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信的意義(三自的講道文章之2)
送交者: nngzh 2004年04月15日12:17:43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信的意義
文章作者:沈承恩 發布時間:2004.1.16


  希伯來書11:1-12

  我們教會裡講“信”,或講“信心”是講得很多的,但“信”或“信心”是什麼意思,卻不一定很清楚。有人認為信就是得救的唯一條件,我得救因為我信;有人認為信就是不動腦筋不思考(信與知的矛盾);有人認為信就是否定行為不努力(信與行的矛盾);有人認為有信心的人生了病不看醫生不吃藥;有人認為有信心的人碰到困難只要禱告就行。我們要明白信的意義,只有查考聖經。

  信這個字貫穿於整本聖經。舊約聖經是用希伯來文寫的,希伯來文“信”這個字,原來的意思是“真實”“可靠”,也有“堅固”“穩固”的意思。我們一般會想,信是用在人身上的一個字,要說明人的一種品性、一種行為,就是我這個人在信,或者信一個超然的存在,或者信別人講給我聽的一個好消息。然而剛才我說的,希伯來文“信”這個字原來的意思是“真實”“可靠”“堅固”“穩固”,顯然不是在說人,而是說上帝:上帝是真實可靠、堅固、穩固的。所以“信”這個字也可以用在上帝身上,而且這個字原來的意思是要說明上帝的一種德性,就是上帝是“信實”的。上帝是信實的。聖靈九果中有一樣是“信實”,因為上帝聖靈是信實的,所以能結出信實的果子。上帝是信實的,就是意思上帝是真實可靠的;上帝是堅固、穩固的,就是意思上帝是不改變的,也就是意思上帝是可靠的。詩篇18篇說:“耶和華,我的力量啊,我愛你!耶和華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上帝,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他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台。”我們看,大衛寫的這首詩,用了很多比喻的說法來讚美上帝,他說上帝是“岩石”“山寨”“磐石”“盾牌”“角(即猛獸頭上的角)”“高台”。這種種比喻的說法,都是要說明上帝是堅固的,是穩固的,是一種巨大的力量,是我們人可以投靠的,總而言之,上帝是真實可靠的,是信實的,是靠得住的。詩篇33篇18節說:“耶和華的眼目看顧敬畏他的人和仰望他慈愛的人。”在原文裡“慈愛”前面有“不變的”(英文聖經翻成steadfast)修飾詞,就是意思上帝的慈愛是“不變的”。詩篇136篇里一再重複一句話,就是:“他的慈愛永遠長存。”在原文裡“慈愛”前面也有“不變的”(英文是steadfast)修飾詞。這“不變的”也就是可靠的。今天社會在呼喚“誠信”,為什麼?因為有人變化無常,變化無常就不可靠。上帝是真實可靠的,堅固穩固的,不變的。

  人認識上帝是從上帝的全能開始的。原始的人求生存是很困難的,他們要與野獸搏鬥,要與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搏鬥,那時候沒有天氣預報,不知道什麼時候忽然來了一陣大風大雨,把他們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生存條件都破壞了。他們很自然地就要尋找一位大能的神保護他們。上帝向以色列人的老祖宗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顯現的時候,就告訴他們,他是“全能的上帝”。上帝對摩西說:“我是耶和華。我從前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顯現為全能的上帝,至於我名耶和華,他們未曾知道。”(出6:2-3)從這句話就可以知道,人認識上帝有一個過程,人先認識一位全能的上帝,然後認識這位上帝也是自有永有的。上帝的啟示也是漸進的。上帝的全能與上帝的慈愛一樣,也是真實可靠的,上帝的全能,更使人覺得,上帝是堅固和穩固的。相信上帝的全能一定要與相信上帝的信實結合起來。一個人很聰明,很能幹,也很有錢,但沒有誠信,你有困難,去求他幫忙,行不行?你一定會想,這個人靠不住,怎麼好去求他?他可以今天答應得你好好的,明天說,我什麼也沒有答應你呀!你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豈不是要落空嗎?上帝是全能的,他一定也是信實的。上帝信實的這個屬性十分重要。

  上帝是信實的才會吸引人去相信他,投靠他。人的信是對上帝的信,特別是對上帝的信實的回應。以色列人出埃及是以色列人歷史中的一件大事。以色列人出埃及按聖經的記載,20歲以上的男丁有60多萬,如果把婦女和20歲以下的人都算在內,有100多萬。這100多萬人一起大遷移,實在不僅浩浩蕩蕩,也是轟轟烈烈。但是出埃及這件大事,其大不僅因為它的規模,它的難度,更是因為它與以色列人對上帝的信仰密切相關。出埃及記14章記的是以色列人過紅海,這一章聖經的最後一節聖經說:“以色列人看見耶和華向埃及人所行的大事,就敬畏耶和華,又信服他和他的僕人摩西。”以色列人看到上帝的大能,看到上帝的拯救,就敬畏和信服上帝。上帝在呼召摩西的時候就說了:“你要對以色列人說:‘我是耶和華,我要用伸出來的膀臂重重地刑罰埃及人,救贖你們脫離他們的重擔,......’”(出6:6)現在以色列人親眼目睹上帝兌現了他所應許的,上帝是說話算數的,是信實的,對這樣的上帝,當然要敬畏,要信服。所以出埃及這件大事奠定了以色列人對上帝的信仰。

  上帝願意我們人信仰他,但是怎樣的信仰呢?上面的這節聖經說,以色列人對上帝是又敬畏又信服。為什麼敬畏?因為上帝是嚴厲的。一般做子女的,看見父親總有一點懼怕,這懼怕就是敬畏。因為我們總是說,嚴父慈母,母親要慈善一些,父親要嚴厲一些。在一個家庭裡面,一慈一嚴,取得平衡,對子女有好處。而在上帝身上,既有慈愛,又有嚴厲。上帝是嚴厲的,因為上帝對人有要求,我們面對上帝的時候,我們就要想一想,我做得怎麼樣?我做得不好,我就會心虛,就會懼怕。好像一個孩子,手裡拿着一張成績記錄很差的成績單去見父親一樣,心情是很緊張的。我們要敬畏,還要信服。信服就是信加服。服是什麼意思?是佩服。以色列人看到上帝拯救的大能,十分佩服。這樣理解當然是不錯的,但是不夠。這個“服”更應該是“順服”的意思。信是信靠,服是順服。所以我們常常把信靠與順服連在一起講。信靠必定連着順服。假如我們只有信靠,沒有順服,我們仔細想想看,我是不是真的信靠?信而不服,不是真信。

  上帝對人的信是有要求的。出埃及記20章講上帝向摩西傳授十誡,這十誡也就是告訴以色列人,他們信上帝應該怎樣信。上帝對摩西說:“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跪拜那些像......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在申命記7章也有同樣的話:“你要知道耶和華你的上帝,他是上帝,是信實的上帝;向愛他、守他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直到千代。”信上帝就是愛上帝,守上帝的誡命。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信與行不是矛盾對立的,而是相互結合的。信里有行,行里有信。希伯來書第11章,講了那麼多信心的模範,他們都是有美好的行為見證的。

  到了新約,信有了新的、特殊的含義,就是信耶穌基督,信福音。信耶穌基督就是信耶穌是基督。這一個信仰,在耶穌在世的時候,是一個十分重要、十分關鍵的信仰內容。因為那時候,耶穌在猶太人中傳道。對猶太人來說,信上帝不成問題,問題是承認不承認耶穌是彌賽亞,彌賽亞也就是基督的意思。彼得在該撒利亞腓立比境內回答耶穌的問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信仰宣告。耶穌的問話是:“你們說我是誰?”彼得立即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耶穌稱讚了彼得,並說,他要將教會建造在這個根基上,這個根基就是承認耶穌是基督的信仰。信耶穌基督,在初期教會的時候,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信耶穌復活。耶穌復活後,門徒疑惑不解。一次,復活的耶穌向門徒顯現,多馬不在,事後多馬表示不相信耶穌復活了。第二次耶穌向門徒顯現,多馬也在,耶穌就叫多馬去檢驗一下,多馬回答說:“我的主,我的上帝!”這句話也是一句信仰的宣告,表示他相信耶穌的復活。後來教會建立起來,彼得和其他門徒講道的主要內容就是為耶穌的復活作見證。這是因為耶穌釘十字架在當時是一件轟動社會的事情,人人皆知,而耶穌復活就沒有什麼人知道,需要宣傳。不宣傳,大家都認為耶穌已經死了,已經完了。門徒為耶穌的復活作見證,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要以耶穌的復活來證明耶穌是彌賽亞,是基督。
信耶穌基督是有關一個重要的認識問題,這個認識問題當然是十分重要的,因為你不認識耶穌是基督,你也不會去信耶穌。約翰福音與約翰書信里,約翰常常把信與知(知道的知,也就是認識)聯繫起來。在約翰看來,信與知(信仰與知識)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聯繫的。約翰福音16:27,耶穌對門徒說:“你們...信我是從父出來的。”但在17:8,耶穌禱告說:門徒“確實知道,我是從你出來的。”在這兩節聖經里,“信”與“知道”是可以互換的。約翰壹書4:16說:“上帝愛我們的心,我們也知道也信。”“知道”與“信”並列了。約翰福音17:3說:“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我們一般都說:信耶穌有永生。但這裡約翰說:認識獨一真神、認識耶穌基督,就是永生。我們如果把這節聖經里的“認識”二字換成“信”也完全可以:信你獨一的真神,信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信仰一定要加上認識,而認識就要動腦子,要思考,要慎思明辨。

  新約里,信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信福音。信福音就是接受耶穌基督的救恩。就是承認耶穌基督是我的主,我的救主。這就不是單單一個認識問題。當然與認識還是有關,但不停留在認識上,認識耶穌為我捨身,然後又接受耶穌為我的主,我的救主。信福音的這個“信”有接受又有交託的意思,我們信就是要把我們自己交託給主,我們就與主建立了一種新的關係,就是生命的關係,所以我們信耶穌就得永生,這永生就是基督的生命。

  保羅把這種關係概括為“因信稱義”四個字。現在新的中文聖經譯本里,“因信稱義”改譯為“因信跟上帝有合宜的關係”。這樣翻是有依據的,因為保羅說:“我們既因信稱義,就借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上帝相和。”(羅5:1)“稱義”就是與上帝相和,“相和”說的是一種關係,和好的關係,也是一種合宜的關係。保羅還說:我們靠着主的血稱義,是要免去上帝的憤怒,使我們可以與上帝從仇敵的關係變為和好的關係(羅5:9)。從我們中文的字義來說,也是說得通的。“義”這個字,也有“合宜”、“適宜”的意思,古文裡有一句話說:“義者宜也。”

  信是重要的,但我們也不能把信強調過分。因為保羅說:“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弗2:8)所以“因信稱義”不是我們信仰的全部,我們不能強調信而把上帝的恩撇在腦後。馬丁·路德改教,提出“因信稱義”的道理來抨擊天主教,“因信稱義”就成了新舊兩教的分水嶺。近年天主教與新教的信義宗在“因信稱義”的問題上達成了協議。協議書十分強調上帝的恩典。這一個強調十分重要,因為上帝的恩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人的信。如果我們強調信過了度,我們就會蹈猶太人的覆轍。猶太人認為人可以靠行律法稱義,因為行了律法就有功勞,有了功勞,上帝就要稱他為義。現在我們如果撇下上帝的恩不說,過分強調因信稱義,就會把人的信變成一種功勞,在上帝面前換取稱義。這是極端錯誤的。舊約“信”的字義告訴我們,人的信是上帝的信的回應,上帝的恩典在先。信是重要的,因為上帝的救恩一定要我們人自己接受,這個接受就是信。但信又不是孤立的,沒有由來的,自然而然產生出來的一種品性、一種行為。

  讓我們更多想到上帝的恩典,讓上帝的恩典多多感動我們、激勵我們,讓我們的信,信得更完備。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