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教會史話(22):尼西亞大會
送交者: 誠之 2008年01月04日21:20:15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教會史話(22)
尼西亞大會

呂沛淵

當羅馬皇帝康士坦丁於主後324年,在東部徹底擊垮對手理吉尼之後,成為羅馬帝國全境的共主。康士坦丁來到帝國東部,很想親臨聖地,在約但河受洗。但是東部的教會當時正陷於紛爭之中。雖然北非教會的“多納派之爭” 令他頗傷腦筋,但是東方教會的問題更為嚴重,瀕於分裂邊緣,即著名的“亞流之爭”(Arian controversy)。

爭論的背景

亞流(Arius)是埃及亞歷山大的一位長老,是保卡里(Baucalis)堂的牧師。他原是利比亞人。後來在安提阿的神學院受教,是大師路西安(Lucian)的門生,而路西安是撒摩撒特的保羅(Paul of Samosata)的學生。保羅是安提阿的主教(260-272),因其否定基督的神性而被“安提阿會議”定為異端。亞流的神學背景是師承安提阿學派,此學派較強調聖父與聖子的不同,以及基督位格的人性。

亞歷山大當時的主教是亞歷山德(Alexander),他的神學背景正屬於當地的“亞歷山大學派”,此學派較強調聖父與聖子的合一,以及基督的神性。這與“安提阿學派”形成尖銳的對比。亞流認為亞歷山德的神學講論有異端之嫌,因此引發了連串的衝突糾紛。這其中固然有不同學派門戶對立的遠因,但是關鍵在於亞流個人的神學思想的發展,由極端進入異端。

亞流的教訓

亞流用人為理性的邏輯推論,來解釋“神的獨一性”,卻偏離了聖經“三位一體”教義真理的奧秘。亞流發展出其特異說法∶“聖子是受造的,不是永恆存在的”。他並未將其論調局限於神學研究圈內,反而公開說∶“聖子曾經不存在”,甚至將這些神學思想編成流行詩歌,教導亞歷山大的水手漁夫吟唱。這導致他與主教亞歷山德的爭論擴大惡化。在318年爆發成公開衝突,事情越演越烈。

最後,亞歷山德於321年在亞歷山大召開埃及與利比亞地區會議,有一百位主教參加。會議定亞流為異端,革除其長老之職。然而,亞流已經在亞歷山大形成不小的勢力,並且在東方教會的領袖中,也有不少人同情或支持他,如安提阿學派的人,特別是路西安的門生。他們並不真正清楚亞流的異端思想,以為亞歷山德仗勢欺人打壓異己。亞流仗著這些友伴的支持,敢於與亞歷山德對抗。

康士坦丁的介入
在埃及境外,亞流獲得一些主教的支持,其中有著名的教會史家“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Eusebius of Caesarea),以及皇帝行宮所在地“尼哥美地亞的優西比烏”(Eusebius of Nicomedia)。這兩位頗具影響力的同名主教,支持亞流,反對亞歷山德。這造成東方教會的極大危機。康士坦丁知道事態嚴重之後,立刻寫信給亞歷山德與亞流,表示他願意居中調停。康士坦丁後來發現和解無望,因為身為信徒的他,無法調停神學家之間的對立衝突。

所以,康士坦丁當機立斷,取消到聖地朝聖之旅,派遣他的教會事務顧問胡西亞(Hosius,西班牙卡多瓦Cordova的主教)到東方來,調查真相併調停和解。康士坦丁也決定於 325年於安卡拉(Ankara),召開東方主教們的大型會議,來徹底解決此“亞流之爭”以及其它問題,使得東方教會能合一與統一。

胡西亞主教來到亞歷山大調查之後,支持亞歷山德,反對亞流。然後,他到敘利亞的安提阿,仔細了解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與其他主教的立場。胡西亞在安提阿召開並主持會議,暫定開除優西比烏,等待安卡拉大會時確認。顯然,胡西亞已經在大會之前斷案,有些人不服。康士坦丁立刻反應,將大會地點由安卡拉轉移至尼西亞(Nicaea,位於小亞細亞西北部,是交通樞紐)。因為尼西亞靠近皇帝行宮尼哥美地亞,皇帝可以親自主持會議的進行。

眾主教的大會

康士坦丁對此次會議的重視,可從其安排得知∶皇帝發函邀請全國主教到尼西亞開會,由政府提供高官級的交通工具,負擔全部與會人士的膳宿費用,每位主教可攜同兩位長老和三名侍從參加,亞流是當事人當然赴會。當時全國主教人數,東方約有1,000名,西方約有800名。由於是東方教會中的爭論,所以東方教會的主教們熱烈響應。

“尼西亞會議”在教會史上被稱為第一次的“大公會議”,因為會議代表眾多,總共約有318位主教參加,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東方主教,甚至包括來自帝國境外的波斯等地。西方的代表人數甚少,因為路途遙遠,除了卡瓦多主教胡西亞,以及羅馬主教西維司特(Sylvester)所派來的兩位長老之外,只有四、五位出席。其中有迦太基主教凱其林,與來自米蘭和高盧的主教。

參加會議的主教中,壁壘分明的亞流派與亞歷山德派代表,各占約20位,僅是與會者的少數,其餘大多數是不清楚狀況,或未持定見的中間派,而以史家“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為首。皇帝因尚未受洗,乃擔任名譽會長,在緊要關頭髮言,提議,裁決。會議的進行由胡西亞與優西比烏,以及亞歷山大主教與安提阿主教,輪流擔任大會主席。

主後325年5月 20日,康士坦丁在尼西亞,親自主持大會的開幕式,典禮隆重莊嚴,皇帝語重心長地呼籲主教們,要達成合一與和睦。他立時宣布撤銷對該撒利亞主教優西比烏的制裁,明說優西比烏的信仰是正統的。顯然,康士坦丁是要贏回“中間派”的人心,給不同立場的主教們公平、公正、公開的機會,來面對問題、解決爭論。

爭論的雙方

亞流派的主力戰將是尼哥美地亞主教優西比烏,他是亞流的昔日同窗好友。由於他是皇帝行宮所在地的主教,他在教會界與宮廷中的影響力日益加增,後來出任羅馬帝國新都康士坦丁堡主教。康士坦丁在337年死前受洗,施洗者就是他。此人足智多謀,政治手腕厲害,在尼西亞會議之後,領導亞流派的反撲得勢,造成亞流派在政治上的勝利。

亞歷山德是正統信仰派的領袖,獲得一些主教的支持。他最得力的助手是亞歷山大城的執事長(在當時是主教或長老的助理)亞他那修(Athanathius)。他是年輕有為的神學家,已經出版其名著《聖道成為肉身》(On the Incarnation of the Divine Word)。他洞悉亞流異端思想的嚴重後果,後來繼任亞歷山大主教,領導正統信仰派堅守尼西亞信經。他雖然多次遭受亞流派的政治迫害,但是堅持作為中流砥柱,死守善道,使得正統信仰至終得勝亞流異端。

會議的進行

亞流派率先提交大會討論的信仰告白,經亞流仔細解釋之後,震驚了許多原先同情他的“中間派”主教。他們到此時才真正明白亞流否認了基督與聖父同本質的神性。結果在激烈的喧囂抗議聲中,憤怒的主教們將亞流的信仰告白撕成碎片。甚至以仁慈憐憫、扶弱濟貧著名的每拉主教尼古拉(St. Nicholas of Myra,他就是“聖誕老人”傳奇人物Santa Claus),也忍不住亞流如此否認基督的神性,一氣之下上前掌摑亞流耳光。尼古拉此舉立刻遭到當庭申誡,他立即為其衝動行為道歉。

後來,“中間派”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提出自己教會教導受洗者的信仰告白,也是在敘利亞與巴勒斯坦使用的傳統告白。其中,基督被稱為“神之神,光之光,生命之生命,獨生子,首生於一切受造物,在萬古之先為父神所生,萬物也是藉著他造的”。此告白的宣認是正統的信仰,承認基督的神性。但是並未對大會所討論的爭議,提出明白清楚的答案。所以,連亞流派也表示願意接受此告白。

“聖父與聖子同一本體”

正統派主教們,在亞他那修幕後建議之下,看出此告白給予亞流派有投機取巧的餘地,就採取成熟的策略∶一面表示對此告白的大致贊同,一面提議作少許的修訂∶“┅┅獨生子,與聖父同本質,神之神,光之光,真神之真神,受生而非被造,與聖父同一本體(homo-ousios)┅┅”。並且在告白結尾加上“反異端的咒詛”∶“那些說‘他曾經不存在’,‘他在受生以前不存在’,‘他存在是來自虛無’,或那些主張神的兒子是‘屬於另一本體’或‘被造’或‘能改變’或‘會變異’──聖而公之使徒教會予以咒詛”。如此一來,亞流與其同路人就沒有任何迴轉妥協的餘地。

康士坦丁明白真相之後,察覺大勢所歸,知道優西比烏所提的傳統信仰告白,並未真正解決爭論的關鍵問題,不會得到大會通過。他就贊同將“同一本體”加入信仰告白中,以杜絕亞流異端“相異本體”(hetero- ousios)的看法,徹底解決爭端。於是,主席胡西亞就請大會書記誦讀此經修訂的信仰告白,大會通過此“尼西亞信經”。絕大多數的主教都簽名認同此正統信仰的根基性告白。胡西亞首先簽署,接著是代表羅馬主教的兩位長老。這是教會有史以來,第一次簽署的信仰告白。

亞流被定罪

“中間派”首領該撒利亞主教優西比烏,經過為期一天的審慎考慮,決定簽署,並正式發函給其教區說明理由。“亞流派”的尼哥美地亞主教優西比烏,與尼西亞主教提阿格尼,兩人同意信經,但拒絕接受那四條反異端的咒詛。因此他們遭到撤職並放逐的判決,經過一段時間,他們也接受大會的所有決議,得以恢復原職。最終只有兩位來自利比亞的主教始終拒簽,他們與堅不悔改的亞流,一同被放逐至以利哩亞Illyria(今日南斯拉夫與阿爾巴尼亞等地)。

尼西亞會議繼續處理其較小議題∶復活節日期的統一,埃及米利都派的紛爭,制訂教會法20條款,以維持教會紀律。康士坦丁非常滿意會議結果,就於7月29日(就是他登基皇位20周年紀念日)在皇宮宴請所有與會的主教,致詞嘉獎,遣送他們安返家鄉,結束了這歷史性的“尼西亞會議”。

結論

“尼西亞會議”被稱為第一次“大公會議”,是自從“耶路撒冷會議”(《徒》15章)之後最重要的教會會議。亞他那修稱之為“得勝一切異端的真正里程碑與記號”。皇帝康士坦丁與後來羅馬主教利歐一世,都認為“尼西亞信經”是聖靈親自感動的結果。希臘教會定每年“五旬節”之前的主日,為尼西亞日,記念慶祝之。

對於今日教會而言,“尼西亞信經”不容遺忘。雖然尼西亞大會顯示了人的軟弱與失敗,但是“尼西亞信經”確認了“聖父與聖子同一本體”與“聖子基督永恆的神性”之聖經基要真理。雖然亞流及類似異端思想並未從歷史上消失,甚至死灰復燃捲土重來(例如16世紀的“蘇西尼派”與今日的“耶和華見證人會”),但是基督教會在神帶領之下,屹立在“尼西亞信經”堅固磐石上,得以勝過異端危害。我們這些後世子孫活在輕看“教義”、“信經”的後現代,對“尼西亞大會”除了心存感恩之外,更應謹記教義真理的絕對重要性,因為“根基若是毀壞,義人還能作什麽呢?”

作者現在北加州灣區聖經歸正教會( http://www.biblerc.org/ )牧會,並在《基督工人神學院》兼課。

轉載自舉目雜誌第28期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3299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7: “更美的約”冬令特會經歷
2007: 基督徒-成長果子
2006: 余國亮 幸運vs.蒙福
2006: 舉幾個真實的斷章取義的例子
2005: R.C.Sproul: 實證主義─眼見為實 (10)
2005: FROM:禱告的學校 第五課 - 耶穌的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