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彎刀
萬維讀者網 > 競技沙龍 > 帖子
中國空軍遠距空戰能力詳析 (ZT)
送交者: 借光 2004年03月10日15:16:07 於 [競技沙龍] 發送悄悄話


蘇一27
  對台灣而言,除了蘇一27的空中格鬥性能外,最大的威脅來自其航程。由於其高一低一高的作戰半徑(在大陸本士時以經濟高度飛行節省燃料,出海進入台灣防空監測網後低空滲透,返航進人大陸後再高飛)超過1000千米,並且不用掛載副油箱,而能將機上12個桂架全部用來掛載武器,因此,蘇一27可以從台灣防空監測網偵測不到的大陸內陸機場起飛,繞着監測網的邊緣從台灣東部或東南部偷襲,在台灣上空滯留 l小時以上。或以掛載的8枚中程空空導彈和4枚短程空空導彈持續應付多場空戰,為攻擊機的到達清除空域,並維持空中優勢直到攻擊機群離去;或混合掛載對空對地武器,先取得空中優勢後轉而攻擊地面目標,實施戰術轟炸與戰場阻斷;也可以混合掛載反輻射導彈與空空導彈,做防空壓制與維持空中優勢之用。因此,台灣空軍的防空部署勢必受到蘇一27可能的迂迴攻擊的牽制,使其兵力分散到台灣東部空域,削弱了西部瀕臨大陸第一線戰場的預備隊數量,而台灣往來太平洋的海軍艦船也就不能完全避免遭受其攻擊。

  在現代空戰中遂行任務,重要的是能在視距外空戰中生存下去。總數約80架的蘇一27SK是大陸在 2000年以前唯一能完成戰備的蘇一27系列。該機機載雷達的型號為N一001,是大陸空軍取得視距外空戰能力的始祖。 N一001雷達的視距外空戰導引能力較原始,雖然可同時追蹤10個目標,但一次只能引導一校 R一27中程空空導彈攻擊一個目標。由於早期俄制第四代戰鬥機機載雷達的俯視能力並不強,或許這也是俄羅斯在其3種第四代戰鬥機(蘇一27、米格一29、米格一31)上加裝 紅外線偵測器,以強化其追蹤低空飛行目標能力的原因。因此,台灣的 F―16和 “經國”號只要保持在較低空域,借雷達地面雜波的掩護最可以先發制人的。在生存性方面,蘇一27SK上配備有翼端干擾器,而優異的空氣動力學性能使其機身雖大,但靈活性卻極佳,可以配合電子干擾躲避敵方中程導彈的攻擊。

  在2000年後,大陸空軍將陸續裝備的200架殲ll/蘇一27SMK和60架蘇一30MK,則裝備了真正有第四代水準的 ZHUK―27雷達,探測距離為前向目標100千米,後向目標55千米,可同時追蹤10個目標,並引導 R一77導彈攻擊其 中4個目標。作戰能力與台灣的“幻影”2000上裝備的 RDY雷達相當。 ZHUK雷 達的特別之處是其天線可作左右90‘掃描,超過西方雷達的60’。雖然增加掃描角度,而沒有增快掃描速度的做法在飛機的攻擊階段作用不大(在實戰時雷達一般只需做左右30―45”掃描,以保持資料更新率),但在與敵機保持側面方位以躲避敵機雷達偵測時,如果雷達能在60’一120‘範圍跟蹤敵機,雖不易進行攻擊,但至少有助於飛行員判明情況並進行決策。

大陸現有的中程空空導彈是 R一27,此型導彈的導引方式為中途數鏈據加慣性導航,末端為半主動雷達制導,是一種先進的導引方式,與最新的 AIM一7P相同。大陸還未裝備,但勢必會裝備的主力中程空空導彈是 R一77,它特別的柵狀尾翼使其運動性能和 MICA相當,而較大的導彈發動機又使其射程略超過 AMRAAM,而且,俄羅斯還有更引入注目的超遠程空空導彈。 除了 R一27外,大陸仍未放棄自行研製中程空空導彈的努力。早期發展仿製麻雀導彈的 PL―10 備在殲一8上,近年來又發展了 PI‘一ll。由於取得 ‘廠意大利蝮蛇導彈的單脈衝尋標器技術,其性能應和 AIM一7M相當,電子技術上領先但射程較短。在近距離空中格鬥中,歐美戰鬥機則占不到便宜。因為蘇一27上的 NSTs一27頭盔瞄準具與 R一73 導彈配合可以攻擊左右60’以內的目標。在德國 F―16與米格一29的多次模擬空戰中證明了這一點。因為俄制戰鬥機射角的大幅增加,使其可以在迎面相向或高 G轉彎等通常無法攻擊的位置進行射擊,而且具有9:1的高交換 LL,即使運動性能優良,無掛載的 F―16對抗裝上兩具副油箱的米格一29時也無濟於事。而高攻角又是蘇一27一項引人注目的性能,使其在不斷翻滾後仍能咬住因為空速太低而無力運動的敵機。俄制戰鬥機的這些特性使西方國家深受震撼,進而開始發展新一代格鬥空空導彈的研製。蘇一27幾乎融合了所有第四代戰鬥機的先進技術,但以第五代戰鬥機的技術水準來衡量,其氣動力設計也正是其弱點。除了機身太大以外,分離的發動機艙增加了表面積與外表的凹穴,高聳的垂直尾翼和暴露出發動機的筆直進氣道,以及全部使用金屬材料製造的機體,從隱身技術的角度來看就成為最差的示範品。在台灣空軍眼中,蘇一27最大的缺點就是切其具有太大的雷達截面積而容易被雷達鎖定。

  殲―10

  殲10的原型設計源於以色列“幼獅”戰鬥機。基本是 F―16的機身與 JAS――39機翼的混合體。原本“幼獅’’的設計是以較大的內部空間來裝載較多的燃油,以高強度的機翼來接載較多的彈藥以執行戰場阻斷任務。但觀察家以為大陸空軍視奪取制空權為首要任務,故利用前翼及雙三角翼取得較好的高速性能以做高速攔截之用。但筆者以為,若執行本土防空,殲―10的大小還可勝任。但要執行敵境上空奪取制空權的任務,殲―10的能力則十分有限。由於大陸已經有蘇一27可以執行奪取制空權的任務,因此,大陸可能會採用美國空軍的作戰模式,即讓F―15一類的雙發戰鬥機維持空中優勢,讓 F―16一類的單發戰機進行低空轟炸,並在必要時進行自衛空戰。尤其是當大陸空軍放棄轟―7計劃之後,已經沒有現代攻擊機可用,殲―10的對地攻擊能力就更加重要了。 在以色列的幫助下,殲―10是大陸自行研製的第一種脫離第三代戰鬥機樣板的第四代戰鬥機。從其。選擇的推力為12250千克的AL―31F發動機可知,其空重應與 F―16一樣,為7―8噸。由於殲10繼承了F--16的機身,也就僅有一個小機鼻。原本殲10計劃使用以色列ELBIT/ELM--2034雷達,與APG-66技術水準相當,屬不具備視距外空戰的早期俯視雷達。但在俄羅斯提供 ZHUK雷達後, 大陸已決定採用俄制雷達。ZHUK-27原本是偵測距離在100千米級的遠程雷達,不過,由於殲10機鼻不大,其雷達改型重量只有180千克,遠遠低於殲一8 IIM裝備雷達的250千克重量。其偵測距離亦會相應縮短至50千米左右,但至少應和 ZHUK一8一 樣有同時跟蹤8個目標,並攻擊其中2個目標的能力。因此,殲―10的基本對空武裝應是2枚中程空空導彈和4枚短程空空導彈。值得注意的是,大陸經完成了可俯仰40’、左右正負60”的頭盔瞄準具,並搭配 PL一9空空導彈,在近距空戰中已有第五代戰鬥機水準。

  三代半戰鬥機

  在冷戰尚未結束之前,西方國家出於對自身戰略利益的考慮,作出向大陸出售先進戰鬥機和技術的決定。以至於當初台灣“經國”號的最大假想敵是…幻影2000。但當時大陸財力有限,沒有購買西方國家的先進戰鬥機,而是以第三代戰鬥機為基礎,改良出3種三代半戰鬥機,它們分別是:有視距外攻擊能力的重型攔截機殲一8 B;便宜的輕型戰鬥機殲一7 m,中程戰鬥轟炸機轟一7。然而,在大陸大量購進並生產俄制戰鬥機後,其新一代主戰飛機的陣容變為:重型戰鬥機蘇一27;輕型戰鬥機殲一10。戰鬥轟炸機蘇一30。儘管如此,大陸主戰飛機原有的陣容並未消失,而仍舊得到有限的發展。

  殲一8 H基本上是以殲一7為基礎,改用兩側進氣以空出機首空間安裝大型雷達,並採用雙發動機以加大機身提高航程的設計發展而來的。在此種設計思想指導下,雖然解決了飛機的航程和安裝大型機首雷達的需要,但卻付出了機動性低劣的代價。 殲一80 M是一種改良機型,其安裝的 ZHUK― 8 II雷達性能差於 ZHUK一27,偵測 記錄為向前80千米,向後40―干米,只能同時攻擊兩個目標。儘管如此,殲一8戰鬥機終於擁有了全天候俯視能力。機上可掛載 R一27或仿製意大利 ASPIDE導彈的 PL一ll 中程空空導彈。頭盔瞄準具使其在近戰中仍具有威脅性。但是,由於機動性的低劣導致其一旦被敵機或者導彈咬住時就很難擺脫。據悉殲一8 H M是外銷機型,但類似的改良型殲一8 m則可能在服役中。

  殲一7MG的“G”表示“改”,其最重要的改進就是機首裝備馬可尼公司的雷達,取代原本殲一?M 的雷達。因殲一?機型機首進氣鏈的限制而無法安裝稍大些的雷達,所以該雷達的視角僅有左右20‘,探測距離15千米,完全沒有視距外攻擊能力。但其視角已足夠支持運用抬頭顯示器進行空戰格鬥,且具備多普勒信號處理的俯視能力以支持短程空空導彈和機炮的運用。配備自製的頭盔瞄準具以及輕巧的機身,使殲一7MG仍是近距空戰中可畏的對手。


  殲一7MG和其他上千架殲一8、殲一7系列、殲一6、強一5一樣,致命的弱點是沒有視距外空戰能力。在現代空戰中,即使憑藉靈活和電子對抗措施設法躲過中程空空導彈的第一波攻擊,但不具備第四代戰鬥機可以迅速脫離以迴避近距格鬥或拉大距離再次以中程空空導彈進行攻擊的能力。放中國三代半以前的戰鬥機在台灣海峽上空沒有作戰優勢。有―種說法是:殲一7可以在空中預警機的指揮下用發射後不管中程空空導彈攻擊敵機。但是,儘管預警機與作戰飛機之間的數據鏈可以為戰鬥機指示目標的位置,但其頻寬卻不能支持制導空空導彈所需的高精確度及迅速更新的目標位置變化等資料的傳輸,因此使用價值有限。

  轟一7曾被認為是台灣空防的疆夢,因為其設計目標是以超音速進行超低空突防的轟炸機。對於10 年前的台灣空防能力而言,其威脅不言而喻。但台灣在近些年的二代兵力規劃中,極為重視超地平線對空監測網的建設和戰鬥機的俯視俯射能力,因此,轟一7的威脅已不再存在。就現代軍用航空技術而言,低空突防和對地攻擊所需要的導航、火控等技術設備遠比空戰裝備來得敏感,這對於中國來說是極大的困難。因此,中國已將轟一7用於技術含量較低的反艦攻擊作戰。因為海面平坦,飛機只需較簡單的無線電高度表而無需複雜的地形雷達就可以作超低空飛行。平坦的海面反射雷達雜波又遠低於陸地,雷達可以很容易地探測到大型艦船,故轟一7可以在台灣空軍的作戰半徑之外,以遠程反艦導彈攻擊台灣的艦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韓國媒體曾於80年代初安排過曹趙對抗,
2003: 關於"紅塵劫"(番外篇)的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