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彎刀
萬維讀者網 > 競技沙龍 > 帖子
南二樓: 關于姓氏的故事
送交者: 南二樓 2009年07月29日17:11:02 於 [競技沙龍] 發送悄悄話

上回的“忽悠”裡邊說到了拓跋宏,於是又想起了一個小故事。

 

拓跋宏是外族人(漢族以外的人),可他搞了個全面漢化(這讓漢族人很有自豪感啊,呵呵)。具體內容就不贅述,單說他搞了個評定漢姓的等級的事情。

 

人類一步步發展過來,先有了什麼,後來又有了什麼,後來有了語言,後來有了文字。。。。。。然後有了“姓”。再後來有了“氏”。

 

中華書局編了個《中華姓氏叢書》,請葛劍雄作序。他說:“所謂‘男子稱氏,女子稱姓’,說明氏起源於父系,而姓則來自母系。”這個說法不很明了,我覺得完顏紹元的《姓名學》裡講得更清楚。確實是先有的姓,顧炎武考證出來最早只有二十多個姓,而且大多“從女生”,像什麼好,姒,姚,姬,嬴。。。。。。後來社會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人群的分布更廣泛了,於是產生了用“氏”來標識不同的地方的人。概括說是“因生以賜姓”,用來“別婚姻”;“胙之土而命之氏”,用來“別貴賤”(小老百姓是沒有氏的)。

 

到了秦朝以後,姓和氏就混用了,不再嚴格區分。但門閥的觀念到是越來越強了,也就是說人們很注意自己(或周圍人)的出身。拓跋宏遷都到洛陽之後(關於他為什麼要遷到洛陽,又得另外細說了,呵呵),考慮到統治漢人的長遠規劃,就想把漢人分成幾等幾份,等級高的會有很多優惠政策,升官啦,發財啦,計劃生育啦。。。。。。那時候沒有什麼IQEQ啊什麼的測試,搞等級劃分的標準就不是很明確了。他這個作法就是典型的那種“排排坐,吃果果”哄小孩的玩意兒,但對這個“排排坐”極為重視的人還大有人在啊。

 

等這個劃等級的消息傳到隴西的時候,已經有些晚了。隴西在什麼地方?隴西在現在的甘肅那旮噠呢。那兒的李姓家族可是很有名的,追根溯源,李家都能追到老子李耳那裡啊,呵呵。老李家的頭頭腦腦們聚起來開會,說咱們得爭取評上這個一等的姓氏,這可是關繫到子孫萬代的大事啊。。。。。。會議達成了共識,要立即派人星夜兼程趕赴洛陽,活動活動,一定要把這個名額拿到手!

 

從隴西到洛陽,現在坐火車都得多少多少個小時呢,那時候只能靠騎馬了。騎馬又帶不了很多的金銀財寶,那時候又沒有什麼轉賬支票,結果呢,,,,,,結果是:拓跋宏把盧,崔,鄭,王四姓列為一等!後來考慮到隴西李氏千里奔波的這份真心,專門定了皇族和李氏的好幾門親事,呵呵。那些被評上一等的,洋洋自得不說,還風言風語地擠兌李家,給人家起外號叫“馳李”(另一個說法是,因為李家是騎駱駝進洛陽的,結果管人家叫‘駝李’)。

 

具體說來,盧,崔,鄭,王四姓還要講究“郡望”,不是隨便什麼盧,崔,鄭,王都能當官的。當時定的標準就是“范陽盧,清河崔,滎陽鄭,太原王”。比如說為什麼宋江要推舉盧俊義當山寨頭領呢?大明府的盧員外出身很好啊,很有號召力;為什麼崔鶯鶯和張生的婚事就那麼困難呢?崔姓是豪門望族,姓張的根本排不上啊。至於咱們這兒的鄭三炮,王公公,來歷不明,估計出身都不怎麼樣。

 

後來,隴西李氏出了個李淵,李世民,到了唐朝的時候,李姓就成了第一大姓,更有甚者,那時候老百姓連鯉魚都不讓吃(報復啊,明顯的階級報復)。再後來,宋朝的趙姓是老大,明朝的朱姓排第一,到清朝的時候,愛新覺羅不好意思排第一,把孔家給搬出來了。現在誰第一,不知道由誰說了算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挖一小坑:美國這次奧運的乒乓球隊有戲
2008: 地震了,小晃了幾秒鐘~~~
2006: 課堂筆記選錄
2006: 唐山地震三十年哭祭
2005: 【“狼來了”的故事】第一回 蔡振華勇
2005: [橋牌] 黑桃的困惑(解答)
2004: 弗朗西斯:為了姚明我罵教練 中國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