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彎刀
萬維讀者網 > 競技沙龍 > 帖子
聊聊羽毛球
送交者: fargone 2007年01月31日11:18:48 於 [競技沙龍] 發送悄悄話

看看這裡有不少羽毛球愛好者,俺貼一貼兩年前在中羽網的漫談。有高手,低手請賜招。


聊聊羽毛球


很高興有這麼個罈子讓眾多愛好者交流,一兩年前俺來這罈子裡讀過些文章,對玄鐵君,說不得,還有位麥田守望者都有很好的印象。
最近閒下來又看看大傻,老目目的貼,受益不簽。

俺是個純業餘愛好者。雖然中學校隊以只招女子隊為名拒絕俺入伙,俺還是深深地愛上了她(間或也愛愛打球的人) 。那時主要是看。
參加革命工作後打過3-4年野球,畫過不下七八個場地。中間歇息多年,最近兩年又開始打。每個星期一兩次到三十五公里開外的俱樂部打三個小時。每次回國都帶着全套行頭在深圳,北京,成都愉快過很多時光。

這裡俺不談技術的問題,談談羽毛球的文化和社會形態。希望能拋磚引玉。

不可否認羽毛球具有非凡的磁性。這項運動中的緊張舒展,起沉轉伏,狠巧快柔,雙打中的信任默契,同心協力,互補互慰,都極貼切地演義了我們的社會,人生。(嫌俺拔高的,就此可拍N磚) 俺周圍的朋友們不少從事過其他運動項目的,一旦接觸並體驗到羽毛球的魅力後,都放棄了其他愛好而專事羽毛球。

但是羽毛球是一項技術要求極高的運動。所有等級的比賽只要旗鼓相當就好看,一旦水平有差距就必然導致比賽缺乏對抗。

專業選手間經常性的 15:0使得觀眾對羽毛球失去那種喜劇性的追逐。
業餘選手間造成高手不願意和一個中級選手過招。更不用說初學者了。而培養(也許是自己練就的) 一個中等業餘水平的選手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如果沒有高人指點再加上相同水平的人互相鼓勵着長久磨鍊,一兩年下來恐怕還是跟初學的差不多。甚至更糟糕,因為手法步伐全壞了。羽毛球的入圍門檻太高!
這是不是導致羽毛球運動愛好者多,高手少;玩家自樂多,看家欣賞少的原因呢?

俺是什麼羽毛球比賽都看。懷疑是因為自己知道怎麼打(哈,不全知道),所以能有這份耐心。可是不會打球的人呢?靠什麼吸引他們?

歷史上看,強國體育就是世界體育。羽毛球成為世界體育是因為它誕生在當時的強國英國。但現在要繼續弘揚,要麼是中國晉升強國,要麼是轉道美國。中國的羽毛球推動非常可觀,多年前要找一個室內場地相當困難,現在是雨後春筍,蔚為壯觀。只是國內的轉播,廣告,比賽宣傳上確乏亮點來吸引 FANS。其實在國際上也是一樣的。希望中國繼續強大,有更多的商家關注這項運動了,它產生巨大衝擊波來推動世界。而反觀美國,羽毛球的推廣非常受限制。幾大職業球賽把體育工業的資源和市場的客源都把持完了。不要說羽毛球,就是足球都很難插進去。目前 6-14歲年齡段的女子足球如火如荼,也不知如何造就的。要是羽毛球有這千分之一的生源,就已經是偉大的突破了。在中羽網一定還有其他海外球友,不知對北美地區的普及推廣有何高見。

羽毛球愛好者是很奇特的一個團體,他們成立一些鬆散的俱樂部,到處約球,一拍即合。互聯網尤其給這些球友們提供了效率極高的聯誼方式。我還沒有注意到任何其他運動有這樣類似的平台。是羽毛球玩家都很喜愛交友?還是喜歡挑戰?大伙兒愛球滋滋不捲幾年幾十年,很可能要愛一輩子,是不是行為做事都有相似之處?

俺始終認羽毛球的高手都必須是心智體能嬌嬌者。業餘的高手恐怕更是這樣。如果沒有少年時代的訓練只在青年時代開始練球,達到業餘高手的人一定是有天賦的。可是,俺有時覺得羽毛球魔力太大,簡直是玩物喪志。不知是否有球友懷同樣自責感?

好了,俺看了幾十貼,今天隨便聊聊,也算是俺的回饋。朋友們儘管拍。。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也談網球雙打的站位
2006: 費德勒為什麼要哭
2005: 火箭熱火主要球員打分
2005: 專家分析姚明 (英文)
2004: 沙龍第7輪競猜模板
2004: 火箭 - 前半季、後半季
2002: 李自成進京
2002: 面子問題還是牌坊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