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我對有神、無神的善意理解/李杜韓
送交者: 誠之 2003年03月18日17:02:08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ZT]李杜韓 我對有神、無神的善意理解

我認為人到底是相信有神的,在人的生命中,青年血氣旺盛時,容易相信無神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天不怕地不怕”,但到了三十歲之後,漸知世事命途最終非關人意,人生的關鍵皆非人自己可以計算的(當然我也不相信算命),天意如此,早有安排,這樣的宿命是從自身生命經驗中產生。世界上終其一生都絕對的無神論者,非常的少,大多為狂熱的政治精英或學界中人。如果上帝只是人造出來的,那不會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揮不去的“神”的影子,即使無神論者,也存在“有神”的意識,這種意識只是人以自己的意志力強硬地把它壓下去罷了。我自己是過來人。意識到“神鬼”是人生很自然的感動,凡是生活在人群內的成年人都有此感。
當然,我鄭重聲明,我尊重無神論者,我尊敬他們象尊敬自己的親人一樣,完全沒有敵意。

九歌兄您問我對無神論的評價怎樣。我想我是對“無神論”與“無神論者”有所區分。“無神論”如果嚴格意義上作為一個信仰態度和現有的稱為“無神論”(與“有神論”)的那部分學說,我直言不敬,總體是膚淺的。它只憑人的感官和感官科學的邏輯的延伸,就斷言宇宙無神,無靈體,無天堂地獄。它顯得太自信了,在我看來不可知論、泛神論和懷疑論,都比無神論要客觀。是的,神鬼天堂地獄是我們不見的,沒有公認的證據證據這些是存在,但是宗教里包括民間傳說里,這些玩兒是向人隱藏的呀,既然隱藏你科學地邏輯地怎樣證明它在與不在?是的,同樣理由,信一種教,也是沒有百分百讓人絕對放心的證據證明這種教是真實的,你去信吧,用現代人的眼光看,沒有,一個也沒有。那信豈非是愚蠢?

我以為,信是在一種張力狀態上的信,信不是一次過的投資,日後就平安無事了,雖然保羅說“因信稱義”,“稱義”只是信仰生命的開始,要信能在生命中紮根,要走的路很長。在信仰生活中,信與不信,馴服與反叛是相伴而行的。任何一個敏感於心靈與思考的信徒都不是一次過信後就沒有疑問,沒有掙扎,沒有離開的時候。《聖經》上也描述了這種內心的鬥爭,包括耶穌,他在喀西馬尼園的禱告中道:“父啊,求你拿開這杯酒”,信上帝某種程度是渴苦酒。《聖經》記載的信徒幾乎沒有一個是完全地無時無刻無動於衷地只懂跟隨上帝,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啊!更可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更何況在現代科學和各種思潮的碰撞下的人?
德國現代傑出的神學大師上卡爾·巴特把這種信比喻為“在狹窄的山脊上,一個人只能不停地走。如果他企圖站住不動,他就會跌向右邊或者左邊。”信仰生活就是這樣一種活生生的生活。在每一次懷疑掙扎後,獲得的是更深的信與敬。

那麼是什麼使我信的呢?是上帝的在,與上帝的召喚。
在我的歷程中,上帝的啟示有三樣。
我在十三年前閱讀《浮士德》時,被其中有限者追求無限者的哲學情懷所擊倒,如果人是只有始生,死後即“劫灰飛盡古今平”,那人為什麼有追求無限的念頭,並且這種念頭一下就升華為一種哲學。在《莊子》中、在道家、在佛教、在西方古希臘哲學中,從來就沒有懷疑這個世界有神,那時,哲學與神話並沒有象今天那樣難於溝通。因為神本身就存在於他們的文化中,存在於他們的生活細節中,他們追慕的並不是無中生有,而顯然是另一種“有”:另一種不朽壞的生命。這種追求難道真的是如機械唯物論那樣,僅僅是人類童年時期的“幻想曲”?那麼多偉大的人文著作都提到的“神”的觀念就不及這二百年的無神論有理?
在上面提到的這些哲學人文著作中,絕大部分公認比十七十八世紀的唯物主義思想有價值得多,只要稍讀一讀哲學史就一目了然。
這樣使我對唯物論產生了懷疑。這世界到底有神嗎?我思考了。
我覺得一種不得安寧。生命深處很深的不能為外人道的煩、畏與絕望。對什麼絕望,對自己和人類的深深的絕望、厭倦和無能為力。我覺得我們都是污穢的,我生活在一個無依無依靠的地方,一個陌生的地方,其實我的物質生活家庭生活根本不是那回事。我沒有犯罪,但我感到愧疚,仿佛自己是一個罪人,這個世界沒有希望。我讀卡夫卡、陀斯妥耶夫斯基、艾略特、薩特、加繆等人的作品共鳴很大。

接着我思考這個問題:既然人只有現世這幾十年,那人為什麼需要很道德地活着,活出人的莊嚴來,這種自我的莊嚴感從何而來?使即那些文化不高的人也有一樣的莊嚴感,伏做人要認真,對得起天地良心,這“天地良心”又究竟是何物?尤其社會的道德狀況差的時候,我為什麼會否定這些,其實我也凡夫,也喜歡聲色放縱,也是物質金錢,投機取巧,大奸不作,小盜可妨。但是為什麼我的內心會有一個莊嚴的聲音說,這不是你走的路?如果只有現世,許多崇高的思想理念、對人的道德與行為的規範都你不覺得太嚴苛了,太正人君子了,太脫離現實了嗎?因為作為個體,人的內心沒有必然遵守潔淨生活的必然內在的道德要求,道德的底線可以放得更低更低,如果說是為了承擔後輩的教育責任、如果是為了社會秩序的規範,那是外在的,完全可以用隱蔽的行為來達到自己喜歡的目的。不是有很多人都這樣做了。但是,人類中就有這樣的嚴格嚴肅的道德感和道義感,要人遵從。即便是對宗教採取含糊態度的儒家,也因有敬天地、敬祖先的超越現世的歷史感,儒家的這種歷史不是馬克思主義意義上的歷史,而是宇宙中的“道”的歷史,這也分明不是唯物了。
我想,我是要上帝的召喚中信的,以上只是我的一段經歷,一些思考。因為我認為,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容易走極端,世俗中則容易變得自私、狹隘,狡猾多變。其實在基督教的歷史上是有這樣的人,打着宗教的神聖外衣,干的是完全與基督教的敬神相背的事。唯物主義扮起教徒是很“革命的”,象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滿口仁義道德,滿口教義,仿佛他是天地間最信神的一個。因為他什麼報應也不相信,他憑自己的手段可以攉取滿自欲。這樣的基督教徒不是沒有,有,而且身居高位者亦有。他們初時是信,後來卻懷疑起來,最終走向了反面。
當然,我再次鄭重聲明,以上說的不是我對所有無神論者人格的評價,兩回事,請不要誤會。

信仰上帝本身就是神跡,是神的恩典,儘管這話在教外的人聽起來很可笑,但卻是真理。上帝是不會座在那等我們去認他。卡爾.;巴特說:“談及上帝在創世中的榮耀,只是要立即轉而強調上帝在創世中在我們面前隱匿起來了;……談及人乃上帝形象所造,只不過是要提出最終的警告:我們所知的人是墮落的人,我們對於人的可憐,比對於人的光榮更為了解。”(轉引自利文斯頓着《現代基督教思想》,下卷,四川人民出版社),上帝不是放大了的人,我們自己是有限的,是後來的,是被造的,人無法在自己有限的知識、經驗和人類歷史中公認一致地認識上帝,無法在有限中把捉住永恆的真理。這樣唯有剩下一條途徑:天啟。神親自向人啟示自己。
耶穌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您!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的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它。”(《馬太福音》第11章第25-27節)
超越性是宗教的特徵,所有宗教皆然,基督教更加是這樣。超越來源於天啟。如果要在無神論認定的範疇內證明上帝,那簡直是緣木求魚。但是,這不等於說信仰就是荒謬,只是人生中純粹是一次意外所致,我要強調的是無神論的證明方法不是原初的證明方法,而是人的自我意識膨脹後,以人的實驗法為基礎而形成一套理論。九歌兄請閱讀一下《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以及《十七、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均為商務印書館出版)米歇爾.福柯著名的《知識考古學》《詞與物》兩書、海德格爾的《論根據的本質》《論真理的本質》《詩人何為?》《世界圖像的時代》重要文獻中,這些作品已經對這種科學觀的本質作出了清算。他們把證明有限物(現象)的方法和邏輯用到宇宙一切問題上。海德格爾說:
“現成事物的有限性之得到規定,並非藉助於一種存在者狀態上的對事物的通過上帝的被創造存在的證明;不如說,這種有限性之得到解釋,其着眼點乃是,事物是以及在何種程度上是一種有限認識的可能性物件,亦即一種讓事物作為已經現成的事物首先給出自己的有限認識的可能物件。這種在其可通達性方面依賴於一種有所接受的承認(有限的直觀)的存在者本身,康得稱之為‘現象’,亦即‘現象中的事物’。”(見《論根據的本質》,《海德格爾選集》上卷)
海氏與康得一樣認為,上帝的證明不屬於這個範疇,這種方法的運用是可笑的。我以為,非常遺憾,唯物主義主要還是用這種方法來談宗教信仰的本體論,用廣東人的一句俗話有點“牛頭不搭馬嘴”。用現象來證明上帝(或神靈)的不存在,等於混同了宗教與迷信。事實上,現在很多共黨員還是這樣認為的,宗教就是迷信。在法國十八十九世紀的唯物主義和恩格斯、列寧的著作中同樣這樣使用着。福柯的知識考古學有極精彩的分析,儘管福柯也不是一個信徒,但是他揭示了這套科學方法的非“科學”根子。從而也證明了唯物主義的不可信。

我以為,無神論骨子裡是人的自傲自信的產物,它的根源絕非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而是與科學一同發達起來的人的興奮感驕傲感,巧妙地用科學打扮起來。在這方面,我認為懷疑論和不可知論比徹底的無神論還真誠,還客觀。例如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自認自己是個不可知論者(不是唯物主義者),恪守“知之為知之,不知之為不知之”的審視原則,而無神論則迫不及待地宣布世界的來去不過如此。因為他要把有神論打倒。這種迫切心情在基督教(整體的地區性的基督教)中是沒有的。

至於無神論者,我以為比較複雜。為什麼,有不少思想家、學問家不信神,但他們對歷史和社會的研究、對人性的揭示很深很正確。無神論只是他們學說的一個出發點而不是全部學說的主要內容,這樣的學說精華還是要肯定和珍視的。例如馬克思的學說,我認為一個典範,馬克思主義的精華並不是無神論,而是歷史唯物論和批判精神,馬克思主義是批判的哲學,特別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當然,還有後現主義思想家,也是這樣。這不能一概而論。

九歌兄,小弟花了一個下午,把自己一些想法和盤托出。意在討論交流。至於一些肢體說是打屬靈的戰爭,我以為是言過其實了,這種交流怎麼會是打仗呢?我想這次不約而同(起碼我不是別人約的)幾位基督教徒來到這個論壇,我想是近來這個罈子的一些帖子傷害了基督教徒的心,我在《基督教聯盟論壇》上看到了一些轉帖過去的批評基督教的話,的確難聽了點。變成了謾罵攻擊,這樣有何意義呢?我不指望網路的討論會是很和平平等的正規交流討論,情緒和意氣用事是誰都有的,只是注意控制,有個尺度,總體得心平氣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迅速: 長城和十架
2002: 雅歌 - 我的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