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遙寄張愛玲 -- 柯靈
送交者: feima 2003年08月09日15:15:56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不見張愛玲三十年了。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
亮。年輕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雲軒信箋上
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
月亮大,圓,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淒涼。”
這是《金鎖記》裡開頭的一段。我現在正是帶着滿頭的白髮,回看那逝去的光
陰,飛揚的塵土,掩映的雲月。

70年代末葉,我從一場惡夢中醒來,我的作品又可以享受災梨禍棗的奢侈了。
每當一本新書出版的時候,我照例興沖沖地親自簽名包紮,跑郵政局,當作一種友
情和尊敬的“念心兒”分送朋友。1980年春,感謝香港昭明書店,給我印了一本裝
幀、排印、紙張都很漂亮的《選集》,多年的舊交劉以鬯兄,還寫了長序,獎飾有
加。我特地挑了一冊精裝本,在扉頁鄭重地寫上“愛玲老友指正”,準備寄往美國。
但我隨即聽說,張愛玲近年來杜門謝客,幾乎擯絕交遊。我這才猛然清醒:我們之
間不但隔着浩浩蕩蕩的時空鴻溝,還橫梗一道悠悠忽忽的心理長河。雖然我們沐着
同一的月光,但是天各一方。我決定把這本書什襲珍藏,作為我暮年天真未混的一
個紀念。

國內實行對外開放以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一聯唐詩忽然走紅。
但在外交場合杯酒言歡中濫用的結果,最好的詩也會變成愛倫堡所謂“磨光的二戈
比”,我真有點替王勃叫屈。僭稱“愛玲老友”,天外郵書,大概難免落謬托知己
之譏。但彼此以文字交往始,已經整整四十年;闊別至今,她也未嘗從我內心深處
的“親友題名錄”中註銷,卻是事實。她的著作,40年代在大陸出版的《傳奇》、
《流言》,我至今好好地保存着;她近三十年在台灣和香港出版的著作,也已經大
體搜集完全,只是最近得到的三本來不及讀。唐文標的《張愛玲研究》、《張愛玲
資料大全集》等書,我手頭都有。胡蘭成的《今生今世》和《山河歲月》,我也找
來讀了。我自己忝為作家,如果也擁有一位讀者——哪怕只是一位,這樣對待我的
作品,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我最初接觸張愛玲的作品和她本人,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時代。1943年,珍珠港
事變已經過去一年多,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和中國抗戰勝利還有兩年。上海那時
是日本軍事占領下的淪陷區。當年夏季,我受聘接編商業性雜誌《萬象》,正在尋
求作家的支持,偶爾翻閱《紫羅蘭》雜誌,奇蹟似的發現了《沉香屑——第一爐香》。
張愛玲是誰呢?我怎麼能夠找到她,請她寫稿呢?紫羅蘭囗主人周瘦鵑,我是認識
的,我躊躇再四,總感到不便請他作青鳥使。正在無計可施,張愛玲卻出乎意外地
出現了。出版《萬象》的中央書店,在福州路晝錦里附近的一個小弄堂里,一座雙
開間石庫門住宅,樓下是店堂,《萬象》編輯室設在樓上廂房裡,隔着一道門,就
是老闆平襟亞夫婦的臥室。好在編輯室里除了我,就只有一位助手楊幼生(即洪荒,
也就是現在《上海抗戰時期文藝叢書》的實際負責人之一),不至擾亂東家的安靜。
舊上海的文化,相當一部分就是在這類屋檐下產生的。而我就在這間家庭式的廂房
里,榮幸地接見了這位初露鋒芒的女作家。那大概是7月里的一天,張愛玲穿着絲質
碎花旗袍,色澤淡雅,也就是當時上海小姐普通的裝束,脅下夾着一個報紙包,說
有一篇稿子要我看看,那就是隨後發表在《萬象》上的小說《心經》,還附有她手
繪的插圖。會見和談話很簡短,卻很愉快。談的什麼,已很難回憶,但我當時的心
情,至今清清楚楚,那就是喜出望外。雖然是初見,我對她並不陌生,我誠懇地希
望她經常為《萬象》寫稿。

張愛玲在寫作上很快登上燦爛的高峰,同時轉眼間紅遍上海。這使我一則以喜,
一則以憂。因為環境特殊,清濁難分,很犯不着在萬牲園裡跳交際舞。——那時賣
力地為她鼓掌拉場子的,就很有些背景不乾不淨的報章雜誌,興趣不在文學而在於
替自己撐場面。上海淪陷後,文學界還有少數可尊敬的前輩滯留隱居,他們大都欣
喜地發現了張愛玲,而張愛玲本人自然無從察覺這一點。鄭振鐸隱姓埋名,典衣節
食,正肆力於搶購祖國典籍,用個人有限的力量,挽救“史流他邦,文歸海外”的
大劫。他要我勸說張愛玲,不要到處發表作品,並具體建議:她寫了文章,可以交
給開明書店保存,由開明付給稿費,等河清海晏再印行。那時開明編輯方面的負責
人葉聖陶已舉家西遷重慶,夏囗尊和章錫琛老闆留守上海,店裡延攬了一批文化界
耆宿,名為編輯,實際在那裡韜光養晦,躲雨避風。王統照、王伯祥、周予同、徐
調孚、周振甫、顧均正諸位,就都是的。可是我對張愛玲不便交淺言深,過於冒昧。
也是事有湊巧,不久我接到她的來信,據說平襟亞願意給她出一本小說集,承她信
賴,向我徵詢意見。上海出版界過去有一種“一折八扣”書,專門翻印古籍和通俗
小說之類,質量低劣,只是靠低價傾銷取勝,中央書店即以此起家。我順水推舟,
給張愛玲寄了一份店裡的書目,供她參閱,說明如果是我,寧願婉謝垂青。我懇切
陳詞:以她的才華,不愁不見知於世,希望她靜待時機,不要急於求成。她的回信
很坦率,說她的主張是“趁熱打鐵”。她第一部創作隨即誕生了,那就是《傳奇》
初版本,出版者是《雜誌》社。我有點暗自失悔:早知如此,倒不如成全了中央書
店。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大學系列: 看電影
2002: 新女性及其修養(一)(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