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彎刀
萬維讀者網 > 競技沙龍 > 帖子
麻衣神道: 馬拉松,出汗及重金屬
送交者: 麻衣神道 2009年08月17日11:33:56 於 [競技沙龍] 發送悄悄話

《馬拉松,出汗及重金屬》


繼上一回我指出了左傾盲動分子老鷹號的幾個誤區後[1],沙龍數學家小扎,化學家一點陽光,運動生理學家大漢以及文史學家老七也紛紛從不同角度質疑了其立論的錯誤性和荒謬性。


但老鷹號不僅不思悔改,反而變本加利地繼續向廣大村民們兜售其跑死的駱駝比馬大的謬論[2]。因此有必要對之再次進行全方位的耐心的幫助,使其儘快回到正確路線上來。


老鷹號的誤區多多,這一回討論如下幾個。



誤區一:把放大炮當真理


艾倫斯特博士放大炮沒關係,但老鷹號把放大炮當真理就很有問題了。


艾倫斯特博士是個什麼權威我們不關心,但他是個什麼水平卻不難鑑別。


當艾倫斯特博士說出“因此馬拉松選手是不會得癌症的" 這樣驚世駭俗的論斷時,我們可以負責地下結論此人是個水貨。


根據波普之證偽學說,那個澳大利亞兩屆英聯邦女子馬拉松冠軍死於乳腺癌這一個事實就足以讓這個水貨博士上吊。


再往深里挖掘,即使這個水貨博士不馬上上吊大概也不敢上街見人。


比如,雖然女子馬拉松冠軍是去年底去世的,但她的癌症是2007年查出的。2007年查出乳腺癌,2008年底人就完了,這說明什麼呢?當今世界上有許多乳腺癌患者十幾年了還活得好好的,這又說明什麼?此外,儘管沒人準確知道一個具體癌症從起始到惡性轉移需要多長時間,但一般癌症發展到晚期這段過程保守地說時間不會短。


這些事實說明:(1)跑馬拉松無法使人豁免癌症;(2)跑馬拉松的人得了癌後,其跑馬拉松的身體也不能幫助其比常人活得長;(3)馬拉松即使練到世界級冠軍的程度對身體健康也沒有任何幫助---既不能防癌,也不能治癌。


老鷹號雖然把放大炮當真理,但下筆時他心裡還是有點嘀咕的(“因為艾倫斯特博士畢竟只是採取的抽樣方式,我們不能以葉遮目" ),所以他轉述為“跑馬拉松的幾乎沒有得癌症的"。 在治學態度的嚴謹這點上,老鷹號就比那德國水貨博士強。


老鷹號的誤區問題依然是嚴重的。




誤區二:長壽=大量排汗=馬拉松


老鷹號引用艾倫斯特博士的話說“想要健康長壽,就要一天一次大量排汗",而艾倫斯特博士說的大量排汗就是跑馬拉松。


換句話說,該博士號召大家一天跑一個馬拉松。


這個地球上究竟有幾個人一天能跑一個馬拉松呢?艾倫斯特博士沒說。因此老鷹號也不知道。


當年馬家軍號稱一天跑一個馬拉松,把世界田徑界全嚇傻了。各國教練不是說難以置信,就是說這麼幹的只有瘋子。


但這些跑的和評的人都是專業長跑界人士。


要是一天跑一個馬拉松很平常,馬俊仁就不會拿出來吹。專業長跑界人士就不會打死也不信。


那麼,艾倫斯特博士號召普通人一天跑一個馬拉松的合理性和現實性在哪裡呢?


但老鷹號卻跑火入魔,深信不疑。不僅他自己完全深信不疑,還向大家推銷道:“這句話是絕對值得信賴的。" 


本來老鷹號對艾倫斯特博士還有一點點持保留態度,但過了一會會他就忘了。


當前關於長壽的理論是基因+控制飲食。這是由從猴子老鼠到昆蟲線蟲的一系列動物的嚴格並可重複的無數實驗中所一再證明了的。值得注意的是,跟長壽有關的基因從蟲到人都大同小異。


然而這些實驗沒有一個跟出汗和長跑有關。不能被實驗證明的理論只能稱仙論。


當老鷹號說:“論流汗,在我沒想起來其他運動能代替前,馬拉松運動員應該是最多的" 時, 我感覺他真的真的真的是跑火入魔了。聽他那意思,好象咬定了馬拉松就是世界上最出汗的運動似的。


真的嗎?


夏威夷鐵人三項賽是一個標準馬拉松+游泳3.8公里+自行車180公里。


但公認最殘酷最出汗的運動是歷時20天的環法自行車賽。


句號。



誤區三:迷信反動學術權威


反動學術權威中外都有。只要是放大炮的權威就是反動權威,無產階級資產階級都一樣。


老鷹號之所以把放大炮當真理,皆因其迷信反動學術權威的習慣造成的不幸。他不幸在於他每回聽說一個觀點後只看名頭而不管內容。說話的人只要有點名頭他就信。


但迷信反動學術權威的後果是災難性的。


無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錢學森博士曾以其深厚的力學和數學神功,計算出糧食畝產3.9萬斤,蔬菜畝產160萬斤的劃時代數據來[3],為20世紀50年代末中國的災難性大躍退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錢學森博士說這話的時候是中科院力學所所長,中國火箭導彈權威,因此連毛主席都信了。毛主席都信了,全國人民自然也跟着信。


如果說錢學森耍的是倚天劍,那麼朱棣文舞的就是屠龍刀了。


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朱棣文博士最近在倫敦的一個有60位科學家和20位諾貝爾獎得主參加的討論氣候變化的會議提出了一個更神的建議,那就是把全球所有的屋頂都刷成白色,所有的道路都刷成非深色,這樣不僅可以反射大量的太陽輻射,而且還可以節約大量的空調費用,為緩解全球變暖的實用之道云云[4]。這個據說是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一幫物理學家們計算出來的。


朱棣文博士是諾貝爾獎得主,現任美國能源部長。他自稱此建議為“環保新思路"。


這番話也許只有奧巴馬拜登佩洛西之流的才信。但奧巴馬拜登佩洛西之流信的東西,別的人未必跟着信。


果然,朱棣文博士關於白色恐怖的話剛一見報,就被全世界人民一陣痛批。其批的程度遠比中國人民痛批錢學森博士還要來得尖銳而辛辣。人們並沒有因為朱棣文博士是一個諾貝爾獎得主就為他盲目鼓掌叫好。


艾倫斯特博士再牛也比不上這二位物理學家的名氣大吧。但老鷹號之所以全盤接受[長壽=大量排汗=馬拉松]論竟只因為艾倫斯特博士在他眼中是什麼大拿。


換句話說,只要你對錢學森博士的糧食畝產萬斤論和朱棣文博士的白色屋頂論提出質疑,迷信反動學術權威鷹號就會以他的邏輯這樣反駁你:[這二位可都是世界物理學大拿,被你們說成這樣。。。。。。無語。]




誤區四:探討學術理論不從公理出發,而從個別人的推論出發


老鷹號為了反對我關於“人體中重金屬排泄走的主要路子是尿液" 的科學說法[1],找出了日本國的某博士的某數據來支持重金屬主要是從汗水中排出的鬼論[2]。


但我們根本不知道那些數據是怎麼來的。也不知道日本國的某博士是在什麼條件下發現重金屬從日本人的汗水中排出那麼多的。


探討學術理論從公理出發,而不是從個別人的推論出發應是最基本的方法。


相比日本國的某博士,美國衛生部下屬的ATSDR(Agency for Toxic Substances and Disease Registry)應該是關於金屬類有毒物質在人體中代謝的公認的權威機構。


根據ATSDR機構的文獻,老鷹號列舉的鉛鎘鈷鎳銅五種重金屬在人體的代謝走向大致這樣的:


鉛的代謝走向:94%的的鉛沉積在骨胳和牙齒中。99%體內的鉛幾周之內將通過尿和糞便排出體外[5]。


鎘的代謝走向:大多數鎘沉積在腎和肝,由於鎘只能少量而緩慢地從尿和糞便排出,因此沉積在腎和肝的鎘會滯留若干年[6]。


鈷的代謝走向:鈷主要是沉積在腎和肝。鈷主要是從尿液中排出體外[7]。


的代謝走向:銅進入人體後通過血液分布到全身。主要通過尿和糞便排出體外[8]。


鎳的代謝走向:儘管鎳可以跑到體內所有器官,但主要是沉積在腎。進入到血液的鎳主要從尿排出走,從飲食進入體內的多數隨糞便排出[9]。


該機構的報告中沒有提到任何關於上述金屬走汗水的神秘之路。可見即使這些金屬也走汗水之路,其走法也絕不是主流而不值一提。


所以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老鷹號的誤區問題是相當相當相當嚴重的。



參考文獻


1麻衣神道:說說老鷹號有關運動的幾個誤區的幾個誤區  http://bbs.creaders.net/sports/bbsviewer.php?btrd_id=748945&btrd_trd_id=392418


2老鷹號:再說運動的幾個誤區的幾個誤區的幾個誤區 http://bbs.creaders.net/sports/bbsviewer.php?trd_id=392604


3錢學森:《發揮集體智慧是唯一好辦法》《人民日報》1958年4月29日;《糧食畝產會有多少》,《中國青年報》1958年6月16日;《農業中的力學問題》,《知識就是力量》1959年第5期。


4Louise Gray: “Obama's green guru calls for white roofs" , The Telegraph, May 27, 2009


5http://www.atsdr.cdc.gov/toxprofiles/phs13.html#bookmark04


6http://www.atsdr.cdc.gov/toxprofiles/phs5.html#bookmark04


7http://www.atsdr.cdc.gov/toxprofiles/phs33.html#bookmark04


8http://www.atsdr.cdc.gov/toxprofiles/phs15.html#bookmark04


9http://www.atsdr.cdc.gov/toxprofiles/phs132.html#bookmark04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體操單項第一項,小將鄒凱勇奪男子自由
2008: 靠 出去一下回來就35金了
2006: 看來得舉辦一個MP擂台了,誰能勝過我的
2006: 貢獻一個懶漢版的涼皮做法
2005: 人活着是為了什末? (與體育無關)
2005: 這樣的地方這樣的人
2004: 美國4X100米男子自由泳接力遭重創
2004: 范志毅與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