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地狱变
送交者: 梦子 2004年11月28日23:02:39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地 狱 变


引言:为劝善惩恶描绘的地狱图,叫作地狱变。这种震撼人心的地狱描绘图,始自印度阿旃多石窟寺。西域、中原也有地狱图流传至今。我国自唐代以后即盛行着这一种绘图,张孝师、吴道子等人,皆为著名之高手。其中,又以吴道子最为有名,他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在“景公寺”墙壁上绘出“地狱图”时,京都长安的观者惊惧万分,不敢食肉,两市屠夫为此而转业。


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有两个正当壮年,却自寻短见的天才的作家,格外引人注目。一个是芥川龙之介(1892-1927),一个是三岛由纪夫(1925-1970)。

芥川龙之介,本姓新原。他因为健康和心情抑郁的原因,自杀于三十五岁。这时,距离他发表第一篇小说《罗生门》(1915),不过十二年。很多人可能就是通过由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这部电影(故事其实借用的是芥川的小说《筱竹丛中》),以及设于1935年的“芥川奖”认识他的。但是,芥川对日本现代文学的影响,主要还在于他的独特的悲情审美观。这一点,在当今的日本文化创作走向中,仍然可以见到遗痕。

在日本人的审美观中,所谓的文学绝唱,便是来自地狱的呻吟!

在芥川的创作生涯中,叩击死亡之甍与享受美丽人生的意趣,一直是他创作的意向。这种矛盾的创作心态,就像病魔一般折腾着他。这一点,可以从他写于1920年的《秋山图》与写于1918年的《地狱图》中看得出来。在《秋山图》中,那种弃除了空间与时间的顿悟之后,对审美的超然把握,荡漾着的正是对自我的重新发现:幸福的生存错位。而在芥川稍前两年写作的《地狱变》中,其炙手可热的笔触,却是一个严重扭曲的人生现象:美对人性的扼杀!

这是一个足以让人颤栗的审美征象的对比!

芥川作为一个敏感的作家,在他写作《地狱变》之时,他的唯美的感受能力,是被更多的梦幻破灭的忧思所困扰,因而产生了浓厚的悲剧意识。在《地狱变》中,他肢解了很多他曾经崇信的的价值观念,就像快刀斩乱麻一般。而到了《秋山图》中,他的这种心态似乎平抑了,他的心境似乎也超脱了。

然而,这其实只是一个假象。实际上,芥川龙之介始终没有突破他自己设定的那层地狱之网!

芥川之前,主导日本文化的是传统的维美意识。盛行于江户时代的日本俳句,代表了那时日本文艺界的最高成就。但是无论从意境还是从操作的技艺角度来看,它都可以视作是中国山水派诗歌的衍生体。日本诗歌的审美基础,实际上是由晚唐的遍照金刚奠定的,但《明镜玉府论》却与稍后于它的司空图《二十四品》的那种澹空清虚的审美观不谋而合。这种饱含禅心的超然物外的审美生态,对后来的俳句作业,相信起了很大的影响。

然而这种恬淡的美学格调,到了芥川时,突然逆转而成了一种残破的悲剧。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审美转变。芥川的文学思想,代表的是明治前后日本文人去意徊徨的失落倾向。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文学并不总是代表着进步的时代,它凝结的也许更多的是某些看似病态的生存阴影。表现这些阴沉的现象与心理,有时成了文学家的责任。审美意义上的悲剧,一般都是基于文化心态的错位与迷失之上的。这使试图穿越耸立于浓重的新旧文化移变荆棘墙前的芥川,恍如在地狱的边缘,艰难地朝向光明摸索。他的精神包袱显得异常的沉重。

他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形象,更像是个苦行僧。


二十年代中期,芥川龙之芥来到中国访问。他从一踏入中国土地那一刻始,就难以抑制地流露出了他对触目惊心,满目疮痍的中国的失望。这时他在身心上都已经很虚弱了,他呻吟道:“这可真是个让人觉得没有活力的国家呵!你们就是要让我去喜欢它,也还是不可能呀!”

他看到的是悲难,贫穷,落后,甚至肮脏的中国,但他却看不到这些表象背后的恶性结构与良性结构的基础,是如此的坚实。因此他错过了一次认真检讨汉文化真正的魅力与耐力的机会。此时,疾病缠身的他,可能更想呼吸到的是,那些幻觉中的笔墨滴落在鲜艳的花朵上的气息。但是,现实让他有些绝望了。他嗅到了自身文化母体中发出的霉味与血腥味。

这种痛苦,于他来说,无异于就像是来自地狱的呻吟!

而那时,从日本回到中国的诸多文艺人士,正在一场躁动而肤浅的文化运动中,炒豆子般地蹦跳着。他们中很多人尽管不得艺术的精神要领,但是昙花一现般的恶作剧,看戏的跟做戏的显然都喜欢。好事者谓之“五四运动”。他们骂来骂去,终于骂成了一场似是而非的文化革命。但是这场革命对于中国美学意义上的诸多问题,却根本就没有触及。它的政治色彩,远远浓于对文化本身的探讨。文学其实是无须急于去充当时代潮流的弄潮儿的,只要能在浓重的黑暗中折射出自身的光芒,便是文学的胜利!但是当时的当事者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种错位,造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底蕴脱离了母体脐带,呈畸形发展。这一点毋庸讳言。

相比之下,芥川在岛国上幻想着大陆璀璨的古往今来,倒可以让他穿透过生死之间薄薄的黑幕,看到悲剧的亮光!那种从黑暗中透出的朦胧的希望,既是呻吟,也是呐喊。

也许文人总是敏感的。芥川他可能早已预感到自己文化血液中的不安成分,有朝一日终将遭到另类文化的洗涤。这种恐惧,伴随着他的短暂的创作历程。不过,体验生命的那种被剧烈扭曲的痛感,有时的确也是可以给人带来快感的。日本人对审美的瞬间辉煌的热爱程度,远远超出了对理性的人生哲思的把握。这使得一些敏感的文人,在通达向审美的最高境界的过程中,犹如在地狱中煎熬一般!这是审美精神的分裂。

在从中国回去不久之后,芥川便因缠绕于身心的病魔的恶祟而自杀了,时年35岁。

三岛由纪夫是芥川的审美观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的投影。他本名平岗公威,主要传世作品是《丰饶之海》四部曲:《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关于三岛,我实在不好多说什么,想必认真读过他作品的国人都有这种想法。一想到他,内心底处便有一种遗憾与忧伤。说到表现东方文化之美的文学,至少五年之内(就以2010为限吧),无人能出其右。这与他的偏激的政见,必须分别看待。

也许只有那条无形的文化脐带,才能让日本人重新发现,并且回归他们的生存母体?但这是需要相当的智慧和勇气的。


附:ZT

34年前的11月25日,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在东京自卫队东部方面军总监部剖腹自杀。此事被称为“日本战后史上最大的谜团”。

1970年11月25日——《丰饶之海》已经在几天前交给了出版社,三岛挥舞着一把“关孙六”日本刀,携其追随者“盾之会”的成员突然闯入自卫队营地,将自卫队北方司令劫作人质,然后头缠白布登上一处高台,发表他的“勤王”演说。他叫喊着:“日本因经济繁荣而得意忘形,精神却是空洞的,你们知道吗?”但演说并不能令营中的自卫队员揭竿而起,重演1936年“二·二六”事变(日本军人叛乱事件)的惊心一幕,反而招致众人的嘘声和哄笑。面对这一场面,三岛转身冲进营区的总监室,冷静而精准地将刀切入自己的左下腹。他的随从们立即一拥而上,按日本的武士传统,再给他补上3刀,并割下他的头颅。

三岛切腹后,即有右翼分子指责自卫队背信弃义,没有如约举行起义,民间则要求彻底调查三岛的盾之会与自卫队的关系。自卫队出面辟谣,说三岛事件纯属他自己“奇情异想”的结果。

三岛去世后,关于他自杀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三岛在去世之前曾经去找过精神科专家,他的自杀是精神失常所致,正如日本的心理学教授福岛章教授在《三岛由纪夫的对抗同一性》一文中所写道的:“三岛本人也说,他感觉到了精神的衰弱和疲惫,并因此而感到困惑,预感到不久之后注定要到来的‘魂灵之死’、 ‘支离破碎的状态’和‘世界没落体验’。倘若确实如此,那么可以认为,三岛的自杀就像芥川龙之介的自杀那样,在疾病引发精神上的自我存在崩溃、解体和死灭前,采取行动以防那种悲剧的到来。”

2001年6月,前自卫队军官山本舜胜出版《自卫队的影子部队———杀害三岛由纪夫的真实告白》,声称要揭开三岛自杀之谜。山本舜胜说三岛的自杀绝非出于疯狂,三岛曾接受自卫队的特务训练,在这过程中对自卫队的期望值升高,而后又认为自卫队辜负了他的期望。山本舜胜说,他希望弘扬三岛“忧国忧民、慷慨捐躯的精神”,又说三岛提倡的“天皇信仰高于人道主义”是给现代日本开的良药。

我国作家莫言还写过一篇《三岛由纪夫猜想》,他说,三岛是个具有七情六欲的凡人,但最后那一刀使他成了神。

最后一刀,使三岛成了谜。

川端康成也自杀了

与三岛由纪夫之死相关的还有另外一个谜,就在三岛自杀之后17个月,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含煤气管自杀的方式离开了人世,未留下只字遗书。两人相继自杀给了后人无数的猜疑,有人甚至推测,川端之死与三岛由纪夫不无关系。

在谈到三岛自杀的原因时,研究三岛的权威佐伯彰一认为:“川端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给三岛君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冲击。这是与作家的自尊心相关的微妙问题,三岛君在畅销书的问题上很介意,是一个非常争强好胜的人。”

三岛自戕后,川端前往现场观看了三岛身首分离的遗体,受了很大刺激,他对自己的一名弟子表示:被砍下脑袋的应该是我。之后,川端又亲自主持了葬礼,说三岛的精神仍“活在许多人心中,并将载入史册。”

“继承者”村上春树不喜欢三岛

经常与三岛联系在一起的还有一人,他就是被称之为“三岛由纪夫继承者”的日本当红作家村上春树。美国作家杰·鲁宾说村上春树的作品和三岛由纪夫的相同点在于感受到“生命的允诺从来未能实现”。尽管外界如此评论,村上春树本人却从不认同。他说,在他前一代有三个重要作家,三岛、安部公房和大江健三郎,他最喜欢安部,最不喜欢三岛,他没怎么读过三岛的作品,和三岛之间也没有任何相似点。

三岛倾心于日本过去那种严厉的爱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他把它们同战后日本崇尚物质享受的西方化趋势作了对比,对后者持否定态度。他反对日本模仿西方,对 1960年代的日本很不满,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发展日本古老的空手道和剑道,并组织了约有80名大学生组成的一个有争议的私人队伍“盾之会”,旨在保存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并且在左翼力量暴动时,协助保卫天皇。

但三岛鄙夷的正是村上推崇的,村上说,他从未带着真正的兴趣读过任何日本小说,在他的年代,美国文化生机盎然,它的音乐、电视节目、汽车和衣服,样样东西都影响着他,他热爱这种文化,他看美国电视节目,读美国小说,他梦想着用英语写作。村上说,他的首要追求是,通过纽约和旧金山发生的同样事物的另一侧面,反过来描写日本社会,他的小说将愈加朝这个方向发展。而这些,无疑是日本年轻一代共同特征。(记者 李琴)

小资料:三岛最后的作品《丰饶之海》分成4部小说:《春雪》、《奔马》、《晓寺》和《天人五衰》,背景是从1912年前后到60年代的日本,每一部所描述的都是同一个人的不同化身:1912年的年轻贵族、1930年代的政治狂热分子、二战时期的泰国公主和1960年代一个邪恶的年轻孤儿,这几部小说表达了三岛对流血、死亡和自杀的迷恋,对“自毁”的兴趣和对乏味的现代生活的否定,同时也预示了自身的结局。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听苍山如海,望残阳如血
2003: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后人们
2002: 冬天的火锅,强盗的心事
2002: 桃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