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跟帖
“無”是佛家境界,不是道家境界
送交者: mean 2008月06月24日08:31:49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功夫熊貓》理解了中國文化的精髓有點 於 2008-06-23 07:20:11
道家看到了“有無”的兩面性,但並不單一強調“無”。老子說:“恆無,欲以觀其妙;恆有,欲以觀其徼”。即使是莊子在心境行為上的清靜無為,也常常被人誤解,其實他的 focus 仍然是“法自然”,“法自然”地“離(人)形去(人)智”,這是為了達到“攖寧”,而不是“無”。

強調“無”的是佛家:“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可見“無”到了最後連“無”都是虛妄的。

中國人思想受到作為印度教派之一的佛家影響,方才會如此崇尚“無”,甚至以為道家也崇尚“無”。(同樣強調“無”的還有耆那教,以及印度教比較原始的哲學等,佛教與其相比基本上是換湯不換藥。)人常評說老莊對“無”的解釋,或曰參悟,不如佛家。事實上這正是道家的寶貴,沒有故意像佛家那般鑽牛角尖,以至於發生種種悖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7: 看看你的名字代表什麼武器-一個不錯的
2007: 孤亡魂:有些兒童叫我噁心
2006: 老外看陳逸飛的畫(鄂鯢葉翻譯)
2006: 非球迷的。世界盃。
2005: 寂寞三境界
2005: 女孩必看:留住男人之十戒
2004: 生日祝福To Michelle----大自然的精靈
2004: 父親節和母親節的無奈
2003: 出遠門的孩子
2003: 還有一點感覺(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