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追我魂魄1
送交者: 云杉 2005年08月17日11:12:31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追我魂魄——一个新闻记者对一场战争的追索》[1]

作者:云杉

人可以落魄,但不能失魂。一个失魂的人就会成为被人摆布的木偶,他的命运会比死亡更悲惨。——穆易


序言

我承认,李营长、兔唇和培蕊的故事让我难以忘怀,因为无从捉摸而令人兴奋不已。
他们存亡未卜,连他们的真实姓名和身世都渺不可考。唯一真实存在的,是培蕊在太
行山麓留下的那张照片,因为新华社一级技师的精心补救,培蕊年轻的面容才从退色
的底版上浮现出来。我首先惊讶的是她的年轻和美丽,而这两样东西是极具穿透力的
,它们穿透了60年的岁月,带着莫名的活力,浓雾般的包围过来,这使我为她的死亡
而伤感,并且认为,她的青春和美丽因此具有了永恒的意义。

培蕊的八路军装在退色的照片上显得浓重,仿佛是黑色的,而她身后的太行山,却因
为照片的老化,显得云雾飘渺,若远若近,就象我现在看见的那样。

我和民俗研究会的老铜寿爬上十字岭的时候,铜寿已经气喘嘘嘘,于是那一口山西话
就越发显得缠绵:“就是这儿了唉就是这儿了!”

秋天的暮蔼已经重重叠叠的浮动在山坳和远方,山的浓绿和峭拔都变得恍惚,而远处
那个叫做南艾铺的垭口,笼罩着淡青色的雾气,半隐半现,美如仙境。我无法想象这
里曾发生过极其惨烈的厮杀,数千手无寸铁的八路军机关人员、文工团员、学生和新
闻记者,在冈村宁次数万精兵悍将的追杀下拼死突围,掩护这些人突围的,是一支不
足三百人的八路军武装部队,在敌我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这些八路军战士把勇气和疯
狂发挥到了极致。我想那一定是天地为之动容的场面。

当年的通讯员王俊说他在整个战斗中一直在阻击敌人的阵地之间疯狂穿梭,报告总部
和人们的突围情况。他说李营长站起来把肠子塞进了被弹片切开的腹部,好象卷起来
一条垂下来的皮带。

王俊说李营长还问了他一句话,然后他露出了悠然神往的神情。他又补充说这句话其
实无关紧要,你可以从文章中把它删掉。

“鲁艺的同志都冲出去了吗?”


《追我魂魄——一个新闻记者对一场战争的追索》[2]

为了一张照片去寻觅一场战争——新华社这次忘了哭泣——铜家峡惨案——爱也如渊,
恨也如渊

人生有惧,便曰浮生。我怕开会。

风闻开会,整个编辑部就忙碌起来,做好应付一个冗长、乏味下午的种种准备。编辑
和记者们携巨型水壶、保温杯,席卷半个编辑部的茶叶,暗藏治疗颈椎病的棒状仪器
,宛如一支准备穿越沙漠的驮队。待尘埃落定,会议开始。编辑部主任姓罗,高个儿,
有点胖,露出一脸端容,左右睥睨,鹰视,见无人做小动作,便掏出一大叠纸头,张
口便念。

我见众人都葱笔价矗着头听,心里直抱怨:为什么要长篇大论的念呢?难道编辑部还
有不识字的吗?又细看罗总编,觉得他长得有点儿象佛。如此这般,瞌睡上来了,朦
胧之中已不知身在何处,仿佛觉得罗总编用手拍桌子,厉声道:不许睡觉!我在梦中
惊跳起来,大叫道:我没睡我没睡!
人们正木着脸听罗总编口干舌燥地念,忽听我叫得奇怪,都楞了一下,方恍然大悟,
都哄笑起来。我正没法可处,天籁似的,走廊里有人叫我的名字:接电话!

电话是资料室的管理员打来的。“那张照片的作者找到了,他叫穆易。”

“是不是去柬埔寨的那个穆易?嗨,要他的照片可真难。”

管理员在电话那头笑了起来。

“他就在这儿,你来一趟吧!”

资料室在地下室。宽阔深邃的大厅里排满五六十年代那种深黄色的木柜。一个上了年
纪的男人站在书柜的中间,和管理员说话。我站在那儿等了一会儿,从塑料夹子里取
出那张照片,我猜想这个人就是穆易。

他转脸看见了我。他脸上有一种沧桑的、聪颖的神情,这种特别的气质使他与众不同
。如果一个人经历了几十年里发生的几乎所有战争,他一定会有什么变化。

“这是1942年拍的,没错。”他把照片翻过来,上面有一行变成黄色的钢笔字:培蕊
,1942年5月,太行山42年17岁。

“这些字是,我写的。”

我们走到书柜后面,那里有一张书桌和两张单人沙发。

“她是鲁艺的文工团员,唱歌的。”他非常肯定地说。“如果照片已经无法送给本人,
我就会记下来姓名、地址等等。”

培蕊,1942年五月,太行山42年17岁。

这些字迹确实散发着伤感的气息。

“我是那年五月遇见她的,当时我是晋察冀军区的报道员,去太行山采访,回来的时
候在山下遇见了鲁艺文工团的一大群女孩子。其中一个对我说:嗨,记者同志,给我
留个影吧!”

“她就是培蕊。很年轻,她回头招呼别的人,那些人笑着不过来,她也在笑,她的笑
容很灿烂。我的底片已经用完了,但是还有我们称为“尾巴”的一小块空白,我决定
试一试。

我问她:要是照片洗出来了,怎么给你?她笑着招招手说:

到前线见!我也说:前线见!那时我们非常年轻,非常快乐,觉得生命很长,而且会
充满许多快乐的相见。

“她死了,是吗?”

“你听说过八路军总部被袭事件吗?”

穆易看见我一脸茫然,就说,“1942年五月,日本侵华总司令岗村宁次调集了三万精
锐部队包围了八路军总部,被包围的人都是机关、后勤、学校、文艺团体的人员,培
蕊的剧团也在其中。”

“我至今都不知死了多少人,”穆易说,“很多人都跳下了悬崖,那条很深的峡谷里
到处是人和骡马的尸体,后勤人员在跳崖的时候把骡马辎重都拉了下去,什么都不愿
落到日本人手里。”

“我再也没有听到过她的消,息。但是这些被包围的人,特别是那些女性,都从悬崖
上跳下去了。”

为了报道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在6个月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在历史材料中打滚,
但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件事。

“你可以查一下资料,”穆易注意到我的神情,“新华社华北分社在这次战役中死伤
惨重,肯定会有记载。”

穆易站在窗口吸烟,他说话的时候目光炯炯,一点儿也不象年过古稀的老人。

我和穆易顺着地下室黑暗的甬道往外走,他突然问我:你为什么会对这张照片感兴趣?

“我不知道,”我老实地告诉他,“关于抗日战争的纪念报道已经结束,你知道,我
们总是这样,热闹一阵,然后风平浪静。可是我忘不了这件事,这可能是职业的兴趣
。”

穆易点点头,表示理解。他随手掏出一张纸,用笔写了几个名字交给我。他说这几个
人都经历过八路军总部的突围战役,可能对我有点什么帮助。

穆易的话的确没错。关于八路军总部的突围战役,史料记载很少,即使有,也是一笔
带过。在山西辽县志中,这样写到:

1942年9月18日,辽县、辽西县合并,正式更名,为左权县,纪念在本年五月“反扫荡”
战役中英勇牺牲在辽县麻田的左权将军。

显而易见,这不是一场胜仗,八路军总部在这次战斗中吃了大亏。没有一份材料能够
表明,被包围的八千人中,到底有多少人牺牲,我唯一能肯定的是,那决不是一个小
数。新华社有关资料是这样记载的:

1942年5、6月间,日本侵华总司令岗村宁次纠集3万多精锐部队,突袭我八路军总部,
进行“铁壁合围”。新华社华北总分社,40多位同志在突围中英勇牺牲。

新华社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共有110多位新闻工作者殉职,但在八路军总部突围中就死
了40多人,将近二分之一。我已经可以想象这次战争的惨烈。其中,对一位女记者
黄君珏的记述引起了我的注意:

黄君珏,女,湖南湘潭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1942年在八路军总部突围战中跳
崖牺牲,英勇殉国。

对黄君珏简单的介绍中,附有她的爱人王默磬的一封给其岳父的信,这封不同寻常的
家信记述了妻子殉难的过程。王默磬也是新华社的工作人员,当时他身负重伤,奄奄
一息,就倒在离黄君珏不足50米处。侥幸的是,他活了下来,成为八路军总部突围中
唯一见证这惨烈史实全过程的人。他在给他的岳父黄友郢老先生的信中这样写道:

夜九时,敌暂退,婿勉力带伤行,潜入敌围,寻到遗体,无血无伤,服装整齐,眉头
微锁,侧卧若熟睡,然已胸口不温矣。其时婿不知悲伤,不觉创痛,跌坐呆凝,与君
珏双手相握,不知所往,但觉君珏亦正握我手,渐握渐紧,终不可脱!山后枪声再起
,始被惊觉,时正午夜,皓月明天,以手掘土,暂行掩埋。

吾岳有不朽之女儿,婿获贞烈之妻,慨属民族之无上光荣!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新华社烈士记实)

当天晚上,我定了去山西的火车票。

后来我一直在想我为什么对这张照片和它背后的故事念念不忘?这个念头一直萦绕于
怀,直到我走上了十字岭。

铜寿是省文史办的人介绍给我的。他们介绍说,县民俗研究会长铜寿是太行山下的铜
家峡人,是这一方土地的人精子,地里鬼。他写的《晋中情诗》、《谈鞋论袜》堪称
民俗研究文学的精品。他说不定会对我有所帮助。于是我一路上想象一位,慷慨悲歌
、挥洒自若的民间艺术家,身穿大红套头毛衫,他听到我的采访目的欣喜若狂,肯定
会鼎力相助。

后来我发现自己是一个过度乐观的人。县招待所空荡荡的大厅里蹲着一个人,他大约
60岁左右,瘦小而黝黑,正眨着眼看我,其神态不那么恭敬。他看到我发愣的样子,
叹了一口气,说:“估摸是你哩!”

他身边放着一个油腻腻、鼓囊囊的大书包,露出纸夹、笔记本什么的,脚边是一只补
缀过的网兜,装着饭盒和水杯,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显然是从什么地方赶过来的。

“你有甚事尽管说,能帮上就帮上。”他不卑不亢地说。

没有比这场面更令人灰心的了,他开始旁若无人的从大书包里把一卷卷揉皱淋湿的稿
纸、笔记本掏出来,摊在茶几和地上,“不碍的,你说。”

我刚想说什么,他突然发出一声悲叹,口中啧啧有声:“你说可巧不可巧,下车就来
了雨了!”

民间艺术家想继续惊呼,看了看我的脸色,不做声了。那些稿纸虽然淋湿了,可还看
得出是抄写得十分工整的民歌,大约是男女酬唱的情歌之类。我向来觉得这种东西古
怪,今天格外觉得烦恼。铜寿仿佛觉得有些歉意,对我解释说:“都是难得的,唱家
越来越少了。这是老羊倌儿唱的,你听听:

哥住九十九丈崖上头,
妹住九十九道沟下头,
哥想妹妹想得紧,
百丈崖头跳下来。

“好是好的,”我勉强笑道,“只是再见面,岂不是拄拐了?”

民间艺术家紧紧闭上了嘴,他肯定认为我是一个十分粗俗的人。我呢,已经决定和这
位只会吟弄情诗的窝囊艺术家分手,直奔县政府党史办公室。

当时已经下午2点,6个多小时的长途汽车,让我饥场辘辘,,我突然说吃饭吧,我想
吃真正的山西刀削面。铜寿沉闷的脸似乎开朗了一下,说:“这话对。北京的面条儿
算什么呢,糨糊!”

铜寿的指点的那家小铺在一条矮巷的尽头,铺面很小,三张红漆桌儿。在白腾腾的蒸
汽后面,铜寿脸上的不快已经消逝,他很诚恳地对我说:“你应该去资料馆找找,毕
竟年头太久了,这不是歌儿,不会传下来的。”

我喝着汤看着他,过了一会儿说:“我怎么觉得是歌呢?”

铜寿的目光闪动了一下,又开始吃饭。

“再说,我要鲜活的材料,过去的资料太不够了。”我问他:“你不是铜家峡人吗?
那里不是太行山区吗?”

我似乎觉得他的身体收缩了一下。

“哦,不错,”他怔怔地看着我,“可是铜家峡人已经死光了,现在的年轻人知道
什么?”

“你这是什么意思?”

铜寿放下筷子,他的胳臂抱在胸前。我记得新闻系的老师讲过,这是典型的身体性语
言,表示抗拒。在我看见他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到他的抗拒。可是,他抗拒什么呢?

他想了想,好象下了决心似的对我说:“谢记者,真是对不起,我想来想去帮不了你
什么忙。这么多年我主要是收集民歌,打仗啦政治啦什么的不是老百姓的事儿,你说
是不是?”

他看我不说话,继续说:我可以向你推荐一个——

如果说一个小时前我还想和铜寿分手的话,现在已经改变主意了。我逐渐感到好奇。
我感到铜寿坚硬的眼神后边,他的灵魂象一只悲凄恐慌的小老鼠,伸出头来说:不要
碰我!

夜里11点,我拨通了穆易家里的电话。我知道这个时间打电话很不礼貌,可是我心情
沮丧,一大杯速溶咖啡让我更加自怨自艾,我甚至对这次采访都充满怀疑,我相信在
很多人眼里,这是愚蠢、可笑和冲动的。我为什么冲动呢?为了60年前的一张美丽的
照片吗?我根本不认识她,而且永远不会认识她。

“顺利吗?”穆易的声音清醒有力,看来他还在自己的斗室的伏案写作。

我报告了在这里的情形,但是我特别倾诉的是我的困惑,这种困惑一直伴随着我,当
我来到太行山采访八路军总部突围战役的时候,这种困惑走到了极端,我甚至感到了
恐惧。

“如果我到太行山贩卖柿子,所有的人都会理解我,他们会认为我是一个实干的人,
但是我寻找的是一场过去的战争,哪怕它是史诗,别人也会认为我是脑筋有点儿问
题、不切实际的人”。

穆易好象没有听我唠叨,“你刚才提到铜家峡,这位艺术家是铜家峡人?”

“是啊,怎么啦?”

“他没说错,”穆易斩钉截铁的说,“1942年,也就是总部突围那一年,铜家峡二、
三百口人全让日本人杀光了,这是一件有名的惨案。”

“全死了?”我疑惑的问,“你的意思不至于说铜寿是一个鬼魂吧?”

“当然不是,”穆易说,“我是说他没有骗你。这个地方后来就荒芜了,如果有人,
也是解放前后陆续迁过去的,他们当然不会了解情况。

我突然惊醒的时候,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是我突然感到恐惧,怔忪之间,突然
听到了一声嘶哑的哀嗥!非常清晰,仿佛在我的身边,又仿佛在不远的什么地方。
那声音那么悲伤,那么恐惧,使我情不自禁的颤栗了一下。我拧开灯,声音消失了
,四周充满寂静,我可以在这种寂静中听到我的心跳。后来我一直回想,那是一种
什么样的声音,它让人无法相信一个活的生物,会发出这样的悲鸣。那一刻,我相
信了灵魂的存在,因为灵魂在沉沦的时候,才会发出这样让人血液凝固的声音。

我冲出门,过道是昏暗的,只有门洞里亮着一盏灯。我忽然想起,这个招待所里人
很少,这层楼里可能只住着我和铜寿!我想起救星似的大喊起来:铜寿!铜寿!

我背后的一扇门打开了。铜寿伸出头来看我。

一切都很安静。我听到楼梯上女服务员说话的声音,还有人边走边打哈欠,那可怕
的声音没有了。

我呆在那里不知所措,我感到铜寿惶惑的目光在我脸上停留了一会儿。

“该睡觉了。”他说。

早餐的时候,铜寿对我说,他要赶8点钟的长途汽车。这在我的预料之中。我突然
感到歉意,毕竟是60多岁的人了,因为朋友的一个电话,就不得不做,他没什么兴
趣又力不能及的事。我说:谢谢你了,以后到北京去玩儿吧!

铜寿沉默了一下,他的脸色似乎更憔悴了。

“我到铜家峡就打电话给你。可能有一个人知道你想了解的事儿。”

“谁?”

“杨太婆。她是铜家峡最后一个活着的人。还有一个人,就是——我。”

铜寿往门外走的时候迟疑了一下。“我有很多年没有回铜家峡了,我只能试试看。”

铜寿走后不久,我就听到楼下有人粗喉咙大嗓门的叫我名字。跑下楼一看,服务
台那儿站着一个留平头的男人,手里挥舞着一卷纸,他说他是县政府的,给我送
一份北京的传真。

没想到是穆易发过来的,他真有点钻头觅缝的办法。

这是一份1942年新华日报的影印件。上面写着:

日寇制造铜家峡血案真相

记者陈辉报道:5月29日,日寇在对我大扫荡中,屠杀了太行山铜家峡村215名村
民,其中有几个月的婴儿,也有七、八十岁的老人,这是日本帝国主义欠下我晋
冀豫人民的又一笔血债。

昔日安祥的铜家峡,已变成一片焦土瓦砾。记者赶去的时候,焦黑的废墟还冒着
呛人的清烟。这里躺着二百多具乡亲的血体。

在水井旁,一位怀抱幼儿的年轻妇女倒卧在血泊中,她怀中的孩子依然用死去的
小眼睛凝视着母亲。村长郝玉生的遗体散落在村前的河滩上,已经被日本人的狼
狗撕咬的惨不忍睹。看到这惨景的人们无不失声痛哭!

要告诉大家的是,铜家峡村的二十万担八路军公粮,一粒也没有落在敌人手里!

“我找到杨太婆了,她在等你呢!”

铜寿的声音在电话里很清晰,我甚至能听出几分激动。这有点不象我认识的铜
寿。铜寿告诉我,杨太婆就住在圩头镇,离县城不过十几里,他反复叮咛我去
找县政府办公室的一个姓肖的人,是他的朋友,从他那里可以借一部车,送我
去圩头镇。

我从电话里可以听到淅沥的雨声,还有很嘈杂的人的说话的声音,仿佛在议论
什么,我听见铜寿很权威的喝了一声:没有问题的!然后铜寿对我说:听见了
吗?这里下大雨呢!你不要坐长途车,我们会在路口等你。

我们?还有谁呢?我心里有点疑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铜寿开始接受我了,
这使我心情大为振奋。我和肖——很巧的是,肖就是给我送传真的年轻人——
去圩头镇的路上,肖一直在谈论铜寿,他好象很惊讶我用了什么办法把铜寿动
员起来。

“铜老师从来不这样,”肖说,他把破旧的吉普车开得颠颠簸簸,“他只关心
民间艺术。什么刺绣啦剪纸啦等等,还有民歌,他自己就是一位诗人。他很低
调,不大和外界来往。”

肖是山西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很开朗。他把铜寿形容成带有神秘气质的艺术
家,他特别欣赏铜寿那种闲云野鹤的生活态度,他说这是一种境界,普通人
无法领会的境界:文雅,优美,忧伤。

肖告诉我,铜寿是他的校友,60年代毕业的。他完全可以留在大城市,当一
位大学教师或者机关干部。可是他在哪儿也待不长,一直到他回太行山,才
安定下来。30多年了,一直做他的民间艺术研究。老婆没跟来,离婚了。现
在的夫人是很贤淑的农村妇女。

我们的车在山路上蜿蜒而行。空气清馨而潮润,起伏的太行山岭层染着火焰
般的红色,美丽得令人惊叹。

“这不是枫叶,”肖解释说,“学名好象叫栌。这种树越往山里走越多,尤其
到了深山里面,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看过去,好象血那样红呢!”
《追我魂魄——一个新闻记者对一场战争的追索》[3]

如幻如梦谈英灵,王俊追怀当年事——花梨儿这次拒绝当积极分子——黑村长的哲
学思考,子弟兵能不能得到爱情信物

我去见王俊的时候,感觉到我已经推开了这所尘封60年的大门。

在我的记者生涯中,这种直觉从来没有骗过我。

这是闹市中的一处干休所,青砖青瓦,多少有些破败了,可是很洁净。一个白衫白
裤的小老头儿,把一盆洗净的黄瓜和西红柿放在我面前。

“吃吧,”他说,“我种的。”

他给人很洁净的感觉,包括他的眼神。现在我能在人群中准确的把这样的人分辨出
来,这好象你在大海中很难发现一只海螺,可是当大潮已经退去,只剩下丑陋干涸
的沙滩的时候,你就很容易发现它们了。

对我的职业来说,这很运气,这样的人往往会出人意料的坦荡。

“你想知道什么?”

“你经历的事。其实我最感兴趣的是你的感受。”

他注意的看了我一眼,然后笑了起来。

“你的要求特别,我正想拒绝你呢。当时我还不到十六岁,入伍刚3个月。对于当
时部队的情况啦,日本人的进军路线啦,我完全不了解,这些情况我还是解放后
看到有关的回忆文章和史料才了解的,有我们的人写的,也有日本人写的,”王
俊静默了一会儿,“看来谁也没忘掉。”

“你对这次突围战斗的印象特别深刻吗?”

“当然,”他看了我一眼,“许多年后还会梦到,有时候觉得象昨天的事一样。”

我们的谈话持续了2个多小时,这是徐缓的、轻松的、漫无边际的交谈,我关闭了
录音机,也不再记录,我知道这会使人更加放松,我吸起了一支香烟,一般情况
下,我是不会在采访对象面前吸烟的。“吸烟不好,”王俊告戒说。

王俊好象一直在沉吟着什么,后来他果断的站起来,找出一个旧的,大牛皮纸口
袋,掏出一迭稿纸。题目写的是:《怀念李营长》。

我看这篇文章的时候,王俊一直坐在院中的小凳子上,慢慢的咬着一个西红柿,
我看不清他的神情。

李营长:

你想不到吧,我在离休之后,年年都回南艾铺。我一直有那么个愿望,你还活着,
我们会碰上。有一点很可惜,我那时侯不认字,我不知道你的名字,营长,你是
叫李应呢,还是英或者颖?你在八路军战伤医院学会的那48个字,都教给我了,
可是每次打完仗我就全忘了,我对你说我一紧张脑子就变白了。你为这事还狠狠
的训过我,就又教我一遍。可最后一次突围咱们再没见过面,现在我只记得:农
工农工,镰刀斧头,为我农工,谋求幸福。如果不算重复的,你教我的48个字里
,我还记住了12个。

另外,我知道有一件事你还会惦记着,就是会唱《清水河》的那个姑娘。我在解
放后打听过,也问过原先在鲁艺剧团呆过的同志,有一位大姐说,记得记得,这
首歌我记得,是从红四方面军那边传过来的,可是会唱《清水河》的演员那么多
,是哪一个呢?红四方面军是从大别山区出来的,那是你的老家,你说过你的老
家没人了,都让白崇禧杀光了,就剩下一首歌了。

李营长,我告诉你鲁艺剧团的全冲出去了,我说得是假话,其实我什么都没看见。
你问我的时候,我看见你用手捂着肚子,肠子都流出来了,我想让你高兴一点儿。
我一生就骗过你那么一次,原谅我吧,营长!

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忘不了这次战斗,它甚至在我的梦境里出现。我周围的一切
都变成了红色和黄色,地面在爆炸声中不断的颤抖,还有那么多鬼子兵,一定有
几万人吧,黑压压的,漫山遍野的拥过来,可我们这支被总部临时发现的作战部
队,还不足300人。我们的阵地就象海面上的一叶孤岛,我看见日本兵在追杀我
们手无寸铁的同志,我们的兄弟姐妹,我分不清我的脸上流的是汗还是眼泪,我
紧紧跟在你的背后,鼻子都快戳在你的背上了。你对我大喝一声:王俊!这时
候,我看见整棵炸飞的树从你身后飞过去了,我不由自主的闭了一下眼睛。你肯
定看见了,可是你只对我吼了一声:来点精神!

营长,我感谢的是你一直看出了我的胆怯,但你没骂过我一声“胆小鬼”,你
给了我足够的时间成长。后来我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多次立功受奖,
我敢说我是很称职的一个战士了,我没给你丢人,营长!

说说我自己的事吧。我后来结婚了,是战友介绍的。当时想考虑考虑,战友说
女方已经看上了,你还想满世界挑呀!正碰上入朝参战,我想营长连个老婆还
没有呢,你挑什么挑!嘎吧一声就答应了。

我老婆人也不算差,就是心眼儿窄点儿,前些年还没什么,现在这么个大环境
么,就经常跟我闹上一闹。

主要问题是,我当了这么些年领导干部,既没有多挣钱,也没安排好家里人的
事。我大儿子是国企的干部,厂里效益不好,厂长径直来找我,要和我合计一
件事儿。这件事,这么说吧,就是国家吃点亏,部队吃点亏,然后个人能捞一
大笔。他早算计好了,捞完了钱,两手一,拍就走人,把烂壳子扔给国家,把
几千工人扔在马路上。他的哥儿们早给他注册了一家私企,他摇身一变又是老
总。他还说:你有关系,我有钱,老哥,一起干吧!我心里气得发怔,他怎么
敢?怎么敢?这是内奸呀!可我还得客客气气把他送走,这样的人太多了,用
机关枪也扫不过来呀。再说,儿子在人家手里攥着呢。果然,没多久,大儿子
就下岗了,人家的事也照办不误。这一下,我老婆那个闹呀,说我把儿子害了
。过去,她提起我,还说:王副军长,人是倔点,可是实心眼儿。现在呢,也
不管有人没人,你脸上下来下不来,直嗵嗵就来一嗓子:我们老王,副军级,
不是什么什么猫捉什么什么鼠么,他是一只鼠也不捉,老瞎猫!

我也不是什么高风亮节。想给家里人办点事吗?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想。想
挣钱吗?想。尤其我那个大儿子,当年征兵就是硬让我卡下来了,他视力不
成,不符合条件。儿子那时候很理解,一句话没说在农村待了8年,后来选调
到工厂,干得不错。可是现在呢?他看我的眼神都变了,来来去去就象没我,
这个人似的。我气闷,营长,我心里气闷哪!

营长,这么多年,我一直想着你。一个年轻人走到社会上碰到的第一个领导
很重要,你要是颗沙子,他们就往心里装颗沙子,你要是颗水晶珠儿,他们
就往心里装颗水晶珠儿,大环境咱们管不了,我就是想当那颗水晶珠儿,营
长,我错了吗?

营长,你可能会笑我吧,我现在老了,真想你哪!我真想跟过去一样,紧紧
的跟在你的背后,我盼望你象从前一样大喝一声:王俊,来点精神!我渴望
再一次回答你:是,营长!

你的通讯员 王俊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在中国公映过的体育题材电影
2004: 两个好人为什么没有好的婚姻
2002: 新女性及其修养(二)(ZT)
2002: 如果你勾引我老公(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