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彎刀
萬維讀者網 > 競技沙龍 > 帖子
日本爭棋故事(2)(ZT)
送交者: 偽小寶 2003年03月28日10:12:02 於 [競技沙龍] 發送悄悄話

日本爭棋故事(2)
(本文整理自《日本圍棋四百年激戰風雲錄》)


道策、道節,道知與仙角的爭棋,春碩與秀伯的爭棋


從道策到道知

道悅爭棋獲勝後,推薦四世本因坊道策於延寶五年就任“名人棋所”。

道策生於正保2年(1645年),原姓山崎氏,石見國人,年方32歲。

道策棋藝超群,品質高尚。他出任棋所職位,誰都沒有一句怨言。當時,道悅在向寺院主管提出的推薦書中談到:“保井算哲(後來的歷史學者涉川春海)、安井知哲、安井春知、井上因碩(道砂、道策的弟子)、林門入等各派代表,與道策先相先不成勝負,都被讓先或升到二子。”真是無可挑剔。

道策究竟有多厲害呢?有成績為證:御城棋16戰,十四勝二敗。所勝14局全部執白棋,均以很大的優勢擊敗對手。僅輸兩盤都是讓兩子棋,其中與安井春知輸一目的棋被後人稱作“道策畢生的傑作”。由於道策與對手實力相差懸殊,因而未能弈出真正的傑作吧。

正因為這樣,我們怎麼也找不到有關道策的爭棋記錄和軼事趣聞。當時正處在貞亨至元祿年間天下太平時期,圍棋受到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喜愛,棋界迎來了黃金時代。大名們只要聽說在自己領地有圍棋神童,就會讓他們投師名門,作為借居棋手接受訓練。道策膝下匯集了大批有智的少年,據說弟子有時多達三十幾人。

道策門下知名的高徒有桑原道節、小川道的、佐山策元、星合八碩和熊谷本碩等人。其中道的被譽為圍棋歷史上的頭號神童,他12歲就達到驚人的六段高段位,就象現在的小學六年級兒童達到職業六段一樣神奇。

道的15歲時被道策立為後嗣,這個決定遭到大弟子道節的反對。雖說是學生,道節僅比道策小一歲,棋藝也經過千錘百鍊。他主張道:“我也是門下一員,繼承先生大業成為第五代本因坊是我終生的願望。您說道的是繼承人,那就讓我同他爭棋決戰,然後再作決定吧!”

此話很在理,但道策拒絕了。他通過三世井上因碩(道砂)的遊說,讓道節轉會井上家並答應讓其來做井上家的傳人,終於確定道的為本因坊繼承人。

如此這般才立的後嗣,道的卻在21歲過早地夭折了。兩年後,道策又立策元為繼承人,不料他也於元祿12年24歲時死去。患何疾病不清楚,大概是少年時代費盡心血地學棋,勞累成疾奪去了他們年青的生命。八朔和本碩也同樣在20歲剛出頭就死去了。

道策這五位得意門生之中,除改門遷到井上家的道節之外,四人都過早地夭折。上天待他真是太殘酷了!

道策擁有了棋手所能奢望的容譽和財富(有位和他關係親密的大名叫作細川,由於愚蠢的言行將遭受嚴厲處罰,道策四處活動拯救了他,所用的三千幾百兩經費也全都替他出了。三千兩相當現在一億日元以上),但他卻偏偏沒有運氣得到一位稱心弟子,眼看只能孤寂地了此一生了。但是,天公並沒有拋棄他。不比神童道的遜色的天才少年神谷道知敲響了道策的大門。

道知於元祿3年(1690年)出生在江戶,父親是一位名叫十郎右衛門的武士,9歲時拜道策為師學棋。

道知的出現讓道策多高興啊!他手把手地悉心指教道知,照現在的講法叫單獨輔導。伯樂慧眼識英雄,道知進步神速。這對連續痛失弟子而遭受沉重打擊的道策來說,又重新開始了充滿意義的生活。可惜在元祿15年初,道策患了感冒便一病不起,尋遍天下名醫病情仍不見好轉,道策自知將不久於人世。

道知無疑是名人的材料,但天公不肯借點時間給道策去完成塑造任務。在本因坊家已沒有人能夠把他培育成材。將道知以及本因坊家的未來託付給誰好呢?

僅有一個人--他曾經是自己的弟子,現在是井上家當主道節因碩。由於他和道的爭奪過繼承人,道節與道策關係很不愉快。從感情方面來說,要把弟子拜託與他確實難以開口。

道策苦惱了,但他終於作出不念私情舊怨的決定。為了道知無量的前途和名門本因坊家的興旺,就不該拘泥於過去的恩恩怨怨。

庭院裡的梅花漸漸地開了。道策躺在病榻上,喚進井上道節、四世安井仙角和三世林門入,同時還有公證人--將棋界的大橋宗桂,而且數十人弟子也等候在那裡,安靜得時間都快凝固似的。一代棋聖將要留下自己的遺囑。

道策先轉向自己的弟子道:“我的傳人定為神谷道知,他現在12歲。我讓他兩子。也許會有人不滿將年幼的道知立為繼承人。但照我看來,道知足有支撐起本因坊家的卓越才能。”

道策然後注視着身旁的道節。

“我想拜託道節先生,在我死後,請你作為導師嚴厲管教道知。將來某一天,一定要把他培養成名人棋所。這雖有些專斷,希望道節先生本人決不要自己成為棋所吧。請你明確回答我這個問題。”

道節沒能搖頭表示拒絕。

“我一定銘記在心。”

據說道策對這個回答還不相信,又讓道節寫下了誓言。道策手持着它,臉上終於露出滿足的微笑。他在遺囑的最後部分,添上了准許道節為八段名人稱號。


仙角不服爭棋決戰

棋聖道策的遺囑在自己清廉的一生中留下了瑕疵,遭到後人批評:

“讓道知成為棋所,而不許道節有此願望。”

真是獨斷專行的命令,這對道節太苛求了。

名人棋所不是道策的私有物,也非本因坊家的財產。理所當然地應該經過人品和棋藝的較量,優勝者誰都可以擔此職位。況且道節已經八段,是當時頭號強者。不准道節成為名人等於說不讓其再求上進。道策對道知的愛使他眉眼暈花。初代本因坊算砂把棋所讓給了異派的中村道碩,而對於自己的後嗣卻這樣安排:如果真有才能,可讓其繼承本因坊家,否則怎麼處理都行。兩者相比真是相形見絀。同樣被尊為棋聖,算砂不是更偉大嗎?

也有人持有不同看法。

“道策只是不指望道節成為棋所,並非說不讓其做名人。”

但這並沒有說服力,為什麼道節不能當棋所呢?

話有點走題,還是言歸於傳吧。

道策於元祿15年3月26日去世,12歲的道知成為五世本因坊,其導師道節是位性情倔強的人,但卻十分誠實。他遵守遺訓,全力以赴地指導着道知。道節搬居本因坊家,甚至無暇顧及家小。作為先輩棋手,他從培養優秀人才的事業中領悟到了生活的意義。

道知果然不負重望。元祿15年,他以四段的身份初次參加御城棋賽,先相先制中,執黑7目戰勝林門入,翌年與安井仙角的定先制中,又以5目優勢取勝;接着於寶永元年執白再勝林門入2目,獲得御城棋賽三連勝。

在寶永二年的御城棋賽上,道知將再度與仙角交手。仙角當時32歲,六段。道知四段被授定先。道節考慮到道知的進步顯著,大概仙角已不能再讓道知定先,就向仙角提出:“今年御城棋你們對子下吧。”

仙角當然不會同意,他漲紅着臉答道:“別開玩笑!我與道知先生不是僅下過一盤棋嗎?那次如果是先相先倒也有理,如此跳過一級來下對子棋,我實在難以贊同。”

仙角是站得住腳的,因為至今還沒有越級的先例。道節再三勸說,最後就連遷出京都隱居的道悅也來遊說,仙角還是拒絕不受。

仙角的頑固態度激怒了道節。道節雖然不是棋所,但無論從年齡、經歷或者棋力來講,都是棋界代表人物。寺院主管認可他為準棋所,委任他來行使棋所的一切職權。“仙角這樣蠻不講理,竟然連我的話都充耳不聞!”

“那好,給他點顏色看吧。”這樣終於導致爭棋決戰。

由於道策的名聲和功績,寺院方面對本因坊家抱有好感。道節忠心遵守師傅遺囑,盡心盡力地培養道知,受到各方面的好評。

“請允許道知和仙角爭棋決戰。”道節提出的申請立即被採納。官方批准進行十盤爭棋角逐,主管職員還特別關照道節:“你提出的對子棋方案,鑑於從未有過越級的先例,故沒有同意。道知棋藝進步很快,與棋力不相符合的比賽制度會給他帶來不愉快。就把今年御城棋作為第一局,從道知的先相先開始吧。經常鼓勵道知,讓他儘量弈出毫無遺憾的佳作。”

可憐仙角孤立無援,成了戲劇中的反派角色。


仙角慘敗

仙角之所以如此強硬地拒絕,是源於算悅對算知,算知對道悅的兩次爭棋結下的恩怨。在安井家看來,本因坊家是把算知從名人棋所地位硬拖下來的仇敵,算知雖勇猛善戰,和算悅打個平手,卻輸給了道悅。安井家在爭棋較量中還從未戰勝過本因坊家。

“我讓他們瞧瞧”,仙角一定有這樣的抱負吧。自己正當32歲全盛時期,15歲的道知作為對手還不夠格,但他總還是本因坊家掌門人。安井家被道策壓抑至今,現在正是恢復本派元氣揚名棋界的絕好機會。

唉,仙角錯誤地判斷了局勢。爭棋結果如下:(加#者執黑)

第一局寶永2年11月24日於御城
#本因坊道知1目勝安井仙角

第二局寶永3年4月17日於本多彈正宅
#本因坊道知15目勝安井仙角

第三局寶永3年6月2日於鳥井伊賀守宅
本因坊道知3目勝#安井仙角

仙角當初的十足幹勁隨着執白連失兩城而不知去向,第3局執黑又遭敗績,爽快地投降了。

關鍵在第1盤棋。據記載這盤棋在御城對弈,而實際上四天前就在將棋大橋宗桂家裡下完了。這叫“預先操兵”。由於在御城對弈的時間有限制,事先就要把棋結束,屆時只虛復盤擺出來觀賞就行了。當時這種習慣已經流傳下來。

對局這天,道知患了嚴重痢疾,但比賽的性質不容許延期。“不,這沒什麼。”表面上假裝精神,捂着肚子緊鎖眉梢,連拿棋子的姿勢都顯得無力。作為棋所代理人擔任裁判的道節,以及觀戰的同門師兄友碩、因竹等人心裡真不是滋味。道知沒有發揮出平日水準,形勢不利。仙角無意之間伸個懶腰,把小道知越發看得渺小了。

道節在下午三點過離開對局室,他不忍心看着道知輸棋。友碩等人也相繼離去,宗桂家裡只剩下侍者井知碩和使者。

“不行....遺憾,回天乏術矣!”大家回到本因坊家,研究了無數變化,都未擺出道知能贏的局面。

夜幕降臨了,直到子夜時分也沒有傳來終局的消息。

“那盤棋道知還在頑強拼搏!邊忍受着瀉肚,那個孩子一邊還在拼死相爭!”

道節想到這,內心湧起一股暖流。三年多來同起共息,在道節和道知之間產生了父子般的感情。

“歸根到底還是要輸吧”,道節兩手交叉放在胸前打起盹來了。
這時有個聲音透過窗戶傳進他耳里,時針正指着六點的位置。

“比賽剛才結束,道知先生贏了1目!”道節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忙叫友碩跑去問問清楚,結果確實不假。道知下出了道節等人沒能發現的官子妙手,打了個漂亮翻身仗。

堅信勝利的仙角,待數完棋方才知道竟輸1目,大吃一驚!據說他曾接二連三地擺了好幾遍。這恐怕是有意誇張道知後半盤頑強奮戰而臆造的吧。也許會重複一遍,但不能想象會擺兩三遍。

安井家掌門人無論如何是不會做那樣丟臉的事,這可說是反派角色要受的苦難吧。


道知之後

在與仙角爭棋以後,道知在37歲去世之前到底認真下過幾盤棋呢?遺譜60多局,然而沒有幾盤是用心弈完的。就連御城棋這樣大顯身手的舞台,道知也對勝負漠不關心。

當時元祿年間天下太平的氣氛仍然籠罩着社會,追求富貴和懶惰之風到處蔓延。棋界也被傳染,棋手們墮落了。各家都沒落成同行團伙。大家避免激烈的真正對抗,或贏或輸,只要臉面上過得去就行。看一下這個時期的御城棋,不論誰和誰對局,全部是黑棋取勝。其中道知執黑就勝5目棋,執白就輸個2、3目,連目數都事先擬好了。道知採用在勝負的目數上做文章的辦法解除了不能認真對弈的憂慮。

寶永7年(1710年),琉球的一位名叫屋良里之子的棋手來到日本要求同道知手談一局,這盤授三子的棋才真正是道知全力以赴的佳作。他那神技般的招法,可謂“克化下手的典範”。

歸國前夕,屋良請求一張棋力證書。在此之前約三十年,一位名叫親雲上浜比賀的琉球棋手來到京城接受了道策的指導,並得到了棋力證書。道策當時是名人棋所,因而簡單地開了張證書給他。但是,自從道策過世後棋所無人任職,沒有人具備發放證明書的資格。向異國人士授予證書是發揚國威,也是棋界的光榮,拒之門外是很可惜的。

道節通過林門入遊說道知:“我不想違背宗師的遺囑,這你是清楚的。我想暫時擔任棋所,向琉球人授予棋力證書。這件事辦完後,道知呀,就把棋所讓給你。”

道知同意後,道節就任棋所。但證明書早已辦完,道節卻並無卸任之意。連道節這樣的人都不肯輕易讓位,這職務的確讓人舒服。

對自己恩重如山的道節,道知說不出“來吧,該換一下了”的字眼。直到十年後,道節去世才離開棋所寶座。

“馬上換”是道知與其他三家的約定。結果踐約,但出於對道節的尊敬忍耐一下沒什麼。如今道節已經過世,其他三家理所當然應立即推薦道知為棋所。然而,他們卻假裝不知。道知憤怒了。

“為什麼不按照約定推舉自己為名人棋所呢?他們違背約定,我也有辦法對付。今後的御城棋賽一律不給照顧。我要盡力去拼搏,讓他們明白這一點。”

三家都嚇破了膽,道知很快便當上了棋所。從城中得到任命證書,道知回到家便受到徒弟們的祝福。

“晚了十年!”道知苦笑着答道。


低潮時代

享保12年(1727年),隨着道知的去世,從道策持續下來的黃金時代宣告結束。然而,道知時代的後半期只不過是表面上的興旺,實際也許應該稱作黑暗年代。棋手們不能全力投入對局比賽,這種不幸超出了常人的想象。如果可能的話,真想讓道知出生在別的時代。

井上家的六世春碩因碩、安井家的五世春哲仙角以及林家的五世因長門入等人,各門派的掌門人很少來往,棋界處於低潮時期。

繼道知之後,知伯成為六世本因坊。知伯本姓井口氏,武藏人氏。據說他是道知的侄兒,但當時的《親類書》盡寫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真情不得而知。

知伯在12歲二段時被立為後嗣,23歲晉升到六段。享保18年8月的某一天,他突然昏倒後就不省人事。當聞訊而來的其他門派代表和醫生趕到時,知伯已經氣絕了。是腦出血嗎?

出亂子了!年青的知伯還未決定繼承人選。如果沒有嗣子時,掌門人就死去,家門有被取締的危險。面臨同行的危機,棋界同仁表現出了極好的合作精神。春碩、春哲以及因長三方合計,制定了行動計劃--就當知伯仍活着,並以知伯的名義提出立後嗣的請求;如果得到批准,然後再發訃告。繼承人選除了門下頭號棋手佐藤秀伯之外別無選擇。火速寫好申請書後,春碩把它交給寺院長官。

然而,禍不單行。繼承人秀伯正回老家奧州去,人不在江戶。官府接到申請後多次催促道:“讓秀伯來一趟!”

春碩等人急得團團轉,焦躁地等待着秀伯的歸來。那時的驚慌情景真難以形容。官府感到有些可疑,派人出差“探知原委”。

申請書於8月20日交出,9月8日秀伯回到江戶。這期間,不知費了多少口舌才矇混過關。不管怎樣,秀伯總算被認可為繼承人了,11月6日成為七世本因坊。當時秀伯17歲,五段格。


七段不能認可

本因坊家在以井上春碩為首三方的支援下避免了滅亡。棋界呈現出令人沮喪的衰退現象。加入把死人當做活人的鬧劇被揭穿的話,棋界四家都將受到嚴厲制裁吧。這些都傳為了佳話。然而,像這種同行之間的友誼與棋盤上的事情完全是兩碼事。秀伯將同自己的恩人春碩展開爭棋角逐。

享保年持續二十年後宣告結束。在改朝元文時期的棋界,林家的因長門入以長老的身份企望得到棋所職位,井上家的春碩因碩七段位居其次。年青的本因坊知伯和安井春哲仙角當時都只有六段。更進一步講,林家與井上家攜手共事,而本因坊家則同安井家關係親密。隨着時代的變遷和利害衝突的加劇,四家分為兩派虎視耽耽。

秀伯希望晉升為七段成了爭棋的導火線。本因坊家初代算砂是名人;二世算悅為七段;三世道悅位居名人格;而四世道策和五世道知都是名人。五人之中有三人當上名人,本因坊家是棋界最高的門第。然而,知伯前輩卻在六段時匆忙地過世了。

“連續兩代都是六段,這是坊門的恥辱。自己如不儘快升為七段,將愧對列祖列宗。”

秀伯這樣想並非沒有道理。元文4年(1739年)秀伯首先徵得親友春哲的承諾,然後通過他向因長和春碩轉達了自己的想法。

“不行,不能認可七段。”

回答得很簡單,影響卻很強烈。後來又反覆請求,仍然沒被接受。

在這裡,我們就“七段的份量”談一下。

不僅在這個時期,在整個德川圍棋史上,七段似乎都被看作是特殊的地位。七段被稱為“上手”,據認為是人的智慧所能達到的極限。其上雖有八段准名人和九段名人稱號,然而這是特殊中之特殊了。除了就任名人棋所的人外,八段准名人的名譽色彩濃厚。

六段以下的對局規則,全部按照他們與七段時的情況而定。這也是由於把七段視為最高限度的原因吧。假如翻開古代棋手的記錄,看到標有“此人授先”的記號,就是說他被七段授定先,意味着五段水平;如果標有“二子”記號,等於他被七段讓二子,代表三段水平。另外,除了掌門人和嗣子外,別的棋手如要參加御城棋賽,七段以上是必須的條件。

七段是如此的重要,因長和春碩沒有簡單地同意,決不是只因為秀伯是自己的對立派。

“秀伯先生才23歲,還太年輕吧。”他們還會這樣想吧。

不管怎麼樣,秀伯既然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他請春哲作為自己的合伙人,一起向官府提出允許爭棋的請求。對手應該是地位較高的因長,而他卻以生病作藉口拒絕應戰,讓春碩為代理人前線迎敵。

“今年的御城棋為第1局,一年下20盤棋。”

官府批准了爭棋的請求。


知伯突然去世的時候,春碩為了秀伯曾跑斷了腿。然而現在,春碩準備將秀伯拼命地壓制住。這是爭勝負人士的好強心理。春碩早晚都企望棋所職位,當然不會讓秀伯與自己達到同等的地位。血氣方剛的秀伯則想突破春碩的防線,趁勢再擊倒因長,一鼓作氣地躍到頂點。

這時春碩32歲,規則為秀伯的先相先。

經過如下:(加#者執黑)

第1局元文4年11月17日於御城
#井上春朔因碩2目勝本因坊秀伯

第2局元文4年11月18~20日於山名因幡守宅
#本因坊秀伯10目勝井上春碩因碩

第3局元文4年12月6日於牧野越中守宅
#本因坊秀伯2目勝井上春朔因碩

第4局元文4年12月18日~翌年1月18日於牧野宅
#井上春碩因碩13目勝本因坊秀伯

第5局元文5年1月27~28日於大岡越前守宅
#本因坊秀伯4目勝井上春碩因碩

第6局元文5年3月23日於山名因幡守宅井上春肆輟W怨乓岳吹乃凳楹吐漵錚ㄈ氈廄罩唬嗨莆夜タ諳?聲-譯註)(***偽小寶註:以上原文是亂碼)。這些都是地方管理的事情。然而,隸屬寺院之後便一點趣味都沒有了。因為寺院的工作保守,與市民沒有什麼聯繫。

春碩執黑開始進行爭棋決賽,這可以看作是至今為止對局的延長線。第1局後翌日就弈第2局,這是由於御城棋已事先下完,當天只需復盤觀賞就行了。

賽至第5盤,雙方執黑都取得了勝利。然而,從第6局起風雲突變,暴風驟雨來臨。賽完八回合,春碩三勝,秀伯四勝一和。這時,秀伯一病不起,爭棋不了了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世界盃熱身賽給國足三點啟示
2002: 別奢望中國擊敗巴西--評巴南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