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叢林中的愛與死--電影<教會>觀後感
送交者: waiter 2002年08月25日20:51:58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叢林中的愛與死--電影<教會>觀後感

劉王蘭馨

看完獲得1986年坎城最佳影片獎的<教會>(The Mission)後,心中仍被這部由真實故事改編的
電影深深激湯着,一幕接一幕,不斷在腦海中盤旋,彷佛置身於深山叢林中,親眼目睹了一場悲慘壯烈的戰役,為幾
名傳教士與一群印地安土着並肩為悍衛信仰及家園,與殖民強權奮戰犧牲而哀慟不已。劇終,當浩劫過後,一切歸於
寧靜,只剩下幾名殘餘的土着孩童,孤寂地在叢林中飄流。這部電影的主題音樂<在地如在天>(On Earth as It Is in Heaven
)繼續回湯在高山長河中,悠然而深遠……

重擔脫落

那是在十八世紀,阿根廷、巴拉圭、巴西的交界,是歐洲列強所爭奪的殖民地。同時,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也在
這蠻荒之地建立了教會。在叢林深處,瀑布上游的印地安部落,正是由蓋神父(傑洛米□艾朗飾)以信心勇氣所建立
的聖□卡羅斯宣教站,以真理、愛心和音樂教化那裡的原始土着。 所謂宣教站 (Mission),是一個包涵
宗教、經濟、教育、防衛等功能的特殊社區,由神父主導,以教堂為中心。

羅多黎各(由勞勃狄尼洛飾演)是一名傭兵及奴隸販子,因殺死親弟弟而悔恨不已,自覺罪不可赦。在蓋神父的輔
導下,終於願意尋求救贖。他抱着贖罪的心情,拖着由他過去的犯罪工具--盔甲刀劍打包而成的重擔,跟着蓋神父
及其他傳教士們攀山越嶺,爬過懸崖峭壁,歷經千辛萬苦來到瀑布上游,受到以前他所追捕印地安人的接納與饒恕,
心中重擔才得以解脫。

罪得赦免的羅多黎各,猶如新造的人。他學習聖經,尋找「愛」的真諦。從印地安原住民的天真純樸中,看到人性
中良善的一面,並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他成了一名傳教士,跟着蓋神父一起在聖□卡羅斯宣教站幫助原住民,使他
們脫離野蠻、被奴役的日子,過一個平靜安詳、有信仰、有尊嚴、自給自足、在地如在天的生活。

死而後已

耶穌會教士們在當地的成就與「在人間建造天堂」之舉,攔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殖民強權將印地安人變成奴隸、
供其壓榨謀利的計畫,因而得罪了他們。當時天主教教皇在歐洲的勢力日漸式微,這些歐洲強權便利用版圖重劃的機
會,威脅聖□卡羅斯宣教站撤離其教區,不再保護印地安人,讓他們重返叢林,免得宣教站成為土着的避難所。神父
們當然反對,雙方僵持不下,教皇更派了一名紅衣主教來裁決此事。

紅衣主教在視察教區,了解了傳教士為印地安人的所做的貢獻,並衡量了教皇在歐洲的處境後,最後還是向政治現
實妥協,要求教士們撤離教區,以保住教皇在歐洲的地位,違者逐出耶穌會。而這些平日以服從為天職的教士們,不
忍印地安土着再次淪為強權勢力的刀俎魚肉,因而選擇寧可被逐出教會,也要留下與之共存亡。

羅多黎各和其他教士決定率領印地安人誓死奮戰,而蓋神父則選擇不以武力來抵抗。當西班牙軍隊帶着槍彈大炮,
攻打瀑布上游的宣教站時,印地安人雖然奮不顧身,仍然無法抵擋文明的長槍大炮,最後還是全軍覆沒。羅多黎各更
為了救一名印地安小孩而中彈身亡,在斷氣之前,他看見蓋神父舉着十字架,肅穆莊嚴地帶領印地安會眾在聖詩聲中
勇往前行,無視於西軍的亂槍掃射。 最後蓋神父中彈倒下,旁邊的印地安人繼續舉起十架,前仆後繼地在槍林彈雨
中向前邁進,直到所有的人犧牲殆盡。

愛的抉擇

傳教士們對印地安人所表現的「愛」與對所持信念的執着,讓我內心深受感動。在聖□卡羅斯宣教站建立以先,印
地安土着們曾將上到瀑布上游的傳教士殺害,但並沒嚇阻傳教士繼續向他們傳教的熱忱,反而再接再厲。最後由負責
該教區的蓋神父親自上山,終於以音樂及無比的愛心贏得他們的信任。聖經哥林多前書十叄章成了他們奉為圭臬的信
念:「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及全備的信,叫我能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麽。我若將所有的救濟窮人,又
舍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叄樣,其中最大的是愛。」他們之
所以願意為印地安人捨身,乃是以生命來詮釋他們那由天上所領受的愛。

在基督教信仰中,「愛」是信仰的核心,整本聖經講的就是一個愛的故事。愛也是基督徒生命的標記。「你們要盡
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其次要愛人如已。」「你們要彼此相愛,眾人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身為基督徒
的我們,當面臨眾多的選擇與衝突時,取捨的標準是什麽?這些教士們以愛為他們的優先選擇,並為所愛的對象獻上
了自己的生命。

紅衣主教及教皇在面臨同樣的衝突時,卻做了不一樣的選擇--是政治上的考量。或許他們接觸或考慮的層面是整
個歐洲的局勢,而非局限於傳教士們所考慮的南美一隅之地,但真理是不因時空環境而有不同標準的。遺憾的是他們
最後選擇了保障教皇在歐洲的地位權勢,而犧牲了傳教士們以愛撒下的種子,辛苦建立的教會、宣教站及無數印地安
人的生命。如此,只有更助長殖民強權的野心來併吞其他地區由傳教士建立的宣教站,使其走上與聖□卡羅斯宣教站
相同的命運。

失敗與失職

誠然,信仰與政治在平日應是分立而互不干預。但當教會面臨不公義的政治環境時,其態度就會對當時的社會產生
深遠的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當希特勒崛起,他運用時勢權謀奪取政權,在短短六個月內,讓工會、議會、政
黨、學校、知識份子全部屈服在他的權勢之下。希特勒更想取代神的角色,要所有的德國教會向他臣服。

當時在德國,以尼默勒 (Martin Niemoller, 1892-1984) 、潘霍華 (Dietrich Bonhoeffer, 1906-1945)
為首的教會領袖起來勇敢反抗,認為教會需要順服神,而不是順服人。所以當希特勒的勢力如日中天時,教會敢於逆
流中發出真理之聲。雖然後因孤軍作戰,多人變節與納粹勢力妥協而功敗垂成,但教會在納粹浩劫中因而成為唯一擁
有長遠影響的機構。

另外同時期,在英國,以大主教湯朴威廉(William Temple)為首的英國教會與具有宗教背景的英
國首相張伯倫對希特勒進攻捷克時所暴露的侵略野心,並沒有站出來嚴加警告,譴責制止,反而一昧姑息養奸,向惡
勢力妥協,最終暴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寇爾森(Chuck Colson) 在其所着《基督徒與政治》(Kingdoms In Conflict
)一書中對這一段歷史下了一個註腳:「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根本來說,是神學性質,乃是德國的教會以及英國的政府
與教會,分別在神所交付的責任上失敗與失職。這樣的情形在何時發生,何時罪惡就得勝了。」

不再視而不見

在此,我無意討論基督徒是否要以武力戰爭反抗不公不義的環境,在影片中傳教士們也有不同的做法。無論是羅多
黎各教士的以武力抵抗,奮戰至死,或是蓋神父的非武力抵抗,不畏殖民強勢,在槍林彈雨中視死如歸,都是對信仰
的執着,「愛」的責任與表現。對這些傳教士而言,他們服事的最大挑戰與壓力,不是對外的傳教或工作本身,而是
對內他們必須服從命令與他們對信仰的認知產生衝突時,所面臨的掙扎與抉擇。最後他們以更超越的眼光,願意更貼
近天父的胸懷,以無懼無畏的態度去面對,因知他們的獎賞不是來自世上,而是來自超越死亡線後的永恆。

這部電影對印地安原住民的人道關懷及其救贖獲得許多人的激賞,配樂更受到諸多的喝采。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
)將南美洲音樂的風格、節奏、與聖詩合唱和雙簧管吹出的優美主題結合在一起,利用鼓聲、笛聲以及童聲表達出一
種古老而深遠,對自然的歸屬感,以及人心中對「在地如在天」的渴望。

然而,對南美的印地安人來說,這種「在地如在天」的生活渴望卻須要付出生命的代價。當恬然優美的主題音樂在
烽火血泊中響起,我的心忍不住地悲戚。要在人間煉獄中尋找天堂,實在是一種奢望。但生活在北美自由樂土上的我
們,有許多的教會、各式各樣的選擇與機會,卻常常糟蹋了垂手可得的幸福。我們或許很少有政治上的迫害與不公不
義,須要我們流血捨身去抵抗。但當我們面臨社會敗壞、道德沉淪的浪潮時,卻無法力挽狂瀾,成為中流砥□,反而
降低標準與社會妥協。看完此片,讓我們重新反省,對周遭所發生的事情,我們應如何回應,我們應持何態度與立場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