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人生无间道
送交者: 木然 2003年02月24日19:09:40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近日热门话题是《无间道》。

  刘伟强之前导演的《爱君如梦》和《蓝血人》都很一般,是那种很典型的商业娱乐风格。香港能拍《蓝血人》这样的导演很多很多,平庸得没有人会花精力去愤慨。但刘伟强如今让人刮目相看的,是将《无间道》这部很典型的港产警匪片拍出不同品味,这是他创作探索的成功提升。

  与以往的警匪片不同,《无间道》摒弃了警匪片特有的血腥枪火和情欲交积的煽情画面符号,一改以往警匪片的套路模式,着力于人物复杂微妙的心理求变历程,而且这种求变不仅满足于正反人性心理的格斗过程,着重点是放在对人生“无间”、“好”“坏”无间的意义探求,这个立意在港产警匪片里是另种的境界。

  能够将一部刻求于哲理演绎的影片拍得紧张、曲折、有立意和好看耐看,这确是《无间道》的成功。

 《无间道》的成功首先在剧本上,这是刘伟强的幸运。

 “无间”一词正如片头所介绍的那样源于《大般涅槃经》第十九卷,“无间”指的是无间地狱。据佛经故事表述,无间地狱是八大地狱之中最苦的一个地狱,如我们平时所说的十八层地狱的最底层。传说中的无间地狱包含五个“无间”。其一叫“时无间”,意指身处刑罚之人在时间上是无间断的;其二是“空无间”,意思是刑罚在空间上是无间断,没有任何形式的代替;其三是“罪器无间”,这是说刑罚的器具无间断,受刑罚之人要不停止地承受各式各样的刑具用刑;其四是“平等无间”,这是指无论男女或前世身份,同样平等无间,平等受刑;其五叫“生死无间”,是制生与死都是无间的,凡应无间地狱的,其阴魂永世无法脱出,是极恶的报应。

 《无间道》的故事是这样的:三合会会员刘建明(刘德华饰)听从大佬韩琛(曾志伟饰)指示,加入警察队伍作卧底,刘建明通过韩琛的情报屡次立功被提升至内务警长。同为警校学员的陈永仁(梁朝伟饰)被警长黄志诚(黄秋生 饰)看中后安排其退学至黑社会做警方卧底,阿仁在黑社会里一混就是十年,并最终跟上韩琛。警黑双方第一次交锋是因韩琛与泰国毒贩进行毒品交易,尖沙咀警区重案组由黄志诚牵头并在其单线联系的卧底陈永明协作下锁定韩琛交货的时间地点,不料在毒品行将交易警方即将捉人时被韩琛打入警察内部的卧底刘建明及时将危险信号报出,致使毒品交易失败,警方精心策划的行动徒劳而废,由此暴露了警黑双方互有卧底,最终引发一连串曲折惊险的兵捉贼贼捉兵的格斗。

  之所以说《无间道》的剧本是个成功的剧本,是它为不同口味的观众提供了一个很均衡的审美需求可能。期望看惊险片的观众可以津津乐道地通过警黑双方的4次格斗感受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场面;喜欢看热闹的观众可以通过《无间道》的叙事方式享受比如情报战、跟踪战、陷井战等丰富的场面信息;而对于那些精于思索的观众来说,《无间道》更象一道人生意义的求解方程式,关于好人与坏人的定义,关于好与坏的转变因果,关于生与死的无间重复……这些都是这部电影所致力探求的。

  尽管刘伟强过去导演的影片成绩很一般,但刘伟强有一个很有利的优点,就是他本身是摄影出生。周润发在88年凭扮演卧底警察获得该年度香港电影金像奖的《龙虎风云》,摄影正是刘伟强。刘伟强的这个经验在《无间道》里充分体现在他的镜头感上,特别是在表现警黑几次大的格斗中,他借助镜头特有的叙事能力,将不同空间的组合浓缩在每一组蒙太奇里,以凸现镜头在表现上的凝聚扩张能力。比如第1次交锋,警黑两组人马虽然占据两栋楼宇处于两个不同的空间,但在画面结构上,黄志诚韩琛隔窗相望,双方斗智斗勇的场面在同度空间同一视角作平行的对比,黑与白,正与邪因此交错融合,画面的视听效果被人为地压迫强化,加快了镜头穿透的紧张感,从而制造了剧情所追求的刺激惊心,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在观赏上所渴求的心理快感。这种借助镜头功能将警黑双方心智格斗作反视觉常规的拉近,是过去警匪片所少有的。刘伟强在影片里对镜头的熟练运用是奠定《无间道》成功的关键。以后的几场戏,象陈永明走下出租车观众透过陈永明向镜头走来的过程中目睹陈的身后黄志诚从24楼天台坠下那组长镜头,把黄志诚身亡的悲壮和陈永仁由惊讶到失措、由失措到无助、由无助到悲哀一气呵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里特别要赞赏的是梁朝伟那双“没有表演”的眼睛,把角色内心忽然受到的打击展现得真实透切,加上黄志诚在警校选取陈永明做卧底及陈永明生日时黄送他一只手表的镜头闪回对比,使画面弥漫着浓烈的悲伤情绪,观众心灵为此而被重重击中。

  导演刘伟强在《无间道》里很注重利用镜头的寓意功能强化镜头的叙事能力。当刘建明决定重新选择做个好人,还陈永仁一个身份而赴港外线码头去见陈永仁时,镜头虚化了刘建明乘坐电梯的过程,而是用了一个普通镜头展现刘永明从视觉的底沿向上升起入镜,站在阳光灿烂的天台上的陈永仁感受到豁然的超脱,尽管他被陈永仁的枪顶着并被解除枪械戴上手铐,他仍很从容地笑着问陈:“你们卧底的真有趣,都喜欢上天台”,而陈永仁听了坦然一笑说“我不象你,我见得阳光”,导演在处理这组镜头时无论从角度和用光都很讲究宽广明亮,将正反两个人物的内心用阳光、天台、蓝色天空下、宽广的空间表现得清晰通透,之后的一段对话,目的是把刘建明渴望重新选择做好人的复杂心理和陈永仁对正义的尽责忠守用“殊路不同归”的无间哲理揭示出来:

  陈永仁:“我要的东西呢?带来没有?”

  刘建明:“我要的东西你都不会带来”

  陈永仁:“那是怎样?上来晒太阳?”

  刘建明:“给我一个机会?”

  陈永仁:“怎样给你机会?”

  刘建明:“我以前没得选择,我现在想选择做好人……”

  陈永仁(犹豫了片刻后)说:“好,去跟法官说,看他给不给你做好人!”

  刘建明:“那就是要我死?”

  陈永仁:“对不起,我是警察!”

  刘建明:“谁信?”

  ……

  当我们看到两个具有完全不同起点的“好人”“坏人”在他们经历了若干年的人生旅程后相逢在一个远离起点的交接点时,我们忽然理解了“无间”在这部电影主题的构造意义:人,最终是要对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负责,哪怕你超越了时间、空间、生死,哪怕你改变了形体、形式,该得的报应,无法逃脱。

  看过《无间道》的观众相信不会因其有很好的情节,很具气氛的画面,以及兼有香港“四大影帝”梁朝伟、刘德华、黄秋生、曾志伟的合作演出而忽略影片在主题立意上所建造的哲学思辨。

 《无间道》一开始就很刻意地将两条并立的线展开对比,当警方在警校最终选出一位出色的学员陈永仁放弃警察身份潜入黑帮做卧底时,黑帮三合会同时也安排了多名成员考入警校作长期的潜伏。影片在表现陈永仁被警校赶出校门回头注目时,导演用了一个很缓慢的主观镜头表现三合会卧底学员刘建明此时内心痛苦的心声“我都想和他换啊”,这个镜头后来在升职后的刘建明带领警队向陈永仁的墓碑行军礼、照片里神态自若的陈永仁微笑地注视着底气不足的刘建明时闪回出现,其用意无非如片尾所暗示的那样,佛曰:“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寿者乃无间地狱之大劫”。

  梁朝伟在《无间道》中对陈永仁这角色的塑造拿捏得很准,他能将陈永仁那种亦匪亦警的内心矛盾很清晰地展露出来,比如他一方面失控地在街头殴打路人而必须接受心理辅导,另方面他会刻意守候在小巷的深处向路过的警校校长灵车行军礼;当他的顶头上司黄志诚被黑帮枪杀后,他失去了证明自己是警方派出的卧底的可能,此时他所面对的,是今生将永为“坏人”不得求证,为此他只有冒险协作刘建明完成击毙韩琛洗白自己,陈永仁后来也如愿地在刘建明的帮助下完成任务顺利归队,但当他在警察总部发现刘建明正是他所追踪的黑帮卧底时,虽然他明知退一步可生,进一步将可能死,但他仍选择和刘建明玩下去,因为作为一名警察的正义感,生与死早就被他置于度外,他所在乎的仅是“我是警察”,这是他一生所恪守的信义。梁朝伟在《无间道》作为陈永仁的扮演者,其演技明显比刘德华所演绎的刘建明要成熟深厚。如果用“熟练”来定义刘德华在《无间道》的表演的话,那么梁朝伟的表演则可用“精湛”来概括,两者不在一个水准线上。象刘德华击毙韩琛那场戏本来是很够刘德华“玩”的,当刘建明在车场里追杀韩琛时,他的内心应是极其复杂痛苦的:10年前是韩琛将他送入警校;10年间也是韩琛将他一步一步推到今天这个位置;10年后当他决定除掉韩琛选择做个“好人”时,相信他要顶住内心所承受的压力才能走出这一步,可惜刘德华在这场戏里表现得过于轻松,与他内心应有的状态不符。当镜头从韩琛当年在佛庙里送他们进警校那句“我这条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路怎么走,由那么自己选”闪回到现实时,刘建明嘴角带着很得意的微笑板响枪机并洒脱地说出“你选的”,那刻刘德华所欠缺的是将刘建明复杂的矛盾心理准确地表达出来,情感的把握也过于轻率,这是相当可惜的。

  值得特别提及的是黄秋生演绎的黄志诚,这个角色在黄秋生的演绎下真实得有血有肉。黄秋生在谈及这个角色的创作时说:“这是个很平常的警官,我力求将他塑造得很平易,他是个将工作和和休息时间分得很清楚的人,这说明他有个很紧密的头脑,是个很忠于职守的警官”。黄秋生对黄志诚这个角色的理解和归纳是恰当准确的,所以在表演上捏得很准。比如第一次与陈永仁见面时,面对陈永仁的暴躁,黄志诚表现出很温和很接受,并且通过送一只手表给陈永仁作生日礼物表达了他对陈永仁超出了同事和上下级的慈爱之情;第2次在天台见陈永仁,其中有段很平常的对话表达了他对陈永仁的珍惜,当陈永仁向他报告了韩琛会在这几天利用警察内部的内鬼(刘建明)设局查清他的来龙去脉时,黄说“这样搞不好玩,我们会输定……不玩了,不然会死人的”黄这句话不但朴素,而且体现了黄志诚对生命的珍惜和对陈永仁爱护,很具人情味。这是黄秋生在《无间道》最成功的表演:他通过运用一些极之生活化的语言和动作,对角色赋予血和肉的真实,那种不落痕迹的坦然,是表演上最难求的境界。

  讲到表演,导演在《无间道》是有失误的。本来这部影片是刘建明和陈永仁在“好人”和“坏人”间困斗挣扎的心理格斗过程,导演应该给予两位演员更多的表演空间去展露这种心理的衍变,可惜目前我们能感受到的这种表演思维太少,导演在表现上对情节过去依赖,造成两位男主角的表演空间,即刘德华和梁朝伟所能发挥的空间过于狭窄,这是导演不够大气的地方。

  影片中除萧亚轩饰演的陈永仁的前女友(戏不多,只有两场)的戏很精炼恰当外,刘建明的女友MARY(郑秀文饰)和心理医生李医生(陈慧琳饰)在戏中的作用很肤浅,尤其是前者,她对刘建明最终选择转变为好人的影响十分飘忽,成为整部影片的累赘,这是导演力所不到的地方。

  值得谈一下的是《无间道》的结局。

 《无间道》的结局设计颇为用心,目前DVD有国语版结局和粤语版两种不同的结局,国语版的结局是很简单的一个“光明的尾巴”,当刘建明在电梯里将他的同伙大B击毙,以为从此他的身份再没有人知道而心安理得地步出电梯时,电梯外的警察根据举报将其捕获,此结尾意味着正必胜邪,很一般的概念。相比之下,粤语版的结局写刘建明在同伙大B一枪击毙陈永仁后,他将计就计地按照大B的建议“做戏做全套”在电梯里将大B灭口,从而成功地将自己以前的身份卸在大B身上并顺理成章地转为好人。

 《无间道》结尾那场戏很具心机:升职后的刘建明带领警察部队默立在陈永仁墓前,当刘建明面对着陈永仁自信坦然的微笑而有些底气不足地举起右手行军礼那刻,让我忽然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故事,说的是阿甲被阿乙诬陷被判无期徒刑,从判刑那年开始,阿乙每年都能在阿甲入狱那天收到一封指责他良心的信,阿乙为此搬过好多次家,但每年到了那个日子,阿甲的信都会准时送到,如是者又经历了10年,最后阿乙终于忍受不了良心的谴责,就去监狱探望阿甲,令他感觉惊奇的是,监狱告诉他阿甲早在几年前就因癌症去世了,阿乙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松了口气,当他兴高采烈地回到家时,看见他的信箱里又躺着一封阿甲的来信,阿乙此时恍然明白,自己才是被无期判在良心里监禁……

  《无间道》的结局是成功的。墓碑前的刘建明内心所承受的,远没有墓碑上那个微笑的刘永仁轻松,“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这大概就是《无间道》所要表达的意思。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真正的友谊,是超越时间空间的永恒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