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奇异恩典
万维读者网 > 彩虹之约 > 帖子
沉默是罪过(ZT)
送交者: 隙缝人 2002年12月06日20:13:21 于 [彩虹之约] 发送悄悄话

沉默是罪过
天主教法国主教团
1997年9月30日

前言:

教廷本月十六日发表文件「我们记得:对大屠杀事件的反省」,就大战时犹太人遭德国纳粹屠杀一事、天主教徒的「过错和失误」表示「深切遗憾」。文件声言要与犹太人保持对话和改善关系。事实上,早於去年(1997),德、法、波兰几国天主教主教团便先後发表有关声明,就事件表示忏悔或承认错误。有论者认为,这几国教会对事件的立场,比教廷目前表达的更开放、更彻底。本报(香港公教报)现刊法国天主教主教团去年九月叁十日发表的《维希法国、教会与犹太人□□忏悔宣言》,本文译自美国《国际天主教》月刊英文译本。

德国纳粹党有计划地灭绝犹太人,是二十世纪的大事。任何人都不能不顾事件对我们良知的质询和挑战。天主教会从未遗忘这事,她更清楚知道,良知是建基於记忆之上,个人和社会都不能在压抑或不真实的记忆中活得平安。

当第叁个千年临近之际,法国教会和其他地方教会一样,按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召唤而自我反省。教宗说:「在教会跨越这新纪元的门槛时,应清楚认识自己的过去,这是好的。承认以往的过犯,是忠诚和勇敢的行为,有助坚固我们的信仰,帮助我们面对今天的诱惑与困难,准备去对抗它们。」

今年是《西里斯伯格声明》公布五十周年(一九四七年八月五日、大战後不久,在瑞士小镇西里斯伯格,犹太人与基督徒草拟了重新认识犹太教的建议指引),稍後时间就是战时法国贝当政府颁布首份犹太人地位法的日子(一九四零年十月叁日),法国一批主教签署此文件□□他们的教区就是战时拘留营的所在地□□愿意按基督光照下的良知走前一步。这是时候,让教会批判地检视其历史、特别是这段战时的历史,毫不犹疑地承认教会成员所犯的罪过,并祈求天主与人类的宽恕。

狭隘的教会使命观

在法国,暴力迫害没有即时出现。但此後不久、一九四○年法国战败後几个月,国家种下了反犹太主义,法籍犹太人的权利和外国犹太人的自由遭受剥夺。所有国家机构皆受牵连,要执行这些法律。

至一九四一年二月,法国的拘留营囚禁了四万名犹太人。这时,在一个给击败、正在瓦解和局部遭侵占的国家,教会圣统人员视保护其信众为首要工作,尽力去保护其组织。这样绝对地优先考虑上述目标,带来了不幸的影响,它盖过圣经的教诲□□圣经要求每个人当受尊重,因为人是按天主肖像受造的。

这倒退为一种狭隘的教会使命观,无视全球正在发生、威胁到基督宗教本身的严重悲剧。然而,教会内外众多人士皆期望,在这灵性错乱的时刻,教会会大声疾呼,述说耶稣基督的信息。

教会当局大部分领导层都抱着忠於政权和温驯的心态,不但听命於政权,更怀着迎合、□小慎微和回避的态度。某程度来说,这是由於他们害怕政府对教会活动作出报复,特别是对付当时的青年运动。在一个正在解体的社会,教会是蒙召去担起保卫者的角色;但其领导层也未能认识到,教会拥有相当的权能和影响力,当其他组织沉默无声时,教会可采取明确的立场、去阻挡那些错过後就无可挽救的事,她这声音会获得很大的回响。

要明白,法国受侵占期间,没有人知道希特拉种族屠杀的全面情况。事实上,我们可以指出当时大量表现团结的善行,但我们还必须自问,这些善行和帮助是否足以满全公义和人权的要求。

因此,面对法国政府颁布反犹法案(一九四零年十月法国政府开始颁布犹太人地位法,剥夺法国犹太人的公民权利,追捕他们,使他们成为国家中次等的人),面对外国犹太人遭囚禁在拘留营的决定(这些犹太人满以为他们可以信赖法国政府,得到庇护和款待),我们必须承认法国主教因未有公开发言,默许了有关方面严重地侵犯人权,开启了连串招致种族屠杀的事件。

盲目的原因

我们不是要判断那时期的人、或他们的良心,我们也不为以往的过错负责。但我们必须清楚明白,该等行为和表现的代价。这是我们的教会,我们今天必须承认,教会过分地将自身狭隘的利益,看得比良知的要求更重,并应自问事情为何会这样。

除了上述的历史原因外,我们应特别注意导致这盲目态度的宗教原因。俗世的反犹太思想有多大影响?为甚麽在我们所知道的旧日的争论中,教会不接纳其成员一些更好的意见?战前,马里顿(J.Maritain)尝试在讲学及其文章中,让教友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犹太人。他又郑重地警告,正在发展的反犹太主义是邪恶的。大战开始前不久,萨利埃热(Saliege )总主教忠告二十世纪的教友,应从教宗庇护十一世的教导中寻找亮光,而不是从十叁世纪教宗英诺森叁世的诏书中寻找。大战期间,巴黎、里昂的神学家和释经学者像先知一般,提出基督宗教的犹太根源,强调叶瑟的花已盛放於以色列,新旧约是紧紧相连、不可拆散的,童贞玛利亚、基督和宗徒全都是犹太人,基督宗教和犹太教紧接一起,有如树枝连於树干一样。为甚麽这些言论遭忽略呢?

当然,在教理层面,不论在神学或灵修上,教会基本上是反对种族主义的。教宗庇护十一世已在《焚烧的悲伤》(Mit brennender Sorge,一九叁六年发表)通谕中也很强调这一点,他谴责国家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提醒教友要警□关於种族和全能大国的神话。远自一九二八年,教会教义部便曾谴责反犹太主义。一九叁八年,教宗庇护十一世更郑重声明:「灵性上,我们都是闪族人。」但在不断重复的反犹太偏见下,这些谴责又有甚麽作用?上述神学家的思想(即使我们仍可在一九四二年後某些声明中找到他们的思想),又能起甚麽作用呢?

基督徒对大屠杀的责任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在导致大屠杀事件的过程中,所扮演、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角色。大屠杀事件是反犹太主义这偏见造成的,基督徒也要替维持这偏见而负责。事实上,尽管基督宗教有其犹太根源(某程度来说也是出於这个原因),也尽管犹太人在其历史内、忠於唯一的上主,但源自公元第一世纪「最初的分离」,还是导致了基督徒和犹太人的离异,最後令双方多个世纪来互相敌视。

不能否认,基督徒和犹太人长期的误解、有阵子甚至是敌对,是有其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因素的。然而,其中一个最根本的争论点,是在宗教方面。这不是说,在反犹太人情绪和大屠杀事件之中,可以找出一个直接的因果关系,因为纳粹灭绝犹太人的计划,是有其他因素的。

依历史学者的判断,直至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前多个世纪,反犹太传统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基督教的教义、训导、神学、护教学、宣讲及礼仪中,这判断有充分的证据。仇恨犹太人的情绪,就在这样环境成长,成为了一笔沉重的遗产,我们一直承担着这後果,难以磨灭,给我们留下许多始终未能愈合的创伤。

教会牧者和领导层容许这种蔑视的教导长时间发展,并在基督徒团体内成为基本的宗教文化,塑造及伤害人的态度。他们为此要负上重大责任。即使他们谴责,反犹太理论是源於外教的,他们还是没做他们应做的事:就是照亮人心。他们未有质疑这古旧的反犹太思想和态度。

这情况使人的良心昏睡,减低了他们对付纳粹反犹太的暴力行为的能力;那种基於种族和血缘,对犹太人极度而可怕的仇恨态度,明显地导致了犹太人遭种族灭绝。这就如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说的:「这是个无条件、有预谋的种族灭绝行动。」

往後,当迫害越趋严重,第叁帝国在法国本土发动种族灭绝政策,法国维希政府将自己的警队交给侵略者,一些勇敢的主教,因着人权的原故,大声反对杀戮犹太人。虽然这些公开声明为数不多,众多基督徒仍听到这声音。

个别的、英勇的团结行为

我们不应忘记,教会领导为拯救那些男女、儿童脱离死亡边缘,而采取的种种行动;我们也不会忘记平信徒倾注出基督的爱心,为拯救数以万计犹太人,甘冒重大的风险,参与各种慷慨善行。

在此很久以前,许多司铎、会士和平信徒,他们各自行动、不留名声,为要维护教会的声望(好些人毫不犹疑地参加了地下运动)。他们出版了《基督徒见证录》,直斥纳粹党威胁基督徒的毒害,包括新异教主义、种族主义和反闪族主义,他们又提醒人们要记着教宗庇护十一世的话:「灵性上,我们都是闪族人。」有赖这个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环境,和犹太组织的协助,大批犹太人得以生还,这是证据确凿的历史事实。

尽管有基督徒、司铎、会士和平信徒为了保护犹太人而干了不少勇敢行为。我们必须承认在面对犹太人被迫害时,冷漠战胜了正义的愤慨。特别是面对维希政府采取多种反犹措施时,沉默是主流,维护受害者的话只是少数。正如莫里亚克(F. Mauriac)说:「这规模的罪行得以肆虐,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归咎於一切未发声抗议的目击者身上,不管他们为何会沉默。」最终的结果是,灭绝犹太人的企图,成为了次要的关注议题,未能成为人道和灵性的中心问题。面对这重大而彻底的悲剧,众多教会牧者沉默不语,犯了过错,违背了教会、她自己及其使命。

沉默是罪过

今天我们承认,这沉默是罪过。因着这原故,我们承认法国教会在当时没有尽其作为良心导师的使命。因此,她偕同基督徒承担以下责任:开始时,当她仍可以、且有必要地提出抗议,去保护有关人士时,却未有施以援手。(虽然後来仍有基督徒干了很多英勇的事迹。)

这是我们今天所承认的事实,因为,法国教会这些过错和对犹太人的责任,已成为了我们历史的一部分。我们对这罪过,表示忏悔。我们恳求天主宽恕,请求犹太人见证我们这忏悔。这段历史召唤我们,在今天及未来,务必提高对人性的警觉。
(完)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