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圣经无误论”(文摘谨供参考) |
送交者: beiqian 2014年10月14日22:07:48 于 [彩虹之约] 发送悄悄话 |
1964年4月,被称为当今福音派神学泰斗的美国神学家Carl F. H. Henry (注2)拜访另一位也被称为当今德国神学泰斗的德国神学家 Wolfhart Pannenberg 。Henry先向Pannenberg解释了美国福音派运动,是源于美国福音派人士所认定圣经是神启示的真理这个信念之上的;然后,Henry(这位美国福音派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向那位当今极富盛名的德国神学家推介Benjamin B. Warfield的著作《The Inspiration and Authority of the Bible 默示与圣经权威》(注3),并以此书为福音运动的代表作(注4)。
在这个轶事中,首先我们可以看见福音派或是基督教保守神学家(注5)是以圣经就是神的启示作为信仰的根基;此外,Warfield在50年前所写的《The Inspiration and Authority of the Bible 默示与圣经权威》,特别是他对圣经无误论的讲解,依然是现今这一派神学家所持定的立场。不论反对或支持他的神学家都认定,他的立场真正代表了福音派人士的信仰特色。改革宗的神学家Cornelius Van Til虽然在如何做神学的方法论上持相反意见(注6),但他在替Warfield所著《默示与圣经权威》作序言时,他也肯定Warfield对圣经无误论的贡献,是真正代表基督教的正统神学立场,他说,“我们没法否定一个事实,就是从Warfield的神学,即改革宗的信仰,我们得到一个对维护“圣经无误论”最清晰及一致的立场。虽然我们也赞赏很多其他神学家对这个议题的贡献,但只有Warfield对圣经就是神无谬误的说话这个神学立场,解说的最理想和立论最一致的代表。(注7)” 另一位当代福音派的圣经学者John W. Wenham对Warfield也推崇备致,他说,“整个20世纪中,那些对圣经抱持保守教义的人,主要是仰赖Benjamin B. Warfield的著作,来探求他学术性的解释。在1882至1915年间,Warfield精细博大的学术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的一流水准的文章,谈及圣经这个主题。...... 这些文章对这教义的圣经基础作出了建设性的阐述,以后恐怕没有人能够超越。”(注8) 与多位神学家视Benjamin B. Warfield的立场为基督教正统的同时,也有不少在神学上持比较开放立场的学者,对Benjamin B. Warfield之“圣经无误论”批评的相当激烈。譬如,James D. G. Dunn说道,“简而言之,如果要归纳我对Benjamin B. Warfield(圣经无误论)立场的批评,我会认为这个立场在释经上是不恰当的和错误的,在神学上是危险的,在教育上是灾难的。”(注9) John Goldingay也非常不客气地批评,“Benjamin B. Warfield的逻辑是‘因为圣经是神所默示的,所以圣经是无误的’;这就如同在说,‘因为神拣选了一些人得救,所以神同时选择了一些人灭亡’;或者说,‘因为神是天父,所以神就是男性,而不是女性’。...... Benjamin B. Warfield的基本错误就是用了这个‘因为’和‘所以’的逻辑。”(注10) 虽然这些持开放立场的学者反对Warfield倡议的“圣经无误论”,但也就在他们反对声中,却更确定了一个事实,福音派的信仰是立足于“圣经无误论”这个教义之上的;而且这个教义的解释是由近代Warfield的解释为代表的。相信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基督教内的学者都不会达成一致的意见。但是有一点,似乎不同派别的学者都会认同的,就是福音派神学的特点是会以“圣经无误论”为特色的,这一点会是保守派与非保守派神学家的分水岭。神学立场开放并反对圣经无误论的Antony and Richard Hansons兄弟也认为基要派就是相信圣经无误论的代名词(注11)。另一位与Hansons立场相似,也反对Warfield的神学家James Barr说,“基要派与其他派别的冲突,不在乎他们按字面释经的方法,而在于他们持圣经无误论的立场。(注12)” 近来华人基督教内也对圣经无误论进行了讨论,其中不乏想“淡化”圣经无误论之重要性的学者。以罗庆才为例,他在《浅谈“圣经无误”》的结尾中说,“作为结束的评论,我想借用布鲁克曼(W. Brueggemann,1933 -)的话。他认为不论是‘无误说’,是现代评经法,他们之间的争论事实上是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圣经以外的话题上。...... 事实上,圣经的权威并不建立在字句的无误性与否之上,而是在乎它是否还能在今天的教会中发挥其影响力。...... 若然圣经不能发挥此功能的,则‘圣经乃无误’这话终归是口号而已,‘权威’的最佳测试方法是实践(Praxis)---把从圣经和世界而来的领受实践出来。(注13)” 事实上,罗氏这篇文字,是会同了“其它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学者,就“圣经无误”这个课题的研讨结果。为何相信“圣经无误”会影响圣经在今天的教会中“发挥其影响力”呢?如果一个真心相信圣经(原稿)每一个字都是神所默示的,为何就比一个不相信(或是不研究圣经无误)的人,会比较不能实践圣经的真理呢?就中国近代教会历史中有影响力的领袖中,诸如王明道,倪柝声,宋尚节,林献羔等人,他们不都是坚信圣经的所有内容都是神的默示和启示,而且同时又能实践基督真理,使圣经的权威力量得以发挥的呢?简而言之,笔者一方面认同圣经的权威最重要的确实不在于墨守教义,而是能否把基督信仰真理应用在生活之中;另一方面,对很多人来说,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先确认圣经的全部“字句”就是真理---即是说相信整本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也就是我们现今所讨论的“圣经无误论”的核心。 同样地,神学教育家余达心也对西方福音派因维护“圣经无误”而展开辩论持负面的意见。他认为福音派因着圣经批判学者对圣经多方面的质疑而作出的回应,是失去了神学应有的方向;他说,“我们为什么要用他们所设的平台,以他们所定的规则,玩他们的游戏呢?不少福音派的神学家,在回应那些不相信真理之超越性的神学家对圣经所作的批判时,为维护圣经的‘无误’,竟落入他们窠臼中,对‘真理’,‘错误 error’和‘无误 inerrant’的理解,完全受他们支配。这样,他们将‘真理’的检定标准完全错置了。当他们这样作,他们的真理观落入非常狭隘的境地中,对圣经的理解也会倾向陷于‘字义 literal meaning’的执着或‘ 事实 facts’的 列举上。圣经活泼的真理被困于生硬的命题之内。也因为这样,基督教在文化战线上,节节败退,被文化潮流冲击的落花流水。(注14)” 笔者当然同意良好的神学是要面对社会文化的挑战的。尽管“内耗”,以致“失了回应及塑造文化的契机”(注15),是很可惜的事,但试问在教义历史上,诸如“基督神人二性”,“三一神论”,“因信称义”,等核心教义,又有哪一条不是在教会内部长期的“内耗”中而产生的呢?我们当然要面对社会文化的挑战及由此而来的契机,但是当“火烧后院”的时候,如果我们还熟视无睹,那又如何能够真正有效地奋力争战呢?如果我们任由某些神学院,神学家,传道人等教导并宣传圣经是有错误的,而不作出任何回应的话,我们又怎能同时向教外那些提出要将圣经送去“淫秽及不雅物品审裁处”受检的人(注16),作出有力的回应呢?同时,笔者要指出,很多全力支持“圣经无误”的学者,例如Carl F. H. Henry和Francis August Schaeffer,他们除了坚守“圣经无误”这个教义之外,他们比任何神学家都积极面对社会。无论如何,“圣经无误”这个教义,是教会必须要认真面对的。 也许当代福音派最重要的神学家之一,Francis A. Schaeffer(1912-1984)在多年以前对西方福音派领袖发出的警告,也可以被认作是对现今华人教会的金石良言。他写了《福音派的大灾难》一书。书的开头描述,在他瑞士住所不远处,有一座雪山,从远处望去,好像在一片平地上覆盖了一层白雪;但事实上,白雪之下不是平地,而是隔开二个山谷的山脊;当雪融化时,山脊一边的雪会流入莱茵河(The Rhine),经过德国再流入寒冷的北海;而山脊另一边融化以后的雪水,则会流入罗纳河(The Rhône),经过法国后流入温暖的地中河。这个地理现象与“福音派的大灾难”有什么关系呢Schaeffer自己这样解释,“这个现象与现今福音派的世界有什么关系呢?我的意见是,这正好说明现今福音派的情形。现今福音派正面对着一个持守,还是放弃圣经之默示和权威的分水岭。在福音派运动中,越来越多的人将他们原本持守的‘圣经无误论’立场作出修改,而这样作的最终结果就是将圣经的权威完全削减。但这个趋势却隐蔽地进行着,正像那被厚雪所遮掩的山脊。直到如今,仍然有人相信,不接纳‘圣经无误’与传统的福音派信仰没有多大的分别,就如同那座雪山的山脊二边的雪,起初是非常接近的,但最终雪水却渐渐地相隔十万八千里。现今各教会看上去仅仅只有些微的差别,但结果却会进入到不同的世界之中。 不论人们是否同意Schaeffer用“福音派的大灾难”来形容放弃“圣经无误”的后果,但最低限度,请你不要以为这是无关痛痒的问题;事实上,很多神学家,无论是支持“圣经无误论”,还是反对的,都以此作为今天福音派信仰的分水岭。 【注】 1. 此文作者为牧者兼神学教育家,我的老师兼朋友。为免宗派之争,请容我暂略姓名。如有争议,皆归于本人。另,本人对部分文字作了些许改动。谨供参考。 2. 卡尔·亨利是当代福音派神学家,极力地维持圣经无误论。华人学者马有藻一方面对他推崇备至,曾说“亨利博士也是当今神学界最负盛名者之一,言论中肯有力,精湛深闳,句句珠玑,备受多人敬重。(马有藻,《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导论》,香港天道,1979,p.335)” 但同时,马有藻又质疑卡尔·亨利是一位不相信圣经无误论的“新福音派 Neo-Evangelical”神学家;马有藻在同一章记载他自己卡尔·亨利不坚持圣经无误论有着亲身的“见证”;马有藻写道,他“亲自聆听新福音派学者卡尔·亨利博士于1978年3月31日蒞临菲律宾亚洲神学院(Asian Theological Seminary)所作之专题演讲,讲题为《圣经的权威》,内中否认圣经无误论。演讲后,在答问中,笔者与友好及其他在场的听众请卡尔·亨利澄清立场,卡尔·亨利只支吾作答,...... (马有藻,《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导论》,香港天道,1979, p.331之注解140)”。 本文作者曾在美国播道会三一神学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修读过卡尔·亨利教授的二个课目。作者曾到卡尔·亨利的办公室,将马有藻对其的批评直接告诉他,期望能得到回应;但卡尔·亨利却再次肯定他坚信圣经无误的立场,并以他所写的书足以表明了他的立场为由,婉拒了对马有藻的质疑作直接的回应。 有关卡尔·亨利对圣经无误论的立场,可另参考康来昌所译《神,启示,权威---神的晓谕及彰显;卷四》之第七章“圣经无误论”(台北校园,1997,p.87~95)。此文充分表现了卡尔·亨利不但相信圣经无误论这个教义,而且更多次指出不相信圣经无误论的不合理。 3. Benjamin B. Warfield,《The Inspiration and Authority of the Bible》,The Presbyterian and Reformed Published(Philipsburg,NJ),1948. 4. 有关这件轶事的记载,请见卡尔·亨利的自传;Carl F. H. Henry,《Confession of a Theologian:An Autobiography》,Waco:Word Books,1986,p.242。 5. 福音派(Evangelical)是一个很容易引起误解的名词。有人将它等同于基要派(Fundamental),即他们相信圣经是没有错误的。也有人以福音派只是说明所有真心相信基督耶稣而得救的群体,他们不一定相信圣经无误这个教义。笔者不拟在此讨论福音派和基要派的异同;在本文中,会把二者都看作是相信圣经无误论的。 6. Warfield的护教方法基本上是“实证法(Evidencialism)”;而Van Til的方法则是与之有所区别的“前设法(Pre-Suppositionalism)”。 7. Benjamin B. Warfield,《The Inspiration and Authority of the Bible》,p29 8. John W.Wenham,《Christ and the Bible 基督与圣经》(黄汉森译),香港种子出版社,1983,p1。 9. James D. G. Dunn,《The Living Word》,Fortress Press(Philadelphia),1987,p.107。这一段英文的意思也许较难表达,谨把此“四重批评”的原文引述在此,“In short,if I had to sum up my criticism of the Warfield position it would be that it is exegetically improbable,hemeneutically defective,theologically dangerous,and educationally disastrous.” 10.John Goldingay,《Models for Scripture》,Eerdmans(Grand Rapids),1994,p.275。 11.A. P. Hanson & R. P. C. Hanson,《The Bible without Illusions》,SCM Press(London)and Trinity Press International(Philadelphia),1989,p.51。 12.James Barr,《The Bible in the Modem World》, SCM Press(London)and Trinity Press International(Philadelphia),1990,p.168。 13.罗庆才,《圣经无误的再思》,Emmanuel Community(香港),1994,p.94。这段话是罗庆才引述自“Scripture Authority in the Post-Critical Period'(by Walter Brueggemann,《The Anchor Bible Dictionary》)。 14.余达心,《聆听,神学言说的开端》,校园(台北),2008,p,301。 15. 同上 16.2008年,在香港,有人提出要把圣经送去“淫秽及不雅物品审裁处”受评审,理由是圣经含有很多色情和暴力的记载。人们坦率地指出,此举明显的是为了报复基督徒反色情文化反同性恋运动。香港当局有关部门最终认为圣经不应受检。 17.这是Francis A. Schaeffer早年的文字;后被收入Schaeffer全集之内;《The Complete Works of Francis A. Schaeffer:A Christian World View,vol. 4,A Christian View of the Church》,Crossway(Westchester),1986,p.327~328。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3: | 请问大师:有相对真理这回事吗?相对真 | |
2013: | 其实看果子是神给我们最好的识别里面的 | |
2012: | 莫言:我们要告诉那些富贵者他们有罪 | |
2012: | 野地的花(zt) | |
2011: | nngzh【圣经背诵】【哥林多前书】第15 | |
2010: | 孤独 | |
2010: | a_Peter:我求你-腓利门查经1 | |
2009: | 信、爱和平安乃是三样重要的美德 | |
2009: | 老鱼的问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