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股民甲遠古的風
萬維讀者網 > 股市財經 > 帖子
超國家恆值國際貨幣從何而來?---“初級世界元”新概念和框架
送交者: benson 2009年06月18日08:55:02 於 [股市財經] 發送悄悄話
超國家恆值國際貨幣從何而來? ---“初級世界元”新概念和框架方案 作者:費查理(費穗宇) 龐忠甲 引言 本輪金融危機強烈突顯了今日世界貨幣體系 —“無體系的體系”的美元霸權的非理性和不可持續性。 危機是催生變革的契機。隨着金融危機最險惡的時刻渡過,救市開始見效,監管改革起步,現在正是順應歷史使命的召喚,將建立“超國家貨幣” (Supranational Currency)正式提上全球最高級議事日程的“不容蹉跎”時機。 2008年11月7日舉行的“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首次財長會議上,4國就曾呼籲對國際金融體系進行改革。2009年3月11日,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巴耶夫在歐亞經濟安全論壇上提議創立採用統一結算貨幣的世界貨幣新體系。2009年3月16日,在俄羅斯總統新聞局的官方網站上,俄羅斯提議建立“超國家”的“超級儲備貨幣”,並賦予國際貨幣基金會或新的國際金融組織以發行機關的地位。 2009年4月2 日倫敦第二輪G20金融峰會召開前,繼中國總理溫家寶首次對中國在美的龐大投資面臨巨大風險表達擔憂,以及副總理王岐山要求改革國際金融體系之後,中國人民銀行網站3月24日刊發行長周小川署名文章《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 周小川的文章指出:國際儲備貨幣的幣值首先應有一個穩定的基準和明確的發行規則以保證供給的有序;其次,其供給總量還可及時、靈活地根據需求的變化進行增減調節;第三,這種調節必須是超脫於任何一國的經濟狀況和利益。當前以主權信用貨幣作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是歷史上少有的特例。此次危機再次警示我們,必須創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現行國際貨幣體系,推動國際儲備貨幣向着幣值穩定、供應有序、總量可調的方向完善,才能從根本上維護全球經濟金融穩定。 文中以為此次金融危機的爆發並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反映出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和系統性風險,應當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鈎、並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從而避免主權信用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缺陷,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理想目標。 周小川認為,重建具有穩定的定值基準並為各國所接受的新儲備貨幣可能是個長期內才能實現的目標。建立凱恩斯設想的國際貨幣單位更是人類的大膽設想,並需要各國政治家拿出超凡的遠見和勇氣。而在短期內,國際社會特別是基金組織至少應當承認並正視現行體制所造成的風險,對其不斷監測、評估並及時預警。同時還應特別考慮充分發揮“特別提款權”(SDR)的作用。SDR具有超主權儲備貨幣的特徵和潛力。 周文引起了國際社會高度重視。亞洲幾個國家、巴西、阿根廷和俄羅斯立即對周氏建議表示支持;國際貨幣基金會、聯合國的金融、經濟改革諮詢團負責人,以及全球政治家、經濟學家和社會各界紛起響應。在此特定關鍵時刻,為世界貨幣體系改革登程發揮了歷史性的推動作用。 美國總統奧巴馬、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財長蓋特納以及一些發達國家領導人則迅速表示異議,重申對美元作為全球中心貨幣的信心,強調目前只能維持現狀。但蓋特納向對外關係委員會(Council for Foreign Relations)表示:對這個問題,我們持非常開放的態度;願意就中國提出的建議進行探討。 他們顯然擔心現下針對這問題的認真討論可能會動搖外界對美元的信心,拖低美元匯價及其他貨幣大幅升值,致使全球實現復甦的過程更為複雜。就眼前利益而言,美國不會希望世界金融市場出現取代美元作為世界中心貨幣的特權地位的變局;但一個不依賴於任何強權的公正、健康的可持續國際貨幣體系,不僅是全球化未來光明前途所系,而且根本上符合美國的長遠國家利益。美國終要順應和支持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誠然,今天的危機,還是金融和經濟範疇的危機,尚非世界性貨幣危機,不至於根本動搖美國“金元帝國霸主”地位。因此世界貨幣體系改革不會是一場混亂不堪的救亡運動,也不必要採取激進的方式;卻可能在美元中心地位依然有效的受控態勢中,通過所有利益攸關方,包括危機肇始者美國,共同總結教訓,和平理性、井然有序、從容就道、循序漸進。借用熱力學名詞,亦即以“熵增”最少(損耗最少)的過程展開這場勢在必行的劃時代偉大變革。 英國首相布朗4月2日在第二輪G20金融峰會閉幕禮後,向記者解釋設立超主權國際貨幣的提議,因未能取得與會國的具體共識,安排至2009年9月在美國匹茲堡舉行的第三輪G20金融峰會上討論。意味着這場改革已經達到了不得不啟程的發軔關頭。 時至今日,需要的不僅各國決策者和從業者“超凡的遠見和勇氣”,還要有切實可行的應選方案,至少有概念性的初步方案可供着手研討,否則總是竹林清談、曠日持久、不着邊際、霧裡看花、空中樓閣而已。 除了“特別提款權”(SDR)--- 塵封30年來,不脫嬰兒狀態,本質上仍是仰賴美元和幾種主權國家貨幣的複合物,同樣跳不出“特里芬悖論”怪圈,卻無實際流通能力的“紙黃金”;難道就不能從歷史的、全球的視野,科學的、邏輯的推理,與時俱進,有所想象、有所突破,有所創造發明嗎? 在遠未達到世界大同,國家主權依然林立的今天,世界上近兩百個國家和地區,各自使用着自己的主權貨幣;由於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領域存在差異之大,尚無可能一蹴而就實現無國界的“世界單一貨幣”或“世界元”(World Currency,WCU)。 現實需要的是,好比“瓦格納歌劇的序曲”,率先建立某種過渡性的掛鈎機制,創建一種與國家主權相分離,專用於國際貿易計價、結算和儲備的前期世界貨幣 ---“初級世界元”(World Currency Primary, WCP),與各國主權貨幣聯合運行,從而祛除以某個主權國家的信用貨幣作為世界貨幣的天然不合理性,得以根本糾治“無體系的體系”中強勢國家貨幣“獨霸”全球的積弊痼疾,初步實現“協和萬邦”的世界貨幣體系改革大目標。 唯有產生如此確鑿可用的改革“路線圖”,方能建立堪以付諸實際行動的天下共識。 為了這個目的,本文試圖就此提交一份初步而完整的答卷於下。 悟以往之不諫,知來日之可追也。不揣冒昧,先試為快,只爭朝夕,廣求切磋損益可乎。 1. “初級世界元”並無現成模式 大千世界,近二百個國家和地區,流通着約二百種各行其是的主權貨幣。 全球化時代日益發展的國際貿易和投資活動不能一日沒有通用的世界貨幣;如果不再以某個(一個或幾個)強勢國家的主權貨幣作為世界貨幣,那麼這種世界貨幣將怎樣“憑空產生”(Creates currency out of nothing)呢? 本文不予考慮已被歷史拋棄了的金本位制或金匯兌本位制的信用貨幣方案。 歐元、“特別提款權”和未經實踐的“Bancor”,是3種最典型的,也是最重要的非主權的國際貨幣模式,固然有助於啟發世界貨幣構想,但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足以成為“初級世界元”的現成模式。 歐元區憑藉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同一性,取消了各國自己的主權貨幣,實行單一的區域貨幣制度,10年來成績斐然,並正在擴大涵蓋範圍;但政治上的獨立性和貨幣的統一性仍然存在難於協調的矛盾。在今日非常多元化的世界,顯然不可能套用歐元區的獨特經驗。 歐元前期的貨幣單位是一籃子加權平均計算產生的“複合貨幣”,可以作為一種清算工具,但就其本質而言,則與貨幣作為商品領域價值尺度的性質相矛盾。一切商品只有將其交換價值相對地表現在一種(貨幣)商品上面,以其為“一般等價物”,才能有商品領域統一的價值表現,表現出所有商品相對的交換價值,並通過與同一貨幣媒介的交換實現任意不同種商品之間的交換。一種觀念性的複合型計算貨幣,不能實際成為交換媒介的貨幣,不可能具有同一的價值尺度功能。 國際貨幣基金會的“特別提款權”也是以一籃子多國貨幣共同組成的“複合貨幣”;是為了應對“美元泛濫”、美元危機頻發,經反覆折衝,於1968年設置的一種作為儲備資產的補充而存在的賬面資產,用於彌補各國對外清償力不足,而不是實際流通的貨幣。“特別提款權”和美元的比價是人為規定的,並不是市場化的匯率,難以真正起到調節市場的行為,匯率體系因此而變得更加複雜化;使用時必須向基金會指定的其它會員國換取美元或其他外匯,幷且不能直接用於貿易或非貿易的支付,只能用於成員國政府間結算。 擴大“特別提款權”的應用,無疑有助於抑制美元獨大的“鑄幣稅特權”,紓解美元匯率波動的困擾,可以作為“創建超主權國際貨幣”的先導;但“特別提款權”中,美元仍將維持最高比例(目前為44%),在浮動匯率體制下,只要沒有消除各國主權貨幣流通,美元充當國際貨幣的一切弊病,在“特別提款權”身上同樣存在。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後,國際上一度對“特別提款權”期望甚高,甚至希望它最終取代美元;可是30多年過去了,無論作為結算、計值貨幣或儲備資產,比例微不足道。在國際儲備資產總量中,最高時候也沒有超過5%。“特別提款權”上不了台階,原因很多,除了美國不感興趣,其內在缺陷應該是決定性的因素。 國際貨幣基金會不是貨幣發行機構,“特別提款權”的發行並無實體經濟的支撐,因此“特別提款權”的數量不會很大;若是予以擴大,一旦把這些外匯資產投資到國際金融市場,仍然沒有改變美元儲備貨幣濫發的狀況。 目前任何一種國際貨幣都是以它本國(或本區域)信用來支撐它的國際信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能否支撐這種超國家儲備貨幣的國際信用也是值得懷疑的。 當然,“特別提款權”的定值、分配、發行和管理方式可以改進完善,但這意味着動大手術,不啻另起爐灶。 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英國著名經濟學家梅納特. 凱恩斯提出了命名“Bancor”的世界貨幣方案。“Bancor” 主要用於國際貿易結算,將與各國主權貨幣共存,而非取代本國貨幣的流通。 凱恩斯方案建議成立“國際結算或貨幣聯盟”簡稱“清算同盟”,發揮國際央行的作用,統一發行世界貨幣Bancor,採取30種有代表性的商品(Commodities,糧食、石油、銅材等)作為一籃子確定幣值的根據,其中包括了黃金,以利於穩定幣值。國際央行按照會員國戰前3年的進出口貿易平均值作為最初分配份額,但是會員國並不需要繳納黃金或外匯,等於是免費贈送的。以後則以國際央行的利潤,按份額給各國分配增加準備金;或者通過信貸擴張。逆差國可按份額向“同盟”借款,順差國則應將順差款項存入“同盟”帳戶或購買逆差國的商品。 凱恩斯要求各國央行以本國擁有的“Bancor”為本位,保證本國貨幣與“Bancor”之間的幣值維持確定比例;各國自己的貨幣應與“Bancor”保持一個固定的,但是可以調整的匯率。 凱恩斯計劃中,所有國際貿易一律用“Bancor”計價,出口者收入“Bancor”,進口者則付出“Bancor”;一個國家若能很好保持貿易平衡,在清算聯盟的該國貿易賬戶中,“Bancor”餘額應維持很小甚至等於零。他希望這種貨幣制度可以促進國家之間的貿易平衡。凡是出口超過進口的國家,稱為“債權國”(Creditor nations),因順差而獲得貿易盈餘;反之,凡是進口超過出口的國家稱為“債務國”(Debtor nations),因逆差而造成貿易赤字。 凱恩斯為了解決債權國過分順差的問題,提出如果其儲蓄超過一定水平時,儲蓄國要向同盟支付利息。以促使債權國和債務國積極配合處理過分順差或者過分逆差。 如果債務國最後連信貸額度都用完,則不用說,只有採取貿易管制或者貨幣貶值了。因此英國經濟學家哈羅德(R. F. Harrod)向凱恩斯指出,“從長遠看,清算聯盟並沒有為恢復平衡提供自動機制;如果所有債務國都用盡了它們的定額,則債權國將達到巨大的餘額,這樣我們就又回到原來的地方了。” “凱恩斯方案”有待闡明的問題很多,其中最大的疑點也許是:“Bancor”作為一種全球性的信用貨幣,它自身的信譽擔保的是什麼呢? “凱恩斯方案”背後,其實有着犧牲美國利益,為英國打算盤的很強政治意圖。 “凱恩斯方案”中的清算聯盟靠什麼來發行“Bancor”?在當時情況下,只能進行透支,亦即向美國透支。這意味着美國將付出巨額物質財富,然後收回一大堆“Bancor”,但這些“Bancor”卻向當時幾成一片廢墟的戰後國家買不到什麼。美國將因此承擔起調整巨大“順差”的義務。 作為對照,戰後負債纍纍的英國,不需要繳納黃金或外匯,根據往日經濟記錄,以戰前3年的進出口貿易平均值計算,將憑空獲得巨大份額和一筆巨額資金;可占“Bancor”份額的16%,整個英聯邦可占35%。豈非天上掉下大餡餅。 按照凱恩斯的方案,美國一方面要承擔起史無前例的大規模透支義務;同時美國擁有的巨量黃金就跟一般商品例如煤炭鋼鐵之類那樣,不再具有國際貨幣功能,就此美國就失去在國際金融中的主導地位。 當羅斯福政府參透凱恩斯大師的如意妙旨後,“凱恩斯方案”就註定被美國的“懷特方案”擊敗出局了。 上述3大模式都有顯著的局限性以至不適用性;事實上今日世界不存在一種超國家的“初級世界元”現成模式。下文將就“初級世界元”的根本要素 ---“定值基準”出發,從基本概念上尋求突破,以最大限度體現“初級世界元”的優化設計要求。 2. “購買力平價”(PPP)啟示 在一個約二百種主權貨幣交叉運行的全球經濟體系中,作為世界通用貨幣,必須有一個“定值基準”,即通常所說的固定的“錨”。這個“錨”既不應該是某種主權貨幣,也不再是金銀貴金屬。從貨幣的原始定義出發,這個“錨”的的本來意義應該是貨幣的等價對象---具有足夠代表性的一籃子商品,包括實物和服務。 這一籃子商品不僅代表民生“衣食住行”基本需求的初級商品,不只限於凱恩斯方案里的寥寥30種而已,而應包涵足以完整地反映社會總體購買力的廣泛類目,並按適當的比重加權計值。 這個似乎極難實現的理想化要求,今天因為有了“國際購買力平價指數”的出現,以及電子信息科技的應用而產生了可行性。 1922年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Gustav Cassel,1866-1945)提出購買力平價理論,並在《1914年以後的貨幣與外匯》一書中加以完整的闡述。該理論本質上是最基礎的匯率決定理論。該理論從誕生起,便引起了極大的關注,今天不僅已經獲得實際應用,還在不斷發展和創新。 卡塞爾認為,基於市場匯率進行國家經濟水平比較,其缺點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市場匯率是建立在短期因素的基礎上,經常受貿易限制的不對等性、外匯市場上的過度投機、長期資本流動和政府干預等因素影響而失真,所以用市場匯率轉化GDP往往不能如實反映各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的實際差距。 市場匯率難以準確反映不同國家貨幣購買力的真實比率的主要原因是: 1. 市場匯率及其波動固然與貨幣購買力或物價水平有關,但主要受國際市場上貨幣購買力和物價水平的影響,而可能與各國的國內市場真實狀況脫節。 2. 市場匯率的形成與波動不僅受國際市場狀況的影響,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各國經濟政策和人們預期的影響。例如,在當今世界上,貿易壁壘和外匯限制比比皆是,特別是一些國家非貿易性官方匯率制度的存在,貨幣匯率與其實際購買力相去甚遠。    3. 國際上的經濟往來並不限於商品交易,還包括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國際信貸,國 際投資等資本交易。後者的狀況對匯率的形成和波動也有很大影響,卻不屬於貨幣購買力的範圍。因此,匯率的形成只是部分地與貨幣購買力有關,無法準確地反映不同國家貨幣購買力的實際差別。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經常需要進行國家之間經濟實力的國際比較。利用傳統市場匯率法測算的比較結果越來越不能真實反映各國之間GDP的實際差距,因此需要尋找一種更加有效的方法。從60年代後半期開始,聯合國統計司、世界銀行、美國賓州大學等吸取了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購買力平價計算方法。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決定採用這種方法逐步開展國際間生產、收入的支出總量的比較,從而揭開了“國際比較項目”(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ICP)的序幕。 在“國際比較項目”中,採用“購買力平價法”,即在某一國家,通過調查,收集資料,測算該國代表性商品(實物和服務)以本國貨幣表示的價格,對比基礎國家(一般是美國)購買同樣品種和數量商品的價格,求出不同國家貨幣購買力之間的真實比率,即貨幣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以取代傳統市場匯率,從而免受匯率扭曲的影響,實現國際比較的合理化。據此可以對各國的GDP進行修正,在購買力平價基礎上加以比較。 ICP經歷了由雙邊到多邊,再到分區域比較(區域內多邊比較,再聯合成全球性比較)的發展過程,其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通過價格調查並利用支出法計算的GDP作為基礎,測算不同國家貨幣購買力之間的真實比率(以PPP為貨幣轉換係數),從而取代傳統市場匯率,把一國的GDP轉換成以某一基準貨幣或國際貨幣表示的GDP。 為了通俗地說明購買力平價的概念,英國的《經濟學人》雜誌於1986年9月推出了一個“巨無霸(大麥克堡)指數”(Big Mac index)。 購買力平價的大前提為“一價定律”(Law of One Price):兩種貨幣的匯率會 自然調整至一水平,使不同貨幣購買同樣的“一籃子”貨物時售價相同。“巨無霸指數”的“一籃子”貨品,就是一隻在麥當勞連鎖快餐店裡售賣的大型漢堡包---“巨無霸”(Big Mac)。選擇“巨無霸”的原因是,“巨無霸”在許多國家均有供應,而在各地的製作規格相同,由當地麥當勞的經銷商負責為材料議價。這些因素使該指數能有意義地比較各國貨幣的購買力。 “巨無霸指數”不是一個正式的經濟指數,只是用一種大家熟悉的商品來測量兩種貨幣的匯率理論上是否合理。此後該雜誌每年出版一次新的指數。該指數在英語國家裡衍生了Burgernomics(漢堡包經濟)一詞。 兩國的“巨無霸”的購買力平價匯率的計算法,是用一個國家的“巨無霸”當地貨幣價格,除以另一個國家的巨無霸當地貨幣價格。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該商數用來跟實際的匯率比較,要是商數比傳統匯率為低,就表示第一國貨幣的匯價被低估了;相反,要是商數比匯率為高,則第一國貨幣的匯價被高估了。 該指標將各國的麥當勞店的“巨無霸”銷售價格進行了比較。假設一隻巨無霸在美國的售價為 $2.50,英國的售價為 £2.00;購買力平價匯率就是2.50/2.00 = 1.25。 要是一美元能買入 £0.55(或 £1 = $1.82),則表示就兩國“巨無霸”的售價而言,英鎊兌美元的傳統匯價被高估了: (1.82-1.25)/1.25 = 45.6%。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以後的真實匯率將會向購買力平價匯率靠攏。 2004年1月,《經濟學人》又推出了“Tall Latte index”(中杯鮮奶咖啡指數);計算原理同上,但以全球流行的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取代了“巨無霸”。 顯然,用漢堡包測量購買力平價有其局限性;比方說,當地稅收、商業競爭力及漢堡包材料的進口稅可能無法代表該國的整體經濟狀況。在許多國家,上麥當勞這樣的國際快餐店用餐要比在當地餐館貴,而且不同國家對“巨無霸”的需求也不一樣。例如在美國,低收入的家庭可能會一周幾次在麥當勞進餐,但在非洲鄉村,低收入者可能從來就不去吃“巨無霸”。儘管如此,“巨無霸指數”廣為經濟學家引述。 為了便於下文引出關於“初級世界元”的新概念,現在讓我們再以麥當勞連鎖快餐店的整體商品為例,說明一籃子多種商品的購買力平價方法如下: 假定麥當勞在各國銷售的產品規格相同,具有充分可比性,然後在其中選出20種代表性產品,並按其銷售水平,確定其公允的權重。比如以最普遍食用的“巨無霸”(Big Mac)為1,可列出:魚柳堡為0.55,海鮮色拉0.32,雞塊0.26,炸薯條(中號)3.8,咖啡(中號)1.9…… 在某一個國家,購買這一籃子20種產品要用該國貨幣R元,可由下式算出, R = Σ Mi x Qi 式中M為麥當勞產品每一單位的該國貨幣售價,Q是它的權重;i表示不同種類商品序列,在本例中i為 1,2,3 …… 20。 如果R值在中國為220元人民幣,在美國是40美元;則麥當勞的人民幣對美元購買力平價匯率為220/40 = 5.5。 請注意,如果我們創設一種具有剛性定值基準的通用貨幣W元,定義每1個W元可以購買一個上述麥當勞籃子,而且這種購買力從此固定不變,成為剛性指標。那麼上述籃子的某種貨幣價格,就等於該貨幣與W元的購買力平價匯率。按上例,美元的購買力平價匯率等於40,人民幣的購買力平價匯率等於220;人民幣對美元購買力平價匯率為5.5。 各種貨幣的購買力變化時,例如通貨膨脹率不等於1時,它們同W元的購買力平價匯率就要進行修正。 舉例: 現時與基期比較,美元通貨膨脹率為6%。假如基期的1W元等於40美元,則現時將修正為:(1 +6 %)x 40 = 42.4美元。 這就是說,基期時,用40美元可以換得1W元,買得到一個上述包括20種代表性產品的麥當勞籃子;現時則需用42.4美元換取1W元,同樣買得到一個一模一樣的麥當勞籃子。 這種具有剛性定值基準的通用貨幣W元,就是本文即將提出的“初級世界元”定值基準的新概念雛形;下文將作詳細說明。 2002年,世界銀行建立了“國際比較項目”的全球辦公室(Global Office), 主持全球ICP業務;相應設立了一個專門提供技術諮詢的機構 (Technical Advisory Group,TAG)。在世界五大地區,即非洲、亞洲及太 平洋、獨聯體、拉丁美洲和西亞,設立了地區辦公室(Regional Offices) 。歐盟統計局(Eurostat)和發達國家組成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簡稱“經合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則已將該項活動納入到日常統計工作中,定期收集、測算和 公布PPP統計數據,把“國際比較”的結果作為其國民核算統計資料的組成部分。大多參加國設有國家統計辦公室(National Coordinating Offices),負責該國ICP數據(國家統計、物價和工資等)收集和評估,並輸入數據庫。 “國際比較項目”中採用的分類方法,基本上以聯合國等國際性統計組織共同制定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為準,僅作局部調整,如將政府消費中用於居民健康、教育、文化服務和社會福利的部分轉入居民最終消費中。最終將商品和服務項目分為居民最終消費支出、社會最終消費支出、固定資產總形成、流動資產增加和淨出口5個支出大類,再在每個支出大類中劃分小類,共分163個類目。這些類目,包括了各國民眾都需要的兩千多種代表性商品(實物和服務)。 在確定這些代表性商品和服務項目時,既要遵循商品同一性、可比性和相同代表性的原則,又要考慮各國的消費習慣和結構。商品的同一性和可比性要求對比國家或地區的商品規格、等級型號、包裝、材料、沒計及銷售條件等應基本相同和可比, 商品的代表性原則要求所調查的規格品在對比國家或地區之間應有較高的代表性。 然後對此進行調查、搜資,測算全國的平均價格,用加權平均法求出各國貨幣在本國的實際購買力(真實幣值),再按幣值(而不是匯率)將各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換算成美元數。 下表摘錄“國際比較項目”(ICP)測算規範中的食品部分為例。 表1 ICP測算規範摘錄---食品和非酒精飲料 110100食品和非酒精飲料(Food and non-alcoholic beverages) 110110 食品(Food) 110111 麵包和穀類(Bread and cereals) 110111.1 水稻(Rice) 110111.2 其他穀物,麵粉和其他穀物製品(Other cereals, flour and other cereal products) 110111.3 麵包(Bread) 110111.4 其他麵包店產品(Other bakery products) 110111.5 麵食製品 (Pasta products) 110112 (肉類)Meat 110112.1 牛肉和小牛肉(Beef and Veal) 110112.2 豬肉(Pork) 110112.3 羔羊,羊肉和山羊(Lamb, mutton and goat) 110112.4 家禽(Poultry) 110112.5 其他肉類及肉製品(Other meats and meat preparations) 110113 魚類(Fish) 110113.1新鮮,冷藏或冷凍的魚和海鮮(Fresh, chilled or frozen fish and seafood) 110113.2經防腐加工或處理的魚類和海鮮(Preserved or processed fish and seafood) 110114牛奶,奶酪和雞蛋(Milk, cheese and eggs) 110114.1新鮮牛奶(Fresh milk) 110114.2經防腐加工牛奶及其他乳製品(Preserved milk and other milk products) 110114.3奶酪(Cheese) 110114.4蛋和蛋產品(Eggs and egg-based products) 110115 油脂類(Oils and fats) 110115.1黃油和人造黃油(Butter and margarine) 110115.3其他食用油脂(Other edible oils and fats) 110116 水果類(Fruit) 110116.1新鮮或冷凍水果(Fresh or chilled fruit) 110116.2冷凍,經防腐加工或處理的水果以及水果製品Frozen, preserved or processed fruit and fruit-based products 110117 蔬菜類(Vegetables) 110117.1 新鮮或冷凍蔬菜,不包括馬鈴薯 (Fresh or chilled vegetables other than potatoes) 110117.2 新鮮或冷藏馬鈴薯(Fresh or chilled potatoes) 110117.3 冷凍,經防腐加工或處理的蔬菜以及和蔬菜製品(Frozen, preserved or processed vegetables and vegetable-based products) 110118 糖,果醬,蜂蜜,巧克力和糖果(Sugar, jam, honey, chocolate and confectionery) 110118.1 糖(Sugar) 110118.2 果醬,橘子醬和蜂蜜 Jams, marmalades and honey 110118.3糖果,巧克力和冰淇淋(Confectionery, chocolate and ice cream) 110119 未分類食品(Food products n.e.c.) 110119.1 未分類食品(Food products n.e.c.) 110120非酒精飲料(Non-alcoholic beverages) 110121咖啡,茶和可可(Coffee, tea and cocoa) 110121.1咖啡,茶和可可(Coffee, tea and cocoa) 110122礦泉水,軟飲料,水果和蔬菜汁(Mineral waters, soft drinks, fruit and vegetable juices) 110122.1礦泉水,軟飲料,水果和蔬菜汁(Mineral waters, soft drinks, fruit and vegetable juices) 對於一些在某個國家無法收集到價格資料的品類,ICP測算規範容許以其他適當的相似品類替代計算。例如“成套渡假服務”(Package Holidays),可用交通、旅館和餐廳服務等的購買力平價作為替代。 從1968年正式啟動至今的30多年來,ICP已成為遍及全球各地區的最大國際資料收集機構,參加國達到150國,包括歐元區和經合組織的43個國家;並完成了6個階段的比較報告。 儘管購買力平價法還存在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但其理論框架和具體計算方法的科學性已基本獲得國際統計界和經濟學界的認可。 目前使用PPP法求得的GDP,較之用市場匯率法換算為美元求出的GDP為高。這是因為市場匯率經常低估了欠發達國家的購買力。如下表所示,2005年GDP按PPP法,印度在全球中的比重超過4%,而用市場匯率法時只有2%。作為對照,按市場匯率法的GDP,美國高占29%,用PPP法時則降為23%。 表2 2005年不同方法計算GDP在全球比重(%)結果 國家 PPP法 市場匯率法 美國 23 28 中國 10 5 日本 7 10 德國 5 6 印度 4 2 英國 3 5 法國 3 5 俄羅斯 3 2 意大利 3 4 巴西 3 2 這種情形在2008年的GDP報告中仍然看得很清楚。 表3 2008年不同方法計算GDP在全球比重(%)結果 國家 PPP法 市場匯率法 美國 21 24 中國 11 7 日本 6 8 德國 4 6 印度 5 2 英國 3 4 法國 3 5 俄羅斯 3 3 意大利 3 4 巴西 3 3 表4 按常規匯率法求出的全球和前十名2008年度GDP(百萬美元) 全球 60,689,812 歐盟 18,394,115 ----------------------- 1. 美國 14,264,600 2. 日本 4,923,761 3. 中國 4,401,614 4. 德國 3,667,513 5. 法國 2,865,737 6. 英國 2,674,085 7. 意大利 2,313,893 8. 俄羅斯 1,676,586 9. 西班牙 1,611,767 10. 巴西 1,572,839 (來源:IMF) 表6 按購買力平價法(PPP)求出的全球和前十名2008年度GDP(百萬美元) 全球 68,996,849 歐盟 15,247,163 ----------------------- 1. 美國 14,264,600 2 中國 7,916,429 3. 日本 4,354,368 4. 印度 3,288,345 5. 德國 2,910,490 6. 法國 2,865,737 7. 俄羅斯 2,260,907 8. 英國 2,230,549 9. 法國 2,130,383 10.巴西 1,981,207 (來源:IMF)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穩定增長,因此吸引了國際組織和各國的經濟學家們對中國的的經濟規模進行估算。1992年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勞倫斯. 薩默斯聲稱,按PPP計算的中國的經濟規模已高達美國的45%。1994年美國正式提出聲明,認為中國不是發展中國家,使中國未能在關稅和貿易總協定轉變成為WTO之前入關。2002年世界銀行公布,按PPP測算中國的經濟總量為57320億美元,位居世界第2位,僅次於美國。這些輿論促使中國意識到需要理解和研究國際比較的方法,以利正確估量經濟指標,認清實際國情。 中國自1996年起加入ICP,現有11個城市參與工作,分別為北京、上海、重慶、哈爾濱、武漢、廣州、西安、大連、寧波、廈門、青島。目前還在試點調查階段,結果主要用於政策研究。 購買力平價理論直接從貨幣的基本功能(購買力)出發,邏輯性強,便於理解,表達式簡單明了;但是,由於世界經濟領域的高度複雜性,購買力平價理論還存在很多困難和不足之處,還不是一個完美的匯率決定理論,匯率與價格之間的因果關係並沒有在其中充分闡釋清楚,至今還存在着不少爭議。 批評者認為,作為評價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購買力平價未能反映很多要素的作用,如國民收入、國際資本流動、生產成本、貿易條件、政治經濟局勢等對匯率變動的影響,也忽視了匯率變動對購買力的反作用。 諸如運費、關稅、商品不完全流動、產業結構變動以及技術進步等會引起國內價格的變化從而使“一價定律”與現實狀況不符,除非據以作出適當修正,但這樣將使得計算工作變得更加複雜。 該理論在計算具體匯率時,存在許多困難。主要表現在物價指數的選擇上,是以參加國際交換的貿易商品物價為指標,還是以國內全部商品的價格即一般物價為指標,很難確定。而且不同國家的人對於同一種商品的估價是不同的,例如一種在甲國是奢侈品的商品,在另一個國家可能只是一般日用品。而購買力平價不能區別這種情況。 目前購買力平價法應用中顯示的主要問題有: 1.可能高估發展中國家的貨幣購買力 一方面,發展中國家正處於經濟轉型階段,對外開放程度相對較低,以建築產品、服務項目為主要內容的非貿易品占相當大的比重。而且,這些非貿易品質量較差,其價格相應也低於國際價格。如果將這部分非貿易品與國際市場上質優價高的商品服務相比較,必然會高估發展中國家的貨幣購買力,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政府對教育、醫療、房租、工資等項目給以不同程度的補貼,價格機制不甚完善,價格扭曲較為嚴重,有相當一部分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偏低。這樣也會造成發展中國家的貨幣購買力的高估。 2.商品代表性難以保證 由於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消費水平和消費習慣存在較大的差別,不同國家間的產品質量差異很大,要在各國選取絕對相同的貨物和服務幾乎是不可能的,並且產品的代表性也很難保證,對於一國來說具有代表性的產品,對於其他國家則不一定具有代表性。 3.權數確定受發達國家的影響 在整個世界的經濟中,發達國家擁有全部經濟總量中的絕大部分,處於主導地位,只要比較中將價值指標作為計算權數的基礎,發達國家的影響就不可避免。儘管ICP為消除發達國家對權數的影響已經做了很多努力,但發達國家在權數確定中依然起着決定作用。 4.價格資料的收集和處理具有相當的靈活性 關於價格資料的收集,很難對各國作出嚴格統一的規定,這就使各國平均價格的計算存在很大靈活性,如樣本城市和平均方法的選擇都有很大的調整餘地。一個國家可能從某種目的出發,人為地拉高或調低該國的平均價格,造成失真現象。 當前實際應用中,由於不同視角和修正因素的介入,產生了許多不同的計算方法。 計算方法需要區分雙邊比較和多邊比較這兩個層次。就雙邊比較而言,可以運用統計學上的拉氏指數(Laspeyres index)、派氏指數(Paasche Index)和理想指數 等方法;首先要確定進行比較的產品,其次要獲得在兩個國家購買相同最終產品組合的支出比率,通常要求能通過國家互換檢驗(又稱為基國不變性檢驗)和要素反向檢驗。就多邊比較而言,除了上述要求之外,還要求能夠通過傳遞性檢驗,目前開發的方法包括“星體系法”、CPD法即國家-產品-虛擬法(country-product-dummy method)、EKS法(Elteto、Koves 和 Szulc開發)、G-K(Geary-Khamis)法等。 今天在GDP計算中,購買力平價法還不能完全取代常規的市場匯率法的結果。學者 們正在繼續發展和修正購買力平價理論,以求更好地與實際情況相吻合。 3. “初級世界元”新概念 “國際比較項目” 的“購買力平價法”用於GDP計算或經濟發展水平評價,還有許多難點有待克服,但已為“初級世界元”提供了有用的“定值基準”資源。 本文建議“初級世界元”採取“國際比較項目”的全球通用計價規範定義的大籃子作為“定值基準”。 設“初級世界元”(World Currency Primary, WCP)簡稱WCP,符號為W的花體字W。 本章“5-1-3”的麥當勞連鎖快餐店整體商品大籃子例子中,已提到了一種具有剛性固定“定值基準”的雛形通用貨幣W元的概念。 現在讓我們把這個籃子擴大為整個國家的購買力平價計值籃子,其中裝有“國際比較項目”全球辦公室(Global Office)規範的ICP各級類目(目前為5大類下分163個子目)所屬兩千多種按照一定權重組合的代表性商品(實物和服務)。只要這個籃子裡的商品品種和權重比例符合上述規範,其總規模可以人為地小大由之,隨意確定,不影響各種貨幣藉以相對比較購買力。 為方便起見。規定1個WCP的剛性固定購買力等於該籃子商品,任何一種貨幣購買該籃子需化R個單位,則該貨幣對WCP的匯率E = R/1 = 1 為方便起見,試用目前國際主要通用的主權貨幣美元來描述和設定這個籃子的初始總規模。 假定在某一個基期(各指標下標為o),該籃子的總規模為價值1美元,即Roa = 1 則基期美元對WCP的原始匯率為Eoa = Roa /1 = 1,W1=$1 又如,該基期用人民幣購該籃子要花Roc = 6.8;此時人民幣對WCP的原始匯率為Eoc = Roc/1 = 6.8 則該基期人民幣對美元的原始購買力平價匯率Eoca = Eoc/Eoa = 6.8/1 = 6.8 在實際應用中,需按本幣購買力的變化對基期的原始匯率進行修正,乘以有關修正係數,從而得出實際的購買力平價匯率: 1. 通貨膨脹修正係數α 在基期以後的某個時候,任何主權貨幣的購買力都會發生變化,但WCP的購買力是剛性固定的,因此要對基期的原始匯率作相應修正。 2. 稅務修正係數β 向某個國家購買商品時,如果要承擔該國關稅和其他稅務時,相當於提高了價格,降低了購買力,因此要對基期的原始匯率進行修正。 3. 其他修正係數γ 考慮通貨膨脹和稅務以外的購買力修正因素,包括基於歷史原因的緩衝性調節因素。 例如,為了照顧到維持改革前出口水平的需要,適當調高某種貨幣對W的購買力平價匯率(貶值),此時γ>1;反之,為了照顧某種貨幣維持強勢地位(增值),則γ<1。 最後,某一貨幣對WCP的實際匯率等於基期原始匯率與3個修正係數的乘積: 實際的貨幣購買力平價匯率E = αxβxγxEo 式中Eo為基期的貨幣購買力平價匯率 承接上例: 與基期比較,美元的通貨膨脹率為6%,則αa = 1 + 6% = 1.06,又有βa = 1.08,γa = 0.93;基期的貨幣購買力平價匯率Eoa = 1 則該時刻美元(對W)的實際購買力平價匯率Ea = 1.06 x 1.08 x 0.98 x 1 = 1.12;即W1 = $1.12 同期,假如人民幣的通貨膨脹率為4%,則αc = 1 + 4% = 1.04,又有βc = 1.07,γc = 1.1;基期的貨幣購買力平價匯率Eoc = 6.8 則該時刻人民幣(對W)的實際購買力平價匯率Ec = 1.04 x 1.05 x 1.02 x 6.8 = 7.57; 即W1 = ¥7.57 此時,人民幣對美元的購買力平價匯率Eca = Ec/Ea = 7.57/1.12 = 6.76 依此類推。 嚴格地說,對原始匯率的修正,應在每件商品的基礎之上定期進行,但事實上目前不可能在一個較短的周期(比如按月)內按時獲得這些數據,只能在年度的購買力平價報告中完成全面性的統計。為此,開始實行時,可先採用公允的近似綜合性修正係數,例如利用月度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作為通貨膨脹指數,求得通貨膨脹修正係數,然後在取得年度購買力平價指數時精確修正之。 在這裡,“初級世界元”單位就等於一個作為定值基準的商品大籃子,是一種“我即籃子”或“籃子即我”的恆等關係。 “初級世界元”單位直接等同於全球“統一”的可比商品籃子,具有比金本位制或金匯兌本位制中黃金更為確定的剛性定值基準,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保證具有相同的購買力。 用黃金表現與各種商品的價值是浮動的,甚至是人為規定的,而“初級世界元”完全超越了這種非理性和局限性. 據此定義的“初級世界元”獨立於一切主權貨幣,祛除了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美元身兼兩職、顧此失彼的窘困,“特里芬悖論”不復存在。 統一使用W元進行國際貿易時,就不再存在匯率問題,也用不着儲備外匯,貨幣面前人人平等,誰都不會吃虧,誰也不能占鑄幣稅便宜,往日強勢國家主權貨幣充當世界貨幣訴不盡的積弊痼疾一掃而空。 如果W元擴大應用於個人生活領域,意味着人人手中可以握有比黃金、鑽石更加可靠的“恆值資產”,走遍天下,無論何時,購買力堅挺不變。 據此定義的“初級世界元”還只是一個概念符號,本身沒有任何天然的信用保障可言;也就是說,當你拿了一個W元去換取該籃子商品時,供應方憑什麼承認你的W元確實具有這個購買力呢?因此“初級世界元”不可能獨立存在與流通;W元只有與各國主權貨幣聯合運行時,方才產生信用保障,形成交換價值,成為有效的國際通貨。 具體地說,某個國家決定採用“初級世界元”時,須按該國本幣購買力平價匯率換算得出的當量本幣數額,用來來換取W元。例如A國要取得2億W元,就要按當時A國本幣A元購買力平價匯率,比如3.75,求出的當量本幣為 3.75 x 2 = 7.5億A元,向“初級世界元”的發行者換取2億W元。 此後,在某個檢測時刻,如果A國仍保有該2億W元,其本幣購買力平價匯率變化到了3.93,則須向“初級世界元”的發行者補繳(3.93 – 3.75)x 2 = 0.18 x 2 = 0.36億A元,以維持W元的恆值原則,保證1個W元隨時可以在該國市場買到原定的一籃子商品。 如果所有參與WCP體系的國家都按此辦理,則不論什麼時候,W元在所有這些國家的購買力穩定不變,成為超越國家主權的恆值型國際通用貨幣。 “初級世界元”新概念,可以說是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美元角色的合理化分解、更新和重組的改造型式。其所以可行,因為今天有了“國際比較項目”的“購買力平價法”,提供了合理化的定值基準資源,又有現代信息高科技滿足了實際操作必要的技術手段,這都是凱恩斯時代志士仁人奢想而不可得的非常有利條件。 “初級世界元”啟動後,將自動包涵了區域性貨幣合作追求的許多功能,異曲同工、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從而加快實現了區域性貨幣合作的奮鬥目標。 儘管這種定值基準體系目下尚非完美,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解決,但已成為公允的“國際比較”可行之道,並在聯合國主持下付諸實際應用。今日用之於構建“初級世界元”,可以提供最大限度的相對合理性,隨着“國際比較項目”下“購買力平價法”的發展進步,“初級世界元”的定值基準也將相應趨於完善。 “初級世界元”新概念,是在全球時空範圍立足“天下之大本”,遵循“致中和”原則,“和而不同”,通權達變,冀求自動維持“無過無不及”運行狀態的優化組合構想;藉此導出以下設計綱要,作為框架性的可操作實施方案。 4. “初級世界元”框架方案 1. 主管機構 聯合國宗旨之一為構成一協調各國行動之中心,以達成促成國際合作,解決國際間屬於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之國際問題的共同目的。根據聯合國憲章第9章第55、59條,建議聯合國接受會員國關於創設初級的前期的世界貨幣的提案,通過決議成立“世界貨幣聯盟”(Union of World Currency, 簡稱UWC),為“初級世界元”制訂法規、負責發行、清算、協調、監督;發揮管理中樞的作用。 “世界貨幣聯盟”下設“世界貨幣管理局”、清算銀行和金融研究院等職能機構。清算銀行相當於“初級世界元”的中央銀行。 聯合國現有的有關專門機構“國際貨幣基金會”,以及世界銀行集團(指世界銀行及其附屬機構,即國際開發協會和國際金融公司)等,可與“世界貨幣聯盟”合併,適當精簡、充實、調整,成立一個聯合國貨幣合作委員會。 2. 名稱和符號 “世界元”的英文名稱:World Currency,WCU “世界元”的貨幣符號:Ω(最後一個希臘字母Omega的大寫) “初級世界元”的英文名稱:World Currency Primary, WCP “初級世界元”的貨幣符號:W(最後一個希臘字母Omega的小寫) 3. “世界貨幣聯盟”成員國 以同意在國際貿易領域採用WCP為先決條件,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可根據自己的情況,按照自己的時間表自由申請成為“世界貨幣聯盟”成員國(包括國家和地區,下同)。成員國可以自由退出,只需事先書面通知,並結清財務。 “世界貨幣聯盟”不干涉成員國的國內貨幣政策,但要求執行“世界貨幣聯盟”的管理規則;其通貨膨脹率、財政赤字、貿易赤字、政府債務、國債利率和匯率波動幅度等經濟指標須符合規定的標準,如某些指標尚未滿足要求,但差距在許可範圍之內,可先行加入,同時訂定若干分階段實現達標的具體進度表。 成員國須承諾接受貨幣發行量監督和商品價格調查審計,力求進出口貿易平衡,履行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的國際責任。 “世界貨幣聯盟”的重大決策,由成員國投票決定。成員國的投票權,按其GDP水平和國際貿易規模占全球份額進行分配;每5年調整一次。 如果成員國嚴重違背應循規則,或達不到規定的經濟指標要求,“世界貨幣聯盟”可採取適當的懲戒措施,直至中止其成員國資格。 4. WCP的定值基準和匯率 WCP採取“國際比較項目”(ICP)的全球通用計價規範定義的“大籃子”作為“定值基準”,據此確定WCP的原始匯率;經通脹和稅務等修正後成為實用匯率。 這是一個釘住ICP的剛性固定的定值基準,只有在“國際比較項目”修改其購買力平價計值籃子時,才需要跟着進行調整。此時可將調整前後的籃子價值設為相等(按全球各個主權貨幣加權平均的複合貨幣計),以維持定值基準體系的連續性。 5. WCP的基本功能 WCP作為前期的世界貨幣,並非替代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現行主權貨幣,也不試圖施行世界單一貨幣,而是在各成員國內部流通主權本幣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一種國際性特殊職能貨幣。 WCP專用作國際市場的統一流通手段,而非國內流通貨幣。 凡是加入“世界貨幣聯盟”的成員國,外貿經濟往來統一經由清算銀行使用WCP記帳和結算。 在取得充足經驗和完善化的基礎上,WCP使用範圍可逐步擴大至商業銀行和金融市場,辦理以WCP計價結算的國際性存貸、債券、旅行支票和信用卡等基本金融業務,國際投資,以至虛擬經濟交易。 WCP以電子貨幣為主;但也可以是現金紙幣形式。 在任何國家和地區,現金紙幣形式的WCP不能用於內部市場,必須在銀行或專門的兌換機構按當時匯率轉兌為本幣後,方可進入流通領域。 6. WCP的發行 聯合國“世界貨幣聯盟”所屬清算銀行負責向成員國WCP發行事宜。 “世界貨幣聯盟”按成員國周轉需要的儲備額* 發放WCP;各成員國須按WCP匯率,向清算銀行繳納與所得WCP數額“等值”的本幣為抵押,並定期按照WCP匯率的變動情況,調整其應繳納本幣。 清算銀行收到的上述本幣,應返存至該國政府(財政部、中央銀行),按固定利率收取利息。 成員國政府與清算銀行之間的這種“互換”關係,某種意義上近似於美國聯邦政府以國債券換取美聯儲發行的貨幣的關係;不同的是相互存在一種特有的“購買力保障”機制,以維護WCP購買力恆定不變**。 * 衡量成員國需要的WCP周轉額,可參考當今外匯儲備規模充足性標準。1960—1990年間流行的特里芬原則所關注的是進口支付,認為外匯儲備要滿足3個月進口所需;但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後,隨着許多國家資本賬戶相繼開放以及90年代以來世界性金融危機頻繁發生,特里芬規則已不足以維持國際清償力和抵禦外部金融危機衝擊,因此各國普遍提高了執行標準;2004年各國外匯規模達到進口額的月數大體為:亞洲國家10個月,非洲國家8個月,西方國家6個月。 按照格杜特-格林斯潘(Guidott & Greenspan,1999)和IMF(2000-2001)提出的儲備充足性標準,應該超過一年期債務清償表列出的官方外債和短期外債的總額,並且能滿足一年內管理外部資產所需的流動性用匯。 以中國為例,2008年中國的進口額11331億美元,按支付6個月進口需要計為5665.5億美元。如果執行格杜特-格林斯潘-IMF規則,2007年底中國外債總額為3736億美元,其中需要在一年內支付的外債為2201億美元(包括1331億美元貿易信貸餘額)。兩者合計為5665.5 + 2201=7866.5,應不超過8000億美元。 ** 美國政府沒有貨幣發行權,“美元”是由美聯儲發行的“美聯儲券”。理論上美聯儲對基礎貨幣的投放有三個渠道:購入美國政府債券、再貼現貸款及特別提款權。但是,從美國聯邦儲備體系形成以來,購買美國政府債券一直是投放基礎貨幣的最主要渠道。截至2008年1月30日,美聯儲共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8143億美元,其中以持有政府債券資產形式投放的約7184億美元,占88.2%。 7. WCP的信用保障 WCP系無儲備發行,本身並無任何資產支持。 WCP作為一種特殊的信用貨幣,其信用保障來自各成員國繳納的“等值”本幣的購買力。這些本幣與WCP的交換,不是一次性的貨幣買賣,而是一種“購買力保障”的抵押關係,要求隨時保持購買力等值關係。為此須定期按照“本幣”購買力的變化,補足或沖減所繳納的“本幣”,以維持每一個WCP單位在全球各成員國都擁有不容置疑的購買力“恆值”。 目前“國際比較項目”(ICP)按年度提供完整的比較報告,還不能按月發布可供計算WCP匯率所需的數據資料。為了及時校正各成員國貨幣與WCP的等值關係,可利用各國每月發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 推算、調整其本幣抵押金額;在年度結算時按購買力平價指數(PPP)進行修正,使符合實際的 WCP匯率。 * ICP是一種“空間指數”,每個比價項目必須是各個成員國共有的可比項目。CPI是一個“時間指數”,在各個指數時期內,應有相同的比價項目。此外,ICP的一籃子商品較CPI的廣泛得多;在許多國家,CPI僅在省會城市收集價格,而ICP鼓勵在全國各地包括農村和城市地區全面收集價格。專家們正努力幫助一些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高統計能力,以加強CPI的代表性。 8. WCP過渡期的照顧辦法 這場改革中,擁有不同程度鑄幣稅特權的發達國家必須放棄這方面的既得利益,新興經濟體在匯率重估中難免有所損失,持有巨額外匯儲備的國家將會面臨處理困難,所以前期協商取得共識的艱難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緩解各方面的利益衝突,可在執行“初級世界元”方案的一個過渡期內,對“初級世界元”匯率作出特殊照顧性的修正,亦即利用本文第3節中談到的第3項修正,對有關國家匯率設定一個各方認為可以接受的緩衝性修正係數γ,以彌補其一定時期的損失。具體而言,在過渡期間,對美國可提供一個有利於維持美元強勢的匯率修正係數,對中國,要有一個有利於支持出口競爭力的匯率修正係數;諸如此類。 9. “世界貨幣聯盟”成員國的外匯儲備處理 現在世界上只有美國可以不需要為國際貿易建立外匯儲備,因為本幣美元就是世界公認的主要儲備貨幣。當WCP體系投入運行後,所有成員國都可以用本幣換取WCP作為國際通貨,意味着與美國一樣告別了國際貿易的外匯儲備時代,同時消除了傳統市場匯率的困擾,並得以有效防範外匯炒家的投機性攻擊。 各國除了自身本幣發行的儲備需要外,現有外匯儲備的很大部分不再有保留的必要,可以逐步用於國際貿易、國際投資,或轉換成為更有效益的資產形式。“世界貨幣聯盟”將協助各國處理外匯儲備。 以中國為例,現有外匯儲備高達1.95萬億美元,超過充足性標準要求逾倍(參見本節之6*)。一旦執行WCP體制,這些巨額外匯儲備基本上不必保留,應對之道包括: 1. 清算銀行可接受外匯儲備的一部份,轉換為日常周轉所需的WCP。清算銀行收到的這些外匯,將存入該外匯貨幣發行國政府(財政部、中央銀行)收取利息,但此後因人民幣與WCP匯率變化所作調整,須由中方按人民幣結算。 2. 建議其餘部分儘可能仍以外匯形式用於對該外匯貨幣發行國採購或投資,或轉換為WCP後用於其他國家,建議重點考慮非常需要而又無法自給自足的一些方面:如能源與礦產資源領域;大宗商品;國際藍籌公司或全球500強企業股份(旨在獲取收益,不一定要求控股);意義重大的進口技術、設備的投資項目,戰略石油、天然氣、核燃料基地建設等。 3. 目前中國基礎貨幣投放以外匯儲備為主要渠道,貨幣發行的鑄幣稅收入遠沒有充分轉化為可提高全民福利的財政支出;同時外匯儲備的單向巨額增長,造成了基礎貨幣的被動投放,也容易扭曲經濟運行結構。因此,改革中國的基礎貨幣投放機制是未來貨幣政策的必然選擇。 10. 成員國賬戶平衡管理 各成員國在“世界貨幣聯盟”的清算銀行設有賬戶。進口者從貿易賬戶中付出儲備的WCP;出口者則收入WCP,存入貿易賬戶。一個國家若能在一定周期內很好保持貿易平衡,其貿易賬戶中起訖餘額之差應維持很小甚至等於零。 出現較大逆差的國家,將向“清算銀行”支付更多本幣以換取WCP支持其進口貿易,這些本幣將返存入該國央行,相應增加該國的利息支出;從而敦促這些國家採取適當的國內政策(例如貨幣貶值)加強出口,回收進口支出的WCP,實現貿易平衡。 出現較大順差的國家,在“清算銀行”貿易賬戶中出現大量餘額,如超過一定份額,將被徵收費用;旨在驅策這些國家設法花掉盈餘的WCP,逐步消除貿易盈餘,使之流返逆差國。 這種收費,並非嚴厲的懲罰,而是體現為一種溫和的反饋機制,以求維持貿易平衡,建立一個可持續的經濟運行模式。 11. “世界貨幣聯盟”經費 “世界貨幣聯盟”是非營利機構。啟動費用由聯合國撥給。清算銀行存入成員國中央銀行的本幣,可得利息收入,此外尚有向貿易順差過大國家徵收的費用;所有收入除供作營運開支,其餘將用於支持國際性世界貨幣基礎理論與實踐方法的研究開發事業、“定值基準”調查統計及有關管理業務,以及獎勵常保貿易平衡的國家的模範管理機構等。 12. 國際貨幣保障協定 為了確保在聯合國主持下,“初級世界元”體系能夠應對各種意料不到的特殊困難;要求以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為核心的主要國家(可以是G20或更大範圍)簽訂《國際貨幣保障協定》。規定締約國在“世界貨幣聯盟”提出要求時,有義務出資和行動,發揮全球治理的主力作用,排憂解難,克服危機,保障“初級世界元”長期穩定、持續正常運行。 5.“初級世界元”如何暢行萬邦?--- 個人消費、國際貿易清算操作舉例 “初級世界元”的好處,上文已反覆說明;一旦實施,今日世界貨幣體系中強勢主權貨幣霸權造成的積弊痼疾一掃而空,意味着一個導向貨幣面前人人平等的新紀元從此開始。 “初級世界元”是萬國通用的國際貨幣,與各國國內使用的主權貨幣相輔而行。如果你不與外國打交道,當然用不着國際貨幣;但在全球化大潮中,我們的世界已成為幾乎處處瞬息可及的“地球村”,說WCP人人有關,恐不為過。 WCP給世人帶來的,不僅是倫理上、經濟上的合理性,而且還有方便性。 在“初級世界元”體制下,世界各國的個人生活、企業經營中,如何在國際活動中具體運用WCP?下面試舉兩例說明。 1. 個人出國消費舉例 家住上海的中國公民張先生要去週遊世界。所到之處,只要是WCP成員國,他不必攜帶美元、歐元、人民幣或是任何一個國家的貨幣;只消備有WCP就萬事大吉,紙幣或電子貨幣均可,當然後者尤其方便。 張先生可以事先在上海的中國國際銀行,用人民幣按當時匯率換取適量WCP紙幣,隨身攜帶到國外。他可在任何WCP成員國的國際銀行按當時匯率換出那裡的本幣,在該國隨意消費;化不完時可以換回WCP,到另一個成員國去消費。他持有的WCP,無論何時何地都有恆定的購買力,而且通用無阻,只是不能像本幣一樣直接購物消費。 或者,張先生在上海的中國國際銀行辦好一張國際通用的WCP銀行記賬卡(信用卡),事情就更簡單了。這張卡中須有足夠人民幣餘額(或信用額度)。張先生如果在紐約第五大道的蒂凡尼(Tiffany)珠寶店,為未婚妻買一枚總價(含稅)$8000的鑽戒。蒂凡尼櫃員刷卡後,全球電子賬務系統立即進行如下操作: 假設: 美元對WCP的匯率為1.25($1.25可換W1.0),則這枚鑽戒的WCP計值為8000/1.25 = W6400。 人民幣對WCP的匯率為6.5(¥6.5可換W1.0),則這枚鑽戒的人民幣計值為6400 x 6.5 = ¥41600 全球連線電子賬務系統按照張先生與蒂凡尼的“購貨協議”發出操作指令: 首先確認: 1. 中國和美國都是WCP成員國,可以進行WCP清算操作; 2. 中國國際銀行有足夠WCP額度來支付W6400; 3. 張先生在中國國際銀行賬戶中的人民幣餘額(或信用額度)足夠支付¥41600。 然後, 1. 中國國際銀行從張先生的賬戶收取人民幣¥41600,; 2. 中國國際銀行從中國擁有的WCP餘額中提取W6400轉付給美國國際銀行,指明為張先生付給蒂凡尼的購貨款; 3. 美國國際銀行收入W6400,兌換為$8000撥入蒂凡尼賬戶; 4. 世界清算銀行的賬戶紀錄中,中國的WCP餘額減少W6400;美國的WCP餘額則增加W6400。 張先生這次在蒂凡尼購買鑽戒的清算過程至此全部完成(略去可能發生的服務費處理說明)。 在此過程中,張先生在紐約購物,就和在上海刷卡一樣方便,甚至覺察不出任何差別;其中,全部計價和轉賬手續,包括兩國之間WCP的轉賬,都按照世界清算銀行的通用程序自動地在瞬間完成。 2. 進出口貿易的WCP清算 設美國的D公司決定從中國的C公司進口皮鞋20000雙,按離岸價(Free on Board,FOB)人民幣¥1350000元付款。 假設: 人民幣對WCP的匯率為6.5(¥6.5可換W1.0),則這批皮鞋的WCP計值為1350000/6.5 = W200000  美元對WCP的匯率為1.25($1.25可換W1.0),則這批皮鞋的美元計值為200000 x 1.25 = $250000。 於是,全球連線電子賬務系統按照D公司的“購貨協議”發出操作指令: 首先確認: 1. 中國和美國都是WCP成員國,可以進行WCP清算操作; 2. 美國國際銀行有足夠WCP額度來支付W200000; 3. D公司在美國國際銀行賬戶中的美元餘額(或信用額度)足夠支付$250000。 然後, 1. 美國國際銀行從D公司的賬戶收取美元$250000; 2. 美國國際銀行從美國擁有的WCP餘額中提取W200000;轉付給中國國際銀行,指明為D公司付給C公司的貨款; 3. 中國國際銀行收入W200000,兌換為¥1300000撥入C公司的賬戶; 4. 世界清算銀行的賬戶紀錄中,中國的WCP餘額增加W200000;美國的WCP餘額則減少W200000。 D公司從C公司進口這批皮鞋的離岸價清算過程至此全部完成(略去可能發生的服務費處理,以及進出口報關手續等說明)。 在此過程中,美國的D公司從中國的C公司進口皮鞋,較之目前用美元進口中國產品的手續大為簡化;其中,全部計價和轉賬手續,包括兩國之間WCP的轉賬,都按照世界清算銀行的通用程序自動地在瞬間完成。中方也不復存在收購、儲存與處理外匯的複雜問題。 今天我們還不可能為“初級世界元”提出一個明細的進度表,也不該隨意預言正式實施的時間;但可信決不會像蒙代爾先生起先為歐元設想的3星期那麼快,也不見得像歐元實際化的30年那麼久遠。 (全文完) 2009年6月17日 作者聯繫電郵:paulpang21@yahoo.com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這裡越來越冷清了, 這版面換得不好
2008: 得策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