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弯刀
万维读者网 > 竞技沙龙 > 帖子
北京奥运能挣钱吗?
送交者: knit 2002年07月19日18:53:50 于 [竞技沙龙] 发送悄悄话

北京奥运能挣钱吗?


  当今世界,都说谁办奥运谁发财。比如有文献说:“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给南加利福尼亚地区带来了32.9亿美元的收益;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给加泰罗尼亚地区带来了260.48亿美元的经济效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乔治亚州带来了51亿;2000年悉尼奥运会给澳大利亚和新南威尔斯州带来了63亿美元的收益。”
  “效益”挑战

  “收益”与“盈利”的差别在哪儿?由盈利到收益,数字间来了个驴打滚,翻了好几倍,实在令人刮目奥运。难怪现在不像以往,过去谁都不办那玩意,谁办谁倒霉。现在则是争抢举办。

  有人还说某个城市举办奥运会,都会因此而大大提高其建设速度,最少加速发展20-30年。就是说,原本30年要走的发展路,因为奥运会的到来而可在10年之内走完。如此神效,怎不令人向往?北京当然有理由为此而骄傲。如果以上统计正确,北京不也同样在“必然”的逻辑支配下发生一系列的辉煌效应?!

  有报纸这样道:“1964年,正值高速经济增长期的日本在东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就在60年代末期,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这样的结论或多或少是些似是而非的昏头话。实际情况是,当日本将近“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之际,他才举办了1964年奥运会。那次奥运会更多的是验证了日本的这种经济崛起,但对日本的经济是否发生直接的“效益”则要大大怀疑。因为近代奥运会恢复以来,真正盈利的是从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开始的。此前的奥运会都是国家财政奥运会,都是赔钱奥运会,难道日本就特殊?

  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更多地也是因为自己的经济实力高速发展,内外环境适合于举办这样的超大型体育盛会。现在还不能说举办这次奥运会就会成倍加速北京的经济发展。

  然而,似乎大家都不愿意算另一笔帐,那就是投资与成本的帐。大家看到的都是“效益”,都是“发展”,都是10多亿的美元滚滚进帐。仿佛这些效益都是收回投资以后的纯收入,仿佛这些奥运举办城市都没有投资。

  据预算,北京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总投资不会超过2800亿元人民币。且不说是否这个数字会被打破(当年三峡大坝的预算也就700亿元人民币,后来就变成了1400亿,以后就出现了比这个数字大得多的数字),2800亿元人民币显然是最低投资。中国的北京需要如此投资,难道外国举办奥运会就不投资,即使现在不投资,他那漂亮而恢宏的体育设施肯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建筑物,而一定也是某个时候投资建造的人类劳动产物。1984年,美国的尤伯罗斯举办奥运会不仅没赔钱而且还挣了1个多亿,从此,办奥运挣钱的说法由此诞生。也恰恰是因为奥委会里有个萨马兰奇,美国有个尤伯罗斯,两个人都是典型的资本家后代,都精于运作和发财,果真是奥运会在他们手里另有拐点,开始了重大盈利。但是现在的估计就越来越有变化,有人说尤伯罗斯当年盈利的不是1亿美元,而是4亿美元,再后来又说是7亿美元,现在则又煞不住车变成了32.9亿美元的收益。我怀疑这里或多或少有些神话的意味。这些收益是怎么来的?算不算成本?

  北京计划盈利多少?收益几何?这2800亿元人民币要不要统计在投资成本之中?所有这些实在都是常识问题,算得上对我们所有关注北京奥运人士的“挑战”。这一挑战不过关,人们的认知就会发生问题。从以上列举的外国举办奥运会创收重大效益的情况来看,没有一家收益能超过北京2800亿元人民币这么一个重大数字的投资。就连估计最高的巴塞罗那奥运会的260.48亿美元的收益,换算成人民币,也不过2000亿,仍有800亿的不足。难道只有中国的投资最大,外国的最少?未必。2008年的北京奥运,如果建设过程尽可能使用中国原料,则价格比国外便宜得多。劳动建设者不可能全是外国人,多数还是中国人,劳力成本比外国人还是要便宜不少。因此,中国北京的这个最低投资2800亿元人民币,不会因为要办世界上最好的一届奥运会而出现过分离谱的天价现象。也就是说,外国的投资也不会少于这个数目。总之以上“效益”估计,不像是包括进了成本,而是另一种计算。

  问题是,每天一个亿的人民币投资,还不应该发生些相应的效益?即使不办奥运会,成天这样投资,依旧会有重大效益。举办奥运会,如果从单纯的经济学角度考虑,只不过获得了一个哲学上的所谓“绝对律令”,并在将近10年左右的时间内形成一把上下左右统一执行、方方面面各让其道的“尚方宝剑”。一切商议、讨论甚至扯皮的问题,常常会因为“要举办奥运”而顺利通过,从而实现马克思“一切节约都是时间的节约”的那种快速“时效”。

  我以为大家欢天喜地的同时,一定要多算几笔帐才好。至于其他说法,我无异议,比如拉动内需,加速投资,扩大就业,打造品牌,凝聚民族,等等。

  “老虎”挑战

  说起2008年的北京奥运及其投资问题,有人不可避免地想到了储蓄这只笼中虎。有高级专家说:“我们的银行里有6万亿存款,拿出十分之一也有6000亿,而奥运会整体投资需求不会超过3000亿。”所以这位专家在这个意义上想到了“拉动民营企业”,而且非常乐观。

  应该说这是个好主意。但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老百姓挣钱不多,却硬把那点储蓄放在银行,而不搞投资?利息已经贬得不能再贬,但老百姓依旧是把钱存银行。道理不复杂。存款与投资历来是一个信用问题。尽管政府想尽了办法,设法让百姓拿钱出来投资,激发消费,加速流通。然而效果总是不好。房子买不起,汽车买不起,孩子上学要花钱,人老了还得自己来花钱,所有这一切都要钱,而且是现金,少一厘不可。并不是花钱时分人人都可顺顺当当从银行里把钱借出。

  怎样才能把这笼中虎放出来,既能活动肢体,矫健身材,又能自己觅食,不增加看护人的负担?非常困难,但也不复杂。只要给他一个宽松而正常的环境,给他一个有利可图的经济游戏规则,就会有很多很多的有钱人投资奥运。同时也会诞生出很多尤伯罗斯那样的杰出人物,不仅自己挣了钱,而且给国家省了力。只要官商不介入,只要政府制定规则合理,只要国家的引导得体有效,则大老虎还是愿从笼子里出来。

  官商投资奥运,问题接踵而来。表面上看,也是商业运作,而且资金雄厚,投资力度极大,但因为沾了“官”字,必然会有诸如垄断竞争,监督不力等问题。如此局面,则不知会有多少豆腐渣工程出来,必然会把许多有心投资奥运的“民营企业”挤跑。笼中虎还是跑不出来,甚至这3000亿也不会乐观地跑出来,不会变成奥运举办钱。老百姓存钱是为了利,让他有利可图,那笼中虎才会乖乖出来。

  如果我们把奥运会理解成一贴药剂,专治“休克”和“死机”病症,那么,它在中国的经济活动中兴许真会发生奇妙作用。做好了,全国各省都受益,做不好,只有北京一家能受益,其他省市有负担。笼中虎依旧出不来,国家还得进行巨大投资,反而加重浪费,国家与个人都失去了“投资”的机会。北京能开成一个培养100个尤伯罗斯的大型奥运会吗?如果能,则真正与西方文化发生了“交融”和“对话”,不能的话,则无资格“对话”和“交融”。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