做了無數的好事,他的影響所至,更為愛爾蘭的文化譜寫了新的篇章。他去世以後,愛爾蘭人民沒有忘記他,一代又一代的愛爾蘭人紀念他對自己民族和國家的貢獻,把他去世的日子定為“聖帕垂克節”,他用來比喻“三位一體”的三葉草成為愛爾蘭的象徵。。。

跟很多傳統的基督教節日一樣,聖帕垂克節在今天也已經被商品化,世俗化和“文化解構”。要給兒子講述那些清一色綠色的聖帕垂克節“傳統”裝飾和玩具背後的真正的歷史和聖帕垂克節“原始”的紀念意義,真還得費一點“精神”。兒子也“學到”一些“傳統”的關於聖帕垂克的傳說,比如聖帕垂克曾經趕出愛爾蘭島上所有的蛇等等,不過我想告訴他,那些多半可能是“神話故事”(也許,如果我們用蛇來比喻撒旦和邪惡的話,這樣的“神話故事”仍然有喻表意義上的“教育意義”)。然而上帝曾經使用聖帕垂克這個上帝的僕人真正地把愛爾蘭人帶到上帝面前,並且更新他們的文化,卻不是“神話故事”,而是一段值得我們深思的真實歷史。

今天的中文網上,“基督教信仰與文化”是一個熱門的話題,當一批年輕的中國知識分子在熱烈討論“基督教信仰對文化可以有怎樣的影響”的時候,從“以史為鑑”的角度,溫習一下西方歷史中的這一段,也應該是有幫助的。

2002年聖帕垂克節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