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俺看了法華經講記,生大歡喜,想貼上來,萬維不給全文上貼方式
送交者: pifu01 2021年01月17日08:03:42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俺先貼一個第一卷的吧:

妙法蓮華經講記第一卷(淨界法師)

我們先看第一大科,教起因緣。

要學習本經之前,先看看佛陀講這部經是在什麼情況之下講出來的,也能夠掌握這部經在整個佛教的修學的定位。

好,我們看第一個,總標。

甲一、總標。良由眾生根機不一,致使如來巧說不同。且約一代,略判五時。

我想,我們學佛久一點,經典看多一點,會產生一個問題。就是說,佛教是很多元化的、很豐富的。你看基督教,它就一部《聖經》,你所有的問題都從一部《聖經》裡面找答案。但是佛教,佛滅度以後,佛陀留下的經典叫做一百部的大藏經。所以,我們的教法幾乎是基督教的一百倍。作為一個佛弟子,我們就想了:這怎麼回事?佛陀為什麼要講這麼多呢?佛陀為什麼不一次性地把修行的方法簡單扼要地講出來呢?

蕅益大師做了一個答案:“良由眾生根機不一,致使如來巧說不同。”佛陀說的法,百分之九十九都不是他想要說的。就是,弟子們修行出了問題了,佛陀就出手相救。你頭痛,佛陀就開頭痛的藥;修行當中你是腳痛,佛陀就開腳痛的藥。所以,佛陀的說法絕大部分都是應病與藥,佛陀很少主動地說我想幹麼,很少。也就是說,佛陀說法,絕大部分是站在恆順眾生的角度來說法。那這樣子就複雜,因為眾生無邊嘛。每一個人問題各式各樣,也就造成了佛陀說法的不同。

【007】怎麼判斷一個人的根機?

那麼這個根機就有兩個重點了。什麼叫根機呢?我怎麼知道我根機好呢?當然,你根機好就表示你進步快。根機好,從天台的判教有兩個指標:

第一,看你的障礙。你看有些人,他善根很深,卻障礙很多。他要不修行就沒事,一修行自己身體的病痛、家庭的因素、人事關係……各式各樣的障礙接踵而來。這種人是有障礙的,必須要破障。

你看,你隔壁的跟你同樣去受菩薩戒,為什麼你修行的時候那叫個一帆風順,隔壁的人整天拜八十八佛、持大悲咒,他還是障礙很多?沒辦法,這個先天帶來的。所以,第一個,你成敗的關鍵,你怎麼知道你會往生呢?為什麼他需要念一千聲佛號,不表示你也需要念一千聲佛號?因為各人障礙不一樣。這第一個。

第二個,就是善根的問題了,你的悟性。有些方法,你操作起來,你可以!你在進步的時候操作什麼樣的方法,這第二個,善根問題。

所以,佛陀出世以後他要解決兩種問題:第一個,為眾生破障,所謂的破妄;第二個,是顯真。破除障礙,開顯功德。

【008】華嚴時,直說大法,攝受根熟菩薩

甲二、別明 分五:乙一、華嚴時;乙二、阿含時;乙三、方等時;乙四、般若時;乙五、法華時

好,我們知道佛陀說法是兩個重點,我們就來看這個五時的判教。它這個是完全從破障跟顯真來開顯的。

乙一、華嚴時

我們看第一個,華嚴時。

一、華嚴時。坐菩提場,直說大法。譬如日出,先照高山。攝受界外根熟菩薩。小機絕分,不見不聞。

佛陀出世以後,他老人家在菩提樹下,說是見到月亮,然後就朗然開悟。開悟以後,佛陀並沒有出定。佛陀是在三昧當中宣講《華嚴經》,說“華嚴最初三七日”。

那麼《華嚴經》的時候是怎麼個情況呢?是“坐菩提場,直說大法”,佛陀在成佛之場直接說大乘法門。那麼這個時候佛陀現的是什麼身呢?叫做千丈的盧舍那身。佛陀是把他的真身——真實的身,真實的相貌——經過長時間的無量劫的六波羅蜜的修學,把無量功德莊嚴的報身現出來。

這種情況“譬如日出,先照高山”。我們看太陽沒有出來之前,山頂有一種光明,太陽是從下面往上照,先照高山。那麼他攝受的根機是誰呢?攝受已經超越三界以外的大乘根熟菩薩。

這個時候,凡夫、二乘可以說是“不見不聞”。你看《華嚴經》,阿羅漢也在座,凡夫也在座,但是結果是什麼?結果就是“有眼不見廬捨身,有耳不聞圓頓教”,完全沒有得到受益。因為佛陀這個法宴是為那些已經準備好的人來宣說的,就是這個人已經沒有障礙。

【009】我們凡夫修六度與聖人修六度有什麼不一樣?

諸位!所以《攝大乘論》把六度分成兩塊:一個叫聖人的六度,一個叫做凡夫的六度。因為我們修六度很痛苦的,我們有內在的煩惱業力來抗拒。就好像佛陀在《華嚴經》上說,凡夫修學,就像船要離開陸地,剛開始很辛苦,你要用力地劃,因為地心引力會把你吸回來;等到你離開三界以後,你修行就沒那麼辛苦了,你拜佛也很輕鬆,修六度也是很自在。就是這個船已經怎麼樣?離開地心引力的範圍。你只要做一件事:把風帆拉起來。這個船自然前進。所以,界外的菩薩修學六度那叫一帆風順,他要修布施也很自在,修持戒也很自在。

【010】讀《華嚴經》是大開眼界,為什麼我們凡夫只有隨喜讚嘆的份兒?

所以《華嚴經》什麼意思啊?這個“華”就是大乘的因地,以六度的妙花成就莊嚴無上的佛果;這個“嚴”就是果地的功德。所以古人說,不讀《華嚴》不知佛之富貴。講到十地菩薩的修學,他修布施那叫一個“一即一切”,他修布施具足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功德。它的十地菩薩,初地什麼功德,二地什麼功德……所以說讀《華嚴經》是大開眼界。但是,跟我們一點都沒有關係,我們只能夠隨喜讚嘆。你讀《華嚴經》,從頭到尾只有四個字,那叫“隨喜讚嘆”,因為你都做不到。

但是,佛陀他也知道,他老人家來到人世間,時間很匆促,也只有四十九年,要做的事很多。所以,就像一個農夫,他有那麼多田地,他肯定是把肥沃的田先種下去,因為這個肥沃的田他用力少、效果多。要是你是佛陀,你也一定是。這麼多弟子,先把上根人給度了,肯定是這樣子。佛陀度化眾生,第一件事情,把那些已經初地以上的菩薩先攝受了,教他們怎麼樣增上,怎麼從初地到二地、從二地到十地等等。那我們凡夫就在旁邊隨喜讚嘆。

【011】為什麼漸教跟成就功德沒有太大關係?

好,那跟我們凡夫有關的,就從後面的第二個開始了,就是漸教,就是漸初、漸中、漸後,也就是阿含、方等、般若。嚴格來說,阿含、方等、般若跟成就功德沒有太大關係,只是破除障礙,這三個法門是破障。你要想成就功德,要麼就修《華嚴》,要麼就修《法華》。你要是聖人,就從《華嚴》進去直接修功德;而《法華經》,它必須要帶有權法的修學,它要先破障,它把破障跟成就功德一起修。

【012】整部阿含經就講兩件事情

乙二、阿含時

那麼當然先修破障。我們看第一個破障,阿含時。

二、阿含時。示游鹿野,說四諦法。次照幽谷。但被界內鈍根,令其轉凡成聖。

好,我們解釋“阿含”這兩個字。阿含就是無比殊勝,超越一切世間有漏之法。

那麼佛陀說阿含是什麼情況呢?叫做“示游鹿野,說四諦法”。這個“示”是因為佛陀度完初地的法身菩薩以後,他必須要把他的報身收起來,現出丈六的比丘相,就是應化身。因為攝受凡夫,用那麼大的報身他也沒辦法受用。說四諦、十二因緣,知苦、斷集、慕滅、修道,這就好像“次照幽谷”。太陽出來之前先照高山,照完以後,照到最低的幽谷,就是山下。他加被界內的鈍根菩薩,就是我們這些煩惱又重、善根又淺薄的。幹什麼呢?做一件事——轉凡成聖,了生脫死。所以,整部阿含經就講兩件事情:第一個,什麼是我們的障礙;第二個,怎麼解決這個障礙。就講兩件事。

【013】業力不處理,你修行就永遠沒辦法上路

佛陀把《華嚴經》這種理想化的、佛陀的功德報身收起來以後,開始面對我們凡夫的身口意。我們凡夫最大的問題叫做生死業障,這個業力太麻煩,弄得我們非常被動:一修行,欸,有病痛;修得很好,結果死掉了;死掉以後,業力就把你帶到其他地方去了。這個業力不處理,你修行就永遠沒辦法上路。所以,解決生死業障是第一個課題。咱們先不談什麼功德莊嚴,這個都太遙遠了。所以,佛陀在阿含經強調業力的不可思議。

比方說,目犍連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他怎麼死的?被外道亂棒打死。為什麼?因為神通難抵業力!比方說,釋迦牟尼佛的家族是怎麼滅的?被琉璃王滅掉的。佛陀三次用神通阻礙,沒用!為什麼?業力不可思議。乃至於佛陀本身,貴為佛陀,都有金槍馬麥的余報。

當然,佛陀的報身那是不得了,“佛為法王,於法自在。”但是佛陀如果現出了因緣所生、感同眾生法界的這個應化身,他也是有老病死的問題。一定說,過去生因為怎麼樣了,所以今天怎麼樣,也還是有這個余報。所以整個阿含經強調一個觀念:“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你業力不處理,你就是障礙重重。先強調這個觀念,先把敵人找出來。

【014】阿含經對治生死業障有哪三帖藥?

那怎麼辦呢?阿含經講三個法門,叫做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佛陀講三帖藥:

第一個,觀察因緣是無常的。說你現在福報很大,對不起,不決定!就像你做夢,你今生這個是好夢,你可能下一個就是一個不好的夢。所以生命是動態的,它不是一條直線的,人生是拋物線的。你有得意的時候,你也會有失意的時候,這是生命的常態。你今生得意,你來生可能福報享盡了,可能就不好了,所以人生是變化的。

更可怕是下面那句話,“諸法無我”。這個變化的情況你沒法掌控,就“無常故苦,苦即無我”。這個地方怎麼辦呢?那只能夠追求不生不滅的涅槃,厭惡生死,欣求涅槃。所以,阿含經對治生死業障,三個重點:無常、無我、涅槃。當然它的核心思想在無我。

【015】為什麼處理業障與淨土宗帶業往生關係密切?

這個地方,對我們淨土宗關係密切。諸位!你淨土宗也要帶業往生,是吧?沒有一個人往生是不處理業障的。如果說,你把業障放着,你往生不了的。就是說,你必須在臨終的時候讓願力強過業力,那你這個業力就可以帶業往生了。

所以,處理業力在阿含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就叫諸法無我。就是,我們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強做主宰,然後就自討苦吃。其實,業力的可怕來自於我們自己給它火上加油,讓它輾轉相續。

比如說,本來這個人做你的兒子,這個地方因緣就很複雜。人跟人之間的因緣沒有永遠善、沒有永遠惡的,所以有時候你很滿意,有時候你不滿意,因為因緣是無常變化,這個是人生的常態。問題在哪裡呢?為什麼你作為一個老師,你管別人的子女管得很好,你面對自己的子女卻沒辦法了?因為你想要強做主宰,問題在這。業力,一旦你要主宰它的時候,那糟糕了,後果叫做輾轉相續,你們兩個來生還有戲可以看。

所以,帶業往生強調的就是說,臨終的時候,怎麼知道沒有業力把我牽走?你把今生、來生的因緣完全放棄:我不主宰了,帶業往生!

【016】處理業力最好的方式——放棄主宰

諸位!業力不是靠拜懺、持咒、念佛消掉的。業力你沒辦法消掉,你怎麼消得掉呢?蕅益大師說的,你無量劫來修持的業力,就靠你今生幾十年想要把業力消掉?你第八識的阿賴耶識不是今生才創造成的,那叫一個大倉庫,“無量劫來生死本,痴人認作本來人。”處理業力最好的方式就是:你不要主宰它。叫做斷相續,不是完全消滅。你如果要完全消滅業力,你這個觀念就錯了,也沒辦法消滅。

所以,佛陀對治業力,他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巧妙的方式,就是“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到此為止了,所有業到今生為止。你只要做一件事情,業力對你的傷害就降到最低了,叫做“放棄主宰”,四個字而已。

【017】晚年你對人生還在主宰,那是非常不吉祥

所以,一個人到晚年會不會往生,有兩個指標:

第一個,你跟阿彌陀佛的因緣深不深。不管你是觀想,你是念佛,你是拜佛,不管你用什麼方式,你要跟阿彌陀佛的本願建立強大的感應的力量。這是第一個指標。

第二個,你對娑婆世界的業力是不是善加調伏。你好歹要把業帶走吧?就是說,你現在對你的人事的因緣、你的子女,各方面,你還在主宰嗎?你還在主宰,那你就不容易往生了。因為你的生命就兩條線,你有往生的因緣,也有流轉的因緣。那對不起,流轉的因緣叫熟境界,是吧?而這個往生的因緣是生疏的境界。那當然就強者先牽了。如果到晚年你對人生還在主宰,那對一個淨土宗行人是非常不吉祥的。

【018】整個阿含經,就是修無我觀,調伏業力,趨向涅槃

所以,阿含經的思想就是修我空觀,不要什麼事情都把“我”放在裡面。你看我們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說,你看別人家小孩發生什麼事,一點感覺都沒有;只要你的兒子發生什麼事,你就很痛苦。因為你把你這個自我意識放在你兒子的因緣,就你自己把“我”丟進去的。諸位!是我們自己多管閒事。

那就什麼事都不干?不是!凡事盡心盡力,成敗交給業力。佛法的意思,我們只能重視因地,不能決定結果。所以整個阿含經,它就是消除生死業障,就做這件事情——修無我觀,慢慢把生死業力給調伏了,趨向涅槃。

這是第一件事情。

【019】方等時,佛陀為什麼要“彈偏斥小,嘆大褒圓”?

乙三、方等時

我們看第二個。佛陀開的第二帖藥,對凡夫,方等時。

三、方等時。彈偏斥小,嘆大褒圓。譬如食時。恥小慕大,自悲敗種。

阿含經,佛陀對於聲聞人、對凡夫修無我觀、趨向涅槃,那叫一個讚嘆有

加。佛陀是處處讚美,說你這個是修無比法,非常殊勝。

到方等時就不一樣了。因為這些凡夫也好,二乘也好,已經把生死業障調伏到一個程度了,涅槃的寂靜的功德在心中已經慢慢生起了,所以這個時候,佛陀把大乘的功德跟小乘的涅槃放在一起,就產生對比。對比就產生兩個結果:“彈偏斥小,嘆大褒圓。”佛陀在方等經是明顯地訶責小乘的不足,讚嘆大乘功德的殊勝,就好像太陽到了早餐的時間,七點到九點。

在這個方等時,二乘人的心態叫做“恥小慕大,自悲敗種”。我們看阿含經,阿羅漢對自己的表現,有一句話可以看出他的心態。阿羅漢說是“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皆作,不受後有”。就是阿羅漢他成就阿羅漢,他一定要講出這句話出來,說我的生死到此結束了,所以阿羅漢叫無生。他不敢講無死,因為他還要死一次。他永遠沒有受生這件事情了,他還有一次死亡,所以他無生。“我生已盡”,我的生命不可能再投胎了,在我的生命裡面沒有受生這件事情了。我是“所作皆作,不受後有”。在他的認為是說,我所有的法門都修完了。也的確,阿含經的“無我觀”這個功課他的確修完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二乘的聖人對自己是充滿自信,甚至於目犍連、舍利弗尊者也是。他們認為佛陀跟我也差不多,佛陀你也不過就是一個大阿羅漢而已。他認為佛陀也是一個解脫的功德。所以,到了方等會上,他們可以說是大開眼界,知道什麼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方等經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維摩詰經》。《維摩詰經》是什麼樣?維摩詰託病弘道。它說是維摩詰居士生病了,躺在床上就憶念:“世尊大慈,寧不垂愍”——佛陀那麼慈悲,為什麼沒有人慰問我呢?

佛陀知道以後,就派舍利弗:舍利弗尊者!你帶着僧團去慰問維摩詰居士。舍利弗說:我不敢去啊。說你怎麼不敢去呢?你是聲聞人智慧第一。他說:世尊啊!你不知道,有一天我在樹下打坐,長者維摩詰居士走過來說:尊者!你是身體在打坐,還是內心在打坐?我回答不出來。

因為阿羅漢認為,身就是心,心就是身,沒有什麼大乘佛法說的“猶如蓮華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大乘往往就是不思議境。

舍利弗尊者繼續說:那你老人家說我是身在打坐,還是心在打坐?維摩詰居士說,不起滅定而現威儀,是名靜坐。他說,你應該身體在打坐,但是你要同時能夠現出各式各樣的應化身,這才是真正的打坐啊!當然,這個超越阿羅漢的範圍,這是千百億化身的境界。所以舍利弗尊者覺得:哦,這個人很高啊!所以他不敢去。

佛陀說,那目犍連你去。目犍連也不敢去。後來問須菩提、迦葉尊者,沒有一個弟子敢去。所以佛陀只好命令文殊菩薩,帶所有的大小乘的弟子,說是菩薩八千,阿羅漢五百,浩浩蕩蕩地去跟維摩詰居士問候。

維摩詰居士當然是不可思議。他知道這些弟子們來,就用神通力把這個房子的東西全部清空,剩下他的床座,他就躺在床上。然後到東方的須彌燈王佛的地方,借了三萬兩千個床座。每個床座有多高呢?八萬四千由旬。借過來,放在他的丈室。

來了以後,就請這些仁者升座。當然,這些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一下子就飛上去了,阿羅漢聖者爬不上去。維摩詰居士說,你別爬了,你爬不上去的,這八萬四千由旬。你們向須彌燈王佛頂禮,求佛菩薩加被。這樣頂禮以後,就開始升座了。升座以後,當然大談不二法門。大談不二法門,舍利弗尊者就只有聽的份了。

聽完以後,天女高興,就散花。天女散花以後落到菩薩的身上,因為菩薩有法空的思想——我空法空,他心無所住,所以自然脫落;但是這個花沾在阿羅漢身上就沾住了,因為阿羅漢是清淨。他們到處就這樣撥,撥那個花朵。

所以我們看,整個方等時,二乘人是非常被動,也可以說是深受打擊。因為在阿含時的時候,他認為他的功德是無比殊勝,即便佛陀也不過如此。當然,這個時候佛陀沒有親自出手,叫維摩詰居士現出大乘的功德。

【020】解脫與自在,有什麼不一樣?

所以我們從《維摩詰經》看到兩件事情,就是你可以看得出什麼叫做解脫、什麼叫做自在,這兩個不一樣。解脫是,我今天到一個廁所去,阿羅漢也到了廁所,他可以用一種三昧力,讓自己聞不到那些臭味。他從臭味解脫了。如果一個初地菩薩到廁所去,他能夠轉這個臭味,他能夠轉煩惱成菩提,他能夠把這個臭味經過他的三昧力,讓每一個人都聞到香氣,這叫自在力。在方等會上,大乘的自在功德跟小乘的解脫功德,一對比的結果,變成八個字,叫做“恥小慕大,自悲敗種”。

當然,這樣的刺激是很重要的。因為阿羅漢其實他是有足夠的能力往前走的,但是他有個問題,他得少為足。他覺得“我什麼事都不想學”。你看阿羅漢聖者,看很多的大乘經典的功德,他也在座啊。所以人家問他說:欸,舍利弗尊者,這個大乘佛法,你看了這麼多,你有什麼想法?他說:你想問我的心情?我對這些功德不生好樂,因為我覺得我夠了,我一個涅槃,只要“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我只要不受生死輪迴的干擾,就心滿意足了。什麼大乘的功德,跟我沒關係。

但是,到了方等會上,阿羅漢的心動搖了,“恥小慕大”。就是,對這種自在功德他生起好樂,但是這個時候他覺得他還是做不到。就像後面說的,這個乞丐被帶回了家中,看到長者很多珍寶,心情好樂;但是他想,這個跟我沒關係。這個珍寶是長者的,這跟我沒關係,我也做不到,我不可能擁有這些珍寶,我就是一個掃廁所的。但是,至少在心態上他已經知道自己還有進步空間。這個方等時達到目的了。

   乙四、般若時

好,我們看第四個,般若時。

四、般若時。廣會一切法入摩訶衍道。譬如禺中。鈍根明共般若,利根悟不共般若。

    佛陀在教眾生,他是先破障,再開顯功德。

更多講法=》《大乘妙法蓮華經講記》(淨界法師)(註:本講記文字版複製自淨土教觀學苑官網。)

學苑講表、音頻、講記官網下載地址:http://www.masterchingche.org/zh-cn/download.php?act=view&id=116


0%(0)
0%(0)
      等以後哪天俺要寫書了 - pifu01 01/17/21 (385)
        諦深和尚警示:不要發狂心。--- 對他的警示不可不重視!  /無內容 - 仙遊野人 01/17/21 (350)
          沒有親自修行的人卻妄言著書立傳。 實在可悲。會下地獄的。 - 綠野仙人 01/17/21 (338)
          哪裡看出來俺發狂心?請指教。  /無內容 - pifu01 01/17/21 (341)
  唉呦呦   /無內容 - Gauss 01/17/21 (371)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書架子是什麼材料很重要嗎?
2020: 書架是四個,1000刀、20多年還跟新的一
2019: 葉嘉瑩與王菲
2019: 啤酒你或許喝過,啤酒麵包你做過嗎
2018: 中國連續幹掉這麼多位軍委副主席上將。
2018: 流行前線網友再度收復失地,茶渣作鳥獸
2017: 餓死人了,餓死一個都要算帳的,餓死10
2017: 燃煤是霧霾的最主要原因,不用撒錢給那
2016: 給土豆姐姐,好玩同學說說我在飲食行業
2016: 老習執政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