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靜悄悄的思想改造
送交者: 木林 2005年04月12日11:37:03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木王家聲

1998年11月,中國基督教全國兩會在濟南召開會議,參加者一致贊成和支持丁光訓先生的倡導,並通過了「加強神學思想建設」的決議。其後,三自會大量出版《丁光訓文集》,並全國各地動員、召開大小會議,且在《天風》發表系列文章,要以丁光訓思想改造、統一「三自教會」的信仰;照丁光訓的說法,就是要「革新神學思想」。

據稱,這是當局利用丁光訓等人在基督教里發動的一場靜悄悄的「宗教革命」,其目的不僅要改換「三自教會」局面,甚至也要改變普世基督教現況,具有普世性危害。為此,丁光訓在《天風》﹙2001, 10﹚特發表了「一個給全世界帶來重要信息的基督教」一文,三自會又頻頻向境外派出訪問團,先去了香港﹙2002年11月﹚;據稱,還要來美國及歐洲。照丁光訓的說法:「我們要大家心悅誠服,就得要多多宣傳和等待。」但是,「多多宣傳」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三年來已經在中國基督教有識之士中間引起了相當大的分化,這分化的涉及面越來越大」,為何?因為此一神學思想違背真理,在中國很不被接納,在國外也是如此。

經上說:「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不照着基督,而照着人的傳統和世俗的言論,借着哲學和騙人的空談,把你們擄去。」﹙西二8,新譯本﹚

丁光訓的錯誤教導如下:

錯誤一:聖經里講「因信稱義」的只有羅馬書,加拉太書兩卷:

丁光訓說:「有人以為全部聖經都是講因信稱義,其實聖經里講因信稱義的,六十六卷書裡只有兩卷,一卷就是羅馬書,另一卷就是加拉太書」﹙《天風》2001, 10, p. 31﹚。

辨正:
這是否認聖經真理一貫性的謬論。因信稱義的真理貫穿全本聖經;而羅馬書與加拉太書是說明因信稱義較多的兩卷書。

例1. 亞伯因信獻上更美的祭物,「便得了稱義的見證」﹙來十一4﹚
例2. 以諾因着信被接去,「只是他被接以先,已經得了神喜悅的明證」﹙來十一5﹚,就是義。
例3. 挪亞因着信動了敬畏的心,「自己也承受了那從神而來的義」﹙來十一7﹚。
例4. 信心之父亞伯拉罕,他一生活在信心之中﹙參來十一8-19﹚。經上說:「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以此為他的義」﹙創十五6﹚,保羅在羅四全章以及加三5-10中,引用他信心的歷史背景來闡釋因信稱義的真理,並且說,我們是效法「亞伯拉罕未受割禮而信之蹤跡去行的人」﹙羅四12, 16﹚,就是「那以信為本的人」
﹙加三7-9﹚。
例5. 保羅指出,「大衛稱那在行為以外蒙神算為義的人是有福的」﹙羅四6-8,參詩卅二1, 2﹚。此人指的是大衛自己。他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詩一一六10﹚。
例6. 聖靈感動了先知以賽亞說:「地極的人都當仰望我,就必得救」﹙賽四十五22﹚,這就是「因信得生」﹙參民廿一8, 9;對照約三14, 15﹚。
例7. 聖靈感動了先知哈巴谷說:「惟義人因信得生」﹙哈二4﹚,保羅在羅一17;加三11引用了此話;希伯來書作者也引用了此話﹙來十38﹚。
例8. 希伯來書第十一章列舉了先祖亞伯、以諾、挪亞、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以色列人、妓女喇合、「基甸、巴拉、參孫、耶弗他、大衛、撒母耳和眾先知的事」,是涵蓋了整本舊約的,作者說:「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來十一2﹚,又說:「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來十一39﹚,就是因信得生。
例9. 約三36,說:「信子的有永生;不信子的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這是因信得生與因信稱義的最佳宣言!

因信稱義、因信得生的救贖紅線貫穿整本聖經,有上述諸多經文為確證,丁光訓卻說:「聖經里的話許多許多,有六十六卷,只在新約兩卷書裡保羅是發揚因信稱義」﹙同上﹚。這是違反聖經整全啟示的論說。

錯誤二:聖經里也有地方不贊成因信稱義:
丁光訓說:「聖經里也有不贊成因信稱義的。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雅各書」。「聖經里同時有雅各書對因信稱義至少打了問號」﹙《同上》﹚。

辨正:
丁光訓錯解了雅各書。聖經里的真理是前後一貫、承上啟下、相輔相承、互為引證。雅各並非反對保羅所講因信稱義,他乃是向已經因信得生的「弟兄們」指出:「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着行為纔得成全」,「人稱義是因着行為,不是單因着信」﹙雅二22, 24﹚。
第一. 他乃指出,先信後行:有了信心,必有「行為並行」;「信心若沒有行為是死的」。叫人得救的真實信心是顯於行為的。
第二. 他沒有因行廢信,更是堅固了信心。在指出亞伯拉罕「因行為稱義」時,他承認經上所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雅二23﹚。
第三. 在耶路撒冷會議中,彼得見證了外邦人因信得生的事實﹙徒十五6-11﹚,雅各也承認,印證了彼得的見證﹙參徒十五14-18﹚。

錯誤三:因信稱義是特定情況下的產物:
丁光訓說:「例如因信稱義,我們不可以不問具體情況、不問對象,用這四個字去處理一切處境中一切的問題」,意指,因信稱義是特定情況下的產物。他舉例,在使徒時代有信奉「猶太教的清規戒律」的特定情況,所以保羅才提出因信稱義;在十六世紀裡有天主教出售贖罪券的特定情況,所以馬丁路德才提出因信稱義。丁光訓認為,在今日中國沒有上述特定情況,因此不應該提出或強調信或不信的因信稱義道理。他認為,今日中國有許多好人好事,例如,1999年抗洪救災中,有許多解放軍戰士捨己救人,犧牲了自己性命,說他們因不信耶穌仍必下地獄,這種說法不合聖經,因聖經說:「凡行公義都是神所生的」﹙約壹二29﹚。提到美國《今日基督教》雜誌討論「不信基督的人死了之後究竟會怎樣?」時,他介紹說共有三種說法:除了「在地獄受苦」與「在地獄毀滅」之外,還有:「由於上帝的恩惠,不信基督的人最後也會享受永生」。他表示接受第三種說法﹙以上,參《天風》2000, 3, p. 5﹚。

因此丁光訓認為,在今日中國特定的「國情下」,不能強調因信稱義﹙會破壞人民團結﹚;並且,一個人得救與否,不在於信或不信,乃在於這人生前行為的好與惡。他說:「今天如果有人把因信稱義說成是『信者一切都好,不信者一切都壞』,把信者與不信者對立起來;或者認為,只要信,就是行為再壞也不要緊,成了『因信廢行』,就不妥當了」﹙同上﹚。

辨正:
一. 因信稱義與因信得生並非特定情況下的產物,乃是主耶穌道成肉身,釘死十字架,「有恩典,有真理」的特別救法,並非任何人的發明,是神親自設計、規定的﹙參賽十四24;四十六9-11;四十二10-13;四十五21-23;五十三全章;約一12-14,三16-18, 36;十七2, 3;羅三22, 27, 28;加三9, 10;弗二8, 9﹚。保羅曾加重語氣地說:「所以我們看定了,人稱義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羅三28﹚。

因信稱義並非在特定處境中的特殊教義,而是「處理一切處境中」關於救恩一切問題中必不可少的真理。因信稱義具有普遍性、延續性、常存性、絕對性與適切性。

二. 丁光訓說:「只要信,就是行為再壞也不要緊,成了『因信廢行』」。這是對因信稱義真理的歪曲,是藉貶低因信稱義之名,去推廣『因行廢信』之實。

聖經從來沒有「因信廢行」的說法,其實恰恰相反,新約的每位作者都一再強調要因信心建立德行﹙參羅三31;十二17, 18;十四22;弗四1;雅二17;彼後一5;約壹三18﹚,和堅固德行﹙參羅十四19;十五2;腓四8;彼前四1-5﹚。

丁光訓主張「因行廢信」﹙不信神的「好人」也可以上天堂﹚,證明他不相信聖經中神之救法、因信稱義的真理。

三. 丁光訓說,因信稱義「把信者與不信者對立起來」,這是莫須有的「帽子」。
聖經從未教導信徒把信主和不信主的人對立起來,也沒有叫信徒避開、仇視、咒詛或對立未信者。反而一再教導信徒要與眾人和睦同居,要愛鄰居﹙太五43;路十27;弗四25﹚,要愛眾人﹙加六10;帖前三12;彼後一7﹚;要向未信者傳福音,向他們顯出基督無私的愛,關心他們的需要,特別是他們靈魂的需要。

50年來三自會一貫善於製造對立,並且利用對立去製造矛盾,然後利用矛盾去攻克對方。自己先鬧對立,製造了對立後,反說別人鬧對立,對此我們並不陌生。

錯誤四:淡化「因信稱義」是信徒可以接受的:
《天風》2002年第8期p.34至36刊登了丁光訓寫「因信與上帝建立合宜的關係」一文,文中丁光訓提出要淡化因信稱義。

他寫道:「這一、二年,我們基督教在神學思想建設的影響下,提出要淡化『因信稱義』」。他解釋說:「今天我們在新中國還要談『因信稱義』就成很大問題了。因為中國人99%是不信耶穌的,如果沒有對耶穌的信仰就不能稱義,就是說死了之後就下地獄。現在許多基督徒不這樣相信,這觀點他們受不了」。「廣大人民因他們不信,在上帝的眼中他們都是壞人,都是要下地獄的。只要信耶穌的,不管他們品行有多麼的壞,但他相信上帝,就能上天堂,很難相信這一點」。

「我們知道三自愛國運動裡面牽扯到信仰問題,我們沒有這樣說過。我們不要太決意取消『因信稱義』,所以我們只說淡化。淡化的意思,好象一杯茶喝了一半後再加水,這個茶就淡些了。我們認為淡化『因信稱義』是信徒可以接受的。我們到外國禮拜堂做禮拜,我們發現在英國也好,美國也好,凡文化水平比較高一點的信徒做禮拜的教會,『因信稱義』早就淡化了。用不到神學家提出甚麼淡化不淡化的問題。而我們提出神學思想建設以後,提出既有的神學思想要有所修改,主要提出來的就是淡化『因信稱義』」。

辨明:
根據聖經,這顯然不是神的聲音,乃是不信派、靠政治勢力掠取了教會高位者的聲音!下列討論也許能幫助打開迷思:

第一. 聖經中的因信稱義,是基督徒的信仰,還是神學思想?
如果是前者,這是無需討論的,並且,只可強化,不可淡化。如果是後者,我們要問是誰把聖經中的信仰降格、歪曲,把它說成是一種神學思想?就是自由派﹙不信派﹚神學家們,今天的家庭教會堅信因信稱義是基督徒的信仰,必須宣揚,不可淡化。

再者,丁光訓把聖經中的因信稱義說成是保羅與馬丁路得的神學思想,在此前設下,他說:「我們說的是神學思想建設,不是修改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基督教的基本信仰,諸如三位一體、十架救贖、基督復活、聖靈對教會以及信徒個人的感動和引導等等﹙註:他不提基督再來,顯明他的基本信仰里不包括基督再來這一重要真理﹚。這些都是基本信仰,兩千年來,始終不變,變了就不成為正統的信仰了。至於神學思想,那是對基本信仰的解釋和理解,兩千年來有許多變化,這些變化每每是為了適應時代的需要,為的是幫助信徒在變遷中保持基本信仰的不變。」﹙《天風》2000, 3, p.1﹚

無論是在舊約還是新約中,因信稱義絕非是一種處境化的神學思想;相反地,它是超越處境之神命題式的特別啟示。設若沒有神的啟示,無人敢有膽量提出如此驚人的真理。由於神的啟示,因信稱義就成了神救贖真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份﹙第一重要部份是基督的代贖﹚。假若單有基督的代贖而沒有因信稱義,神的救贖就成了空洞的諾言﹙參羅四14﹚。既然基督完成了救贖之功,賜生命的聖靈就叫人因信稱義,因信得生。這就是神的救恩,就是我們的信仰。為此,保羅斥問加拉太人,既然耶穌基督釘十字架完成了神的救法,「誰又迷惑了你們呢﹗我只要問你們這一件,你們受了聖靈是因行律法呢?是因聽信福音呢?你們既靠聖靈入門,如今還靠肉身成全麼?你們是這樣的無知麼?」﹙加三1-3﹚。因信稱義是神的啟示,是不能廢去的!

第二. 神學思想變化,信仰不變
丁光訓在文章中列舉了基督教信仰的幾個基本命題,然後說:「基本信仰兩千年不變」,但是,「對於基本信仰的解釋和說明的」神學思想,「應為適應時代的需要」而變化;這種變化「是為保持基本信仰不變」。這是丁光訓的詭辯,會使未研究自由主義神學的人極易上當。

一個人的神學思想變化了,而信仰依然不變,這可能嗎?神學思想與信仰可以各自獨立,沒有關聯,沒有影響嗎?這是形而上學的形式神學,在現實世界中不可能存在。實際情況是,信仰是神學思想的主導因素,信仰會改變人,會改變人的思想;同樣,神學思想也會成為信仰的主導因素,神學思想也會改變人的信仰。例如50年代後期,在中國成百成千的基督徒學生,經過了當局政治思想改造後放棄了基督教信仰,說明人的思想若變了,信仰也跟着改變;從量變到質變。丁光訓說,神學思想變化了,「是為保持基本信仰不變」,這是欺人之談;為了蒙蔽善良、無知的信徒。

自由主義神學家們最愛玩弄聖經單詞遊戲﹙他們不相信聖經中有命題式啟示﹚,他們常愛在口頭上羅列一串聖經名詞,然後說,我都相信。及至在付諸行動時,卻不顧經文的正意,隨意的在這些經文上加上自己神學思想的解釋,有人文的、有處境化的、有唯物的、有政治的,甚至有無神論者的。當我們揭穿他不信的真面目時,又立即改口,反駁說:「我們的信仰相同,但神學思想不一樣」。這也是不足為奇,連魔鬼也相信有神,但在行動中卻目中無神。

第三. 是淡化因信稱義,還是取消因信稱義?
丁光訓說:「我們不要太決意取消『因信稱義』」。這反而把他暗藏的心機暴露出來:他的神學思想討論,就是為要取消因信稱義。

既然要淡化,就不能講、不能傳;既然不准講、不准傳,就不能相信。所以實際上,「淡化論」就是「取消論」。丁光訓公開表揚了幾位牧師,因他們「不忍心」再講因信稱義;說:「他們是有良心的牧師。說是廣大的老百姓都要下地獄,他不願想,更不願意講。這是我們中國基督教對人民同胞的態度問題。」﹙《天風》2002, 8, p. 36﹚

第四. 誰是「異端邪說」?
值得注意的是,丁光訓及其追隨者不僅執意淡化、取消因信稱義,並且也給堅守因信稱義者扣上了「異端邪說」的帽子。

2002年7月16-18日,湖北省基督教兩會在武昌舉行為期三天的神學思想建設研討會,參加者100多位,由丁光訓率先,共有23人在會上發言。據《天風》的探訪記者介紹,「與會者圍繞『神學思想的重要性』、『教會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樹立正確的聖經觀』、『神學處境化』、『基督教倫理』、『聖經中婦女問題』、『淡化因信稱義』等主題」發言、討論﹙參《天風》2002, 8, p. 37﹚。該會的發言與討論,並未涉及到東方閃電派、主神教或呼喊派等異端。但是,令人感到異常的是,記者在發表該次研討會側記文章時卻採用了「增強教會素質抵制異端邪說」標題,這明明是針對着堅守因信稱義,抗拒「淡化論」或「取消論」的人說的。這是三自會一貫的做法:給持不同意見者扣上莫須有的罪名。

結語:
五十年前丁光訓所持的是現代派信仰,即反對基要信仰的不信派信仰。五十年後的今日,丁光訓不信的本質原封不動,依然是不信派的信仰。雖然這五十年來中國教會發生了巨大變化,基要信仰的信徒人數猛增,丁光訓為何不適應這新形勢﹙為滿足廣大信徒之需要﹚放棄不信派信仰改信基要信仰?他自己不適應不轉變,反而強制基要信徒去適應去轉變,這是為何?丁光訓說在今日中國的特殊國情下不應強調因信稱義,家庭教會眾同工的看法卻恰恰相反:今日中國尚有「99%的未信者」﹙丁光訓語﹚,物質主義、金錢主義、享受主義、自我主義到處泛濫,他們需要基督福音真光的照亮!在這種國情下,因信稱義的福音真理不能淡化,更要強化!更不可取消因信稱義的福音真理!

五十年來家庭教會抗拒謬誤,不屈不撓!然而近幾年來家庭教會本身也出現破口,正如古時猶太人中假先知到處橫行,大衛城破口甚多﹙參賽廿二9﹚。那時神說:「我在他們中間尋找一人重修牆垣,在我面前為這國站在破口防堵,使我不滅絕這國;卻找不着一個!」﹙結廿二30﹚。聖經沒有說神尋找一千人、一百人或五十人,十人,乃說,神只「尋找一人」,「卻找不着一個」。在神看來,那時只要有「一人」肯挺身而出,中流砥柱般地頂住逆流,寸土不讓,一切都會改觀,正如當初以色列人在曠野背逆神,「他所揀選的摩西站在破口,使他的忿怒轉消」的那樣﹙詩一0六23﹚。

我們要為神的真道努力奮勇,抵住逆流,讓基督福音真光普照神州大地!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ZT:傳言與事實,擅自加添與更改
2004: 對『倪柝聲的個人操守』之控告
2002: [搞笑]你有兩頭母牛
2002: 赴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