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儒家立場是最正確的人道立場(東海微言集)
送交者: 余東海 2023年03月18日17:04:55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儒家立場是最正確的人道立場(東海微言集)

 

余東海

【最正確】儒家立場是最正確的人道立場。孔子說,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仁義之道就是人道之最正最中,大中至正,具有至高無上的普適性,普適於任何時代任何國家任何人。偏離仁義之道就是偏離人道,違背仁義之道就是違背人道,反人道,非人化。有人說,每一個中國人本質上都是儒家;東海曰,不僅此也,每一個人本質上都是儒家。只要是人類,就天賦有仁性,就應行仁道。仁者人之本,儒者人之需,此之謂也。踐行仁道,個人就是仁者,政治就是仁政。仁者在上,天下之望;天下歸仁,就是大同。

 

【最廣大】儒門廣大,有以下四層義。其一、博學無涯。儒學有重點而無邊界,內而心性意識,外而政治社會和宇宙萬物,都可以成為格致的對象。楊雄說“通天地人曰儒” ,元儒吳澄進一步說:“通天地人曰儒,一物不知,一事不能,恥也。”個體儒者時間精力有限,不可能物物皆知事事皆能,但從歷史的高度看,事事物物都可以納入儒家格致的範疇。其二、有教無類。只要願學,無不可誨;只要有志,必有所成。孔子說“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孟子》說:“夫子之設科也,往者不追,來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荀子》記載:“南郭惠子問於子貢曰:夫子之門何其雜也?子貢曰:君子正身以俟,欲來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醫之門多病人,檃栝之側多枉木。是以雜也。”其三、與人為善,從善如流。只要是善,無不可從。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其四、開放包容,天地之量。只要是正道,即使不相為謀,不妨並行不悖。《中庸》說:“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儒家為人為政,都應廣大如斯。

 

【最廣大】儒門廣大,寬恕包容,大肚能容,但不容邪惡。思想上批判邪知邪見邪惡言論,政治上制約懲罰邪惡人物勢力,都是儒家當仁不讓的責任。對邪惡進行制約懲罰,是替天行道、實行王道題中應有之義。行道當然需要相當的權位。權位是行道的基本條件,就像農夫耕種離不開農具一樣。孔孟周遊列國,殫精竭慮遊說諸侯,就是希望獲得行道的工具。

 

【最標準】判斷一種思想體系和意識形態好不好,有一個關鍵性標準:是否正常,合乎人性和人道之常。孔子說君子之道,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這就是正常。孔子說:“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又說:“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子路說:“欲潔其身而亂大倫”云云,這些表現就非正常。凡非正常者,即不合乎人性和人道之常者,再好也有限,也非君子和中道的好。至於楊墨本質,更加反常悖道,不足道也。

 

【大道理】思想輿論市場上,道理最大。這句話是北宋趙普答宋太祖所說。太祖問曰:天下何物最大?”趙普對曰:“道理最大。太祖屢稱善。可見這個觀點乃是君臣共識。道理面前,無君臣無師生無父子,誰有理、誰理正就聽誰的。君父若有過錯和不義,臣子不僅可以從其令,還當盡力諫諍,以糾君父之錯。孔子說:“昔者,天子有諍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諍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諍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諍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諍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諍於父,臣不可以不諍於君,故當不義則諍之。”(《孝經》)

 

【大覺悟】儒家追求雙重覺悟:道德覺悟和政治覺悟。通達內聖真諦,道德覺悟也;通達外王大義,政治覺悟也。君子自立立人、自覺覺人。覺人,就是力所能及地進行道德啟蒙和政治啟蒙,可統稱為中道啟蒙和良知啟蒙。中道文化復興運動,核心就是良知啟蒙運動。沒有良知啟蒙就沒有良制建設,沒有中道彰明就沒有王道輝煌。

 

【儒家化】儒化,意味着道德中道化,政治王道化,制度禮樂化。個人儒化,就是君子化;國家儒化,就是中國化。歷史上所說的漢化,其實就是儒化。邪教儒化,是正善化;正教儒化,就更正善。蠻夷儒化,是文明化;文明儒化,就更文明。任何壞東西,只要儒化,就有望逐漸變好;任何好東西,只要儒化,都可以好上加好。利用儒家就是儒化的肇端。利用必有其利,大用必有大利,利民利國利家利己。吾嘗言,儒家不怕馬家利用,怕馬家不敢利用、不敢大用耳。

 

【儒之愛】誰愛儒家我愛誰,誰愛自由我愛誰。自由內在於儒家,儒家熱衷於自由,以“從心所欲不逾矩”的道德自由為聖人境界,以“帝力於我何有哉”的政治自由為大同王道。故愛儒家和愛自由理當統一起來,愛儒家必然愛自由,愛自由應該愛儒家。愛自由而不愛儒家者,不可愛;愛儒家而不愛自由者,亦不可愛。希望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可愛的人,為正人君子所愛,為昊天上帝所愛。

 

【忠之德】王道政治,君臣各有各的職守,各盡各的忠心。臣下要忠於民,忠於國,忠於君,可稱為三忠於。現代之臣即各級官員,在忠於民和國的基礎上,對於民選之君,同樣要忠誠。同時,君上要忠於民,忠於國。《左傳·桓公二年》:“所謂道,忠於民而信於神也。上思利民,忠也”雲。有道之君,必忠於民,以利民為忠。君王死社稷,君忠於國的表現。另外,君還要以禮使臣,視臣如手足。這樣的君,其利益與人民和國家的利益高度一致。臣下忠於這樣的君,與忠於民忠於國亦高度一致。注意,忠於民、忠於國是君臣共同的道德要求,又以忠於民為最高要求。荀子說:“天之立君,以為民也。君之求臣,以行保民之政也。臣之事君,以行安民之術也。故世主無養民之心,則天下之賢人君子不為之用。”(《荀子》)無論君臣,不忠於民是最大的政治不忠,其它不足道矣。

 

【民本論】在政治領域,民本最正確。人本也正確,但不如民本。西方人本政治源於個人主義哲學,重個體而輕集體,缺乏集體精神和天下關懷的積極強烈,不足以導出無黨無偏的王道政治,導向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注意,西方民主政治是國家為公,不是天下為公。唯民,兼具個體性和集體性;唯民本政治,個體集體並重。在政治上,民本最好,人本不錯,其它本位都不行,包括神本位、黨本位、族本位、國本位、社會本位等等,統統不行。

 

【君臣論】人道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人道政為大,政治要有良序,君臣一倫,必不可少。夏商周家天下,堯舜禹公天下,天子和官群都是君臣關係。君臣有義,以義而合。義,兼重道義性、時宜性和時代性。不同時代,君臣之倫理、禮儀、權責、義務要求各有所異。但異中有同,大同有三:一、君君臣臣,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二、君臣都必須以民為本,盡忠於國家天下;三、君不君,臣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或勸諫,或辭職,甚至革命和誅一夫。

 

【君臣論】時代不同,古今不同,君臣之禮有異,但“君君臣臣,君臣有義”的原則一以貫之。這個原則具有很高的普適性,既適用於家天下時代,也適用於公天下時代。依禮,君臣關係既有平等又有差等。唯家天下之禮側重於差等,差等中有平等;公天下之禮側重於平等,平等中有差等。

 

【中道論】儒家可以稱為文化保守主義,允執厥中就是堅定保守中道,以仁為本就是堅決保守仁本。但在政治上,儒家既非激進主義,也非保守主義,而是時中主義,該保守就保守,該激進就激進;該改良就改良,該革命就革命,該天下為家就世及為禮,該天下為公就選賢與能。一切與時偕宜,因時而異,無可無不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中道論】允執厥中、中庸之道的中,既是方法論,又是價值觀,還是世界觀即道體觀。在儒家,中字,與仁、誠、道心、良知等等級別相同,同樣即用即體,都有本體之義。《中庸》說“極高明而道中庸”,高明和中庸相輔相成。唯有道中庸,才是極高明;唯有極高明,才能道中庸。唯有高明之極,圓證性天,才能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不偏不倚、堅定不移地遵循中庸之道。

 

【天道論】古今諸子中西百家,明道者儒佛道三家,圓明者唯一家:儒家。換言之,仁本主義、佛本主義、道本主義皆有得於道,仁本主義所得最全,得大象之全體,後兩句得大象之部分。人本主義亦不明天道,但能夠立足於人道,亦無意中合乎天道,百姓日用而不知耳。故人本主義哲學及其自由主義政治學,亦值得肯定。其它所有學說,包括物本主義、神本主義、君本主義、集體主義、民粹主義等等,皆不明天道,皆背天逆道。

 

【天道論】天道最忌空談,必須落到實處。天道落實於地,就是地道。天地之道,亦可以統稱天道。天道落實於人類,就是人道;落實於文化,就是中道;落實於政治,就是王道;落實於制度,就是禮制;落實於刑法,就是義刑;落實於戰爭,就是義戰。弘傳人性、人格、人倫、人權、人道之真理,弘傳性天大義王道大義,就是替天傳道;實行王道,制禮作樂,義刑義戰,都是替天行道。

 

【天道論】天道賞善罰惡,福善禍淫,並非有一個人格天高高在上,負責對人類的善惡進行記錄和賞罰。天道賞罰具體方式眾多,概乎言之有二:一是因果的作用,如是因如是果,因果報應;二是正義的力量,善善惡惡,為民做主,替天行道。兩者相輔相成。湯武革命就是替天行道的典型。《尚書湯誥》說:“天道福善禍淫,降災於夏,以彰厥罪。肆台小子,將天命明威,不敢赦。敢用玄牡,敢昭告於上天神後,請罪有夏。聿求元聖,與之戮力,以與爾有眾請命。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弗僭,賁若草木,兆民允殖。”大意是說,天道福佑善人,懲罰壞人,降災於夏國,以彰顯其罪。所以小子我奉行天命明法,不敢赦宥。敢用黑色牡牛向天神后土禱告,請求懲治夏桀。遂邀大聖伊尹,與我共同努力,為你們眾人請命。上天真誠幫助天下人民,罪人夏桀被廢黜。天道沒有差錯,仿佛草木繁榮,萬民喜樂生活。

 

【五等人】人人天性平等,習性和德養因人而異。根據德養的不同,孔子對人進行區分,或分為君子和小人兩種,或分為狂、狷、中行三種,或分為上智、中人、下愚三等,或分為聖人、賢人、君子、士人、庸人五等。孔子曰:“人有五儀: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賢人,有聖人。審此五者,則治道畢矣。(《孔子家語》)孔子認為,正確辨別這五種人,是治國之道的要點。這也是知人之明的基本表現。東海認為,庸人之下,還可以增加一等:盜賊。盜賊,最低等者,非人也。

 

【歷史眼】儒家追求在自由與秩序品質雙高,追求平等與差等價值平衡。但不同時代有不同側重,家天下時代難免側重於秩序和差等,公天下時代禮當側重於自由和平等。家天下時代已經永遠屬於過去式,未來的王道政治,必須也必然是公天下。在公天下的禮法中,應該更加重視自由平等,讓社會高自由,讓官民更平等。有廳友說:“耶穌之於猶太教,馬丁·路德之於基督教,都是大大擴張了教徒的自由,從而打開了全新的局面。”吾希望自己此生的努力有助於儒家自由的擴張。

 

【歷史眼】道德未必能開出自由之花。儒佛道都有真正的道德,同樣是道德掛帥,但佛道的道德就不能落實到政治中去,不能建立維護自由的禮法。以大學八條目衡量,佛道雖有助於誠意正心,但不足于格物致知,又不足以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且,歷史上佛道過於興盛的時代和國家,往往政治無道,民生凋敝,亂象頻仍。“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此是聖王事業,非佛道兩家所能及也。唯有儒家的仁義道德,才能落實為仁政德治和禮樂制度,開闢出王道自由。也唯有儒家大道,才能實現“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大同太平理想。那是地球文明的最高境界,星空文明的起步階段。

 

【歷史眼】百無一用是書生,是清詩人黃景仁七律《雜感》中的一句,自譏自傷而已。很多人用這句詩來嘲笑儒生無用,其實不對,完全不符合歷史事實。自古以來,立德立言立功、為民為國建立赫赫功勳的儒生數不勝數。歷時最久、歷久常新的中華文明,就是歷代儒生手上締造起來和傳承下來的。某些時代某些儒生貌似無用,別有作用,別有明道守道、砥柱人道的大用。管寧終身隱居不出,卻被王夫之和錢穆譽為三國第一人,歷史地位還在孔明之上,原因在此。王夫之說:“漢末三國之天下,非劉、孫、曹氏之所能持,亦非荀悅、諸葛孔明之所能持,而寧持之也。”(《讀通鑑論》)錢穆說:“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一如兩漢。而猶有一士,曰管寧。始避於遼東,老歸中土,汲井躬耕,曹操召之不出。後世尊之,謂其猶出諸葛之上。諸葛終為一政治人物,雖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終亦無救於世亂。管寧則為一草野人物,雖亂世,使社會得保留一完人。則此社會終未全壞,尚有將來之後望。”(《國史大綱》)

 

【知行論】良知知行合一。知而不行,其知必非真知。如偽君子有言無行,其言論、理論必然破綻多多,於易理天理,必無真切之知;行而不知,其行必不中正。如百姓日用而不知。百姓再好也有限,再好也非君子的好,中道的好。百姓有良知,但不自知;有四端之心,但未能擴充之,故終究是百姓,難以積德成仁。至於四心泯滅者,非人化了,不足道矣。

 

【知行論】不少人忽略了正知見的作用,知而不行,知之不深;行而不知,其行不中。知見不正,難免出偏差,誤入歧途甚至滑向邪路。所謂正知見,就是正確的知識見解,包括道德知識和政治知識。儒家大義微言,就是指中道知見,大中至正。真正掌握中道知見,必有其德,亦必有其言其行。知因果必能種善因造善業,知天命必能盡人事聽天命。王文成公說得好: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另復須知,在歪理假話泛濫成災的環境,在說正理說真話有各種代價和風險的社會,文化人持之以恆地說正理說真話,也是一種修行。

 

【良知論】良知既與生俱來,又需要修煉,而且修煉必須從學習入手。良知作為性體,與生俱來,人人皆有,但其作用因人而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良知不煉不光明。論良知,君子光明,聖賢大明,就是修煉的結果。大學八條目則是修煉的方法,從格物致知、學而時習開始。良知雖與生俱來,但絕大多數人不知此,需要學而知之。極少數生而知之者,也需要持之以恆地修煉,才有望彰明良知,希聖希天。

 

【盡心論】盡人事聽天命,兩者皆不可缺。所謂盡人事,就是盡最大的努力說正確的話,做正確的事。這就是君子風範。至於所說的話所做的事有沒有意義,有沒有用,順其自然可也。說正確的話的文化人、做正確的事的政治人多了,一切就會好起來。可惜的是,百年來這樣的文化政治人物罕見罕聞。絕大多數人說話不着調,違仁背義;做事不靠譜,傷天害理。所謂啟蒙派,無非以盲導盲,甚至滿口男盜女娼;所謂政治家,大多非愚則惡,甚至既愚蠢又惡毒。

 

【東海律】邪惡之徒必無正大之智,必不明儒理,不明書理易理春秋之理中庸之理因果之理。真明白了儒理,自然會產生強大的自律力,很難變壞。或非絕對不會變壞,但非常不容易,非常害怕變壞。孔子說:苟志於仁矣,無惡也。苟明於仁矣,就更無惡了,不僅沒有惡言惡行,而且沒有惡意惡念。君子仍可能言行錯誤,但絕不會心懷惡意。明白了儒理,明白天道公平,天理不昧;明白因果自負,善惡有報,就會熱衷為善而恐懼作惡。

2023-1-29余東海集於南寧青秀山下獨樂齋東海客廳二號公眾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探索夢的奧秘 1 --丹增嘉措活佛
2022: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國朋友們
2021: 浴火重生
2021: 嵇康《廣陵散》 vs 肖邦《革命練習曲》
2020: 美台共同防疫!台每周10萬口罩換美30萬
2020: 新京報:北京疾控建議留學生暫停回國
2019: 拜託那誰你千萬別把我當你的媽媽。哈哈
2019: 相逢是首歌
2018: 沒有國,哪有家。。。
2018: 什麼是國家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