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粉纓
萬維讀者網 > 戀戀風塵 > 帖子
流水十年間
送交者: 江湖行 2005年01月06日17:03:21 於 [戀戀風塵] 發送悄悄話

不知道人的一生有多少個十年,八個,九個?想來十個是到頭了。

第一個十年的大部分時光是在祖母身邊渡過的。在紅旗下生長,戴着紅領巾讀書上學,有小木頭槍,《兒童時代》和弄堂里的排排槐樹相伴,還有紅漆窗下清脆的背詩聲,案几上的描紅本子。最不能忘懷的則是離家不遠一家電影院街角的書攤。

書攤是一個老頭經營的。那時節,沒有隨處可見的書報攤。似乎大家也沒有那麼多餘錢買書。書是租着看的,大部分是連環畫,兩分錢一本。後來慢慢有了武俠小說。往往覺得電視劇《霍元甲》看的不過癮就又會到這裡來溫習一遍小人書。於是放學以後經常會把大量的時間消磨在那些長長的板凳上。當然,大部分零花錢也隨之消耗殆盡。

老頭有一個傻兒子,天天帶在身邊。有時候口水流的長長的,他父親時不時的用一塊毛巾給他擦。我們在看書的時候,他會常常蹭過來,把身子伏的低低的,眼睛從底下打量你。你瞪他一眼,他便怯怯的走了開去。

天真爛漫的十年懵懵而去。我離開祖母回到父母身邊上中學。暑假回去探望祖母的時候,有時仍會去那裡租幾本書看。直到有一年,忽然不見了。問起來才知道老頭生癌症死了,而那個傻兒子在父親死後幾個月之後的某一天走的不知去向。似乎他家裡其他人也沒有如何落力的去找,便成了永遠失蹤。

中學離家並不十分遠,在上學的路上也有個武俠書攤。那個年月是金庸古龍的時代。正是在那裡看全了金庸的所有小說,也正是在那裡第一次驚艷於古龍的小說。

一直覺得古龍筆下最美的就是三四月的江南和那或嬌嬌柔柔或殺人於嫵媚間的江南女子。認真查考起來,古龍出生於香港,解放前夕,十歲出頭的他便隨家由港遷台,應該從來沒有到過大陸,遑論其祖籍江西。

如此看來,那杏花春雨的江南,大抵都是出自他的想象罷。很巧合,我的祖籍也是江西,而幸運的是,小時候的那幾年,每逢清明,祖母定會攜我回鄉下老家去,風雨無阻,因此我時常能看見那春陌煙雨的風景,儘管現在這一切也只能來自我的想象和記憶。

其實,風景往往是在回憶里才那麼美。每次回老家,祖母都要把自己收拾的很利索,頭髮挽的緊緊的。然後一手拿着一個小籃子,裡面是祖父生前愛吃的幾樣食物,另一手牢牢的牽住我。要坐幾個小時的汽車,經常遇上雨天,於是祖母就會很辛苦,拿籃子的手還要打傘。到了老家,祖母通常不休息,直接帶着我到了村外的墳地。那個季節,村郊的路上通常都很泥濘,腳踏進去,吭哧吭哧,心裡着實是有些厭煩,往往會覺的祖母教的“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應改作“足底泥巴稠”才對。

到了墳前,如果雨不十分大,祖母會讓我和她一起在墳前拜幾拜,我有時會偷眼張她幾下,見她臉相端肅,於是大氣也不敢出。然後是燒紙,經常要劃好多下火柴才能把那黃黃的紙點着。煙起來的時候,祖母會背着風抹眼角。現在回想起來,未必便是煙熏的緣故吧。拜祭完了,祖母會到村里叔伯侄子的家裡坐坐,喝點水。祖母年青便守寡,一個人把父親叔叔拉扯大,輩分又很高,因此極得老家人的敬重。當祖母交待拜託他們一些家墳上事情的時候,就見得他們連連點頭。拉扯到了下午,我們就在紅霞滿村落的黃昏時節踏上歸程。

離開祖母以後以後看古典詩詞的時候不太多。讀中學除了武俠小說外就是父親書房裡的歷史書。回想起來,我古典的修養和愛好幾乎全來自幼年時祖母對我的教育。現今祖母去世好幾年了。病危之際,我已負笈異域,急急的辦理回國手續,因着簽證問題,竟未克成行。那時是清明過了幾天,應當正是江南雨紛紛的季節。一直到她去世兩年,我回國的時候才能回一次老家去拜祭祖母。當我在夏日的烈日下重新走在村郊的路上,不由得是會想念起那個杏花紛飛的時節,一個老人牽着孫子的手,在陌上的煙雨里躑躅前行,去拜祭她過世幾十年的丈夫。

我的父母如今也已老了,腿腳不甚靈便,只怕幾年也未必能回一次老家,終老千里之外的異鄉幾乎是確定無疑的一件事情。他們也只是祖母病危、下葬那一次回來過。之後每年清明時節的拜祭都委託給了我不甚熟悉、隔了幾房的堂兄弟們。而當我立在她的墳前,也忽然有了些她當年的感悟,紅樓葬花詞裡有一句“他年葬儂知是誰?”,改成“祭”字用在這裡應是最恰當了。那天在祖母的墳前坐了許久,同樣是落霞滿天的時節,我離開了那裡。村裡的人不再熟悉,因此在通往村裡的路前便拐了出去,直接踏上了回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路要走。每每翻開董橋《這一代的事》,常會試着去體會祖輩父輩的心情,似乎時光也隨之停滯一樣。想到如果我自己有了孩子,我會不會和他講起他的太祖母?那記憶里的村陌,那幾座墳塋,還有宗譜上我的、或許也會有他的名字。

大了以後,許多事情記得並不清楚,有些則是不敢或者不願去想念。留下來的似乎只是些紛紛擾擾,讀書,畢業,工作,出國,然後是不停的搬家,做的最多的事情大概就是搬家了。最近又搬了一次,新住的地方從門口望出去,能看見遠山,早晨隱藏在霧裡。到了黃昏,也能看見遠山夕陽,點上支煙,那是我最喜歡的一刻。回想起來,祖母那是一個家,父母那是一個家,自己在上海工作的時候買過所小公寓,也算是一個家,出國後一直租房子,又習慣了把租來的別人房子稱作自己的家。

零年四月份,崔健來北美開了一次演唱會,在同學送票上門的情況下,陪他去看了。已經沒有十年前那種衝動的想吶喊出來的心情。記得演唱會上,當“一塊紅布”的節奏響起來,燈光轉成紅彤彤的一片,滿場的人都在喊叫,我卻只是想沉默,而且感到些不習慣。忽然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老到連失控的能力都不再有,心裡便有些黯然。也許,這一切不應該重現,那一片紅,也只合留在記憶里,如同逝者已經找到了他們的安寧。

想起來也是在董橋的文集裡看見過一句話:“記憶竟如劫後之美術館:四壁名畫一幅不留,只剩牆上框痕斑斑”。

二十多年前,我離開祖母去上中學;十多年前,我大學畢業開始工作;現今在異國,我又開始了找尋工作的過程,不同的是更覺出了生存的需要。如此,很多事情似乎重回到了起點。只是,又一個十年已然驀地過去,緩靜如流水。人事分合,亦如這水間的浮沫,微微泛起,惟終有一日歸於沉寂。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詩的愛 詞﹕詩 曲﹕耀
2004: ZT 我要失去你了嗎,我遠在國內的戀人
2003: 老媽媽的歌[譯詩]
2003: 打牌之金庸、古龍、梁羽聲、瓊瑤、亦舒
2002: 半半歌
2002: 撿來的故事----麗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