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再讀《羅馬書》有感(12)
送交者: 852 2003年08月27日08:56:27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死由亞當來,生命由基督來

經文:羅馬書5章12-21節:

路加福音:7章36-50節:

約翰福音10章7節:“所以耶穌又對他們說: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就是羊的門。’”

在本文開頭的時候,我曾提到過一位被關進監獄的中國基督徒,囑咐家人把袖珍本的聖經拆開,藏在包東西的報紙裡面,帶到監獄裡去,並囑咐一定把《羅馬書》第五章帶去,因為這是聖經中的聖經。既然這一章是如此的重要,我們值得多花一些時間來細細地默想。我每次讀的時候,都有不同的感想,感謝主讓我在這裡不斷地進入到真理的深處,好像一個初入寶山的人,一路上的風景使我心曠神怡,一邊還盼望着前邊更美的景色,我與大家分享一點小小的心得,盼望能看到大家更多更好的分享。

如果把《羅馬書》看作是保羅靈程的進階(如同賈玉銘老先生所說),第五章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地方,其實保羅的經歷也是每一個基督徒的經歷,生命的成長是有它一定的規律的,基督徒的生命也有成長的過程。《羅馬書》1-4章,講的是“因信稱義”;《羅馬書》6-8章講的是“因信成聖”,主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10)因信稱義是得生命;因信成聖是得更豐盛的生命。《羅馬書》第五章可以說是生命之道的根基。

相信每一個基督徒都願意得更豐盛的生命,特別是因為看到基督徒的豐盛生命而信主的人,非常願意成為那樣的一個人,就像世界上的鹽和光,因好行為使天父得榮耀。但是,真正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的,像我所說,我自己屢屢失敗的經驗,一次又一次地呼喊:“我真是苦啊。。。”的時候,想要做鹽做光不是想辦就辦得到的,“立志為善由得我,行出來卻由不得我。。。”連使徒保羅那樣有生命的基督徒還是如此,何況你我呢?在我短短的基督徒生涯里,看到過不少有豐盛生命的基督徒,從他們身上看到基督的榮美,他們帶領我一步步地成長。更多看到的,是軟弱的基督徒,包括我自己在內,信主多年不見成長,不僅不榮耀神,反而絆倒了不少的人,使有心追求的朋友失望而去。還看到一些年輕的(意思是信主時間短的)弟兄姐妹,生命的成長就像是種子落在好土裡,短短的時間內就進入豐盛的生命,很快就結實30倍、60倍、100倍了!為什麼會有這樣大的差別呢?

保羅就像一個好的導遊,因為他已經在這條路上走過了,就回頭給我們畫了一張地圖,標上了各種標誌,讓我們不至於迷路。《羅馬書》第五章就是在稱義和成聖之間的一個重要的結合部,明白了這一章,才能進入到更豐盛的生命中去,這是基督徒生命的根基,要明白我們信的是什麼,為什麼信,為什麼可信。很多的人信主多年還不明白信的是什麼,信心沒有根基;也有很多人信主是因為生活中遇到了難關,好像我那個朋友一樣,不得已來到神的面前,問題解決了,為了當時所發的願望:“神哪,若你能把。。。解決,我就信你”而進入教會。這樣的人如果不在真理上繼續追求,有可能就“好了瘡疤忘了疼”,過了那個坎兒就會把神撂下了,雖然身在教會,心卻並不追求。還有人是因為想交朋友啊,喜歡教會的氣氛啊,喜歡教會的弟兄姐妹啊等等而進到教會,結果時間一長,發現教會並不如原先所想像的那樣美好,信心就沒了,別說進入豐盛的生命,可能連教會都不去了呢。

說到這裡,想起一個笑話,莊祖鯤牧師有次舉了個例子,說台灣舉行現代美術展,有個很有名的評論家(他說過名子,我忘記了)走到一幅畫前,大家都想聽聽他的高見,看他如何評論這幅誰也看不出是什麼的畫來。只見在眾目睽睽中,這個評論家走到畫前,左看右看,然後口出詩句:“遠看一枝花,近看似烏鴉。再走近一看。。。”一眾人等屏息等候下句,半天才聽見他說:“哎呀我的媽!”莊牧師說:“教會也是這樣,遠遠看去都不錯,走近了就成了 ‘哎呀我的媽’了。”(其實我認為這個比喻用在婚姻上也不錯,結婚前千好萬好,閉眼不看事實,結婚以後再叫媽也來不及了!只好操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再完美的教會,在不完美的人眼中,都不難挑出許多的毛病來,如果我們的信心不是深深地紮根在真理中,就會像那土淺石頭地上的苗一樣,發苗雖快,太陽出來一曬,死得也快。

我們可以說條條道路通羅馬,一個人怎麼來到神面前的,可以有各種各樣的途徑,但是要想進天國,就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耶穌基督。主說:“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有草吃。”(約翰福音10:9)換句話說,認識耶穌是誰,是我們信仰的根基。在主耶穌被捉拿的前夜,他有一個長長的禱告,約翰福音記載了他的這個禱告,其中有一句:“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17:3)我們常說,“信基督得永生”,什麼是永生?這裡解釋的很清楚,就是認識基督。

“耶穌是誰”真的是宇宙間第一重要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也真的是五花八門,數都數不清的,但真正對的答案只有一個。在耶穌那個時候,已經有了種種不同的答案,耶穌所做的事,叫聽見看見的人驚疑不定,連施洗約翰,也迷惑不解地派門徒去問耶穌他到底是誰。耶穌問他的門徒有關他是誰的問題,他們都聽到了些什麼樣的議論。眾人七嘴八舌的說,施洗的約翰,以利亞,耶利米,或者是先知中的一位。然後耶穌問他的門徒:“你們說我是誰?”那麼今天耶穌問你,你認為他是誰?你怎麼回答?不是回答從書上學來的名詞概念,而是你心裡真正認同的那個答案。當時嘴快的彼得說了一句話:“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

這段記載在“馬太福音”第十六章里的事件,十分地耐人尋味,耶穌回答彼得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認識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不是人自己可以想像出來的,而是天父的啟示。若不是聖靈感動,沒有人會說“基督是主”的。我們能夠認識耶穌基督,完全是出於聖靈的啟示,被聖靈啟示、感動,認罪悔改,回應神的恩典,用信心接受神在基督里的恩典,就得到救贖,被神稱為義,與神和好,從“以自己為中心”轉到“以基督為中心”,開始了在基督里的真新生命。

“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既然是我們信仰的根基,那麼我們就一定要明白這是什麼意思。整本聖經講的就是神對人的救贖大業,《羅馬書》第五章如同“畫龍點睛”那最精彩的一點:死是從亞當來的,生命是從基督來的。我們得生命和更豐盛的生命,源頭是耶穌基督。這一章講的是:罪、恩典、救贖和永生,用簡練的話語點出了神對人的計劃和心意。

第五章的前半段,從第一節到第十一節,是對第一章到第四章的總結和延續:我們這些因這罪與神隔絕、背逆神的人,藉着主耶穌基督得與神和好,歡歡喜喜地進入到神的榮耀里。我們的罪因着神在基督里的恩典被挪去,就好像失喪的孩子回答父母的家中,“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5:6-8)認識自己是一個罪人,知道基督是為罪人而死,不僅僅是一個概念上的認同,要真的認識到自己的罪;對自己的罪認識的越深刻,則對神的恩典就會體會的越深刻,認罪悔改不僅僅是口頭上的一句“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那樣浮光掠影的”認罪,而是真正地明白罪是什麼,罪是怎麼來的,罪的工價是死,死如何在我身上作王,如此才能明白耶穌為什麼要死在十字架上,才會感謝他為我死,救我出死入生。

耶穌講過一個比喻,當時有個法利賽人西門請耶穌吃飯,期間有一個有罪的女人來用眼淚和頭髮洗耶穌的腳,並抹上香膏。那個法利賽人看耶穌並沒有阻止的意思,就在心裡嘀咕耶穌。耶穌就說:“一個債主,有兩個人欠他的債;一個欠五十兩銀子,一個欠五兩銀子;因為他們無力償還,債主就開恩免了他們兩個人的債。這兩個人,哪一個更愛他呢?”自然是那個欠債多的了,西門說。耶穌說:“所以,我告訴你,她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她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這個比喻很有意思,越是明白自己是罪人而無法自己救自己的人,對神的恩典就越感激不盡。抹大拉的馬利亞,忠心耿耿地跟隨耶穌,服事耶穌,一直到十字架的下面,又第一個來到墳墓前,結果主就最先向她顯現,她之所以能這樣,是因為耶穌在她身上趕出了七個鬼,想必她從前的日子十分難過,被七個鬼所控制的生活,一定是不人不鬼的,好像那個格拉森被鬼附的人一樣。現在她自由了,她知道誰救了她,她就把全部的新生命用在服事主上面了。

相反的,那個法利賽人西門對自己的感覺很好,覺得自己沒那麼壞,什麼事情靠自己就可以“搞定”了,根本不需要神的救贖,因此對耶穌十分地傲慢。其實不是他的罪比那個女人少,而是他自我感覺良好,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罪。就像耶穌的比喻里,那兩個欠債的人,如果債主對他們說:“你們還不起,我就免了你們的債。”他們若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欠債,就會說:“你說什麼?免我們的債?我們什麼時候欠過你的債?你一定是發瘋了!”你想他們會感謝那個債主嗎?不但不感激,還很可能拉出去打一頓,至少要罵上一聲:“神經病!”

常常聽不信的人說,基督教就是要讓人有罪惡感,才好宣揚那一套拯救的理論來騙人,我有什麼罪,我才不需要拯救。這話說對了一半:只有罪人才感覺到需要神的拯救。另一半就有問題了,不是有沒有罪的問題,是有沒有意識到有罪的問題,神不需要“製造”出來一個有罪的假象,然後使人來投靠他。任何有知覺的人,都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充滿罪惡的世界,有誰能否認罪在這個世界上嗎?只是大家都承認這是個罪惡的世界,但那都是別人的罪,我是沒有罪的,我憑良心做人,不害人不騙人,我有什麼罪呢?按這種“抽象肯定、具體否定”的方法論,每個人都不承認自己有罪,那這無罪的個體集合起來的整體,應該也是無罪的才對,那麼這些罪惡是從哪裡來的呢?人說自己無罪就是自欺,罪的工價就是死,有哪個人能逃脫死的控制嗎?人都有一死,這是人人平等的。不認罪不等於沒罪。

不管是從什麼途徑來到神的面前的,一定要明白自己的罪和看到神的恩。基督徒生命長進的秘訣就在此:對自己的罪認識得越深,就越能體會到神的恩典,才越甘心情願地跟隨主。不是從基督這個門進來的,都不是真正的基督徒。《羅馬書》第五章的後半段,是一個比較:亞當和基督之比,這連接到從第六章開始的成聖之道,我們下一次再來默想。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當我們與主同行時,就不會和世俗的腳步
2002: 感心系列(33)----母愛無價(傑克.坎菲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