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ZT:長安統 洛陽分 金陵短 幽燕卑
送交者: vanasian 2010年03月06日17:15:54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繆希雍《葬經翼》: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夫作事者,必於東南,收功實者,常於西北。

司馬遷的觀點是對他之前歷史趨勢的總結;在司馬遷之後的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內,歷史的演變仍在證明着這個觀點的有效。 


  周興自關中,會盟天下諸侯以滅商,代商而為天下共主,迄四百餘年,文王起,周武王自定都關中後,開啟了真正歷史意義上的王朝,西周,是孔子心目中的典型,鬱郁乎文哉,吾從周,西周,奠定了中國的禮儀制度。周室東遷後,周王朝迅速衰落,諸侯群雄並起,周天子的土地不足一個小諸侯,竟然窮的要向老百姓借錢,最後百姓逼着周天子要錢,周天子躲到逃債台竟然不敢不來,幾乎餓死,做天子做成這樣,自古未聞也。

當然歷史的一切光芒,都被大秦的崛起掩蓋了。

秦自隴西徙居關中。秦居關中形勝之地,與東方大國爭霸,秦穆公躋身春秋五霸之列。戰國兼併戰爭興起,秦列名戰國七雄,東逼六國。蘇秦在組織合縱之前,先持連橫之策到秦國遊說秦王:

秦,四塞之國,被山帶渭,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眾,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稱帝而治。

秦以剛誅商鞅,排斥策士,未用蘇秦之策,蘇秦才東走六國,策劃合縱。到秦昭襄王時,范雎入秦,遊說秦王說:

大王之國,四塞以為固,北有甘泉、谷口,南帶涇、渭,右隴、蜀,左關、陂,奮擊百萬,戰車千乘,利則出攻,不利則入守,此王者之地也。

秦用范雎,采其遠交近攻之策,東侵六國,依次消滅六國,統一天下。自秦以關中為基礎,憑武力兼併天下,在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內,關中的地位為經營天下者所首重。

當然,偉大的秦帝國,千古一帝秦始皇使得中國第一次的成為一個統一的帝國,且不說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車軌、且不說
修都江堰、靈渠等大型恩澤萬世的水利工程、且不說北擊匈奴,南征南粵,開疆擴土奠定現代中國雛形這樣的豐功偉績,且不說他留給了這個世界兩大奇蹟:萬里長城和秦始皇兵馬俑。僅僅說他留給了我們一個偉大的稱號“china”這正是秦的音譯。

後有韓生建議項羽說:

關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地,地肥饒,可都以霸。

項羽未從,還都彭城(今江蘇徐州),而將關中封給章邯、司馬欣、董翳三降將,號為三秦。劉邦自漢中還定三秦,據有關中,遂以關中為基礎,東向以爭天下。歷時五年,卒滅項羽。劉邦統一天下,在選擇都城時,婁敬建議說:


秦地被山帶河,四塞為固,卒然有急,百萬之眾可立具也。因秦之故,資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謂天府者也。陛下入關而都之,山東雖亂,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與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今陛下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吭而拊其背也。

婁敬的建議得到了張良的支持。張良分析說:

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宛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劉邦遂定都長安。

劉邦計擒韓信後,田肯對劉邦慶賀說:

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形勝之國也,帶河阻山,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屆高屋之上建領水也。

終於,經過文景之治,我們迎來了大漢盛世,我們的漢民族第一次形成,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開疆拓土,開通絲綢之路,奠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 ,統一了中國的政治思想,大漢聲名遠播,藩國聞之顫慄,我們有了漢人這樣的稱呼,漢武帝使我們的民族第一次自信的屹立於世界,大漢盛世國力強盛,人口數量直到後世明代才超過。
功莫大於秦皇漢武就是這一真是寫照;

東漢都洛陽,經過光武帝后就急劇衰落,基本被歷史遺忘,但東漢行三京之制,長安仍然貴為西京,史載光武帝每年都常駐西京,大造宮室。這也可能是洛陽唯一值得念想的王朝。

西晉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屈辱的朝代,差點導致中華民族的亡國滅種。西晉都洛陽短短幾年就天下大亂,發生了慘絕人寰的五胡亂華;華夏族銳減80%,真箇北方基本上被外族占領,這個北方的漢民族基本被屠殺完,這一歷史慘劇直至今天依然令人讀之顫慄。當然西晉遠不能算一個統一王朝,順便提吧!

 隋滅陳,統一天下,隋文帝定都長安,開創了開皇盛世,國力空前強盛,經濟直到唐朝天寶年間才達到當時的水平。可惜他的兒子隋煬帝又跑洛陽玩,沒幾天就滅亡了。
隋煬帝時期雖然經常在洛陽,關中依然是隋王朝的根本所在,《資治通鑑》記載,隋煬帝在洛陽日久,左右屢次勸其西返京師、以固社稷,可是隋煬帝不聽,最後還是在揚州被他從關中帶來的軍隊所殺。

隋末楊玄感起兵,問計於李密,李密以隋煬帝遠在遼東,主張長驅入薊,扼其咽喉,或者直取長安,他說:關中四塞,天府之國。雖有衛文升,不足為意。個帥眾鼓行而西,經城勿攻,直取長安,收其豪傑,撫其士民,據險而守之。天子雖還,失其根本,可徐圖也。

李密部下柴孝和建議說:秦地山川之固,秦漢所憑以成王業者也。今不若使翟司徒守洛口,裴柱國守回洛,明公自簡精銳西襲長安。既克京邑,業固兵強,然後東向以平河、洛,傳檄而天下定矣。方今隋失其鹿,豪傑競逐,不早為之,必有先我者,悔無及矣!

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平定關隴,剪除東方群雄,統一天下,定都長安,開創中國歷史上空前的盛世局面。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鼎盛的時代,偉大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開創華夏一個歷史巔峰! 長安稱為當時的天下中心,也是世界的中心。84.5平方公里的長安城秒殺世界上一切文明城市,於是我們有了唐人的稱號。 

北宋初,趙匡胤西巡洛陽,隱然有遷都洛陽之意,群臣不同意。趙匡胤嘆息道:遷河南未已,久當遷長安……欲據山河之險而去冗兵,循周漢故事,以安天下也。  看重的仍是關中優越的山河形勢。北宋末,金兵攻陷汁梁,擄徽、欽二帝北去。趙構重建宋室社稷,在選擇巡幸之所時,李綱建議道:巡幸之所,關中為上,襄陽次之,建康為下。又說:自古中興之主,起於西北,則足以據中原而有東南;起於東南,則不能復中原而有西北。

後來,張浚為川陝宣撫處置使,汪若海對張浚說:天下者,常山蛇勢也,秦、蜀為首,東南為尾,中原為脊。今以東南為首,安能起天下之脊哉!將圖恢復,必在川、陝。
明朝建國之後,朱元璋對於南京作為國都不甚滿意,一直心懷遷都之意,他和太子朱標最鍾意的遷都之選正是長安。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監察御史鬍子祺上書,提到據百二河山之險,可以聳諸侯之望,舉天下形勝所在,莫如關中。朱元璋頓時心動,但不形言表。經過仔細考慮後,他派太子朱標巡視關中,並告諭天下:天下山川,惟秦中號為險固,向命汝弟(指朱元璋第二子秦王)分封其地,已十餘年,汝可一游,以省觀風俗,慰勞秦民。其實已經頗有遷都關中的打算。

  太子朱標詳細考察了西安和洛陽,比較兩地地形,回來後向朱元璋獻《陝西地圖》。太子朱標個人也傾向於選擇西安為國都,因為長安作為最為國人仰慕的漢唐國都,王者氣派天下獨步、無可匹敵。 然而世事難料,太子朱標返回南京後於第二年病逝,諡號懿文太子 太子朱標壯年而逝,白髮人送黑髮人,年近七十的朱元璋受到沉重的打擊,再也沒有精力和心情考慮遷都的事情。

  朱元璋在當年底親自撰寫的一篇《祀灶文》中,表達了萬般無奈的心情:朕經營天下數十年,事事按古就緒。維宮城前昂後窪,形勢不稱。本欲遷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勞民。且興廢有數,只得聽天。惟願鑒朕此心,福其子孫。一副聽天由命的可憐相,聽起來真是異常淒涼。此後不久,朱元璋也鬱鬱而終。

當然,後來的宋明王朝其實只是割據政權,並不是大一統的王朝,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周、秦、漢、隋、唐都定都長安。

  關中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緣於它得天獨厚的地理形勢。中國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分為三個階梯。關中位於中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背靠第一級階梯的高原山地,下臨第三級階梯的平原地帶。關中南有秦嶺橫亙,西有隴山延綿,北有黃土高原,東有華山、崤山及晉西南山地,更兼黃河環繞,可謂山川環抱,氣勢團聚。在古代,有用百二秦關來形容關中險要的說法,意思是以百萬之眾攻關中,二萬人足以拒之。以兩萬之師擋百萬之眾,所恃者乃在其地形地勢之險。關中對中原,在地勢上呈高屋建瓴之勢,四面有山河為之險阻,幾處重要的交通孔道,又立關以守之,從而形成能進能退、可攻可守的態勢。 
  關中腹地為渭河、涇河、洛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沖積平原,號稱八百里秦川。周人首營關中,對於八百里秦川開發較早。關中為古雍州之地。《禹貢》中稱雍州厥田惟上;渭河、涇河、洛河及其支流縱橫分布,利於灌溉,秦、西漢又都曾着力經營關中的水利灌溉工程。鄭國渠、白渠、六輔渠的開鑿即是其表現。土地肥沃,灌溉便利,農業發達。在八百里秦川的西北外圍,畜牧業比較發達,《漢書》中稱其畜牧為天下饒。關中物產豐富,雩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關中周圍的山中富藏銅、鐵、金、銀等礦產資源。豐富的物產為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而且,在古代社會,銅鐵、上好的林竹都是製造武器的好材料,屬重要戰略物資。歷代建都關中之時,出於強幹弱枝的考慮,又常遷徙人口以充實關中,故關中之地人口殷實。

司馬遷描述當時關中的富裕,稱故關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而人眾不過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以關中為政治重心的王朝為確保對國家的控制,勢必加強關中及其與外部交通的營建。周人營關中,關中道路暢通無阻。《詩經》中稱揚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秦統一後,還大治馳道,以咸陽為中心,輻射四方。秦漢時屢治棧道,穿越秦巴山地,以通漢中、巴蜀。立足關中的政權都曾利用渭水、黃河河道,經營漕運,轉輸東部地區的物資供給關中。唐代統治基礎擴大,關中糧食需要量大增,對於漕運的經營尤為倚重。暢通的交通對於關中經濟又能起到很大的補充作用。 
  關中地區開發較早,人煙稠密。自周人營關中以來。其民皆有周人遺風,好稼穡,務本業。關中地近西戎,風俗勁勇,民皆習戰。《漢書》中載天水、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一帶皆迫近戎狄,修習戰備,高上氣力,以射獵為先。商鞅變法後,秦人以耕戰為本,努力事農,勇於公戰,怯於私鬥。力耕足以富國,尚戰足以強兵。遺風流披,影響深遠,遂使關中地區形成了與東部地區迥然相異的社會風尚。蘇秦、范雎遊說秦王時,都將關中民風與關中地利並提,視為秦國霸業的兩個重要條件。蘇秦看到秦國士民之眾,兵法之教,認為可以吞天下,稱帝而治。范雎則將怯於私鬥而勇於公戰的泰國百姓稱之為王者之民。秦漢時期流行有關東出相,關西出將的說法。西漢時,(關隴)六郡良家子選給羽林、期門,以材力為官,出了不少優秀的將領。北朝後期,關隴軍事貴族形成集團勢力--關隴集團。關隴集團成為西魏、北周、隋和初唐統治的基礎。這是關中歷史地位的社會基礎。 
山川環抱,可以作為險阻,是為關中戰略上的優勢;農業發達,可以儲糧養兵,是為關中經濟上的優勢;人煙稠密,民尚耕戰,是為關中地位的社會基礎。 

很顯然,定都長安的周、秦、漢、隋、唐都是大一統的盛世王朝,洛陽基本上沒有做過真正意義上的國都,多半是割據政權的都城。《中國都城史》上說:縱觀中國歷史上的國都,長安為,洛陽為”, 南京為””

居長安者盛世統
遷洛陽者天下分
都金陵者朝命短
首幽燕者眾卑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錢借好可以合法要花了,政治家目的達到
2009: NoWorry: 愛國愛的不可思議
2008: 追星一族萬歲!!
2008: 信息科技對當代社會的衝擊
2007: 司馬非馬:《最後的刺客》(21)
2007: 我的宿命觀
2006: 狸貓見書記和司令
2006: 大江茫茫去 (3)
2005: 一個中國三十歲男人的婚姻思考
2005: 一個中國三十歲男人的婚姻思考 Part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