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彎刀
萬維讀者網 > 競技沙龍 > 帖子
中國的金牌價廉物美
送交者: 跛行者 2004年08月27日17:06:53 於 [競技沙龍] 發送悄悄話

中國的金牌價廉物美

跛行者8、20、2004

對奧運金牌橫加指責的很多,多數感情充沛,事實邏輯欠缺(典型請看林思雲的一系列文章)。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基本是兩回事,但有一定的互動關係,把兩者對立起來,搞成有此無彼,實屬胡攪蠻纏。競技的意義早有無數宏文,不在本文討論之列。如果競技對大眾健康沒有直接助益,是不是就該一刀砍光?中國是奧運會的後起之秀,歷史短,投資少,要論禍國殃民,奸賊榜上的主犯是歷屆奧委會主席,世界各國政府和運動機構,中國政府和體育總局排不上前10。

一個最基本的事實:目前中國競技體育花費按50億元算,不過占GDP(大約1萬億美元)的0.06%,也就是萬分之六。在西方發達國家,體育經費一般占國民總產值1%以上,如果大眾體育占90%,競技體育的份額至少有0.1%,大約是中國的兩倍。短短二十年功夫,中國在夏季奧運會已經坐三望二,成績驚人。競技體育界的效率,以世界級奇蹟譽之不為過。

大眾體育,一般是中央、地方、家庭三級出錢。在歐美國家,民間投入,包括企業和家庭占大頭。極端一點,把中國競技體育包括國家隊和各級體校全砍了,大眾體育的開支人均可以多4塊錢,可能有10%的增長,仍遠遠低於歐美平均值。所以說,為了搞大眾體育而摳競技體育,乃是故此失彼,得不償失,從決策角度看是白痴行為。

拿奧運金牌要捨得投入,是地球人的共識。搞金牌戰略的國家不少,不是中國人的發明,比如前蘇聯、韓國、日本等。比較成功的除了中國,還有澳大利亞,自76年蒙特利爾奧運失利(僅獲一銀四銅)之後,大干快上,到2000年悉尼奧運收穫16塊金牌58塊獎牌。

本文粗略比較一下中國跟外國金牌的性能價格比。由於各國組織和資助競技運動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加上筆者能找到的數據有限,錯誤難免,歡迎網友指正。

基本公式:2000年悉尼夏季奧運金牌或獎牌數,加上2002鹽湖城冬季奧運的金牌或獎牌數,除以2000年左右四年的競技體育總花費。具體比較中、美、日三國,順便談一談俄羅斯。

每年的競技體育總花費,不僅包括國家隊訓練經費及其專門場館設施投資,也應包括競技金字塔底層的相應花費。這一點比較容易理解,各國為保持其強項常勝不衰,不能只投資少數尖子運動員。在中國這項花費包括各級體校的投資,在歐洲大部分國家包括一些俱樂部對高水平運動員的投入,在美國包括大學提供給奧林匹克運動的獎學金等。既包括國家投入,也包括社會投入,為簡單起見個人和家庭投入不計。原因也不難理解。第一,國家和社會對體育的贊助同屬社會資源,都可以移作別用,比如扶貧、資助失學兒童等等。第二,各國辦競技體育的方式千差萬別:美國和英國是世界上唯一的政府不直接資助奧運代表隊的兩個國家(政府只負責本國奧運會的基礎設施和保安費用,美國對捐資奧委會有稅務優惠),如果不算社會投入,則美英的金牌成本為零,顯然不合理。而中國是另一個極端,奧運投資嚴重依賴政府和地方財政。其他國家的奧運成本結構,大體處於中美之間。

閒話少說,下面比較一下中美俄日奧運金牌代價。悉尼夏季奧運會和鹽湖城冬奧一起計算,先列出各國金牌獎牌數如下(1)。

美國:悉尼奧運金牌40獎牌97,鹽湖城冬奧金牌10獎牌34,共金牌50獎牌131。
俄羅斯:悉尼奧運金牌32獎牌88,鹽湖城冬奧金牌5獎牌13,共金牌37獎牌101。
中國:悉尼奧運金牌28獎牌59,鹽湖城冬奧金牌2獎牌8,共金牌30獎牌67。
日本:悉尼奧運金牌5獎牌18,鹽湖城冬奧金牌0獎牌2,共金牌5獎牌20。

據伊險峰《一塊奧運金牌的成本估算:3000-8000萬》(2)一文, 2000年國家撥給國家體育總局的財政經費與事業費超過16億元。據杜利軍等《中西方群眾體育活動資金來源及場地設施的比較--群眾體育經費來源的比較》(3)一文,“1996年我國各級體委統計年報匯總,當年我國各級體委系統的體育經費是28.41億元”,假設各級體委全部投入競技,地方和國家的投入比例為1:1,在2000年左右保持不變。又據伊文。“備戰 2008年奧運會,國家的專項資金撥款就已經達到了40億元”,假設2000左右每年的專項開支計為10億元。雜七雜八加起來,中國2000左右年競技投入為50萬,4年為200億元,符合網上大多數相關文章的估計。則中國金牌成本大約是每枚6.7億元,也符合網上大多數相關文章的估計。每枚獎牌成本3億元。

據杜文,“1995年和1996年日本文部省體育局的體育經費預算分別為553.47億日元和537.95億日元。明確用於競技體育的經費占總體的18.89%和14.39%”,按96年540億日元,15%用於競技比例,人民幣/日元比價14計算,每年約6億。日本的很多專業運動員是由企業養的,國家、地方政府、社會投入按 1:1:1計算,一年的開支是18億元。日本金牌成本大約每枚14億人民幣,獎牌3.6億人民幣。注意日本的奧運專項開支並沒有算在裡頭。認為日本競技體育的經費主要來自“運動振興基金會”,把該組織一年不到10億日元的開支當作金牌成本的說法,筆者就懶得駁了。

再看美國,美國奧委會一年的開支大約是4億美元左右,主要來自私人和團體捐助。奧委會主要支持國家隊和少數頂尖運動員,基層的競技組織基本不管。德國等體育強國的也是如此。如果單看最高級或國家的投入,金牌成本微乎其微。鑑於美國強大的競技實力和運動普及程度,假設地方和社會的投入為奧委會的3倍(可以作一個簡單的估算,每人2萬美元一年的獎學金,一億美元只夠支持5000名運動特招生)。按這種比較保守的估計,美國競技開支每年可算成16億美元或130億人民幣,美國金牌成本大約每枚10億人民幣,獎牌3.9億人民幣。

俄羅斯的情況比較特殊。筆者沒有找到競技開支的數據。有人說,俄國2004年的體育經費為33億盧布,合計人民幣約4億元,而之前每年只有1億多人民幣,如此算得俄國奧運金牌成本極低,這種算法顯然有問題。據《俄羅斯巨資備戰奧運》(4)一文,2001年來俄羅斯光備戰雅典奧運的費用已經超過15億盧布和一千五百萬多美元。有一種估計認為俄羅斯的競技開支大約是美國的十分之一,比較合理一些。

俄羅斯國力下滑導致競技投入下滑,競技人才培養體制破碎,直接導致該國奧運會表現每況愈下。但俄國有老本可吃,前蘇聯時期對競技的投入巨大,經費曾經是日本的十倍,現在出成績的運動員很多來自舊競技體制,所以仍能撐持一陣。

由上文可見中國奧運金牌的代價,遠教美日低廉,在基礎設施差、缺乏奧林匹克傳統的情況下,中國體育界拼到世界前三,着實不容易,中國任何一個行業,如果有這樣今天的效率和速度,足以傲世。大眾健身消費,隨經濟發展肯定要上漲,最可能的來源是地方政府和家庭開支。認為奧運金牌戰略耽誤了大眾體育的說法,沒有根據也欠公平。

物美,是指中國人現在還比較在乎金牌,從每枚金牌里收穫的喜悅,比看慣國旗聽慣國歌的他國人民要多一些。人生辛苦,正應該盡情享受,說三道四(多為胡說八道)的實在不識趣。


後記:請有理性有條件的網友繼續為中國體育界和運動員正名,歡迎大家轉貼。


(1)國際奧委會官方網址。http://www.olympic.org/uk/index_uk.asp。
(2)伊險峰。《一塊奧運金牌的成本估算:3000-8000萬》。http: //www.52cp.cn/textshtml/palestra/200408/200408_494.shtml。該文是根據對國家隊的投入計算金牌成本的,但是提供了很多原始數據。
(3)杜利軍等。《中西方群眾體育活動資金來源及場地設施的比較--群眾體育經費來源的比較》。
http://www.chinasfa.net/tyxf/wxzl/zxfqq.htm。
(4)《俄羅斯巨資備戰奧運》。http://www.sport.gov.cn/power/show_info.php?n_id=6209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躍遷!躍遷!躍遷!
2003: 晨走了
2002: 王治郅的愛國之路:
2002: 籃協是真心為國家辦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