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我眼里的林妹妹
送交者: 土豆娃娃 2002年10月28日16:31:19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土豆有两个表姐姐,和土豆同年出生,五官身材也很相象,小时候上一个托儿所,由于穿同样的衣服,老师和小朋友们认错人是常有的事。土豆的阿公就给姐仨起了“宝姐姐”,“林妹妹”,“凤辣子”的绰号,因为土豆最弱小,也较好哭,就得了“林妹妹”。等上了高中,姐妹们很难得聚在一起,到了一起就谈红楼,谈金庸,谈琼瑶,好不热闹。

也许是先入为主,土豆竟然喜欢上了林妹妹。无论姐姐们怎么贬林,什么病秧子,小心眼,尖刻,孤芳自赏,病态加变态,好象全世界就数林妹妹缺点最多,但是土豆就喜欢她。不是说这个人物很完美,土豆欣赏她最少有两点:

1)林妹妹清高超逸大心眼。

林黛玉喜怒爱憎形于色、见于言,这正表明她是一个大心眼。她的“见一个打趣一个”,处处事事与人计较,细说起来,也大都是无伤大雅的玩笑而已,更有些是出于她嫉恶如仇的品性。心有所思,口有所出,把自己的心灵毫无遮掩地坦露出来,如此坦荡做人,这还不是一个典型的大心眼吗?和这样的人相处,你是大可以放宽心的。而薛宝钗则完全相反,处处察言观色,小心行事,该说的不讨人喜欢的话她是绝对不说的,不该说的奉承话她也能厚着脸皮去说。事无大小,都要绞尽脑汁,看风使舵,这还不是一个典型的小心眼儿吗?和这样的人相处,你却要处处留神了。

有一次,薛宝钗撞见丫环小红与坠儿正在偷情,却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这不仅使自己非常巧妙地脱了嫌疑,还有意无意地给黛玉找了一个冤家,使黛玉本来就“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更加艰难。如此一箭双雕,心眼又是何等之“小”!

钗黛初会时,宝玉贪酒,李嬷嬷让他“仔细老爷,提防问书”。黛玉回她说:“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话的确说得很重,但那是出自对宝玉的真心爱护,出于对那些趋炎附势之辈的极端蔑视,她没有考虑是否会因此得罪宝钗,是否会让人觉得是对贾政的大不敬。如此嫉恶如仇,胸怀坦荡,还不是一个大心眼者所为吗?还有一次,那是在宝黛二人的爱情明确之后,宝玉因跟小丫环打闹,脸上弄了一点胭脂,黛玉看了,用手帕轻轻擦去,还说,可不要让别人看到了,会惹事生非的。换了小心眼的人,不打宝玉一耳光才怪呢?

……

这类事在小说里比比皆是,可以说林黛玉是以小心眼的行为证明了她是真正的大心眼,薛宝钗则是以大心眼的行为证明了她是真正的小心眼。而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在对贾宝玉的追求上,尽管林黛玉真正得到了宝玉的心,但由于她没有用心同周围的人搞好关系,所以最后难免一败。而薛玉钗呢,虽然她也知道在感情上不是林黛玉的对手,但她却知道婚姻是由父母之命决定的,所以她并不在意怎样去培养同贾宝玉的感情,也不和林黛玉一般见识,正面同她发生冲突,而是特别注意在周围的人,特别是能决定婚姻大事的贾府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身上下功夫,从而神不知鬼不觉地击败了林黛玉。这样的心眼儿出现在一个二八少女的身上,还不是够“小”的吗?

大心眼向来是斗不过小心眼儿的,林黛玉和薛宝钗在婚姻上的胜负结果,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但在爱情上,“大心眼儿”的林黛玉却是一个无可争议的胜者,薛宝钗则败得一塌糊涂。记得我的那一位大学同学曾将他的择偶观点得意洋洋地说给教授古典文学的老师听,老师淡淡一笑,以曹雪芹的诗作答:“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的,《红楼梦》难以读懂,林妹妹也不是那么容易认识的。

2)林妹妹冰清玉洁情操高尚

就如书中所述,她是一棵世外仙姝 。 在那“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的潇湘馆,苍苔满地,幽凝冷翠,时而有潺潺的琴 声流出,那是颦儿在对香操琴,时而叹声轻闻,是颦儿在对帕题诗。寂寞时颦儿 只能对窗调鹦鹉,而“潇湘春困发幽情”又是那般说不尽的旖旎。 “黛玉葬花”,一直固执地认为,葬花是属于黛玉的专利,不管是谁,不管是 怎么样的效仿,都只会落得个东施效颦吧。独葬落花,是黛玉表达内心世界和渲 泄情感的方式,那花锄、那花囊、那花冢,那是心细如发的黛玉惜落花的飘逝零 寥,用自己那骄弱的身躯,为落花们寻得的干净的去处。薄命如花的黛玉,亦如 你自己所言,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黛玉是诗的化身,虽大多“伤于纤巧”,却是一种惊心的的美,作者亦是出 于对其的偏爱吧,把最美最真情的诗,都给了潇湘妃子。诗亦是黛玉表述内心情 感的唯一方式。“娇羞默默同谁诉”(咏白海棠)“ 醒时幽怨同谁诉”(菊梦),黛玉亦诗亦是自问,同谁诉?只能对花对月,在诗中诉得几分罢。《葬花吟》呜咽的倾诉,黛玉一颗易感的心,一腔挚情,使我不自觉地流泪。《咏白海棠》如李纨所叹,“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如宝玉所赞,“ 从何处想来!”黛玉亦如一朵白海棠,具梨蕊之娇洁,借得了梅花芳香孤傲的品 性。《咏菊》、《问菊》、《菊影》、《菊梦》几首咏菊诗,使潇湘妃子终于在诗社中 夺魁,“诗新,立意更新”“不露堆砌生硬”,使得素喜“含蓄浑厚”诗风的社 长李纨也不得不说出:“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是诗人林黛玉真实的自我写照。《五美吟》让我惊讶的发现,黛玉那如同照水娇花、扶风弱柳的躯体里,还 蕴藏着一股如此不同凡响的脂粉英雄之气。黛玉似是将自己的希冀凝聚于红拂的 形象中。 《秋窗风雨夕》的凄凉惨淡,读着它仿佛也置身于那秋花、秋草、秋灯、秋夜、秋窗、秋梦、秋屏、秋院、秋风、秋雨之中,感受着黛玉的孤独寂寞、哀怨、愁怅。比《葬花吟》另有一种声泪俱下的振撼力。还有《题帕三绝》的赤诚真情,《唐多令》咏絮词的缠绵悲戚...... 黛玉的至真至纯至美,是为社会所不容的,也就注定了她的悲剧一生,这是 令人悲哀的,却也是无可奈何的。黛玉也许学不得,也没人能学得。我们永远只 能在远处静静地欣赏着---颦儿!

林黛玉姓“花” 上帖者:青荇

  大节下的,俺不拿些谜语闷人,特隆重推出独树一帜第二篇,以庆佳节。
众所周知,红楼梦中的人命包含了一定的寓意。可是几个主角的名字却不象詹光,贾雨村之类的容易理解。前面我已揭示出宝钗名字的渊源,经过在下不懈努力,终于把红楼梦另一女主角——林黛玉的名字考察清楚。
对“林黛玉”姓林的怀疑源于兴儿的话:“自己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这“气儿”吹化了“雪”也倒罢了,吹倒了“林”可是万万的不可思议。黛玉“闲静时如姣花照水”,那里有一点“林”的模样。黛玉自然是比“花”解语,比玉生香。“玉生香”在宝玉的“香芋”故事里有了落实,可这“花”怎么也没跟黛玉联系起来。因此,黛玉必然姓“花”。
那林黛玉本是“绛珠仙草”。此草当然不是野地里丛生的杂草,而是比所有的花都要高贵的“阆苑仙葩”。查《逸闻雅事辞典》,“草”字一义为“草中之灵秀可供观赏者。”由于这百家姓里没姓“草”的,而且黛玉姓了“草”也俗了,只好姓花。偏偏“花”又太艳了,难以形容黛玉的清丽不可方物,且又被“一床破席”先占了去。没办法,既然不可“方物”,那除非如武曌般凭空造一个字出来,是难以形容了,只好将就罢咧!况且雪芹又最善“一声而两歌”,惯会用一事分出人物的性格的,也好让看官明白这“花”中自有仙品,不仅仅是“破席”或“自芳”。
再看黛玉的“葬花吟”就更清楚了。黛玉本是“花”,看见花开花自落,对花伤己,乃有感而发,才吟出“花谢花飞花满天”。一句之内有三“花”,是姓“花”,如“花”,非“花”之意也。帘外花落帘内人伤,“红消香断”、“忍踏落花”、“花落人亡”,循环往复,愁肠寸断!黛玉葬花,亦是葬己,“锦囊收艳骨,净土掩风流。”“春残花渐落,红颜老死时。”是黛玉非花而何?
林黛玉的《葬花呤》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是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花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扌+不)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