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生於七十年代的人
送交者: 葡萄綠 2003年05月16日19:48:03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2002年了,生於七十年代的這撥人,最大的三十二,最小的二十三。
  
  做為最早出生於七十年代的人隨手間記下從小到大的一些事情。要不,再過幾年,恐怕會忘記。
  
  知道紅小兵、"四人幫",參加過宋慶齡的追悼會、劉少奇的平反大會,往牆上刷過"抓綱治國、以糧為綱"的標語,同學裡不只一個叫國慶、衛星、捍東的。(七十年代後期出生的當然不會經歷這些,他們剛上小學時候沒什麼大的政治事件,通常是用粉筆在牆上寫:"某某是傻瓜。")
  
  用過糧票布票油票豆腐票,拎着瓶子打過醬油。收藏有二十本以上的小人書,看過五遍以上《少林寺》。記得《大西洋底來的人》、《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唱過"七大馬力十大神力啦啦啦鐵臂阿童木"。七十年代末期出生的小時候記得的是花仙子、藍精靈。推鐵圈、吃小豆冰棍、看過五分錢一場電影。用泥巴做過炮樓,學着小兵張嘎點燃。用廢笤帚玩過火把,自己生火,烤過土豆地瓜。拍四角,集煙紙,
  纏炮線,用鐵絲、皮筋做紙彈槍,拿報紙做風箏。
  
  城裡出生的家中兄弟姐妹一般二到三人,農村的稍多。大的不愛帶着小的玩兒,小的總愛粘着大的,經常看到大的撒着歡跑,小的在屁股後面哇哇哭。(七十年代末期大多已是獨生子女,沒有這待遇。)
  
  睡過抗震棚。幫老爸買過冬儲菜,在地上挖過坑埋過蘿蔔。作文里用得最多的詞是"改革大潮席捲神州"。後來多改成"拾金不昧"、"助人為樂"類。男孩玩對拐、糧店、打山救火,女孩子跳皮筋、抓羊拐(各地略有差異),男孩女孩一般不在一起玩兒。
  
  喜歡過程琳的《酒干倘賣無》、張行的《遲到》、朱曉琳《那一年我十七歲》。後來是費翔和齊秦。看港台錄像、玩電子遊戲、跳霹靂舞、聽搖滾音樂,都痴迷過。腰裡別隨身聽,西裝和太陽鏡上留着商標。聽過對越自衛反擊戰英模報告,熱淚盈眶、熱血沸騰。(七十年代末的大多聽的是勞模的報告。)不管是否傳閱過,至少知道手抄本的《少女之心》、《曼娜回憶錄》。在學校被老師或同學搜過書包,查有沒有手抄本。用鐵鍬或板磚打過架,後來改用匕首和馬刀,最不濟也要裝着家裡的舊菜刀。打架以恫嚇為主,人數上占優時是非打不可的。誰要進過看守所或審查站,徹底成了沒人敢惹的主兒。
  
  在課桌上刻"三八線"及書法(個別人擅長彩繪)。談戀愛好象比哥哥姐姐們容易。學過女排的"拼搏精神",在筆記本上寫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幫父母排隊搶購過冰箱彩電洗衣機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因為怕漲價。看過《寡婦村》,學會了說"少兒不宜"。讓港台和日本電視連續劇迷住過,喜歡過翁美玲、山口百惠、霍元甲和許文強。小學打乒乓球,初中打排球,高中打籃球,大學踢足球。讀過金庸古龍三毛席慕容北島汪國真王朔錢鍾書張愛玲,最後還是發現小時候的連環畫印象最深。在深圳、海南、廣州、珠海打過工,或在其他地方有過類似的
  打工經歷。結婚時使用車隊並且錄像,男穿西裝、女穿婚紗,一般都在飯館餐廳酒店請客,多數人結婚後就和父母分開住。(七十年代末出生的,此時大多還在談戀愛或者準備談戀愛。)
  
  生了男孩喜上眉梢,生了女孩也好也好。
  
  幹過傳銷、賣過保險,至少是自己的親戚朋友中有人從事過這一活動。
  
  不大為長工資或下崗之類的事煩心,常常為不能找到更好的賺錢方式而苦惱。
  
  中英談判成功的時候還覺得很遙遠,一轉眼香港已經回歸。
  
  假如你是這樣,你就是70年代出生的GG
  
  你的玩具箱裡曾有二十本以上的小兒書和一把手工做的紙子彈槍。
  
  你吃過五分錢的冰棍。
  
  你知道楊子榮、嘎子,李向陽, 沒頭腦和不高興。
  
  你會唱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你崇拜過岳飛, 玩過飛鏢, 知道阿童木是誰
  
  你會做風箏之類的小東西,帶過軍帽, 打過三次以上的架。
  
  你知道小路純自,大島茂, 加里森,和大西洋底來的人。
  
  你的女朋友中至少有一個是四環素牙。
  
  小的時候(小學時光),最喜歡和小夥伴們一起搜集那花花綠綠的糖紙.
  
  那時候能經常吃糖的人並不多,大多數人家也就在春節時買上一二斤糖而已.所以想搜集一張別人沒有的,可以讓自己炫耀一番的糖紙並不比現在尋找一張郵票珍品容易.搜集糖紙的最佳時節當然就是春節了!常常是在街上逛時,眼睛就盯着馬路,老遠看到地上有一張糖紙就會飛快地跑過去如獲至寶般的撿起來!回到家就把它洗干再壓干夾到一本厚的書裡!有的時候,看到別人手裡拿的那種糖的糖紙是自己所沒有的
  ,就會跟在人家後邊,直到人家把那塊糖放進嘴裡再把那糖紙扔到地上為止.新的學期開始時,就把一大本糖紙帶到學校去,和同學們炫耀一番,再進行交換!大了以後,有一次進行大掃除,還發現了一本當年集的糖紙!沒捨得扔,也是我的一種回憶吧!
  
  小學一二年級時,還喜歡玩"扔棒冰棍"的遊戲,竹子做的(現在的冰湛淋棍都是扁平的木頭做的),參加的多是二三人,每個人對出數量相等的棒冰棍,先來石頭剪刀布,由贏的人先扔.把一大把棒冰棍放到一定的高度(一般離地一米左右,太高了別人也不答應,屬作弊行為),撒到地上,先把和其它不挨的拾起來,再用一根冰棍棒去一根根挑其它的,如果能挑到旁邊一根而不碰動其它的,那這根就是你的了!如果你碰動
  了其它的,就該下一人玩了.為了參加這個遊戲,放學後就要到大街上去撿棒冰棍!
  
  童年時代上街撿的東西太多了!不過,撿的這許多東西也填滿了我的記憶!
  
  再大一點,五年級左右時喜歡上了跳橡皮筋,放學後也不回家,先趴在 窗台上匆匆做完作業(那時的作業多是把某某課的生詞或課文抄N遍),就和同學們開始跳橡皮筋,不跳到天黑的看不見了是不會回去的!回到家時,媽媽一問為甚麼這麼晚才回來,就會振振有詞的說老師讓我們在學校打掃衛生!害得媽媽老感慨老師的心狠:天天讓這麼小的小孩打掃衛生!
  
  精神生活:
  
  那時候學校門口特多無證攤販,賣啥的都有。那種小的黑白的遺像似的香港明星照片五分錢一張,翁美玲的特好賣,賣着賣着還真成了遺像。估計那就是最早的盜版。還有一種摺疊起來的,正面是明星照,反面是>之類的歌詞,一毛一套,覺得有點兒貴。雜誌什麼的是父母給訂的,不算在零花錢之內,當時挺流行的有>,>,>,>,>(好象要三毛六分一本,儘量不訂,借別人的),>(大家還記不記得封三的海虹和封底的小兔非非?)有小人書的都神氣得不行,買得起童話書的都快成貴族了,我那時老想那本厚厚的>,三塊一,老沒攢夠。
  
  物質生活:
  
  有拿個鍋賣"秦糖"的,鼻涕似的黃乎乎一坨,三根小棍一攪和,成白乎乎痰似的了,吃得還挺香。還有什麼"香煙糖","粽子糖","麵餅","炒米糕"。還有轉糖人的,轉到什麼給你什麼,我老盯着"游龍戲鳳",可轉來轉去頂多轉個"老鼠偷油"。
  
  那時的全是色素的桔子水裝在一個看上去就有毒的塑料管子裡,開一小口滋滋地吸,還好那時的小孩都特純潔,也沒對着那管子的形狀亂想。
  
  娛樂:
  
  那時挺流行"拍洋片",我有一套水滸,另一小孩有套三國,混在一塊兒玩,為了關雲長和李逵誰厲害爭了老半天。還有一種"印花紙",沾點唾沫就能印出圖案,非唾沫不可,乾淨的水不管用。
  
  咱那時的精神食糧(70's):
  
  說完了吃,穿,玩,來談談我們那時的精神食糧。
  
  幼兒園時,有《小朋友》,《好娃娃》,《365夜》,太小了,其他的記不住了。最深的印象是中國隊在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的精彩表現,還有電影《少年犯》,救火英雄賴寧。現在的孩子沒幾個知道賴寧的吧。可我最愛看《少年文藝》,《故事會》,《故事大王》,《少年文藝》裡的故事個個好看,都是和我們的生活十分接近的,《故事會》裡的故事好象就比較社會化了,應該算"成人讀物",但都十分吸引人,笑話也特都逗。我媽還給我訂了《作文通訊》,《小學生作文》,也都挺好看的。中學時有《中學生數理化》,《英語畫刊》。不知什麼時候一下子出來很多雜誌,就開始什麼都看了,《少男少女》,《讀者文摘》,《青年文摘》,進入一個繽紛的世界。再也沒有了當年《中國少年報》的油墨芳香,我好象已經上高一了。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看的《少男少女》,《讀者文摘》,《青年》。
  
  咱那時的電視劇(70年代生)
  
  家裡買電視是我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也就是87年前後。那時瀋陽好象一共才三個台:中央,遼寧,還有一個可能是瀋陽台,我記的不大清了,反正電視台特別少但感覺那時的節目卻很豐富,呵呵,當然是和半導體相比了。先是《霍元甲》,接着是《陳真》、《霍東閣》,還有《再向虎山行》、《十三妹》,《一剪梅》,《冰點》,《昨夜星辰》。。。
  
  小學時代最有名電視劇的是兩部--《上海灘》和《射鵰英雄傳》。
  
  《上海灘》播映時端的是萬人空巷,一時間好象每個瀋陽小伙脖子上都多了一條白圍脖,也不管是什麼季節了,黑色的風衣也隨處可見。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我是五年級,我們班最高最能打架的那個也圍一條白圍脖上學來,據傳是他在外校的"對象"給他織的,嘿嘿,可真是砸倒一片人呀。同學之間也不正經叫名了,都是"X哥","阿X"什麼的,遇上誰名字裡有個"文"或"力",嘿,可就抖嘍,"文哥","阿力"
  ,這稱呼現在想起來都覺得有一股子豪氣。
  
  《射鵰英雄傳》可以說影響了和我一般大的很多人的--至少是一個階段的--人生。我從那個時候開始接觸金庸的作品,從看他的小說到到看他的散文,史評,時論。他絕對稱得上一個文學家。
  
  對於我們這些出生於七十年代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比那部電視劇更具影響力的了。翁美齡就是黃蓉,誰也替代不了。那時我們一下課,操場就成擂台了,一百多個靖哥哥在那練"降龍十八掌",三十多個洪七公拿着根棒子到處亂竄,甚至還有七八個歐陽克搖着扇子去撩蓉兒。。。
  
  班裡還出現好幾本《九陰真經》,都是用演算本的紙撕下來長條,來回摺疊成古書的樣子。我還記得頭幾句:"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
  
  等我上了中學,對武打片的興趣就不那麼濃,開始喜歡看《義不容情》、《流氓大亨》一類的港片了。那時的家長和老師大多不許我們看電視,尤其是港台的。其實我們最早的倫理意識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從港台電視劇里學來的。反觀現在國產電視劇,模仿港台,打打鬧鬧的那套學來了;發人深省,啟人心扉的倒沒有了。
  
  咱那時的廣告(70's):
  
  那時侯電視台少,也就中央台和地方省台,電視製作水平挺低,廣告也很少,現在想起來還有印象。有個收錄機的廣告:一個摩登青年(那時侯的摩登青年)帶着耳邁在那裡隨着音樂扭動,音樂是:"燕舞,燕舞,一起歌來一片情…………!"有一種洗髮膏廣告,(不記得什麼時候都該叫洗髮水了),一個小女子穿着飄逸的長裙盪鞦韆,溫柔的歌聲傳來:施美施美,使您更美……佛山牌鼻炎康:大家輪流打噴嚏,然後一個女士說,家有鼻炎康,鼻炎不用慌!
  
  腸蟲清,一個女同志來問,有制蟯蟲的藥嗎,賣藥的老頭神秘的一笑:兩片!又有幾個人來問,有制什麼什麼的藥嗎,老頭也是伸出兩個手指頭,兩片!大家都跑過來異口同聲的問,都是一種藥啊?然後旁白就開始發話,說的什麼記不得了。
  
  還有,唱:威力,威力洗衣機!然後旁白:威力洗衣機,夠威,夠力,-----真不知道什麼叫夠威夠力。更多的省台和地方小台的廣告就是蘭色的背景下,伴隨着噼里啪啦的打字聲,播音員念着什麼什麼省優部優國優,然後(尤其是地方小台)就開始放港台的的武打片
  
  還有什麼,好象還有好多,記不得了
  
  咱那時的新年(70's):
  
  小時候的新年,提前兩個月就開始天天盼,天天想;提前一個月就開始準備班裡新年聯歡會的節目,當時多以唱歌為主,於是每天回家都唱一遍,希望正式"演出"時能正常發揮;提前半個月就開始和同學到批發市場買賀卡,當時每個人我都送,好朋友就買貴點的,自己欣賞的小男生就買溫馨一點的,關係一般的就買便宜一點的。:)提前一個星期就開始琢磨新年那天穿什麼衣服;提前三天就開始在家裡寫
  賀卡,一般是把寫賀卡的工作放在家庭作業之前完成;提前兩天就開始買零食,花生瓜子是必不可少的,其實我到現在都不覺得花生瓜子好吃,可是好象聯歡會不弄的一地瓜子皮就不象是一個熱鬧的聯歡會;提前一天就開始布置教室,當時我是中隊長,又能從媽媽的單位里借來好多漂亮的拉花,所以布置教室時就格外積極,爬椅子上桌子的,可我當時十分羨慕能布置黑板內容的同學,他們均是能寫會畫的, 一會功夫就能把黑板變成一副漂亮的圖畫,而我的字從小就很爛,只能趁他們不注意之際偷偷在黑板的角上用彩色粉筆畫幾個星星、氣球之類的東西,然後就覺得黑板更漂亮了。:)
  
  擺桌子算是最累的活了,但是我一邊擺一邊就在想,第二天一定要挑個好地方坐不能坐在角落裡,也不能坐老師邊上,最好能挨着誰誰誰和誰誰誰。。。:)
  
  終於盼到了新年聯歡會的那一天,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一個個小朋友穿的花花綠綠的就來了,從剛一入座開始就開始吃,好象家裡過年沒吃的似的,剛開始的節目大家都還認真看,認真聽,認真鼓掌,但小孩辦事就是容易虎頭蛇尾,聯歡會過半班裡就點象茶館了,可能也因為吃的東西剩的差不多了,嘴基本上都閒下來了,再說好不容易趕上在教室里說話老師不管,不說白不說呀。。。最後送賀卡的時候到
  了,班裡就亂成一鍋粥了,本來嘛,班裡n多個同學,大概30人左右吧,每兩個人互送一張,用排列組合一算,這一共是C n2種送法啊,所以場面挺壯觀的,班裡人擠人,桌上剩下的橘子,糖果也被擠掉地上了,聰明的小朋友會趁機裝兜里倆橘子,也不能怪人家貪吃,不裝兜里也會被踩爛了,浪費可恥嘛。:)好不容易送完了,靜下來了,大家都回家心切了,老師總是做做最後的總結,給大家一些祝福的
  話,但老師的最後一句話總是那句:"班幹部留下來打掃教室"。唉~ 。。回家第一件事是把收到的賀卡仔細看一遍,有自己畫的,有買的,(凡是買的都有淡淡的香味),有帶錯別字的,還有祝詞沒寫完的,還有寫着別人名字的,(估計是混亂中送錯了人了。呵呵)。看賀卡時心情最好了,單單是那些五顏六色的信封就讓人覺得溫馨,不象現在的短信息,雖然也有顏色,但不是黑色幽默就是黃色笑話。:>更不象現在的電子賀卡,雖然也能帶去祝福,但再也聞不到淡淡的香味、看不到歪歪扭扭的字了。。。
  
  > 70's 的江湖
  
  70年代出生的兄弟們,還記得我們的江湖嗎?如果你幹過這些事,那大家就都是江湖兒女了:
  
  1. 在黃軍用書包的帶子上,用鋼筆寫着粗體的"笑傲江湖"。
  
  2. 班上的老大在中學的門口經營着一張檯球桌。
  
  3. 男生都學小馬哥叼着火柴棒。
  
  4.至少有3個以上的朋友,喜歡穿黃大檔褲,穿白板鞋,他們每天都苦練李小龍的格鬥技術。
  
  5. 晚自習下課後,學校門外的角落裡總有香煙頭的若明若暗在閃爍,你的心裡撲通撲通在跳動,中午休息時的那位會不會也是混的?
  
  6.至少每個學期有3個以上的朋友(大多數是練格鬥的幾位)被人海扁過,你也至少3次參加過復仇行動,雖然這些復仇行動大多數都在談判中解決了。
  
  7.以前練格鬥的兄弟,至少有一個現在在證券公司或着IT行業過着滋潤的日子。他們現在的體形基本上都很差。
  
  8. 從初中開始就有兄弟為搶女朋友反目。
  
  9.學校教導處對江湖兒女們的排名,經常因為一次大規模的考試作弊或者校外鬥毆而刷新。
  
  10.你的酒量是從高中開始練起的,父母經常出差的同學家裡是主要的訓練場。
  
  11. 最英勇的事是和兄弟們一齊教訓過社會上的混混。
  
  12.撬過班主任宿舍的們,進去偷被沒收的小說,然後順便搬走了學校剛發給他的一筐蘋果。
  
  13.班上的小白鼠考上大學後發現,學校的江湖兒女們也紛紛自費上了大學,而且他們在學校里更受女生歡迎。
  
  80年代的動畫片大全之中國篇(上)
  
  
  80年代的動畫片種類多多,更重要的是內容和藝術性都很好。下面分門別類說一說,如果不全,希望大家補充。
  
  我國的動畫片必須說的是我國的動畫片藝術性很強,而且別有特色。《大鬧天宮》大家都看過吧,裡面的繪畫和着色非常非常的漂亮。另外《小蝌蚪找媽媽》的水墨畫畫法堪稱有中國特色的動畫片,並且影響了早期日本的動畫片(例如《聰明的一休》)另外,那個時候的歌曲出奇的好聽,這是後話,不提。另外那時的動畫片教育性很強:《雪孩子》教育我們要捨己為人,《小馬虎》教育我們要仔細,《三個和尚》教育我們要協作,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單集的動畫片
  
  《小蝌蚪找媽媽》:中國動畫片的張三丰,中國卡通界的達摩,開山鼻祖。據說是齊白石先生的原畫!!!快去看啊!
  
  《漁童(漁盆的故事)》:愛國主義教育片,強力推薦!裡面那外國壞傢伙說:"撈頭(老頭),愚盆是窩們國家地(漁盆是我們國家的)。漁童忍無可忍,終於教訓了那外國的壞傢伙。典型的中國畫法。
  
  《丁丁的故事(丁丁戰猴王)》:不是英國的丁丁,是中國的少年。丁丁有一把金鑰匙,用科學技術打敗了孫悟空。挺古老的,估計記得的人不多。
  
  《老狼請客》:你要是沒有看過,那你的童年就真是太不幸了。裡面老熊唱的"老狼請吃雞"我最喜歡聽了。
  
  《哪吒鬧海》:酒是陳的香,哪吒是老的好!
  
  《小黃鸝學唱歌》:經典!也是典型的中國派畫法,可惜現在很少了;歌也不錯,現在也很少有了。講小黃鸝練膽子學唱歌的故事:"小黃鸝,你唱的很好啊""可是,我的膽子很小,怎麼辦呢"...另外其中有兩首繞梁三日的歌,一個是"我是小小的歌唱家,要把美麗的歌兒唱,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唱起歌來真快樂;唱啊唱啊愉快的唱啊,唱起歌來真快樂..."另一首是"紅太陽,掛天..."(開心,開心的流涕)
  
  《九色鹿》:又一個經典--美麗的九色鹿。配音和畫面都是很唯美的感覺,我語言乏力,實在沒法稱讚它。我只是想說:讓我再看一遍吧!如果金錢可以買回過去的時光,我願意傾家蕩產去看《九色鹿》。
  
  《小馬虎》:另一個經典--掛在電線上的馬小虎。尤其是馬小虎開汽車"吧吧嗚,嗚~--"當年我坐我老爸的自行車,就會來這一句。
  
  《小鯉魚跳龍門》:超級無敵大經典。
  
  《猴子釣魚》:經典中的經典,中國動畫片的代表作。看看中國化的美術,聽聽中國化的音樂,作中國人真好。要是你沒看過,那你的人生絕對是不完整的。建議大家在入土之前好好看看。
  
  《猴子撈月》:也是猴子的故事,也是中國化的動畫片。
  
  《過猴山》:裡面的老頭子跳舞時的音樂很好,什麼時候哪個舞廳里也來一段,那就火了。
  
  《等明天》:小猴子老是等明天,結果一直沒有蓋房子。
  
  《淘氣的金絲猴》:裡面用國畫畫的的金絲猴和大熊貓進入了不少教科書!太棒了,任何語言任何文字都沒法形容他。
  
  《火焰山》:大概是解放前拍的。不過很好啊。
  
  《人參果》:不說了。
  
  《開山救母》:老版的《寶蓮燈》,上下集。
  
  《嬌嬌的奇遇》:沒有看過《嬌嬌的奇遇》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神筆馬良》:小的時候我的至愛啊!
  
  《熊貓百貨商店》:剪紙片,教育我們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小熊貓學木匠》:教育我們要仔細。"我們我們我們猴子,愛吃愛吃愛吃桃子...沒吃桃子,少了桃子..." 百唱不衰啊。
  
  《差不多》:講一個小獵人的故事,也是教育我們要認真。
  
  《狐狸打獵人》:和《差不多》是同時代的。
  
  《人參娃娃》:橫里看,豎里看,怎麼看怎麼好。白白淨淨的人參娃娃叫的那聲"小哥哥",太天真太可愛了。
  
  《張飛審瓜》:一個有趣的動畫片,不過大家可能都忘了。
  
  《豬八戒吃西瓜》:沒吃過豬肉,還能沒見過豬走?
  
  《醉酒》:一個卡車司機酒後行車,開到建築工地,撞了。演的次數太多了,不過風格跟別的不太一樣,倒是有點像某版的《翠花上酸菜》。
  
  《濟公鬥蟋蟀》:不用介紹了。
  
  《蟋蟀》:《聊齋志異》裡的《促織》故事,感人。
  
  《天才雜技演員》:木偶劇,好故事,好片子。主人公叫台(太)驕傲和鄭(正)用功。
  
  《驕傲的將軍》:一個無敵大將軍打了勝仗就刀槍入庫,結果最後被打敗了。
  
  《三個和尚》:教育我們要協作,要勤勞!三個和尚紅黃藍三原色的搭配,因為簡單,所以美麗。
  
  《摔香爐》:老爺爺和老奶奶摔香爐的故事,廢除迷信,崇尚勤勞。建議FL功練習者看三遍寫出觀後感。
  
  《好貓咪咪》:教育我們要"苦練殺敵本領"!另有壯膽歌"老鼠怕貓,那是謠傳,一隻小貓,有啥可怕,壯起鼠膽,把貓打翻,前年謊言,徹底推翻"。
  
  《小鴨呷呷》:大家還記得吧。
  
  《三隻狼》:和《小鴨呷呷》一樣都是摺紙片,好玩,好玩。
  
  《鷸蚌相爭》:剪紙片。
  
  《半夜雞叫》:小學時代看了《半夜雞叫》以後,所有姓周的同學都慘了。
  
  《紅軍橋》:估計大家都看過。
  
  《山伢子》:剪紙片,山伢子勇斗白匪軍的故事。
  
  《善良的夏吾冬》:好人有好報,我最喜歡了。
  
  《嶗山道士》:嶗山道士老唱"穿牆進去,我穿牆進去,拿了就...跑!"結果撞牆了。
  
  《長髮妹》:美麗的長髮妹,美麗的故事,可惜俺是男孩子沒辦法留長髮啊。
  
  《沒頭腦和不高興》:一高一矮的沒頭腦和不高興。沒頭腦蓋了一個999層的大樓,要爬3個月;不高興在樓頂上演武松打虎,結果...哈哈。
  
  《小紅臉和小藍臉》:保護牙齒的故事。看了以後,現在我還是早晚刷牙。
  
  《過河》:講小狐狸獨吞桃子結果被朋友拋棄的故事。裡面的歌"哎呀有隻壞狐狸..."朗朗上口。
  
  《曹沖稱象》:木偶劇,挺好玩的,尤其是黑糊糊的印度人。
  
  《一夜富翁》:當時小豬豬儲蓄罐好流行啊。
  
  《愚人買鞋》:木偶戲。我看過若干遍了。
  
  《小兔偷瓜》:被粘住的小兔特可憐的哭喊:"老爺爺~",還記得嗎
  
  《咕咚來了》:咕咚來了的郵票現在漲的特快,尤其是小本票。
  
  《草原英雄小姐妹》:深入人心的故事。
  
  《路邊新事》:紅領巾拾金不昧的故事,前幾天中央六剛剛演過。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好,就是好來就是好。
  
  《小哥兒倆》:木偶戲。星期天一早哥哥就急忙離開家,弟弟以為哥哥踢球去了,到了學校,發現哥哥原來在為班上修理壞椅子...俺當年曾經寫過觀後感,還得了小紅旗呢!
  
  《松鼠理髮師》:木偶劇,裡面的小松鼠理髮師挺可愛的。
  
  《老虎學藝》:還好,幸虧貓留了最後一手。
  
  《母雞搬家》:誰看過?講三隻不同顏色的老母雞接到搬家通知...
  
  《西嶽奇童》:只有上半集,因為導演去世了...
  
  《喵嗚是誰叫的》:講一隻從沒出過門的小狗,經過千難萬險終於知道了是喵嗚原來是貓叫的呀。
  
  《刺蝟背西瓜》:剪紙片。
  
  《大名府》:梁山好漢!
  
  《蝴蝶泉》:很經典的純音樂動畫片。片中沒有任何對白,不過仍然非常動人。
  
  《山水情》:號稱中國近十年動畫片之最。該片融入了中國的道家師法自然、與世無爭思想和禪宗明心見性的靈感。傑出的水墨技法與古琴技藝無不出自大家之手。折服無數中外人士。絕對可以作為劃時代的見證。
  
  有部片子是說一隻老鼠希望變成貓,變了以後又想變別的...變來變去最後又變成老鼠哦!我還記得它變成豬的時候還唱了首狂搞笑的歌:"當豬當得好快活,羅哩洛哩羅,當豬當得好快活,羅哩洛哩羅,吃吃那個睡睡,羅哩洛哩羅..."
  
  還有《獵人海力布》《水鹿》《假如我是武松》《金幣國遊記》《鬥雞》《大掃除》《眉間尺》《火童》《鹿與牛》《八仙與跳蚤》等。
  
  80年代的動畫片大全之外國篇(上)
  
  
     搞笑片
  
  《兔子,等着瞧!》:比《射鵰》和《霍元甲》還早的動畫,裡面的兔子老是沾光,害的狼最後總是要喊"兔子,等着瞧!"
  
  《鼴鼠的故事》:雖是84年的老片,可幾乎年年播放,估計大家都看過。小的時候很羨慕鼴鼠的小鏟子--太有用了。鼴鼠的招牌笑聲"啞枯..啞枯"和感嘆詞"有哈"。
  
  《米老鼠唐老鴨》:世界級的明星,不過李揚的配音"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啊嘔"--沒治了。
  
  《藍精靈》大家想必都還記得阿茲貓,不過藍精靈你能說出幾個呢?藍爸爸,藍妹妹,聰聰,藍藍,笨笨,厭厭,樂樂,健健,靈靈,愛愛,美美...有愛做蛋糕的藍精靈,有愛吹小號的藍精靈,有愛照鏡子的藍精靈,有愛做木匠的藍精靈,有一個藍精靈"我送給你一件禮物--嘣",還有一個我討厭..."
  
  《巴巴爸爸》:"這就是巴巴爸爸,巴巴媽媽,巴巴租,巴巴拉拉,巴巴立包,巴巴包,巴巴貝爾,巴巴布萊特,巴巴布拉包,聽明白了嗎,再說一遍..."哈哈,可里可里可里,巴巴變"。
  
  《大力水手》:"我是大力水手,我喜歡吃菠菜,因此我力大無比"。不過《大力水手》中的女主人公實在是太醜了。
  
  《超級瑪利》:遊戲大家想必都玩過,但是動畫片大家都看過嗎?瑪利兄弟是水管工...
  
  《貓和老鼠》:八十年代末的動畫,小學生的必修課。反正貓永遠打不過老鼠。
  
  《機器貓》: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說《機器貓》是一部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講的頭頭是道。不過當初俺年齡小,就是看着好玩。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不離不棄(3/53-3/55)
2002: 靈堂課室 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