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粉纓
萬維讀者網 > 戀戀風塵 > 帖子
《錢學森》 (16)
送交者: 晨雪 2005年11月01日16:25:37 於 [戀戀風塵] 發送悄悄話

BY 祁淑英 魏根發

共和國最後一位逝世的元帥聶榮臻,在生命的最後歲月里,曾抱病為錢學森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

學森同志的確給我們科學工作者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作為世界知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同志更注重謙虛謹慎,嚴於律己。總是艱苦奮鬥的工作,艱苦樸素的生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我很欣賞他的座右銘:

“我作為一名中國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如果人民最後對我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滿意的話,那才是最高的獎賞。”

錢學森的這段簡短的座右銘,生動地反映了它的主人一生的追求: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他用自己的行動,在我國現代科技史上,豎起了一道高高的豐碑。共和國不會忘記他,人民不會忘記他。黨和人民把最高的獎賞終於給予了他!

時間:1991年10月16日。

地點:莊嚴肅穆的北京人民大會堂。

黨和政府代表人民的意願,將要在這裡舉行一個特殊的授獎儀式。國家最高領導人將要親自授予錢學森以英雄模範獎章。這種榮譽,這種儀式,在共和國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授獎儀式是簡樸的。雖然談不上什麼盛大,但確實是極其熱烈而隆重的。

出席授獎儀式的,有全國政協、國務院有關部委、軍委各總部。各軍兵種的負責人和王淦昌、錢三強、王大千等著名科學家共二百多人。

然而,當時在京的黨和國家、軍隊的主要領導人都出席了這次不同尋常的授獎儀式。

錢學森穿了一套七、八成新的深藍色毛料中山裝,與妻子蔣英一起來到會場。

授獎儀式由中國科協主席、國防科工委、科委主任朱亞光主持。

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代表國務院、中央軍委宣讀了由江澤民和李鵬簽署的授予錢學森“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的命令。命令說:

“錢學森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他早年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制論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的貢獻。1955年9月,在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關懷下,他衝破重中阻力,離開美國回到社會主義祖國。數十年來,他以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熱愛和忠誠,滿腔熱忱地投身於我國國防科研事業,為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潛心研究的工程控制論,發展成為系統工程理論,並廣泛地用於軍事運籌、農業、林業,乃至整個社會經濟各個領域的實踐活動,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命令在概述了錢學森在科技領域的貢獻之後,指出:

“他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人民,充分體現了新中國知識分子的高尚品格,他是我國愛國知識分子的傑出典範。”

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命令,還號召全國、全軍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向錢學森同志學習:

學習他崇高的民族氣節,嚴謹的科學態度,樸實的工作作風。像他那樣忠於黨、忠於社會主義祖國、忠於人民;像他那樣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方法論指導科研工作;像他那樣勤勤懇懇,艱苦奮鬥,頑強拚搏,無私奉獻,為發展和繁榮我國科技事業,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當劉華清宣讀完這一莊嚴的命令之後,會場上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這掌聲表達了人民對於命令中給予錢學森的高度評價的衷心擁護。

在熱烈的掌聲中,國家主席楊尚昆把“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證書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授予錢學森。錢學森深情地接過證書和獎章,楊尚昆同志微笑着同錢學森握手,並說:

“來,把獎章別上吧!”

說着,楊尚昆將金光燦燦的獎章,端端正正地別在錢學森的胸前。

滿面春風的錢學森,同近旁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一一握手。這時,會場上再次響起熱烈的掌聲。人們注意到,錢學森正在把慈祥的目光指向坐在後排座位上的妻子。於是,會場又引發出一陣會意的笑聲。

接着,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道:

“錢學森同志獲得‘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是當之無愧的。

“錢學森同志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他在技術科學的許多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特別是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領導下,錢學森同志以他淵博的知識和對人民事業的熱忱,為組織領導新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的研究發展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錢學森同志是一位具有高尚愛國主義精神,堅定不移地為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的戰士。錢學森同志早年在美國學習和工作,成為國際知名學者,又有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但他在新中國成立不久,衝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國參加建設,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表現了對新生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嚮往和熱愛。他幾十年來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社會活動,無論在何種政治風浪下,始終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祖國的科技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完全可以說,錢學森同志是我國愛國知識分子的典範,他的經歷體現了當代中國知識分子追求進步的正確道路……”

江澤民同志的講話,激起了一陣又一陣熱烈的、經久不息的掌聲。

授獎儀式上宣讀了遠在深圳視察工作的國務院總理李鵬的賀信,和因年事高邁、行動不便而未能出席會議的聶帥和薄一波同志的賀信。

長期與錢學森共事,對錢學森給予了多方面大力支持,對錢學森知之甚深的面紗,現在長長的核心,充滿了對這位科學家的厚愛和同志是的感情。他寫道:

在這喜慶而莊嚴的時刻,使我又回憶起三十五年前,學森同志回國不久,即在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領導關懷下,很快就投入到了新中國的火箭、導彈和航天工業的研究上。那是五十年代百廢待興的艱苦奮鬥歲月,白手起家,歷經艱辛。學森同志就憑着一顆赤誠愛國心,“外國人能幹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於是毅然和我們一起挑起重擔,從培訓幹部做起,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用四年時間,於1960年冬成功的發射了我國第一枚近程導彈。接着,又用四年時間,成功地發射了我們自行研製的中近程導彈。然後又用兩年時間,於1966年我們有了自己的中近程導彈原子彈。短短的十年裡,我國導彈核武器得以飛速發展,國防力量有了很大的加強,從而震驚中外,使我國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力。這是與學森同志出色的工作分不開。

學森同志在他的事業里程上,不僅豎起了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迅速發展的許多豐碑;同時,出於對祖國建設事業的關切,他將先前研究的工程控制論,結合中國導彈武器和航天系統研製經驗,提煉成系統工程理論,並運用於軍事運籌、農業、林業……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系統各方面,為我國四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聶帥的賀信,用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

錢學森理應獲得這崇高的榮譽,他是受之無愧的。

在宣讀聶帥賀信過程中,一再響起熱烈的掌聲。

主持人請錢學森講話。

八十歲高齡的錢學森,面對如此隆重的授獎儀式,他依然像平常一樣樸實,平易,謙和。一張平靜的面孔上,人們看不到那種在這種場合特有的激動。只有他那雙睿智的眼裡,充滿着深情。在人們企盼的掌聲中,他慢慢的站起身來。他沒有為這次授獎儀式事先寫好發言稿,而是即席講話。

他首先感謝黨和人民給他崇高榮譽,感謝曾在工作中給他以信任、關懷和幫助的領導和全體同志。他深情地回憶起當年在周恩來總理、聶榮臻元帥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領導下,廣大科技人員對發展我國國防科技事業而奮鬥的火熱生活。這時,他動情說道:

“剛才各位領導講我錢學森如何如何,那都是千千萬萬人勞動的成果啊!我本人只是滄海一粟,渺小得很。真正偉大的是中國人民,是中國共產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然而,錢學森接下來的講話,卻使在場的人感到吃驚:

“有人問我,在今天這麼一個隆重的場合,我的心情到底怎麼樣?如果說老實話,應該承認我並不很激動。怎麼回事?因為我這一輩子已經有了三次非常激動的時刻。”

記者們一時懷疑自己聽錯了。他們懷疑不拿講稿的錢學森是否說走了嘴?難道還有比這件事情更激動人心的嗎?會場一下子靜極了,人們在聆聽錢學森接着說些什麼:”

“我第一次激動的時刻是1955年。當時我到美國已經二十年了。我到美國去,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把科學技術學到手,而且要證明我們中國人可以賽過美國人,達到科學技術的高峰。這是我的志向。

“1955年夏天,我被允許可以回國了。當我同蔣英帶着幼兒園年紀的兒子、女兒去向我的老師、全世界聞名的工程力學和航空技術權威馮·卡門告別時,手裡拿着一本正在美國剛出版的我寫的《工程控制論》,還有一本我講物理學的講義。他翻了翻很有感慨地跟我說:‘你現在在學術上已經超過了我。’我一聽他這一句話,激動極了。心想,我這二十年的奮鬥目標終於實現了,我錢學森在學術上超過了這樣一個世界聞名的大權威,為中國人爭了氣,我激動極了。這使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中的激動。

“在建國十周年的時候,我被接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這個時候我的心情是非常激動的,我錢學森是一個中國共產黨黨員了!我簡直激動得睡不着覺。這是我第二次心情激動。

“第三次激動,就是今年。今年我看了今天在座的王任重同志寫的《史來賀傳》的序。在這個序里,他說,中共中央組織部把雷鋒、焦裕祿、王進喜、史來賀和錢學森這5個人作為解放四十年來在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我看見這句話,才知道有這麼回事。我心情激動極了。我現在是勞動人民的一分子了,而且與勞動人民中的優秀分子連接在一起。

“有了這三次激動,我今天倒不怎麼激動了。”

聽到這裡,人們才回味出剛才錢學森說的那句話看來似乎不合時宜的話,是多麼得體。錢學森的三次大激動,都不是因為個人得到了什麼榮譽,而是他感到“為中國人爭氣”,感到“做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感到稱為“勞動人民的一分子,而且與勞動人民中的先進分子連在一起”的那種光榮。他不會逢場作戲。他是個老實人,因此,他說的是“老實話”。這老實話是他的真情。真情里透露出樸素的真理,那就是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

錢學森的話到此還沒有打住。下面的話又使在座的領導和同志們感到意外。在這樣一個隆重而嚴肅的場合,他竟然講起了他的妻子。他把話鋒一轉,指着坐在後排的妻子蔣英,提高了聲調說道:

“下面,我還要利用這個機會表示我對我愛人蔣英的感激。

“我們結婚已經四十四年了。這四十年我我們家庭生活是幸福的。但在年到1955年美國政府對我進行迫害的這5年間她管家,蔣英同志是作出了巨大犧牲的,這一點我決不能忘。

“我還要向今天在座的領導和同志們介紹,就是蔣英和我的專業相差甚遠。我是幹什麼的,大家知道,蔣英是幹什麼的?她是女高音歌唱家,而且是專門唱場最深刻的德國古典藝術歌曲。

“正是她給我介紹了這些音樂藝術,這些藝術里包含的詩情畫意和對人生的深刻理解,使我豐富了對世界的深刻認識,學會了藝術的廣闊思維方法。或者說,正因為我受到了這些藝術方面的薰陶,所以我才能夠避免死心眼,避免機械唯物論,想問題能夠更寬廣一些,活一些。所以,在這一點我也要感謝我的愛人蔣英同志。”

多麼優美的一首白頭愛侶的讚美詩啊!

八十歲高齡的錢學森,對愛妻的感情是這麼純真,多麼熾熱啊!

這又是一番老實話。

熱烈的掌聲響起來,在場的人都深深感動了。

這時,坐在前排的中央政治局委員李鐵映,站起身來,快步走到後排台就座的蔣英面前,將她請到前排,執意讓她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而他自己卻坐到了後排。

會場上再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最後,錢學森向江澤民、楊尚昆談到了他的下一步打算:要在他永生之年,建立一套系統科學體系,從整體上研究和解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問題。這時,江澤民站起身來,緊緊握着錢學森的手,說道:

“好,祝你成功!”

在熱烈的氣氛中,錢學森的母校北京師大附中的兩位少先隊員向錢學森和他的夫人蔣英敬獻了鮮花。

這時,楊尚昆主席提議,給錢學森一家照一張合影,留下珍貴的紀念。

國家隆重表彰錢學森,授予他“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一事,猶如一聲驚雷,響徹了祖國四面八方——
中國科協號召全國科技工作者向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錢學森學習。要求通過學習活動,進一步弘揚“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科學精神和堅持真理,誠實勞動,求賢愛才、密切合作的科技職業道德。
前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於10月17日致信錢學森,祝賀他榮獲“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獎。信中稱:

黨和國家為了表彰你在科學事業上的偉大功績,授予崇 高榮譽,你是受之無愧的。也是全體科學工作者的榮譽,因為,你是中國青年科學工作者的前輩和老師,給他們樹立了榜樣。我為中國有你這樣的科學家而自豪。

著名藏醫學家、中國科協副主席強巴赤列,從世界屋脊拉薩趕到北京,於10月21日代表西藏自治區科協及全體藏族科技人員,向錢學森敬獻了哈達、並贈送了一幅繡着布達拉宮圖案的唐卡,向錢學森表示熱烈祝賀。錢學森接過潔白的哈達和禮物,激動地對強巴赤列說:
“今天見到你,我非常高興,你是中國科協副主席中的少數民族同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有56個民族,藏族是其中的一個。我們黨對少數民族的工作是非常重視的。你是搞藏醫的,藏醫歷史悠久,經驗很豐富,這也說明藏醫有過較發達的時期。我認為,現代科學技術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堅信我們一定能把西藏發展為二十一世紀的人間樂土。”
著名原子核物理學家錢三強,IO月16日參加了人民大會堂的授獎儀式。1O月17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懷着異常興奮的心清說道:
“國務院、中央軍委給錢學森同志授予榮譽稱號,對學森同志是個鼓舞,對我國科技界也是一個巨大的鼓舞。這是全國科技界的殊榮。學森同志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榜樣,對中青年一代的榜樣作用更強。”
78歲的錢三強,早年在約里奧·居里夫婦指導下從事核物理研究。1948年回國後,對我國核科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曾與錢學森一道從事戰略核導彈的研製工作。他對記者說道:
“昨天下午,從事‘兩彈一星’還健在的專家們,幾乎都來到了人民大會堂。國家授予錢學森榮譽稱號,是對這項事業的最高褒獎。”
國家隆重表彰錢學森一事,在首都高校引起強烈反響。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力學家、清華大學教授張維,聽到錢學森受表彰的消息後,激動得一夜沒有睡好覺。他跟錢學森有70年的交情。他們幼兒時是同國的小朋友,小學時是同學。錢學森回國後,他們又是從事力學研究的同行。五十年代末期,他們又先後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共產主義者隊伍里的戰友。在張維教授的記憶里,錢學森讀小學時,便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很愛動腦筋。他說,錢學森在美國研究力學有突出貢獻,開創了非線性殼體穩定問題的研究,攻克了難關。張維教授對錢學森的愛國主義精神非常推崇。他說,錢學森在到美國之前就曾經說過,作為中國人,他要在學術上超過美國人、錢學森自覺地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自己的行動和科學研究,立志要把系統科學研究擴展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去、這種雄心壯志確實可敬可佩!
喜訊傳到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在全體科技人員中引起強烈反響。大家對這位傑出人物表示由衷的尊敬和愛戴。
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李一鳴深情地說,錢學森是中國導彈、火箭技術的元勛。中國航天事業創建時,只有100多名大學生,2O幾名研究人員。在大家都不懂導彈技術的情況下,錢老在組織領導研究開發工作的同時,親自給大家系統講授《導彈概論》等知識,親自抓業務學習。那時,從發展規劃,目標任務,預先研究到組織體制、機構改革等等,錢老都花費了巨大的心血。
新任“長征3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有突出貢獻的專家范士合回顧了錢老研究確定“長征3號”氫氧發動機低溫技術研製方案所表現出的膽識,對錢老表示由衷的敬佩。他說,35年來,我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都與錢老打下紮實基礎直接相關。
當年被錢學森點名調到航天戰線的老專家鄭元熙激動地說,我從錢老身上學到了許多東西,我能夠取得點滴成績是與他當年的指導與教誨分不開的。
高級工程師高仲華是1956年航天事業創建時最年輕的一名大學生。他回憶說:當時我對導彈一點兒也不懂,是錢老手把手地教我。有一次,我設計上出了差錯,錢老不僅沒有批評,反而用幽默的語言啟發、引導我。當年我才22歲,35年過去了,可這件事我總是忘不了。
大學生們的心弦被撥動了。他們滔滔不絕地傾訴着自己的愛國心聲:
北師大學生何方說:“錢老身上最可貴的是嚴肅的科學態度和高尚的民族氣節,這是大學生們主要學習的方面。現在,對大學生不僅應強調獻身科學,更要強調獻身祖國。”
北師大學生嚴蓬說:“錢老得到這麼高的榮譽當之無愧。他對國家科學技術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他的愛國精神更是有口皆碑。錢老給我們樹起了一面旗幟,他走過的道路說明:立足國內也能成才。如果我們青年人都像他那樣為國奮進,何愁國家不興,何愁中華民族不興。”

授獎儀式20天后——11月6日上午。中南海懷仁堂會議大廳。
中央國家機關司局長以上幹部《九十年代科技發展與中國現代化》系列講座開課。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環致開幕詞,並對榮獲“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的錢學森再次給予熱烈的讚揚。錢學森走向懷仁堂講台,向1200名司局長以上幹部講授了第一課。他以“用現代化技術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題,講了6個方面的問題;
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
社會形態和社會形態的飛躍;
人類認識和改革客觀世界的知識,即整個科學技術體系;
用科學技術建設社會主義;
科學技術業;
人才培養。
晚年的錢學森,依舊致力於怎樣將自己長期從事尖端科學技術事業所積累起來的工作經驗留給後人,促進國家的經濟建設。
錢學森的第一課,使在座的領導同志思維洞開,大大擴展了眼界。當錢學森講課結束,說聲“謝謝大家”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授獎儀式兩個月以後,1991年 12月 11日下午 2時。
北京中關村5所的學術會議廳。“錢學森學術思想討論會”在這裡舉行。
錢學森也來了。他穿着件顏色已褪得發黃的棉軍大衣,戴着一頂六十年代流行的藍色制服帽;安詳地坐在第一排。
會議由於景元主持。內容是由於景元等一批系統工程學家,介紹錢學森和他創立的系統工程學說。
當6位專家講完之後,錢老也走上了講台。他用洪亮的嗓音說道:
“我今天要談的核心思想是,我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系統科學的工作,要用馬克思主義來指導我們所有的科學工作。這一點是我從心裡的感受。我是很誠懇的。從前我在國外,在自己的實踐中也有點心得,也有一點作學問的竅門,還滿自鳴得意的。一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我這是什麼呀,馬克思主義哲學都講了的,比我的高明得多。我是經過一點樸素的體會、自己的感受,認為我們搞科學技術一定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辯證唯物主義。
“剛才一共有6位同志講,我在下面聽呀,覺得講了好多錢學森的事,對我來講也是新聞。這個道理是什麼呢?實際上說的那些事都是我們集體的工作。我不是講客套話,搞科技工作的都清楚,沒有單獨一個人可以干出開天闢地的事,都是大家互相啟發,才能有新的概念和新的進步。當然,這裡面的功勞也有我錢學森一份。要說系統工程學的成就,是我和大家共同創建的。”
最後錢學森勉勵科技工作者要熱愛自己的祖國。他說道:
“我這個人就是有那麼點犟脾氣,什麼洋人不洋人,對的我接受,不對的照樣批評......”
他的講話充滿了自豪和自信,嗓音也更加洪亮。錢學森發言之後,中國科協副主席高鎮寧走上了講台,他將錢老留在講台,高聲說道:
“同志們,你們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今天是錢老的80歲壽辰......”
人們愕然了,人們的臉上現出驚異和喜悅。
“錢老不准我們為他祝壽,”高鎮寧接着講下去,“送蛋糕、水果也一律退回,還要批評……今天,是錢老的80大壽,我們只為他準備了半斤茶葉,可是,還是被退了回來。”
會場頓時活躍起來。人們望着慈祥而平靜的錢老,心頭湧起強烈的愛戴、敬佩之情,不由地噴噴讚嘆。接着,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我國傑出貢獻科學家錢學森的80大壽,竟是在學術討論會上度過的。這是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和國防科委以獨特方式,獻給錢老的一份豐厚的生日禮物。
然而,錢老在8O歲華誕之日,回報給全國人民的禮物,是他立下的一樁新的宏願:
“我現在還沒有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今後的路到底怎麼樣走?還有待於將來回答吧。所以,我還要努力。我今後的打算是:我認為今天科學技術不僅僅是自然科學工程技術,而且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的整個知識體系,而這個體系的最高概括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我們完全可以建立起一個科學體系,而且用這個科學體系去解決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問題。我今後餘生中就想促進一下這件事。”
於是,在研討會的大廳中,再次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人們用掌聲表示了對錢老的敬仰之情。敬仰他雖然已經年事高邁,但依然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為了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他志存高遠,鞠躬盡瘁。

1994年2月3日,這一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按中國傳統習俗,已是“小年”了。清晨,錢學森家窗前的柳樹枝頭,幾隻喜鵲吱吱喳喳叫個不停。錢老暗自欣喜:今天准有貴客臨門了。

錢老臨窗佇立,東方天宇漸漸地升起了一片朝霞。瞬間,一輪紅日噴薄而出,發射出耀眼的光芒,把錢老的臉,照得通紅透亮,窗前的幾盆鮮花,也被染的紅艷艷鮮亮亮的,使整個房間洋溢着朝氣蓬勃的生機。

上午9時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帶着鮮花盛開的花籃,來到這座普通的居民樓來看望錢學森來了.

一走進錢學森家裡,李瑞環就緊緊地握着錢老的手說:

“受中共中央紀委主要領導同志及政協老同志的委託,來給你拜個早年,向你及夫人致以節日的問候!”

年滿82歲的錢學森,精神矍鑠,依然十分健談。當回憶錢老從事科學事業的經歷時,李瑞環高度讚揚了錢學森在我國自然科學,尤其是航天工程技術方面的突出貢獻,並且肯定了他晚年在社會科學方面的研究成果。李瑞環深情的說道:

“解放不久,我國就成功地發射了‘兩彈一星’,這為我國的科學研究和航天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至今仍有很大的影響。而‘兩彈一星’又與錢學森的名字是聯繫在一起的。錢老不但研究自然科學,還研究社會科學,而且都研究得很深刻。”

李瑞環還懷着興奮的心情對錢老說,目前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很快,科學界一批新人正在崛起。

錢老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說道:

“這一代年輕人比我們強啊!”

端坐在一旁的蔣英告訴李瑞環,錢老現在每天看書,搞研究,寫文章,不肯消閒。

李瑞環說,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自然科學的進步,同時要求領導決策科學化。目前,我國領導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正在不斷完善,希望錢老在這方面多提意見和建議。

錢學森點頭稱是。

李瑞環還詢問了錢老的生活及家庭情況。告別前,再一次緊緊握住錢學森的手,祝他身心愉快,健康長壽。

送走李瑞環之後,錢學森突然嗅到了花籃里鮮花散發出的馨香,心情更加清爽愉悅。他迴轉身來,打開立體聲音響的旋鈕,隨着錄音機播放的樂曲,輕聲哼唱着勃拉姆斯那支有着四個嚴肅主題的套曲。蔣英會意地附和着……

此刻,這一雙老年夫婦,心頭流淌着幸福的暖潮。他們依偎着,望着牆上懸掛的巨幅“蘑菇雲”照片——

那是第一顆戰略導彈精確命中靶心的激動人心的時刻。

事情雖然過去26年了,但是每當看到這幅照片,總有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因為,它掌握在自己民族的手裡,則是和平的象徵。在這對老夫婦的心目中,那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和平之花。 (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鍾和表
2004: 體育與大選:吉凶之兆
2003: 鋼琴之戀
2003: 試貼《採桑子》唱和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