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彎刀
萬維讀者網 > 競技沙龍 > 帖子
瞎砍體育與電視
送交者: goep2003 2004年06月09日06:43:01 於 [競技沙龍] 發送悄悄話

無可否認, 美國的職業體育的普及, 電視轉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可是,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四大電視公司也要賺錢. 他們賺錢主要靠廣告收入. 電視節目收看的人越多, 電視公司能賺的廣告費也就越高. 這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就是電視公司最看中的指標.

最權威的Nielsen收視率有兩個指標: rating是全國所有的家庭, 有多少在看. share是指所有打開電視的家庭, 有多少在看. 相對來說, 廣告客戶更看中rating這個指標.

對職業體育的發展歷史一直有些興趣. 有幾點看法.

首先, 90年代以後,電視上的體育節目不可能再恢復以前的收視率. 原因很簡單, 現在大家的業餘生活比幾十年前豐富多彩的太多了. 誰還會總是守在電視機前, 每個周末做couch potato? 而且, 球星對錢的追求越來越多, 對那種純粹體育境界的追求越來越少. 同樣忠實球迷的人數也越來越少. 大部分都是在輿論導向下, 臨時跳上某熱門隊的bandwagon.

網上查到職棒世界冠軍的收視率資料. 70到85年, 平均rating在26左右. 85年到現在, 平均rating不到20. NBA總決賽的趨勢同樣如此. 去年一不小心讓San Antonio 和New Jersey進了決賽, 創下了總決賽最低的rating. 只有Superbwl好象還勉強撐在那裡, 她的rating還基本保持着, 而且Superbwl每30秒的廣告費用還年年上升, 現在已經突破2百萬了. 可是, Superbwl已經不單純是一個體育節目的, 更是一個National event, 或是一個party day.

其次, 區域和球星的影響是有, 洛山機-底特律比木狼-馬刺要好. 但是, 我個人覺得體育項目的本身的影響力也很重要. 或者換一種方式說: 如果體育項目是屬於那種邊緣項目, (沒有很多老而忠的球迷, 卻有很多bandwagon飯), 那麼區域和球星的影響就非常重要. 比如說, 雖然David Stern為NAB的發展做了卓越的貢獻, 但NBA一直就是三大職業體育里的小三. 所以, 有Kobe,Shaq的球星號召力, 有LA, Chicago巨大的地區影響力, NBA總決賽的rating會好的多. 相比之下, 如果只有TD的馬刺,確說實在的, 除了象馬飯這樣的忠心耿耿的球迷, 一般的球迷誰還會有多大的興趣?

在舉個正面的例子. 大家知道從90年代以來, 職棒世界冠軍比賽收視率最到的是哪年麼? 是那兩支隊? 不是NY洋基隊, 不是NY大都會, 不是LA道奇隊, 也沒有芝加哥白襪, 舊金山巨人. 同樣, 場上也沒有Bonds, Clemens, Junior, McGuire等超級巨星. 那是在1991年的秋天. 明尼蘇達雙人和亞特蘭大勇士, 整個7場得到了平均2 4.0的rating. 尤其是第七場, 加時賽, 1-0,明尼蘇達雙人獲勝, 用了4個多小時到凌晨1點. 可是, 那第七場創下了32.2的rating, 可能是非Superbwl以外這些年rating最高的職業體育節目了. (Nancy Kerrigan-Tonya Harding92年的冬季奧運會的花樣滑冰rating比這高.) 為什麼? 因為職棒還是普通老百姓玩的多, 還是美國人最喜歡的體育節目. 當然更因為那場比賽的精彩.

最後, 關於體育的商業性和fairness. 沒錯, 任何職業體育都是有超級富豪或是大公司在後面支持. 幾億刀的投資一方面是為了自己少時的夢(例如: Paul Allen, Bob Kraft), 當然還有個回報的問題. 所以, 有意無意的裁判誤判, 當然有. 可是, 天下沒有絕對公平的地方, 而且對某些人公平, 對其他人未必是公平. 比如, Oakland Raiders的飯到死還會認為Tom Brady fumbled the ball in 2002. 但是我們Pats飯覺得那是一個平常的結果. Justice prevailed.

作為一個體育迷, 球隊和球員在追逐他們的夢, 我能和他們一起歡笑痛哭, 那就夠了.

It’s just a game!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再談談汽車(2a)
2003: 京畿風雲錄 23 ---- 半路截擊
2002: 亞工業文明之腳
2002: 涅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