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中國平均壽命增加是毛澤東階躍還是青黴素階躍?
送交者: 香椿樹1 2020年01月02日20:37:32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新中國的成就有很多,有個數學網友列舉的一大成就是中國人口迅速增加, 被他稱之為毛澤東階躍, 當然會有人說全世界人口都爆炸性增長,中國不是獨一無二。

中國人平均壽命增加。 解放前平均壽命35歲以下, 現在平均壽命是76.8歲。有人又蹦出來說中國人平均壽命增加是因為青黴素,因為世界其他地區平均壽命也大幅度增加。 所以毛澤東階躍乃是毛澤東運氣好, 正好趕上青黴素大規模應用。 毛澤東階躍應該叫青黴素階躍。

我自然可以說青黴素髮明事可見用文字定性爭論是得不出結論的, 我貼一張圖出來。  這張圖對比了古巴與美國,中國與韓國和印度的平均壽命對比。 

中國人的平均壽命60年代遠遠低於韓國, 韓國大概54, 中國43, 相差10歲。 但是60年代-70年代發生了一個飛躍, 在1966年就超過了韓國。  如果是青黴素的作用,那麼韓國為啥沒有保持其領先優勢,反而被中國超越了?  如果是青黴素的作用, 印度人也在同時期使用青黴素啊, 為啥印度沒有出現同時期的青黴素階躍? 全世界平均壽命基本上是逐步增加的, 沒有出現毛澤東階躍, 60年代古巴平均壽命低於美國, 在1972年左右趕上美國,算是一個階躍, 但是階躍幅度不明顯。

如果僅僅是60-70代中國平均壽命超越韓國證據還不足夠證明這是毛澤東階躍而不是青黴素階躍, 我們再看另一段, 中國1985年又被韓國反超了, 並且中國落後的幅度還不斷擴大, 到現在,中國已經落後韓國8歲了。 如果按人均壽命80歲,相當於少了10%, 按14億人口,10%換算相當於死掉1.4億。 這個數字可怕吧。 你說中國平均壽命相對韓國下降是青黴素減少嗎?

其實毛澤東階躍是有對應的因果關係, 那就是六二六指示。 《http://www.cwzg.cn/history/201806/43042.html》

預期壽命.jpg


補充分析。 世界銀行提供的數據只有1960年以後, 網友補充了之前的數據,提出日本韓國50年代人均壽命也大幅度提高。 仔細分析數據的出結論, 韓國日本的大幅度提高乃是恢復性增長,也就是在原有的醫療基礎設施,教育程度,工業水平的基礎之上,從戰亂中迅速恢復。

對比日本數據, 如果按着戰前的增長速度推算出來的1976年人均壽命略低於日本實際人均壽命,但是相差不多。

對比韓國數據, 韓國如果按着戰前的增長速度推算出來的1976年人均壽命與韓國實際人均壽命基本相同, 比當時的中國低1-2歲。  中國改開之後增長速度放緩, 而韓國維持了戰前的增長速度,所以到2018年韓國遠遠超過中國。

補充數據之後, 中國的人均壽命按恢復性增長速度和改開之後的人均壽命增長速度推算, 毛澤東階躍在11-18歲之間。  其中18歲是按改革開放以後的增長速度計算的。

 

Snip20191114_25.png

毛澤東執政期間中國人平均壽命總增長26歲,其中恢復性增長8-15歲。 按計算日本和韓國的恢復性增長相同的算法計算中國恢復性增長15歲, 如果按着改革開放以後的增長速度計算中國恢復性增長8歲。

網友對毛澤東階躍的質疑和解答:


作者:安博 回復 香椿樹1
留言時間:2019-11-14 08:20:01

你視而不見的有兩處,一處是圖中1930-36年和1936-49兩段曲線的斜率並不一樣,1936-49年段中國人壽命比預期的有所降低,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但是,這個戰時降低並不太大,我理解一方面因為中國的體量大,另一方面從1930-36年和1949-53這兩端看,中國從有記錄的1930年開始就處於上升過程,正是這個上升抵消了一部分戰爭而形成的降低。所以你解放前那一段線的斜率並不能反映非戰爭狀況下的實際。第二處你視而不見的是1953-62年期間的低谷,這不是你說的59-61的僅三年,而是十年,這一段和平時期的人口壽命停滯和降低很費解,要知道50年代是欣欣向榮的建設時期。這個之後才是你看到的63後階躍。所以人口壽命的急劇上升和之前的降低一樣是運動式發展的結果。如果從整體上看,中國的人口壽命曲線和其他國家一樣,只是因為戰爭和運動中間形成一些曲折。你將這個曲折叫做階躍也可以。

香椿樹1 回復 安博

你仔細看一下, 我並沒有用抗日戰爭開始以後的哪一個數據點, 正如您所說的,1936-1949年數據段的斜率更低,如果按這個斜率計算會降低恢復性增長的數值, 我採用的是保守估計, 恢復性增長按儘量高估。

正如你所說, 用和平年代的增長速度可以更有代表性, 可惜中國失去毛澤東之後的改開年代,增長斜率更低, 我在補充圖里把按改開之後斜率計算的毛澤東階躍數值重新計算。

49年-56年中國人均壽命是增長的, 可惜不能支持Robert的“最好時期”的結論, 第一中國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 日本韓國是恢復到機器生產, 而中國是要恢復牛馬牲畜幫忙。 可惜牛馬牲畜也不是一天能夠繁殖起來的,而建設被戰爭破壞的家園其勞動強度不是我們今天可以想象的。 如果網上能找到十三陵水庫建設的照片, 老毛身後的勞動者都是扁擔籮筐鐵鍬。60年的饑荒就更不用說了。 事實上一直到70年代農村的牲畜才恢復到夠用的水平, 修水庫修路基的主要任務是裝車卸車,而不是扁擔籮筐。 而醫生的培養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並且在糧食鋼鐵短缺,經濟被封鎖狀態下,也不會把醫院建設抬高太多。 這正是與Robert引用的“工業化提高壽命”的結論相吻合。 毛澤東階躍是在沒有實現工業化的條件下取得的。 世界上找不到先例。


摘自《數學:毛澤東階躍》

第一張圖叫中國兩千年人口變化圖,是我在本世紀初繪的,用的工具是excel,就是把歷年的人口輸入然後繪製曲線,我在圖中把1949年給標出來,說明了人口在1949年以後的暴增。

1.gif

第二張圖是一個想象,就是說,認為中國到達十二三億之後,預測以後不可能總是保持高速增長,因此有一個中國四千年人口的粗糙預測,從中可以大致看到1949年的人口暴增代表了一個階躍,因此給它起了一個學術性的名稱叫“毛澤東階躍”,就是說,4000年的時候,如果有歷史系的學生問教授,那是什麼?教授應當回答:“那是毛澤東階躍。”

2.gif


第三張圖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繪製的中國解放後直到改革開放後的2000年的GDP曲線,可以看出數據是一直增長的。而且這裡面也有一個規律,就是GDP的增長,不可能大躍進,如果出現大躍進,那一定是造假。

3.gif


第四張圖是根據右派的想象將第三張實際的GDP曲線修改了一下,因為右派認為毛澤東時代沒有什麼經濟成就,所以將曲線弄平,稱之為右派暢想曲線1。

4.gif

第五張圖是右派有一種觀點,就是“如果在解放初就進行改革開放該有多好啊”,因此也是根據第二張圖,將改革開放的1979年以後的圖形平移到1953年,稱之為右派暢想曲線2。

5.gif
其實我覺得,一個國家的強大在於它擺在商店裡賣的產品有哪些,比如說,德國產的冰箱,日本產的剃鬚刀什麼的。現在中國製造的東西到處都是。

再說越南,越南在1979年,聽說中國解放後一直耽誤着,不是反右就是大躍進還有文革,因此心中暗喜,他們認為他們不搞反右也不搞大躍進也不搞文革,就不會耽誤,而且在中國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不久就宣布越南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中國的每一項舉措越南都學,可是現在並沒有在商店裡看到越南產的電器啊。

————————————————

可是,我們看看中國曆年糧食產量統計數據

Snip20191108_22.png


除了大躍進的非正常投入導致糧食產量偏高以外,1959年以後的中國糧食總產量逐年增加恰好可以擬合一條直線, 看不出來小崗村增加300%的一點跡象? 學小剛的糧食增產到底去了哪裡?

事實上80年代之前的產量增加靠農田基本建設積累, 而80年代之後的產量增加靠的是化肥投入, 尼克松訪華導致美國的僕從國爭相對中國開放,一下子解決了化肥設備和原料問題。

化肥使用量.png






2019-11-11 07:01:05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呵呵,好啊好啊。能活着跨入2019年即見
2019: 月梅家的風波(6)堅持
2018: 動物界的獸性完好的保留在今天的西方文
2018: 老錢:華裔怎麼參政?
2017: 今不如昔啊
2017: xpt 從超音速飛機看中共如何愚民
2016: 美國何以成了中國探親老人的傷心地?
2016: 一個用日本刀砍掉賊手的事件
2015: 什麼是民主?
2015: 說句不客氣的話,中國如果現在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