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粉纓
萬維讀者網 > 戀戀風塵 > 帖子
炎帝子孫
送交者: 炎帝子孫 2005年05月17日16:27:48 於 [戀戀風塵] 發送悄悄話

姜姓,是源自遠古時期炎帝的姓氏。

中華民族出自四位祖先,即黃帝、炎帝、太昊與少昊。分別屬於三個族系,即黃帝族、炎帝族、東夷族。中華民族的後代以炎黃子孫相標榜,即認為自己是炎黃子孫,炎指炎帝,黃指黃帝。

傳說中的炎帝(公元前5000~4513年),即神農氏,相傳為中國歷史上最遠古的“三皇”(三皇為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之一。據史書記載,姜姓是炎帝的後代,因炎帝的出生地而得姓,為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國語·晉語》中記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說文》提到:“神農居姜水,因以為氏。” 《正義·帝王世紀》有文:“神農氏,姜姓也。”

作為傳說中,上古時代最顯赫的部落之一的首領,炎帝因生於姜水(在今陝西岐山東,是渭河的一條支流),故姓姜。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發源地。炎帝因以火德王,又以火名官,故稱炎帝;相傳他教民耕種,又曾嘗百草為醫藥以治病,故又號神農氏。他原居姜水流域,後發展到中原地區,《竹書紀年》說他曾居陳,“陳”即今河南淮陽。他的子孫大部分在河南境內定居,使姜姓失而復得,又衍生出其他一些姓氏。在河南境內的炎帝后裔,主要有方氏、雷氏、呂氏、許氏、文氏、申氏。炎帝后裔還有在山東北部的齊氏,但其始祖呂尚是南陽呂國的子孫。

姓氏源於圖騰,這一點在中國古史中即可得到證明。對於炎帝之姓姜姓的小篆體和甲骨文的字形,文字學家一般解釋為是由單字和女字兩部分構成的會意字,表示一頭戴羊面具或羊形頭飾的女子。此字與“羌”字的字形相似,兩個字的上部都是羊字,不同只在於其字的下部,羌字下部的“兒”字在甲骨文中表示一般的人,或特指男人,而姜字的下部在甲骨文中則表示女人。因此,姜與羌的區別只是女人與男人的區別,兩者的讀音也相同,表明它們原本是同一個詞。

虞、夏之際,炎帝裔孫、四岳始祖伯夷,因輔佐禹治水有功,受封呂侯於呂(今河南南陽縣),建立呂國,復賜以祖姓姜,以接續炎帝的95火。其子孫因此亦以呂為氏。四岳是由姜姓的羌族發展出來的四支胞族,在和姬姓部落結成聯盟之後,他們與“子姓”商族平行發展。他們所結成的盟軍後來打敗了殷紂王,滅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史稱周武王姬發代紂滅商,但周武王的軍事首領(軍師)卻是呂國的姜尚。姜尚,既為神農氏的後裔姜太公姜子牙。又名呂望、呂尚,字子牙,號飛熊,是炎帝神農皇帝51世孫,伯夷36世孫。史書記載說:“呂尚,姓姜名牙,掌四岳有功,子孫從封姓。”這說明以姜尚為首領的羌人是周武王伐商聯軍中的骨幹力量。羌人與周人推翻商人統治,可謂了結了與商人之間的世仇,爾後周武王又分封姜尚及其族人於今日的山東半島,國號為齊,那裡正是商人這個東方民族的發祥之地,分封姜氏於齊地的用意,也正是為了用強大的姜氏集團威懾東方的商人舊族及其聯盟民族而已,終局一代,齊國是諸侯國中的一霸。姜尚的子孫世襲齊國國君,歷29世。

後來齊國在戰國時被田和所滅,齊國變為田氏政權,史稱“田氏代齊”。虞舜之後胡公滿,被周武王分封於陳(今河南淮陽)建立諸侯國,以屏衛王室。此後,胡公滿因封陳而稱陳胡公,所建方國亦稱陳國,子孫後來也以國名為姓氏,姓陳。數傳至陳桓公時,陳國發生內亂,陳桓公因亂被殺,其弟陳佗被推舉為國君,史稱陳厲公。後來,桓公之子陳完(字敬仲),自陳國出奔齊國。這時,齊國正是齊桓公小白在位,打算用他為上卿,他堅辭不受,最後,只擔任了工正(負責管理工匠)一職。儘管如此,齊桓公仍把一塊形似“田”字的土地賜給他作為食邑。由於當地人讀“陳”字如“田”字,陳、田不分,他也入鄉隨俗,改姓田。後來,他也因此被稱為田完。田完的子孫在齊國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勢力,至7世紀孫田常時,已是一個能夠左右朝政大權的人物。特別是在田常、田和當政後,不再甘心做齊康公的臣僕,便把他逐放到海上,自立為君,建立了田姓齊國。此後,田姓齊國發展成為戰國的強國,先後經過了田和、田剡、田桓公、齊威王、齊宣王、齊閔王、齊襄王、齊王建八位君主,直到公元前221年被秦所滅。陳氏執政間,齊國貴族中又有更多的改姓田。也有的田姓改為他姓。如:齊景公將有功大將田書,賜姓孫。齊宣王封少子田通(字季達)於陸鄉,田通的子孫後來也姓陸。

從周朝至今,近三千年了。朝代更換、民族爭鬥、自然災害、瘟疫流行等而造成的民族流亡、百姓遷徙不斷。分遷到各地的姜氏不斷繁衍發展。居住在今山東、河南省境內的姜氏,在西漢以前已發展成為關東(今河南靈寶縣函谷關以東地區)大族。到西漢初,為充實關中人口,姜氏從關東遷徙至關中,此後世居天水(今屬甘肅),故族人便以“天水”為郡號。到了漢代,姜氏已有徙居到今江蘇、四川者。但是,直到唐代,天水仍是姜氏的發展繁衍中心。唐、宋時期,姜氏還分布於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東等地方及廣東瓊山。到了明、清時期,姜氏有的居住到今山西、陝西、湖南、貴州、湖北等地。

姜姓在當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國百家姓氏中居於第60位。

姜姓氏歷史分布

商周:四岳是由姜姓的羌族發展出來的四支胞族,在和姬姓部落結成聯盟之後,他們與“子姓”商族平行發展。他們所結成的盟軍後來打敗了殷紂王,滅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春秋:春秋時代的齊國,就是以姜氏的後裔發展而成為五霸之一。齊國在齊威王時,便以姜為姓。

夏朝:炎帝后裔伯夷被封於呂(今河南南陽縣西),建立呂國。另外姜氏後裔還建有申、許、齊等諸侯國。申國原居今陝西、山西間;許國在今河南昌東;齊國建都於今山東淄博市東北臨淄北。根據《史記·周本紀》的記載,周族部落系古戎人的一支,為姜姓,也稱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肅省敦煌西),逐漸東遷,公元前638年遷至晉南,屬於晉國。

漢代:居住在今山東、河南的姜氏在西漢以前已發展成為關東大族,至西漢作為關東大族遷至關中,此後居天水(今屬甘肅)。東漢還有姜詩,廣漢(今四川謝洪縣南)人,發展為較為著名的一支。這說明漢代已有居住於今江蘇、四川的。唐代出現了九真(今越南清化省)姜氏。

唐宋:唐宋時期還有分布於今河北、河南、江西、浙江、安徽、山東及廣東的。

明清:明清時期今山西、陝西、貴州、湖南、福建、湖北等省也有姜姓的聚居點。

姜姓氏歷史名人

姜嫄:傳為有邰氏之女,“帝嚳”妃,周始祖后稷之母。於野外踐踏巨人足跡而生稷。見《史記·卷四·周本紀》。或作姜原。

姜尚:又名呂尚,字子牙。東海人。商末姜族的首領,周初齊國的始祖。武王伐商時為軍師,立了戰功,被封在齊國。他尊重當地風俗習慣,簡化政治制度,發展農業和漁業生產。使齊國成為西周的重要封國。民間稱為姜太公。

姜維:字伯約,三國蜀漢天水冀縣人。本為魏將,後歸附蜀,為諸葛亮重用,任征西將軍。諸葛亮死後,繼領其軍。魏軍攻蜀,後主劉禪降魏,姜維被迫投降。後欲謀復國,事敗被亂軍所殺。

姜夔:宋饒州鄱陽人,字堯章,自號白石道人。因屢試不第,一生未仕。往來於鄂、贛、蘇、閩間,出入仕宦家,與詩人詞客交遊。死於杭州。工詩詞,擅書法,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清虛騷雅,對後世影響較大。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詩集》、《詩說》、《絳帖平》、《續書譜》等。

姜才:壕州(今安徽)人,南宋名將,以善戰有名。

姜立綱:字廷憲,永嘉人,明代書畫家。七歲能書,命為翰林秀才。天順中以法書行於天下,稱姜字。日本國門高十三丈遣使求匾,立綱書之。日本使者曰:“此中國惠我至寶也。”

姜宜:字五峰,如皋人,清代女書畫家。善墨蘭及竹石,工詩。嘗題其弟恭壽畫蘭云:“楚佩分嬃女,班香續大家”。

姜思周:字周臣,錢塘人,清代畫家。擅畫牡丹,鈎勒、設色俱佳。嗜酒,醉後逞筆,所作不輕易與人。曾急作一、二幅,付裝潢人郭華陽而索其酒資.

如果你google“炎帝姓氏”,“炎帝姓姜”,“炎帝誕生年代”,你可查到大量與此相關的文獻,如:

河洛文化與中華姓氏起源
中華文明的起源
黃帝部落的圖騰是什麼
炎黃圖騰與姓氏
姜姓、陳姓與齊國、齊地
百家姓溯源:姜
百姓百說(第60位):姜
姜氏系承呂尚 源起岐水天水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特務: 網上美女如雲 zt
2003: 蘭沙: 美 國,我們來了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