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再谈老子与《老子》。。。
送交者: Box 2018年02月16日22:13:48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再谈老子与《老子》。。。


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国现存的经,基本都是战国版本的,那是一个礼
崩乐坏的时代,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老子曰大音希声,本来不曾留下半个字,
很有一点释迦拈花、达摩面壁的心态。可他毕竟还是说了,尽管不多,《道德经》
只有五千言。

于是这样一位本来无一字的圣者,如果他说了,他会怎么说呢?可见读老子,不同
于读《道德经》,书山有路,心影无迹。所以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
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而论世才可能知人,知人才可能识书,司马迁在《孔子世
家》中说,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读人,比读书难多了,所以陆游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也就是说,
知人论世的功夫纯熟了,书才可能真正读懂,这又回到孟子说的意思,尽信书,则
不如无书。

有歌云,把你引到井底下,革断绳索就走了。其实不单美女会干这种事,书也一样,
有诗曰,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所以《道德经》我们应该怎么读?首
先当然要有敬畏之心,彻始彻终。再进一步呢?

我们未必认识一个人,但不识其人识其友,这也是一条路径。比如老子,连博学拟
圣的孔子都觉得他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可是能哭会笑的孔子我们总该知道吧?但这
也未必,子贡曰:“夫子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


可是孔子的言行、孔子处世待人接物的事迹,载于经史,历历在目。所以从孔子旁
推他人也许有点难,但由孔子上推老子并不难 ── 因为老子在孔子之上,我们求
不到他的高端,却知道他的低端不可能在孔子之下,虽不中亦不远矣。

从释迦拈花到孔子哭笑,我们所问,无非是想知道老子是谁?我们也许无法知道他
会怎样,但我们大致知道他不会怎样,比如孔子不会像孟子那样咄咄逼人,而一个
时代,更有一个时代色彩鲜明的方言。

说《道德经》五千言,我颇为怀疑,尽管这太过放肆,确实不应该。原因是《道德
经》一些章句,似乎带有浓重的百家争鸣的战国气味,似与孔子相去甚远,却与孟
子争锋不让的风格相似。比如仅仅在如下这一段经文之中,就颇有一些纠结之处。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
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
去彼取此。”

这一段读起来,in my humble opinion, 其实相当唠叨。且算它大体是真迹,按理
说,到“失义而后礼。”也就应该了断了,接下来的续文,则看着更像是读书笔记
 ──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
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我们不要忘了战国是个争锋的时代,战国时代的另一大特征,当然就是雄辩的议论,
百家争鸣口水滔滔,庄子如是,孟子亦如是。但老子却是个沉默寡言之人,又生活
在一个相对沉默寡言的时代,所以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年味太重,尤其“大丈夫”
这三个字,语言指纹似乎确有问题,语气上带着些舍我其谁的强悍。那么到底谁爱
说“大丈夫”呢?《孟子•滕文公下》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又《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云“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
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所以这个五千言,我越看越不放心,也不知道算不算大不敬的罪过,但愿不至于自
误误他。

比如《道德经》首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毫无疑问,没有第二个人能写得出来。

再比如天下知美章、道冲而用章、天地不仁章、上善若水章、致虚守静章、孔德之
容章、知雄守雌章、反者道动章、大成若缺章、为学日益章、知者不言章。。。应
该是出自老子无疑,另外一些或者真是“和光同尘”也未可知。另外道德经看似带
有一以贯之的“减法思维”,比如“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知者不言。言者
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
就算这些“减法思维”没有被滥用乃至于鱼龙混杂,但后世道人望文生义,以偏盖
全乃至于揭竿而起的影子,随处可见。

南先生把道家定义为药店,这多少有一些道理,可是假如因此变得吃药不吃饭,那
就未免太任性了。

最后我们来看看国学大家们如何看待老子,权当作是轻松一下吧。

胡适眼中的老子:中国哲学始祖,革命家(够麻辣)。梁启超眼中的老子:一个理
想主义者。冯友兰眼中的老子:他根本就不是一个人。郭沫若眼中的老子:一个把
人民当玩具的个人主义者。吕振羽眼中的老子:一个愤懑的没落封建贵族。侯外庐
眼中的老子:一个“异端”思想家。李泰芬眼中的老子:一个受现实严重刺激的人。
任继愈眼中的老子:农民小私有者利益的代言人。关锋眼中的老子:他是“有神论”
者。陈鼓应眼中的老子:女性崇拜者。。。一言以蔽之,这篇文字的标题就叫10个
国学大师搞不定1个老子。

那搞不定老子,到底是因为老子太搞?还是大家太搞?至于我个人,我比较欣赏陈
鼓应“女性崇拜者”的历史结论,真假不论,至少比较浪漫。另外冯友兰认为《老
子》是由三个人集体创作的,这更是深得吾心。

据有关资料记载,《老子》在流传过程中不断有后人增删、意改,从而形成了《老
子》一书极其复杂的版本问题。最为触目惊心的莫过于郭店楚简本与现在通行版本
的两处巨大差异:

第十八章:

【郭店竹简本】故大道废,仁义。六亲不和,孝慈。邦家昏乱,正臣。

【通行版(王弼)】大道废,仁义;智慧出,大伪;六亲不和,孝慈;国家
昏乱,忠臣。

第十九章:

【郭店竹简本】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虑,民复季子。
 
【通行版(王弼)】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
无有。


从中立的立场来看,我们至少应该承认,两个版本对应章句的含义是完全相反的,
哪一个代表哪一位老子,还真是飞龙在天,不见首尾了。

另外据统计,郭店竹简“摘抄本字数为通行本五分之二”。问题是,郭店竹简本是目
前《老子》一书最早版本,焉知这“五分之二”就不是百分之百呢?也就是说,为
什么不可能是后来的通行版(王弼)添加了五分之三的内容?这种未必正确的逻辑
的唯一根据,大概只有《史记•老子列传》中的那句话:“。。。老子乃著书上下
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

不管最后怎么说,对我而言,老子就像个冷美人,不走心,永远没有孔子那一份感
人至深的古道热肠。


神龙见首不见尾:10个国学大师搞不定1个老子
http://guoxue.ifeng.com/a/20150804/44343404_0.shtml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7: Box:反移民,是挑动群众斗群众
2017: 川普支持者应该好好反思
2016: 梁彼得案---华人该怎样理智的抉择
2016: 今天我们探讨一下网络中
2015: 传福音:There is not no
2015: 我经常接待上门传教的人们,他们都很ni
2014: 雪妮,不要再长篇大论骂网友了.有点文化
2014: 疯婆子是怎样炼成的(二)
2013: 致慌兮兮:大楷练功力,小楷练定力,榜
2013: 经济恢复的速度将会非常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