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莫之然 我們這些卑微的芸芸眾生
送交者: candle 2005年12月26日12:21:13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from:http://www.qingyun.com/column/kehuan/xjqw/2005082401.htm

我們這些卑微的芸芸眾生
——《地獄是上帝不在的地方》觀感
文/莫之然


  記得一直以來有人用這樣一個悖論來否定上帝的存在:上帝是萬能的,而世界上存在邪惡,所以萬能的上帝不存在,否則上帝並非完美,或者上帝並非萬能。

  而在尼爾·菲斯克的世界裡面,人們毋庸置疑上帝的存在,人人都知道上帝是存在的,生命在死後是會繼續的,去地獄或者天堂,神跡幾乎如同家常便飯一樣平常,天使任何時候都可能降臨,帶來災難或者福祉。所以上帝的真實信本生不成為問題,問題在於一個人將如何去理解這些上帝的旨意,是否去信仰,是否去祈禱。

  你可以因為這種偉力去愛戴上帝,這裡面很多人死後將升入天堂,當然不是全部,也可以不去愛戴他,那樣人可能會下到地獄,那也不太壞,因為地獄其實和人間差不多,除了被上帝永遠放逐,再也感受不到上帝的偉力。

  對於尼爾·菲斯克來說,這不是他考慮的問題,他是無名小輩,天堂對他來說太遙遠,他既不因為自己的殘疾去憎恨上帝,也不因為某種信仰的奇蹟去愛戴上帝,他不禱告,不向神祈求力量,他覺得自己理所當然是下地獄的,他沒覺得那樣有什麼不好。總之尼爾是一個安於本分的小人物,直到他妻子去世,而他的妻子升入了天堂。

  那個女人是他生命中的至愛,最珍貴的也是最美好的,尼克只是一個小人物,他沒什麼遠大追求和崇高理想,口袋裡沒幾個錢,相貌平平,身有殘疾,受人欺負冷落,但這個女人,莎拉,讓他幸福,讓他看見自己身上的美好品質。

  納撒尼爾天使下凡帶來熊熊烈火,莎拉死了,就像那無數死於天使下凡造成的災難的人一樣,而上帝讓她的靈魂飛向天堂,留下了因痛苦而憎惡的尼爾。如果莎拉死後去了地獄,他一定毫不猶豫跟着去地獄,(去地獄則簡單的多: 自殺),而她卻去了天堂,他愛她,所以他也要去天堂。

  這一段讀來及其揪心:去天堂卻要敬愛上帝,是上帝奪走了莎拉,至少尼爾這麼認為,而且她的死狀如此悽慘,他失去了最親愛的人,失去了最後的慰藉,他如何能去敬愛上帝?

  天堂之光是全贏或者全輸的答案,見到了死後必定升入天堂,包括連環姦殺犯巴里?拉森。追逐天光卻未看見,死後必定打入地獄。尼爾太愛莎拉,是這種撕心裂肺的疼痛讓他去追逐天光。尼爾去了,死在了追逐巴拉基爾天使的路上,重傷瀕死的前一刻他看見天光照射在賈尼斯的臉孔上,奪去了她的眼睛,他自蔑,悔恨,咒罵,無可奈何,他就要永遠失去莎拉了,永恆的,徹底的,死後的生命沒有終結,他在地獄,莎拉在天堂,他將帶着後悔和遺憾度過永恆的歲月。

  但就在下一刻,天堂之光籠罩了他,尼爾的靈魂冉冉向上飛去,那一刻我以為皆大歡喜。

  然而他又墜落下去,沒有任何理由的,上帝仍然把他打落地獄。

  沒有同情,沒有憐憫,最後的悔恨的痛責毫無意義,最後的天光照射下徹底的皈依也毫無價值,尼爾終於和莎拉永訣了,受天光那一瞬間所展示之影響,尼爾在地獄永遠愛戴上帝,他不需要任何理由,不需要任何前提,他也愛莎拉,心痛的愛,絕望的愛。但他不再渴望天堂,上帝不再注視他,但他仍然愛着上帝,全心全意,無時無刻。

  特德·蔣說:這才是真正的信仰。

  故事裡的每一個人都在思索神跡和上帝旨意之間的關係,尼爾如此,沒有絲毫猶豫,他想的很明白很透徹很理性,而每一種思路都在向他揭示一個不幸的結局。賈尼絲如此,一個神跡讓她堅信自己的信仰,另一個神跡讓她開始思考,最後一個神跡讓她大徹大悟。伊桑如此,他一直在思考,最後賈尼絲失明,尼爾被打落地獄那一瞬間他以為他自己明白了,其實很難說。

  每一個人都在以自己的角度解釋上帝,然而上帝的行跡又如此難以理解,賈尼絲不明白上帝為什麼要重新賜予自己雙腿,伊桑不理解拉謝爾天使下凡究竟要告訴他自己什麼。

  更多的人有更多的困惑:受害者的親屬親眼見到連環姦殺犯的靈魂升向天空,而尼爾卻被打入地獄。

  其實根本不需要解釋,人格能理解神格麼?如果上帝真的如此萬能,他俯視大地,窺見每一個細小的角落,他的智慧早已經超出了人類能夠理解的水平,我們如何能夠用人類理性來推究上帝的思維?我們如何能夠揣測上帝對這個世界的心思?

  約伯記有一個神格的開頭,卻被加了一個人格的尾巴,按照人類自己的好惡給與約伯新的人生,但上帝是神性的而不是人性的,你要說非人性也未嘗不可,這不同於冷酷或者無情,而是事實,全知全能者的事實。

  就像那個問題一樣,前提是萬能的上帝為什麼要消除所有的邪惡?為什麼要和我們這些芸芸眾生一樣的善惡觀念?

  沒有善惡,沒有因果,沒有報應,人類自造的教條中其實包含了太多自己的好惡,天使下凡帶來災難性的破壞,有人死去了,這不是說明上帝憐惜每一條生命。

  但是信仰和這些不一樣,信仰的核心不需要任何理由來支撐,這或許是特德?蔣想說明的,很冷靜,也很無奈,但一樣是事實,上帝可能不因為你的信仰而降福,也可能不因為你的褻瀆而降罪,地獄沒有熊熊烈火,只是離開了上帝的視線。但信仰不因為這一切而改變,信仰是沒有善惡的因果報應的,這比佛家用來麻痹眾生的“修來世”更真實一點。

  如同《巴比倫塔》裡面那座通往天穹的高塔,特德?蔣在這裡用信仰來詮釋上帝的高度。高塔通往天空,一代又一代人在向上堆砌,攀爬和仰望,一代又一代人永遠生活在不同高度的塔層,巴比倫之塔是大地上最高的建築,是人類智慧與力量的極限,人類終於打通天穹,再向上,卻到了另一個重複的世界。

  我想起了格林童話那個關於永恆的一秒的描述,一種鳥兒每過一年到一座金剛石山上來磨嘴,當這座山蘑完的時候,永恆的第一秒就過去了——如同蜉蝣無法想象四季,草蟲無法想像巔峰,人類永遠永遠無法想像上帝的思考和目的。

  上帝的偉力是無法被直接詮釋和理解的,因為任何一種邏輯,一種語言,一種教義都是人創造的,為人類所理解的,但上帝的存在,或者說這種超人的存在超越人類太多,只能用玄學來想象。

  這說的有點像布道,如果把上帝題材換成特德?蔣最鍾愛的“超人”題材,也就可以理解為我們這些卑微的芸芸眾生和那些俯視大地的超人之間的差距,記得《領悟》裡面的格雷科嗎?那在真正的超人上帝面前,也最多不過是一個略微飛得高一點的蜉蝣罷了。

  既然我們都在以凡夫俗子的觀念在曲解上帝的旨意,那麼人間自發的信仰,無論多麼虔誠也只能是人格的感情和依託。純粹的信仰的全來自天堂之光,那種超越人間的壯麗會奪取世人的眼睛,生理上的,心理上的,見過天光的人在地獄恢復了眼睛,但不願睜開,因為那一瞬間的美麗超越一切,尼爾不願再去看其他的東西。賈尼絲的信仰發生了改變,她不再去用神跡來解釋為什麼我們需要信仰上帝,她只需要反覆描述那一刻的感覺,那一刻的美麗,那就是一切信仰上帝的理由。伊桑客觀的看到了這一切,於是他說,信仰是不應該渴求報應的,無論上帝對你做了什麼,將要做什麼,這一切都應該成為信仰的理由……或者,信仰根本就不需要理由。

  不敢說最後尼爾的結局是悲劇還是喜劇收場,但他終於皈依了那一瞬間而產生的信仰。而我們這些在大地深淵仰望天堂之光的卑微芸芸眾生,上帝僅僅讓那光芒昭示一瞬間,然後又收回去了,他懲罰了我們中一些人又將福澤降臨給另一些人,讓我們微不足道的情感感嘆與惆悵,用自己卑微的方式表達對他的敬愛。

  哪怕是在一個他完全看不到的地方,我們所信仰的存在轉過身去,而我們的信仰依然堅定存在,因為那一瞬間的天堂是如此的美好,足以抹殺掉我們一切其他的情感。我不知道對於我們這些天堂之下大地之上芸芸眾生,是否算是最神聖的歸宿。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