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薪人]教會把人變笨了嗎?
送交者: waiter 2003年10月23日07:41:29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教會把人變笨了嗎?

作者:薪人

小兒沮喪地從教會回來,他說今天在主日學,傳道老師要同學分享個人害怕的事。兒子講出不敢坐雲霄飛車,引來同學哄堂大笑,老師也說:「有主耶穌同在,怎麽還怕坐雲霄飛車?」兒子對這樣的教導,很不服氣。

大兒子聽完主日講道,感到不解:「亞當真的是吃了禁果,才擁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惡?如果上帝造他時,沒給他任何智慧,怎麽還叫他治理世界?神既然把亞當造成不能明辨是非,又怎能懲罰他呢?」原來講員以亞當吃禁果為教訓,導出知識為墮落的根源,並從保羅在哥林多教會不用「高言大智」傳講福音,勸勉信徒要棄絕人的智慧,凡 事尋求神的智慧。講員更以自己的經驗,提出參考書神學書無用論。

牧師學地方教會作法在各小組推動「禱讀」,鼓勵大家反覆以經文練習禱告;小組原來的讀書計劃取消了,先生感嘆:「我們才從一個反智的教會逃了出來,看來這裡也差不多?」我們為教會的下一代感到憂心,我們向來教導孩子要用大腦分辨,不是牧師講什麽你就信以為真,但是,不是每個家庭都這樣。反智的傾向,在教會中似乎經常出現──「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林前一19)──大概是反智牧者最愛引用的經文。長期在這樣的環境底下受教,人焉能不變得笨了?

哥林多特殊的情境

保羅在哥林多傳道不用高言大智,摩根(Campbell Morgan)認為這一點必須用當時的情境來解釋。摩根說林前二2:「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素來受到最多的誤解和誤用,他相信保羅的重點是放在「你們」一詞,就是哥林多人。這是針對高舉哲學、辯才和文學的異教世界,所能給的第一個信息。只有基督與十字架重要,難道耶穌的復活與再來就不重要嗎?只是,十字架是腐化 的哥林多城必須面對的基本信息,是偉大信息的基礎,卻不是最終的內容。

摩根不同意解經家流行的觀點:解經家認為保羅之前在雅典,顯露無與倫比的滔 滔辯才,更在哲學、宗教、文學、神學各方面表現出色,結果卻無多少福音果效(參徒十 七34)。因此保羅來到哥林多,重新調整講道的方式和內容,不再用智慧的言語傳道。摩根從教會歷史,駁斥這一說法。如果真要用數字衡量傳道果效,歷史上雅典教會在第叄世紀,以和平與純潔着稱,到第四世紀還產生了巴西流(Basil)和貴格利(Gregory)等聖徒。反觀哥林多教會,早就消失毀滅,也找不出有任何信仰偉人和她有關。

當時哥林多城的腐化似乎已滲透入教會,他們只注意人的思想與當代哲學,並在教會裡分黨結派,堅稱自己的一派是真理。保羅針對這光景,引用以賽亞所記「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諷刺哥林多教會「智慧人在哪裡」?「福音」,誠然是神的智慧,不是任何世上的智慧和哲學,這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所強調的重點。人憑着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神的智慧了。

分辨善惡的知識樹

至於那棵引來極大麻煩的「善惡知識樹」(原文無「分辨」一詞),素來也多受誤解。從神交付亞當修理看守伊甸園、而亞當也有能力為一切活物命名來看,他在受造之初不可能沒有任何知識和智慧。神在伊甸園當中設置兩棵 特別的樹,當然有其積極的目的。德理慈(F. Delitzsch)精闢地寫道:

知識樹設立的目的,是要引導人類獲得善與惡的知識。善與惡的知識不僅僅是善與惡的經驗,而是在神照着自己形像造人的時候,就已經賦予人的道德要素,人必須藉着屬靈操練,使這項道德要素更加長大豐滿。一個人若不知「好」「歹」,就如不知善惡的無知孩童(申一39),或是已經痴呆不辨美惡的老人(撒下十九35);反之,分辨善惡的能力,是神給君王的恩賜(王上叄9),是天使般的智慧(撒下十四17), 在最高意義上更歸屬於神自己(創叄5,22)。

既是這樣,神為何還禁止人吃善惡知識樹,而且威脅說吃的日子必定死?德理慈認為果子本身,並非有什麽毒性 或化學作用,神乃是賦予這兩棵樹、一種儀式上的本質和意義,藉着吃或不吃,在始祖身上產生一種精神上、心理上和屬靈上的果效。因為屬土的生命唯有透過神的話語、神的靈特別運作,才能轉化。

知識樹的目的在引導人獲得善惡的知識,照神的本意是藉着不吃禁果來達到。一切違背神旨意的都是惡,神不只教導始祖這一重要原則,而且神要人在自動 自發的情況下,藉着對禁令的順服來獲得抵擋惡的能力,藉着不斷對惡說不,使神本來就賦與人類的自由意志,如今在刻意的揀選下完全發展。這樣,藉着不斷揀選神的旨意並抗拒惡,使善成為人本質的一部份,逐漸長大成為真正的自由人。這是依照神的方式、擁有像神一樣對善惡的知識。

很不幸,始祖沒有遵照神的方法,卻選擇違抗命令吃了禁果。他們從自己犯罪的經驗里,也學到了善惡的分別,卻將惡引進自己的靈魂並飽受死亡威脅。因着始祖的過犯,這棵 本來為幫助始祖獲得真正自由的樹,卻帶進了自由犯罪的羞恥和死亡。

當神後來說:「那人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多少帶點嘲諷的意味。人用了不當的方法體驗惡,事實上惡不須親自體驗才能知道,而善惡的知識本身更沒有不好。

兩種智慧

聖經有五卷智慧書,是希伯來人收集了大量的人生體驗和哲理論述,經智者長期錘鍊後,化為精闢的格言與詩文。這些古人生活的智慧結晶,收在聖經里,自然符合希伯來人的信仰觀,箴言就一再強調:敬畏耶和華是「首要的智慧」(和合本譯「智慧的開端」,開端在原文有首先、第一原則之意)。在聖經智慧文學裡,智慧、知識和聰明,事實上很難分得開。奧斯邦(Grant Osborne)就稱智慧書是上帝、傳統、經驗叄者的結合。

如果牧者真要教導信徒區分什麽是生活中屬神的智慧,可能雅各書會比哥林多前書更合適些吧。雅各列出從天上來的智慧,有「清潔、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反之他稱「嫉妒分爭、自誇、說謊抵擋真道」是屬地、 屬情慾、屬鬼魔的智慧。這樣的區別,讓人很容易明白。

保羅在林前十四2節,勉勵基督徒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要在思維能力上不斷成長。你有反智情結嗎?但願你我在教會裡作教導的人,都能「沒有偏見」地省察自己,否則教會所教育成長的下一代,恐怕會愈來愈笨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23.敢於面對教會中的醜陋 (成為基督徒)
2002: 天平天國與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