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默歌:數字化生存時代的網絡事工
送交者: candle 2005年07月18日08:20:51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網絡時代的福音使命和文化使命
  在這個網絡時代,基督徒何為?我們何為?
  我們作為這9000萬上網人數中的一分子,又是6000萬基督徒中的一分子,如何去面對和回應這個網絡時代?這是擺在每一個網絡基督徒的問題。
  (一)福音使命和文化使命
  作為被神揀選的孩子,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深切地認識到,上帝所賦予我們的“大使命”就是到世界上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馬太福音》28:19-20)。這就是福音使命。這一使命是神對每一個基督徒的呼召,呼召我們能成為福音的管道,將福音的好消息傳給眾人,使得救的人數不斷加增。
  同時,聖經也教導我們承擔“文化使命”。當神造男造女的時候,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世記》1:28)。這種管理、看守世界的責任,以及在此世“作光作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在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腓立比書2:15-16),從而彰顯神的愛、真理和公義。這就是“文化使命”。從更具體而言,就是作為基督徒需要在生活和工作中榮耀神,需要主動進入社會和文化,影響這個社會文化的潮流。
  其實,“福音使命”和“文化使命”均是基督徒的責任,不可分裂而視之。福音使命若缺乏文化使命,則缺乏福音切入點,缺乏生命的見證,缺乏整全的國度觀;文化使命若缺乏福音使命的內在動力,則缺乏目標和指向,缺乏對生命的內在動力。從近代宣教史而言,戴德生所帶領的內地會用大部份力量投入直接傳福音的工作,而李提摩太則主張借着辦學校、醫院和慈善機構,跟上層人士交往,並對社會產生普遍性的影響。這兩方面都有正面的果效,但也都有其不足和缺失。
  就中國教會而言,由於本身的信仰傳統和環境的限制,文化使命一直是被忽視的一環。平信徒如此,傳道人也是如此,很多知識分子基督徒也是如此。聖俗兩分的二元論神學在中國當代教會一直有着很深的影響。很多知識分子信主之後,就從社會和文化中自我隱退,成為一個分別為聖的“屬靈人”。但是,這其實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上帝的道在此時此世的一種彰顯。真是難以想象,一個有着數千萬基督徒的國度,在所有的話語空間中,基督徒似乎都一同失語。上帝的聲音似乎隱遁在地下,只是他的子民口中傳唱,外面卻是沒有一點聲音。
  而與之相反,十八世紀歐美的聖徒留下許多美好的見證。福音的復興震撼了歐美二洲,不僅廣傳福音,也激起了社會慈善事業的浪潮,特別給大西洋兩岸的社會帶來深遠的影響。如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帶來的“福音復興和社會改革”,如芬尼帶來的“廢奴運動”等。反之,文化使命有着福音預工的作用,可以推動福音事工的推展,這對於在異質文化的福音事工更是如此。
  (二)網絡時代的挑戰和機遇
  網絡,被認為一個改變時代的新興技術,由此帶來的技術和社會變革,只有工業化革命堪與之比擬。在歷史上而言,技術對福音的推動是不言而喻的。如古騰堡的印刷術,推動了文藝復興時代,更直接地推動了宗教改革。就此,薛華(Philip Schaff)就曾這樣評論:“印刷術是宗教改革的天助管道之一,成為新教和現代文明最有力的槓桿。”
  而目前,網絡成為更新傳統印刷術的新興手段,正改變着信息儲存和信息傳遞的方式。在帶來信息爆炸的同時,也給福音事工帶來了新的機會和挑戰。
  “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他的量帶通遍天下,他的言語傳到地極。”(詩篇十九1,4)
  網絡的跨時空特徵,正見證了這段話語,神的話語借着網絡可在瞬間傳到地極。網絡信息的快捷和跨地域性,使得網絡成為一個新的福音管道。新媒體時代的多元化和信息爆炸的海量化,使得信息的管制更為不易,網絡給信仰的話語禁忌提供了一個釋放的舞台。網絡本身的多元化特徵,也使得處於非主流(異質)文化的基督教信仰在華文網絡有言說的可能,福音信息的傳遞也可以突破地域的藩籬,信仰資源的自由分享彌補了大陸信仰資源的缺欠,栽培性的進深資料正供應着國內傳道人的需要。神的話語和能力正借着網絡這一管道,在傳揚,在彰顯。
  網絡不單給福音使命提供了一個便捷的工具,同時,活躍在網絡上的9000萬網民,也正是一片新的廣闊禾場。在虛擬世界的每一個ID背後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焦慮和掙扎,有苦痛和無奈,很多人,在網上只是漫無目的地流蕩,尋找不到歸家的方向。網絡遊戲的勃興,一方面消解了現代社會中的焦慮和不安,另一方面也應證了這個時代的心靈饑渴,無法在現實得到滿足的心靈,拋開肉體和現實的羈絆,在虛擬的世界中尋找夢想。他們,需要基督的福音。現代緊張的生活節奏,使得福音的公共空間縮減的話,那麼網絡空間的延伸,則正好彌補了這一不足,成為一個新的公共空間。而網絡的隱匿性,有時更適合心靈的交談。或許,今天與你在網上偶遇的那個ID背後的人,就是神為你所預備的,要感動你給他傳福音。其實,在這9000萬的網民中間,若以20分之一計算,那也有450萬的基督徒,這是一個何等驚人的數字,也是何等驚人的資源。
  就文化使命而言,每一個基督徒在網上的時間,也是見證上帝的機會,我們在網上的所言所行,上帝的眼目也在觀看。我們需要進入網絡社會,而不是“聞網色變”,需要進入並更新網絡文化,來彰顯神的愛和真理。另一方面,從狹義的文化使命而言,網絡作為新媒體,正成為文字事工的一個自然延伸,希望網絡能成為一個管道,一個媒介,力促基督徒在當代中國承擔其文化和社會使命,並能透過此來傳揚上帝的福音。讓神的話語進入這個混亂的時代,讓神的光燭照這個灰暗的世界。神的道,也透過文化的關懷彰顯出來,並更新文化。
  同時,網絡正成為知識分子活躍的新舞台,網絡的文化使命正是透過其文化性的關懷,對知識分子進行着福音預工,從而引人歸主。
  當然,我們也應當清醒地看到,網絡空間依然是屬靈爭戰的戰場,與“這世界的神”奪取這片空間,是當代基督徒的使命,也是借着神的大能方能成就。同時,網絡有着自身的局限和特點,網絡溝通的間接性和虛擬性給福音的傳遞帶來很多的不確定性,網絡信息流的多向性和非可控性,也給福音策略帶來很大的挑戰,同樣需要更新。
  (三)網絡事工的現狀。
  自從大眾網絡問世以來的十多年間,在神的帶領下,基督教網絡服務也不斷蓬勃發展,各種基督教網站如雨後春筍般問世,而網絡事工作為一種專業化事工,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有一批委身網絡福音的弟兄姊妹正投身於這一事工的熱潮中。
  在我們更深入思想網絡事工之前,有必要對當下大陸網絡事工作一些簡要回顧。
  筆者從1996年左右開始上網,也差不多在這個時候信主。為了方便起見,依一己之見,將大陸的網絡事工大致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6-1998年):1996年開版的南開大學bbs聖經版可以算開風氣之先,當年的為着真道的熱烈爭辯和深入程度,今天可從其精華版的存貼中可以依稀一見。當時,網絡社區的空間很狹窄,各高校bbs的哲學版等相關版面,往往也成為基督徒聚集和討論的空間,但未形成氣候。1998年歲末,位於“西祠胡同”的“聖保羅教堂”成為大陸公眾網的第一個基督教信仰論壇。在這一階段,基督教網絡空間是往往作為公眾網絡的一部分而出現的,且以論壇為主要形式,參與人員中基督徒略占少數,網絡事工的主要工作是辨道。當年辨道的深入和專注程度,至今未能超越,以致現在論壇上一再出現的網絡辨題,很多就當年的考古帖。在這一時期成長起來的一批網絡基督徒,許多至今依然是網絡事工的主力,可謂影響深遠。
  第二階段(1999-2002):世紀之交,正是網絡泡沫高漲的時期,也是互聯網免費大餐的黃金時代,從免費Email、到免費個人空間、免費域名、免費留言本、免費聊天室等,無一不足。在這一時期,個人空間蓬勃興起,以思想的境界為代表的優秀個人人文網站,吸引了許多知識分子投身網絡。同時,大陸基督教個人網站也開始興起。其先驅者,當數活石弟兄於1999年創辦的活水網站,隨後,信仰之門、網絡約書軒、分享園地、天國的福音、小基督棚屋等一批個人網站紛紛建立。這些網站無一例外都是使用免費空間和免費域名,採用html靜態頁面。互動方式較為有限,主要採用留言板。後來為了加強互動,建立了聯盟聊天室和聯盟論壇,供各個人網站聯合使用。從網站的訪客統計來看,以信仰之門為例,基督徒占主要比例,也有30%左右的非基督徒。從網站定位來看,其他網站的基督徒比例可能更高。這一時期的網站定位比較雷同,除信仰之門以定期更新的文章和書籍為主外,其他網站則主要提供福音資料和屬靈書籍的下載。網站服侍的形式,也以個人的帶職侍奉為主,也缺乏同工之間的配搭。
  第三階段(2003-至今):隨着互聯網泡沫的破裂,各網絡服務提供商紛紛取消免費服務,或添加很多限制。基督教個人網站開始分野,一些進入沉寂,不再更新,甚至消失;另一些網站則開始使用租用虛擬主機,申請國際域名,如活水網、信仰之門,以及後來出現的約拿之家、讚美網等。隨之以後,大陸基督徒網站開始轉型,從個人網站轉向專業網站,各網站的定位逐漸明晰、技術更加完善,動態頁面的採用使得互動性提高,更新也更為快捷,穩定性也有所提高。舉例來說,活水網側重於福音資料尤其是影音資料的收集和分享;信仰之門在作為基督教資源站的同時,側重文化使命的承擔,關注文化主題;讚美網則側重於基督徒虛擬社區的營建;神州網則關注大陸教會的神學建造。同時,隨着網絡帶寬的增加,網絡上的影音媒體資源更為豐富,甚至還出現了以福音電影為主的“福音影視城”。在這些專業基督教網站不斷建立的同時,各地教會也紛紛上網。從網站的服侍方式來看,部分網站也開始走出個人侍奉,走向團隊侍奉。另外,網刊和Blog的問世是兩個很有意義的事件。2003年《信仰》、《拾穗》和《耶穌與中國》網刊的創刊,標誌着基督教網絡媒體走向成熟和文化使命的努力,而2004年“中國基督徒博客網”的問世,則標誌着基督徒個人媒體的誕生。
  從以上三個階段的網絡發展,我們看到神在網絡上的祝福,神正興起一批有異象、有使命、有恩賜的弟兄姊妹,投身於網絡侍奉,網絡事工的拓展也見證了神的大能。
  但是,目前的網絡事工只是剛剛起步,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如從侍奉的同工而言,一方面非常缺乏,另一方面,參與事工的大多是非專業傳道人,往往缺乏很好的真理裝備,同工之間也往往缺乏良好的配搭。從網站的建設而言,各網站尚缺乏遠象和定位,且資源的重複較多。從訪客來看,目前的大部分基督教網站的訪客基本上是基督徒,缺乏福音的受眾,基督教網站的自我封閉攔阻了福音事工的推展;從福音策略而言,網絡事工往往也缺乏對網絡文化的深入認知,缺乏合乎網絡切合性的福音策略;從使命的承擔而言,基督教網站缺乏整全的福音使命和文化使命的承擔,後者尤其缺乏;從侍奉的方式而言,目前的網絡事工正從個人性侍奉走向機構性侍奉,但轉型期中的很多問題極待解決。
  (四)網絡事工的福音策略和展望
  網絡事工,具有福音使命和文化使命的兩個方面,一方面,網絡作為工具和管道,直接傳遞着福音的信息;另一方面,基督教信仰透過對網絡文化的影響和更新,以及通過網絡媒體來實現對文化的更新,這就是文化使命。因此,網絡事工需要將福音使命和文化使命有機結合,傳揚和見證神的道。
  一方面,網絡事工也是侍奉,不是以網絡為中心,而是以神為中心的侍奉。網絡事工,需要委身,但不是委身於網絡,而是委身於神。固然我們需要切入網絡的特點開展事工,但這是神的工作,一切以神的國度為導向。所有的信息的核心,也是神的道。
  另一方面,網絡事工的開展,需要深入了解網絡的特徵,而不能將傳統的福音策略照抄照搬。由於網絡媒體具有“拉”的方式,無法採用強制性的“推”的手段將福音的信息加給訪客。網絡的福音工作中,採用文化使命的福音預工,結合網絡的多媒體方式,往往有着更好的果效。在網絡中,個體性和平等性是其核心。因此,基督徒網絡一般不易採用從上而下的審判性的方式,而是充分利用網絡的互動和敞開性,來進行信息的傳遞和互動,達到傳揚福音的目的。同時,網絡福音不應自我封閉,而應該主動進入其他論壇,從文化的各個層面切入,再談及信仰,引人走向基督。
  從網絡福音事工而言,需要文化使命和福音使命的結合,需要福音預工和福音事工的配搭,也需要網上和網下的結合。
  就網絡事工的展望來說,我們可以透過第一部分中提到的網絡的三個特徵來思考,簡述一下:
  1. 新媒體。在這個話語狂歡的新媒體時代,基督徒似乎卻是集體失語。當911事件震撼整個世界,網絡成為民意釋放的廣場,各種言論和思想在這裡碰撞,但信仰缺席,基督徒缺席。基督徒關於911的評論屈指可數,在這樣一個人類悲劇的時刻,也是人們尋找信仰的時刻,身負福音使命的基督徒卻缺席期間。在海嘯的悲劇之後,基督徒在網絡上的聲音依然缺席。在一系列愛和正義缺席的事件中,我們聽到公眾知識分子、網絡意見領袖的聲音,但聽不到基督徒先知式的吶喊。基督徒的網絡事工的一個遠象,就是要造就一個基督徒的新媒體,在網絡這個平台上,神的聲音不再隱沒。網絡這一新媒體,正是承擔文化使命的平台,在這樣一個複製代替思考的時代,基督徒需要沉思,需要冷靜的回應。最近,基督教網刊和Blog的崛起,是一個新的現象,網刊作為精英媒體的延續,Blog則是個人媒體的代表。這將會推動大陸基督徒承擔其文化使命。
  2.新資源。網絡作為新資源的載體,可以海量地承載文字、圖象、影音等信息,給資源匱乏的大陸教會以供應上的祝福。但是,目前基督教網站的資源,有許多雷同性,因此,如何整合網絡資源,是一個新的課題。一方面可以透過“我們的網站”這樣的方式,從海量信息中梳理適切的信息;另一方面,是否可能整合各方面力量,建立一個豐富全備的網絡資源站。在建設這樣的資源庫時,需要利用網絡的互動性,充分利用網民的主動性,來實施共同管理和共同建造。網絡基督使團的網絡圖書館是個很好的方式,只是其技術的限制,很大地影響了其使用率。活水網的讚美詩資源庫,也是一個很好的嘗試,網友可上傳歌曲和歌詞,從而“眾人拾柴火焰高”,使其成為一個很全備的基督教讚美詩資源庫。不過,版權的問題一直是難以繞過的一個進退兩難的難題。
  3.新社區。網絡營造了一個跨時空的新型社區,創造了新的網絡生活。正如以“讚美網”為代表的基督徒網絡社區,溝通着世界各地的華人基督徒,他們可以在網絡上分享、交通、代禱、查經、讚美,網絡社區成為基督徒的網上家園。在虛擬的社區中,我們看到了真實的信仰。當然,基督教網絡社區在滿足基督徒生命和生活需要的同時,也需要承擔福音的使命。但是,目前的基督徒論壇和社區,均有着很強的封閉性,很少有慕道友光顧。這樣,一方面在基督徒論壇和社區中,弟兄姊妹熱火朝天地談着信仰和福音;但另一方面,公眾虛擬社區中很少看到基督徒的身影,而那裡有着更多未得救的靈魂,需要去爭取。因此,極待加強基督徒社區與公眾社區之間的互動,也應當鼓勵更多的基督徒在公眾虛擬社區中建立基督教論壇,以及在其他論壇中發言,交流。另一方面,在網絡交往的同時,在網絡福音的同時,非常需要網上和網下的結合,介紹其與當地的弟兄姊妹認識,介紹到當地的教會中,這樣的福音果效會更好。求神能使用和祝福網絡社區!
  數十年前,“得着今日的校園,得着明日的世界”,成為致力於校園福音的學園傳道會的異象。而在今天的網絡時代,“得着今日的網絡,得着明日的世界”,盼望能成為網絡事工的異象。求主使用、祝福和帶領網絡事工!求神也帶領更多的弟兄姊妹走進這片禾場,同心合意,興旺福音!

from http://www.godoor.com/xinyang/article/xinyang22-11.htm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基督徒是否應該攢錢
2003: 兩位”坐花轎進天堂”的弟兄
2003: 「天必大有響聲廢去。」(彼得後書3章10
2002: 全情投入(再改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