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成功經驗造成的認知缺陷
送交者: 雲鄉客 2024年05月19日13:51:19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我一直認為,相聲《小偷公司》結尾的一句“經驗主義害死人啊!”是一個響亮的包袱,寓意深長。我相信觀眾們聽到這一句話都會發笑,如果細心觀察,身邊盡有不少現成的事例。

我的一位表親,年近花甲,一直生活在廣東的一個縣級市。少年時期生活艱困,兄弟兩靠擺攤賣零食幫補家計。八十年代憑籍親友幫扶,集資開了一個小作坊,生產建築用的五金小件,賺了一點錢。最近二十多年轉行製衣,專門生產中低檔棉質睡衣,面向國內市場,效益甚好。這些年除了置辦廠房,門店,還在市里一個有相當檔次的屋苑買了幾套商品房。去年我們到他家做客,他頗為自豪地說,這個大發展商開發的樓盤已經建到第三期,他們總共買了六套,現如今,與他們熟稔的朋友都戲稱他的媳婦為“六套嫂”。我一方面為他高興,另一方面不無擔憂地提醒他,當地的租金回報與投入不成比例,房地產市場也有下行的趨勢,加上可能實施的房產稅這些潛在的負面因素,把資金投放到房產上未必是明智之舉。看他一派不以為意的態度,我想他或許遊刃有餘,也就不多說。某天晚飯後,他帶我們到他的製衣工場參觀。是那種作坊式的工場,共有三層,一層製衣,兩層儲放物料和成品,夜班工人正在熱火朝天地忙活,確實生氣勃勃。

我們坐下來喝“功夫茶”聊天,老表忽然間提到想把工場的規模再擴充一下,我聽了不禁一愣,畢竟那兩天言談間得知他的經營狀況是貨銷得很好,資金回籠卻不順暢,於是把我對國內經濟前景的看法與他細細講了,建議他再做做調研,切莫輕率行事。他又是不以為然地說了一句“該拼的時候還是要拼一拼,”這話一出,我又不好說什麼了。

最近國內親友告知,我的那位老表近期四處調頭寸,不知是有大動作抑或手頭緊,問我是否知情?我說對此一無所知,無可奉告。回想當日的交談,我覺得我的那位老表,可能由於過往的成功經驗,形成一種思維定式,從而造成某方面的認知缺陷,對市場趨勢缺乏客觀理性的分析。如果真是那樣的原因使他陷入債務危機,那就太可惜了!

說到認知缺陷,最近網上看到的一個帖子也是很典型的例子。一位現年 34 歲,國內互聯網“大廠”的白領被裁員,令他糾結的是,如何處置 300 萬房貸的房產。他的家庭狀況是,他們夫婦有兩個孩子,太太也是全職雇員,被裁員之後,找到工作之前,全靠他的太太那份工資維持生計。經過幾天的思考,他最終決定還是要“保房子”,他的思路是,如果現在把房子賣出,實虧 100 萬或更多。其次,這套房子是學區房,老大明年上小學,有實際需求。再者,這套房是他心靈的依託,捨不得!最重要的是,覺得自己還年輕,還可以搏一搏。

這個帖子下面有不少留言,各抒己見,也有各種建議,卻不知對當事人有沒有幫助。我想就這起事件談談我的看法。根據當事人的自述,只見當事人做出“保房子”的決定時,基本上只考慮到情況會朝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不見他談及其他避險方案。估計他並沒有考慮到,萬一他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的工作收入較原先相差很多的時候,他們兩口子的總收入是否足以維持生活需求並還房貸。如果無法還房貸,房子終歸還是保不住,到時再割肉,可能虧損更大。

當年我在香港的時候,朋友中有一位長袖善舞的潮籍商人,他的座右銘是“有哩置,無哩棄”意思是手頭充裕的時候不妨置業或擴充,資金緊的時候就要大刀闊斧地減負,力保不失。這個道理並不深奧,問題是知易行難,很多人在逆境的時候,往往抱着“再看看”的心態,然後越陷越深,這就是所謂的認知缺陷,分析個案的時候,只參考過往成功的經驗值,忽略或漠視客觀環境的實際因素,因此進退失據。

經驗來源於實證,結合理性分析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判斷,如果反過來成為認知缺陷,可就適得其反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戰國F4: 歷史上最牛看門人
2023: 一個母親:兒女自私,我必自私,我放棄
2022: 初步內定新常委的傳言靠譜
2022: 前世今生論 (十五) 結論--科學從未證
2021: 以巴停火的最大障礙 - 內塔尼亞胡
2021: 馬天麟: 甲骨藝術書畫“馬雲化騰行傳”
2020: 李飛飛是誰啊?
2020: 超級反共的Rubio選為參議院情報委員會
2019: 對蘆笛文章的評論:
2019: 華為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