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大不列顛:倫敦
送交者: 馬黑 2023年11月13日17:31:51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大不列顛:倫敦 


10月金秋即將結束之際,我們開啟了今年的第三次海外旅遊,參加英國愛爾蘭18天旅遊團。


兒子一家三口去參加兒媳弟弟在伊斯坦布爾舉行的婚禮,馬嫂帶孫子的任務暫停。我們趁這個空檔,趕緊再旅遊一次。


我的遊記標題為“大不列顛:倫敦 ”,而不是“英國:倫敦”。這是 因為中文的英國一詞容易被誤會為英文中的England。中文中的英國實際包括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北愛爾蘭四大部分,參看下圖中紫色的英格蘭,灰色的威爾士,黃色的蘇格蘭,和淡綠色的北愛爾蘭。


英文中與中文英國一詞對應的正式稱呼應該為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簡稱UK聯合王國。而Great Britain的中文翻譯就是大不列顛。


出發前告訴健身俱樂部練友們我將海外旅遊,有三個星期不來鍛煉了,有練友問我:這次到哪裡去旅遊啊?我腦子裡馬上想到的詞是中文的英國,從English 轉換為England後意識到這不對,我們不但去英格蘭還要去蘇格蘭,於是回答說去England,Scottland, Ireland 旅遊。以後另外一個練友問我去哪裡旅遊時,我就說兩個詞:UK,Ireland,她馬上就明白, 我也不多費口舌。


我們的英國行下圖所示,是一個正時針方向路線:從英格蘭的倫敦開始(3 夜),向西途經著名的巨石陣(Stonehenge)到巴斯(1夜)。從巴斯北上途經莎士比亞故鄉Stratford-on-Avon到利物浦(1夜),再繼續北上途經Lake Distric到蘇格蘭的愛丁堡(2夜),從愛丁堡南下到約克(1夜),再從約克南下途經劍橋Cambridge回到倫敦。到倫敦後,乘飛機到愛爾蘭的都柏林,繼續我們的第二段行程,愛爾蘭之旅。


為什麼到英國?因為美國直接來自英國,可以這麼說,沒有英國就不會有美國。


美國雖然247年前就經過獨立戰爭從英國的統治下獨立出來,但美國文化傳統的根在英國。當年乘坐“五月花”號輪船到達普利茅斯的英國人,成了北美處女地上的第一批外來移民。雖然在此後的幾百年歷史中,更多的從世界各地而來的移民一批一批來到美國,美國成了世界民族大熔爐。根據2010年統計,美國的英裔人口只占總人口的9%,還排在德裔愛爾蘭裔之後。儘管如此,美國建國先驅founding fathers們 都是英國人,這個事實非常清楚。美國在某種意義上還是英國的延伸,這點從美國46屆總統的血統溯源可以看出。


很早以前在讀到關於美國總統肯尼迪JFK的一些介紹文章時,就看到這樣一個說法:美國總統都是基督新教大不列顛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人,JFK當選美國總統,成為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天主教愛爾蘭後裔同時還是最年輕得總統,是一個破天荒歷史事件。查詢過網絡資料,此一說法基本正確。


46屆美國總統血緣追溯:

Summary: Dutch – 5 • English – 39 • French – 12 • German – 11 • Irish – 4 • Kenyan (Luo) – 1 • Scottish – 19 • Swiss – 3 • Ulster Scots – 21 • Welsh – 15
























No.

President

Dutch

English

French

German

Irish

Luo

Scottish

Swiss

Ulster Scots

Welsh

1

George Washington (1732–1799)


Yes

Yes








2

John Adams (1735–1826)


Yes








Yes

3

Thomas Jefferson (1743–1826)


Yes





Yes



Yes

4

James Madison (1751–1836)


Yes








Yes

5

James Monroe (1758–1831)


Yes

Yes




Yes



Yes

6

John Quincy Adams (1767–1848)


Yes








Yes

7

Andrew Jackson (1767–1845)


Yes





Yes


Yes


8

Martin Van Buren (1782–1862)

Yes










9

William Henry Harrison (1773–1841)


Yes







Yes

Yes

10

John Tyler (1790–1862)


Yes

Yes








11

James K. Polk (1795–1849)Samuel Polk

Jane Knox







Yes


Yes


12

Zachary Taylor (1784–1850)


Yes









13

Millard Fillmore (1800–1874)


Yes









14

Franklin Pierce (1804–1869)


Yes









15

James Buchanan (1791–1868)









Yes


16

Abraham Lincoln (1809–1865)


Yes







Yes

Yes

17

Andrew Johnson (1808–1875)


Yes





Yes


Yes


18

Ulysses S. Grant (1822–1885)


Yes





Yes


Yes


19

Rutherford B. Hayes (1822–1893)


Yes





Yes




20

James A. Garfield (1831–1881)


Yes

Yes







Yes

21

Chester A. Arthur (1829–1886)


Yes







Yes

Yes

22/24

Grover Cleveland (1837–1908)


Yes


Yes





Yes


23

Benjamin Harrison (1833–1901)


Yes







Yes

Yes

25

William McKinley (1843–1901)


Yes





Yes


Yes


26

Theodore Roosevelt (1858–1919)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27

William Howard Taft (1857–1930)


Yes









28

Woodrow Wilson (1856–1924)







Yes


Yes


29

Warren G. Harding (1865–1923)


Yes





Yes



Yes

30

Calvin Coolidge (1872–1933)


Yes








Yes

31

Herbert Hoover (1874–1964)


Yes


Yes




Yes



32

Franklin D. Roosevelt (1882–1945)

Yes

Yes

Yes








33

Harry S. Truman (1884–1972)


Yes

Yes

Yes



Yes


Yes


34

Dwight D. Eisenhower (1890–1969)


Yes


Yes




Yes



35

John F. Kennedy (1917–1963)





Yes






36

Lyndon B. Johnson (1908–1973)


Yes

Yes

Yes



Yes


Yes


37

Richard Nixon (1913–1994)


Yes


Yes





Yes

Yes

38

Gerald Ford (1913–2006)


Yes





Yes




39

Jimmy Carter (Born 1924)


Yes







Yes


40

Ronald Reagan (1911–2004)


Yes



Yes


Yes




41

George H. W. Bush (1924–2018)Prescott Bush

Dorothy Walker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42

Bill Clinton (Born 1946)


Yes







Yes


43

George W. Bush (Born 1946)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44

Barack Obama (Born 1961)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45

Donald Trump (Born 1946)




Yes



Yes




46

Joe Biden (Born 1942)


Yes

Yes


Yes







上面圖表顯示:美國46任總統中,有英格蘭血統的39人,有蘇格蘭血統的19人,有威爾士血統的15人。


除了第八任總統Martin V (100%荷蘭血統)和第35任總統JFK(100%愛爾蘭血統)外,所有的美國總統包括黑人總統奧巴馬都有英格蘭血統或者蘇格蘭威爾士血統。其中沒有英格蘭血統的總統只有4人,他們是第11任James K. Polk,第15任James Buchanan,第28任WoodrowWilson和第46任Donald Trump,但他們都有或者蘇格蘭或者威爾士血統。


大英博物館/大英美術館/特拉法加廣場


21號倫敦上午6點43分平安抵達希思羅機場,去旅館途中細雨時斷時續車上街拍初步印象。


21號上午9點多到旅館還沒到入住時間,存好行李我們出發乘地鐵去參觀大英博物館,走馬觀花隨便看看。


第一次搭乘倫敦地鐵,感覺非常方便。乘坐地鐵不需要買票,直接用信用卡在地鐵入口處的機器上一拍,門就打開了。出站通過地鐵出口處時,也是用信用卡一拍機器,門就打開可以通過,信用卡同時也就被Charge 了車票錢。真好!


所謂的大英博物館,應該稱為世界博物館更確切,因為裡面占大多數的都是世界各國的文物,比如埃及印度希臘中國的文物。


鎮館之寶:埃及木乃伊。

4號展廳中的羅塞塔石碑(RosettaStone)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石碑製作於公元前196年,碑上刻有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埃及草書和古希臘文三種文字書寫的時任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的詔書。

中國館的造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著名的易縣遼代三彩羅漢

我們50年代生人應該都很熟悉馬克思在大英博物館閱覽室書寫資本論,因為過於專注勤奮,腳把地毯都磨出了一道深溝的故事。這個故事,以後被許多訪問過大英博物館的國內遊客遊記證實只是一個神話傳說。我有興趣去看看那個從少年時代就聽說過的閱覽室,尋找半天找不到。開始以為大英博物館裡下圖中的這個國王圖書館可能就是那個閱覽室,因為這裡放置有不少書架,像個閱覽室的樣子。以後馬嫂去問管理人員得到的回答是,目前閱覽室關門不對外。


我到網上再次搜尋才發現,大英博物館中間的這個圓形建築才是那個閱覽室。可惜不能進去,只能在外面觀望。


下午兩點多去參觀位於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的國家美術館.


特拉法加Trafalgar,為西班牙西南海岸的一個海角的名字。1804年在這個海角附近海面,英國海軍與拿破崙的法國海軍以及其盟友西班牙海軍發生了一場大海戰。英國海軍在此次海戰中,在海軍上將納爾遜Horatio Nelson的指揮下,以少勝多,摧毀了強於自己的法國和西班牙艦隊,從此建立了英國海軍的海上霸權,英國的日不落帝國地位由此奠定。納爾遜在此戰中也負重傷而亡,成為為英國的民族英雄。我讀小學時就聽我大舅提起過這個名字:英國海軍上將納爾遜,獨臂獨眼,打仗很厲害!


這個特拉法加Trafalgar廣場,就是為了紀念納爾遜以及他指揮取得勝利的那次海戰而建立。


紀念碑上的雕塑就是納爾遜


正準備返回旅館,看到廣場周邊不斷湧現搖旗吶喊的遊行隊伍,原來是支持巴勒斯坦呼籲加沙自由的,遊行隊伍很長,比較平和,據後來新聞報道有10萬左右人參加。而最近這個周末的倫敦遊行人數已經到了30萬人,與警察發生爆發衝突,被拘捕了100多人。

倫敦挺巴大遊行


大英博物館和大英美術館參觀完後,本來計划去附近的唐寧街1號首相府看看。可遊行隊伍最後前進目標就是唐寧街1號。我們跟着遊行隊伍朝唐寧街1號方向走,越走人群越擁擠,接近唐寧街1號時,人貼人完全走不動,趕緊折返搭乘地鐵回到酒店。

西敏寺大教堂/白金漢宮


10月22號上午地導帶領游倫敦,車窗外的景致一掠而過……


倫敦眼

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


西敏寺為英國皇家加冕教堂。英國國王(除了愛德華五世和愛德華八世)都在西敏寺加冕。

加冕座內置加冕石,加冕座稱為“聖愛德華寶座”。歷次加冕都使用這一座椅。

大多數英國國王也都葬於此處。

有不少著名人物比如牛頓達爾文狄更斯也都葬於此處。


在西敏寺正門上方,有20世紀世界十大基督殉道者的雕像。其中最靠右邊的雕像是雲南老鄉王志明。


王志明(網絡下載)

網絡資料介紹如下:


“王志明於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在中國雲南省武定縣下長衝出生。雲南北部以武定灑普山為中心的地區是中國內地會的一個重要傳教區,信徒以苗族為主。1913年到1924年間,王志明在武定大阱和灑普山中國內地會為當地苗族人所辦的教會學校里接受教育,畢業後成為教會學校的教員,從教19個年頭。1940年起任滇北地區內地會灑普山總堂傳道員,1948年按立為灑普山總堂牧師,成為當地教會領袖。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外國傳教士被驅逐出中國,王志明繼續負責當地教會。他雖然忠於國家,但拒絕參加當地的批鬥地主和反對外國人的活動。五十年代,他與其它五位苗族教會領袖在政府要求下簽署了“三自宣言”。但他拒絕參加任何批鬥大會,認為“我的手曾為眾多信徒施洗,不可用來沾染罪惡”。 文革開始後,在1969年,包括王志明在內的當地21名基督教領袖因反對信徒參加“三忠於”活動被逮捕,1973年12月29日,66歲的王志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判處死刑,在當地萬人批鬥會上被槍決。“


“1980年12月1日,王志明得到中國政府的公開平反。

1998年7月9日,英女王宣布20世紀世界十大基督教殉道者,包括波蘭神父聖國柏(St. Maximilian Kolbe; 1894—1941年)、因信仰被父母殺死的南非原住民少女梅思默拉(Manche Masemola;1913—1928)、烏干達聖公會大主教魯溫(Janani Luwum;1922—1977年、俄國的聖伊麗莎白(St. Elizabeth of Russia;1864~1918)、美國黑人民權領袖及牧師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1968年)等,其中唯一的中國人就是王志明,他的塑像被雕在倫敦西敏寺的西門上,成為西敏寺唯一紀念的中國人。“

沒有想到,倫敦西敏寺大教堂正門上方的雕像中,居然有一個是雲南老鄉。


西敏寺旁邊就是著名的大本鐘。80年代學習英語時,就從英語課本上聽到過這個地方。

地導帶領我們穿過街道,路過公園,往白金漢宮前進。地導介紹這裡是戴安娜王妃曾經的住所。


周末白金漢宮廣場上人很多,大家都在等待觀看什麼……


地導有經驗,帶領團隊轉移到路邊占領有利位置可以拍照,先看見馬隊開道。

白金漢宮皇家騎警


樂隊和持槍衛兵隨後出現,不知道是不是每次換崗都這麼熱鬧

英國皇家衛隊


看完熱鬧,地導帶領我們往前走不遠,就到了占地23公頃的聖詹姆斯公園(St. James's Park),在公園湖上面朝西北可以看到白金漢宮,進公園主要目的是用洗手間,同時給大家半個小時遊覽美景。


這裡是白金漢宮附近的皇家建築,地導說以前衛兵在門外站崗,經常被人騷擾拍照發到網上,沒辦法只好退到門內站崗。

這裡也是皇家建築,地導說如果國王在,就能看到國旗和站崗衛兵,現在都沒有,表明國王不在。


街景/聖保羅教堂/倫敦塔


上車後繼續瀏覽倫敦街景


著名的哈洛德百貨公司(網上下載)

10月22號午餐後,地導帶領我們參觀聖保羅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這是世界著名的宗教聖地,世界第五大教堂,世界第二大圓頂教堂。

據網絡資料介紹,聖保羅大教堂最早在公元604年建立,後經多次毀壞、重建,目前看到的是由英國著名設計大師和建築家克托弗.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在17世紀末完成。是少有的設計、建築全由一個人負責完成。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的婚禮、撒切爾夫人的葬禮,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80歲和90歲生日活動都曾在此舉行。

聖保羅大教堂模仿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而建,是巴洛克風格建築的代表,以其壯觀的圓形屋頂而聞名。


教堂不接待旅遊團參觀,地導告訴我們可以自己排隊入場,裡面禁止拍照,我們進去看看就出來了。


10月22號最後一個參觀項目是旅館旁邊的倫敦塔。


根據網絡資料介紹,倫敦塔始建於1066年底,是在泰晤士河邊的幾座塔樓的組合體。倫敦塔曾作為堡壘、軍械庫、國庫、鑄幣廠、宮殿、刑場、公共檔案辦公室、天文台、避難所和監獄,特別關押上層階級的囚犯。最後一次作為監獄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關押魯道夫·赫斯。

1988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倫敦塔由三重城堡,或者說防禦圍牆組成。整個城堡占地約12英畝(4.9公頃),連同周圍6英畝(2.4公頃)土地共同組成倫敦塔區。這片土地直接處於倫敦塔控制範圍之內,因軍事目的保持空曠。


根據傳統,傍晚過後至隔天早晨期間,無論是什麼理由任何人都不可以進入或離開倫敦塔。為尊重古老傳說,現在政府仍然負擔開支在塔內飼養渡鴉,相傳只要塔里還有烏鴉,英格蘭就不會受到侵略,反之,國家將會遭逢厄運。為了確保烏鴉不會全都離開倫敦塔,它們其實已被剪除部分羽翼失去飛行能力,但相對的也受到非常細心的照料與關注。


倫敦塔(Tower of London)官方名稱是“國王陛下的宮殿與城堡,倫敦塔”(His Majesty's Palace and Fortress, The Tower of London),雖然作為宮殿居住的最後一位統治者是幾世紀前的詹姆士一世(1566年至1625年),倫敦塔的持有者仍是英國王室,屬於英國王室官邸。目前倫敦塔主要作為旅遊景點,除了建築物本身,還有不列顛王冠寶石,和一些軍械收藏。王冠寶石炫目多彩,但禁止拍照。


倫敦塔里的小教堂

倫敦塔正門,過去泰晤士河裡的船可以直接劃到這裡。

死刑執行之處。

倫敦塔官方上還是王室官邸,因此保有永久衛兵(由組成白金漢宮國王衛兵的單位建立)。在塔開放的時候維持兩個哨兵。

倫敦塔衛兵交接


10月21號和22號兩晚住在倫敦橋倫敦塔旁邊的旅館,景觀超好,就是內部設施比較陳舊,最誇張的是洗手盆冷熱水來自兩個水龍頭,左手燙右手涼,不知道是什麼設計。


當晚從酒店走出不遠,就看到泰晤士河上的倫敦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五絕】靜水流深
2022: 清末民初景泰藍
2021: 席鏡屏說,如果鳴瞋敢做搖搖的附加題他
2021: 我的一次溫暖人心的面試
2020: 樓下火雞改頭換面作假的本領和民主黨有
2020: 俺的好朋友在醫生灌藥後,病情好轉,不
2019: 上海老阿姨又在五味像過街老鼠一樣被人
2019: 再說支那
2018: 航拍, 現在阿拉玩這個東東。。
2018: 美食瑣記:埃及豔后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