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黑客帝国II:重装上阵 (2)
送交者: reloaded 2003年05月19日15:47:22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到底《黑客帝国》续集中的特效有何神妙,试拣一二说之:

◎革命性的突破—“虚拟拍摄”(Virtual Cinematography)

目前,地球人都知道,NEO将在《重装上阵》中和100名升级了的密探史密斯过招,这也是第二集中两大重头戏之一,其中蕴涵了复杂的镜头运动,如此多的人物,如果用“子弹时间”来勉强应付的话,将会是极其耗费人力物力的。沃卓斯基和盖特的解决办法是:干脆抛弃“子弹时间”,在电影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全面的“虚拟拍摄”技术。

所谓“虚拟拍摄”,在沃卓斯基兄弟的构想中,应当是使得导演所要求的拍摄动作,全部能在电脑里的虚拟场景中进行;拍摄所需的各种物件,包括场景、人物、灯光等,全部被整合进了电脑,然后,导演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在计算机上“指挥”角色的表演和动作,从任意角度运动他的镜头,简而言之,就是拍摄出导演想拍摄的任何场景来。但是,所有那些输入到电脑里的数据又是完整无误地来源于真实世界,也就是说,输入电脑中的虚拟场景和虚拟人物必须是真实世界和演员的“全息”复制,等于是把一个真实的世界克隆到电脑里的虚幻世界,从而在物理意义上打通“虚拟”与“真实”的界限。

利用“虚拟拍摄”,导演能创造出在真实世界不可能完成的镜头,同时由于虚拟世界是真实世界的完美复制,观众根本无法挑剔表演、动作和场景的真实性。如果大家对特效制作稍有所知的话,就会立刻明白这一步迈得有多么大。从来电脑虚拟的世界只是拍摄真实世界的补充和修饰,即使是象《星球大战前传》那样号称每一个镜头都包含了视觉特效的电影,也无法使导演能完全在虚拟世界里执导一场和真实世界完全无异的表演。“虚拟拍摄”导演的自由发挥空间一下子扩张了N倍,剩下来的唯一限制,就是他们的想象力了。

正如前面所述的,“虚拟拍摄”的基础,在于“完全真实”地复制真实世界,如果虚拟世界中的人物和物件和真实演员与物体有差距,那“虚拟拍摄”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沦为象《最终幻想》一样尴尬的实验品了。简而言之,“虚拟拍摄”和普通电脑特技的区别,就象把一头羊画在稿纸上和利用生物科技克隆那头羊之间的差别一样。

以NEO大战100个密探史密斯的场景为例,为了达到“虚拟拍摄”的要求,这场名为“Burly Brawl”的群戏,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取得交战角色的全息复制数据,说白了就是如何真实地创造“虚拟人”。100个史密斯的虚拟人形象是从扮演史密斯的雨果·维文和他的十二个替身演员提取数据的。

首先,那些替身进行了为时数月的训练,主要是模仿雨果维文的一言一行,包括他的各种神情和动作习惯,据说最后连雨果本人都受不了了,因为感觉整天面对12个“自我”,那种情形挺恐怖的。当替身们对雨果的模仿达到导演满意的阶段后,动作指导袁和平的小组和基努·里维斯加入了进来,开始动作戏的排练,在这过程中,用“动作捕捉器”(Motion-Capture)将所有NEO和100个“史密斯”该完成的动作全部输入电脑。单单这一工作就持续了整整四个月,创造了电影历史上使用“动作捕捉器”的新记录,事实上,这一记录也超越了所有大型三维游戏曾使用过的动作捕捉数目(电脑游戏是“动作捕捉器”最大的市场)。“动作捕捉器”的使用也使袁和平的动作设计更加得心应手,他可以设计出许多常人难以做到的动作,并能通过电脑修饰,使武术动作看起来更加有力而舒展。

在所有设计动作被记录、输入进电脑之后,就轮到“编辑”工作了。盖特领导的特效小组实实在在地由骨骼到肌肉再到肌肤地“再造”了虚拟NEO和虚拟史密斯的身体构架,然后再为他们覆盖上和照片一般清晰、真实的肌肤和衣服。在这一步步创造真实“虚拟人”的过程中,盖特的特效小组又发明了另一项超尖端的技术:“全息捕捉”(Universal Capture),简称U-Capture。他们使用5台SONY旗舰级超高精度HDW900型数码摄像机,呈半圆形对准每一个演员的脸部,当演员开始表演时,摄像机捕捉下演员脸部的每一个精细反应——从一根头发丝的摆动到每个皱纹的抽动方式(HDW900能精确到看见毛囊和毛细血管),综合5台机器的数据,就可以得到演员表演时脸部的三维精确数据,所有这些数据都没有被压缩、而是直接输入进大型电脑系统,每秒钟的数据流量就超过1G!特效小组再将这些真实的面部表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情节“贴”到相应的虚拟人身上。由于无论是虚拟人的身材、动作、表情,还是他们衣服在动作时的变化,都是直接从真实表演当中复制过来的,虚拟人也就和真实世界中的演员完全无异了。

最后,另外“复制”好的虚拟场景、道具,和一些影片需要的特殊效果被加了进来,完美地组合成和真实世界一样的虚拟世界。盖特他们称之为“虚拟制片厂”,这使得无限制地多样化镜头运用和剪辑成为可能。沃卓斯基正是利用“虚拟拍摄”这一革命性技术,在 Burly Brawl一战中,用以前不可能的角度拍摄出了几乎是不可能的镜头运动:例如他能指挥镜头自由地围绕NEO和100个史密斯,或者在他们中间任意穿插、寻找更合理的角度,可以让镜头顺滑地从超慢速过度到超高速。在最终的电影中,观众将看到镜头围绕打斗中心以超音速旋转拍摄最后以常规速度播放的镜头。可以说,“虚拟拍摄”解放了导演的无限想象力空间。

◎一切只为把握精度—“视觉预览”(Pre-Visualization)

《重装上阵》中的另一场重头戏,就是“将终结其他一切追车场面”(乔西佛)的高速公路追逐战。这场14分钟的追车戏,牵涉到超过300辆的各种类型的机动车,其中将有数十辆车会发生碰撞和爆炸,被爆炸气浪掀起来的车,又将制造更多的碰撞和爆炸,这当中翠尼蒂还要以高速摩托车载着“制钥者”在所有这些混乱中逆向行驶!简直是对特技编排的一次终极考验,因为所有场景都要首先进行实拍,一个数据推导不确切,就有可能导致特技人员的悲剧性伤亡。

《重装上阵》剧组决定采用“视觉预览”系统来编排这场电影历史上最复杂的追车戏。简而言之,“视觉预览”就是在电脑上模拟出一个实际场景来,然后在这个模型当中进行摄影机位、镜头角度的试验,找到最能表达导演意图的方式,最后用动画运行所有已经决定的流程,看看最后的结果会是怎样一种情况。

为了使这一惊心动魄的追车场景准确无误地进行,预先计划在正式摄影前一年左右就开始准备,设计的过程中电影的所有设计人员和工程师都参与了进来,他们要用三维模型来确定每一部高速运行的机动车的轨迹以及在碰撞和爆炸过程中的移动方向。最终,通过“视觉预览”系统,特效和特技小组将每一部车在此场景中所应发挥的速度精确到了每一英里/小时,同时也为每一位特技驾驶员制定出了详细操作流程,使得这场看似不可能编排的超级大追车得以完全按计划进行,同时又看不出编排的痕迹来。

同时,“视觉预览”也帮助沃卓斯基兄弟捕捉到了一些匪夷所思的效果。观众们将看到,在这场戏中,摄像机似乎经常置于在以前的追车场面中见所未见的地方。兄弟俩经常是头脑中突然冒出一些梦幻般的镜头模式,然后利用“视觉预览”来检验在屏幕上看起来具体是什么样子的,然后特技人员需要利用模拟的结果实际规划出真实场景中的拍摄方式。

就这样,一场令人肾上腺素飙升而又完全感觉不到“设计”痕迹的追车戏,被完美地编排出来了。

◎视觉的通感—“非常”镜头的处理

《黑客》迷们应当对第一集中翠尼蒂从坠落的直升机中逃生的场景记忆深刻,当飞机爆炸时,建筑物的玻璃墙面居然象水面一样出现了涟漪。这一违背常规物理学定律的镜头,正是《黑客帝国》特效组的首创。视效总监约翰·盖特认为,在象矩阵这样一个纯数字的世界里,故意的视觉扭曲看起来是很自然的。因此,他将在续集中创造更多这样类似的打破一般物理学的“疯狂“镜头。

其中之一——大家已经从预告片中看到了——那就是NEO起飞时脚下地面由内向外辐射的波纹,正是第一集中直升机爆炸特效的翻版。在续集中,另一种视觉的“通感”体现在对爆炸镜头的处理上。第一集中我们已经领教过电梯内炸弹爆炸时,熊熊大火在慢镜头中如滚滚洪水般波涛汹涌的“奇观”,这正反映了盖特独特的视觉理论:他要使《黑客帝国》系列中的火焰能象液体一样流动,而液体则让它们如轻烟般飘渺,通过合理地转移物质的物理特性,使司空见惯的爆炸场景产生如梦似幻般惊艳的效果。

事实上,视觉通感的做法是借鉴了日本动画的处理手法。无论是沃卓斯基兄弟,还是约翰·盖特,都声明他们是日本动漫的铁杆FANS。沃卓斯基兄弟更是从小泡在动漫书中长大的,日本动漫中对于一些镜头夸张而有趣的处理手法让他们惊奇不已:唯美的分镜头巧妙地捕捉了事物的瞬间形态,使得那一刻看起来那么不可思议又妖艳异常;能不能用常规镜头、在真人电影中做到那样的奇观呢?借助视觉特效,他们完美地做到了,拍出了最得日本动漫风格精髓的真人电影。

◎特效管理信息系统—Zion Maniframe

前面说到,由于《黑客帝国》续集包含的多达2500个特效镜头,以及革命性创新特效带来的庞大的工作量,视效总监约翰·盖特自己的特效公司Manix,已经不足以应付这些工作。毕竟,相对于特效界的巨无霸“工业光魔公司”(ILM),Manix还是个“中小企业”。为此,盖特联合了世界各地的五大特效公司,将部分特效任务承包给他们去做。

这些公司是:

法国的BUF公司,主要负责矩阵的绿色下坠字码效果和其他垂直降落效果;

Tippett工作室,主要负责全数码环境的制作和复杂机械物(如电子乌贼)的制作;

SONY片厂的“图象工作室”,主要负责创作影片中那些地表通向地心的隧道,还有设计隧道中的一些大场面,如250000只电子乌贼集结的场景;

“巨型杀手机器人”(Giant Killer Robots)工作室,主要负责再现地底环境;

“动物逻辑”(动物逻辑)工作室,负责高速公路追车场景的设计,和一些“超正常”角色的创作,例如那位在高速行驶的机动车上跳来跳去的密探。

工作分散给协调和整合工作带来麻烦,而特效部门的有效性关系到整部影片的成败。盖特需要整合从“视觉预览”到后期制作的整个创造“虚拟制片厂”的流程,为此,他和他的同事们又设计和组建了“Zion Maniframe”这个世界电影史上功能最强大、完备的信息与物质交流系统。这绝对不仅仅是一个搜索引擎,通过他的“数码日记”和“拍摄进程”系统,整个摄制组中从事数码加工、概念设计、故事蓝图描绘、电脑辅助设计、三维模型设计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得到想要的场景设计、高解析度模型和处于各拍摄进程当中的所有镜头资料,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还是第一次在电影拍摄中运用如此庞大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花絮篇】

两部续集采用同期拍摄的方式,总共花了270天进行主要的拍摄工作,而后期制作则一直持续到电影上映前几周。不幸的是,扮演ZEE的年轻歌手阿莉亚于2001年8月25日在一起飞机失事中去世。幸亏她的镜头本来就不多,重拍起来也比较简单,因此她的角色没有多少麻烦地就被诺拉·盖亚补上。然而,祸不单行的是,仅仅一个月之后,扮演“先知”的老演员格罗莉亚·福斯特又因糖尿病不治身亡。当时她已经拍完《重装上阵》的所有镜头,但还未开拍第三集的戏份。到目前为止,沃卓斯基怎样处理她在《帝国革命》中的戏份仍然是个迷,取消这个角色是不可能的,因为她是个只管重要的角色。除了失去剧组中最老和最年轻的两位演员外,这中间的9.11事件更是给剧组成员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

连窜的困难,加上沃卓斯基对电影质量的精益求精,使得这两部续集的拍摄严重超支和延期。本来预计是要2002年5月就结束所有的镜头拍摄的,结果这项工作直到当年的8月21日才正式结束,正好那天是女主演凯瑞安妮摩丝的生日。由于延期和沃卓斯基强烈要求提升特效质量,影片主投资商华纳制片公司不得不追加制作费。本来,在2002年2月的时候,两部续集的预算还是两亿五千万美元,后来制片人乔西佛拉着华纳的副总裁前来探了一次班,无非是倒倒苦水,灌灌迷汤什么的,到了当年的11月,预算就追加到了整三亿美元。实际总花费可能还超出这个数字,但目前谁也不好意思说,等到电影赚了大钱了,才能放开讲内幕经济。这三亿美元当中,有一亿是完全花在特效制作上,其中光是第三集《帝国革命》中17分钟的高潮戏,就花掉了大约4700万美元,相当于当年第一集总制作费的三分之二。不过,对于视效总监约翰·盖特来说,他们两部续集同时拍摄的方法还是节约了不少成本的。用乔·西佛的话说,就是用1.5部超级大片的制作费,拍出了两部完美的超级大片。感情他们还嫌不够宽裕呢!

在拍摄过程中,主要演员们也经历了种种磨难。有报道说,基努里维斯经常在片厂象一头狼一样嚎叫。大家不要以为他是在进行自己组建的“狼”乐队的新曲排练,实际上是他对抗拍摄压力的一种情绪发泄;据他自己说有提神醒脑、增强信心的作用。这也难怪,谁叫他的NEO变成了拯救人类的超级英雄呢?

在两部续集中,他一共有七场主要打斗场景,其中光是在Burly Brawl那一场,他便有500个连续动作,超过他在《黑客帝国》第一集中施展的动作总数!为此,他必须进行艰苦的体能训练和高难度的动作排练。他自己也是个追求完美的人,结果总是被沃卓斯基兄弟和袁和平不断推向体能的极限。导演还为它订做了特别食品:有打斗场景时,就光吃新鲜肉类,如牛肉;没有打斗场景时,就吃鱼、米饭和蔬菜。几个月下来,基努的体型比第一集更为挺拔,看起来要比实际身高高出那么几英寸的样子。

连续高强度的训练也是效果显著的,基努不仅亲身完成所有的动作,在完成的速度和力度上,都比第一集有很大的提高。拍摄第一集时,他脖子受伤未痊愈,因此袁和平就多为他设计手和腿的动作;在续集里他没有伤病的借口了,包含全身运动的高难度复杂动走接踵而来,使得他不得不经常一歇下来就把自己泡在冰水里。不过,他的功夫确实提高很快,再也没有第一集中给人以花架子的感觉,连安妮摩丝都相信他确实能kick some asses!

凯瑞自己的拍摄进程也是伴随着伤痛。她在一次空中落地时,由于估计失误,导致大腿肌肉拉伤,踝关节韧带也有损伤,使她不得不休息了6周不拍武戏。其他演员方面,费许伯玩日本武士刀时弄伤了手腕,而雨果·维文的额头被特技人员不小心敲了一棒子!

谈到《重装上阵》高潮戏之一的追车场面,安妮摩丝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因为她很讨厌摩托车,以前压根就没骑过!而高速公路追车一场,要求她亲身上场,驾驶大型运动摩托车,以60英里的时速逆行,后面还载着“制钥者”!最要命的,剧情要求她还不能带头盔!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挑战死亡”的场景。家人都认为她要做那样的动作简直是自寻死路,她自己也曾一度犹豫,不过在最后关头她还是勇敢了完成了所有的动作。痛定思痛,安妮摩丝表示《黑客帝国》系列将是她最后一部动作电影,以后她要多演一些自己喜欢的感情戏了。

与她对摩托车的态度成对比,安妮摩丝对汽车特技驾驶极其着迷。她曾两次进入专门为影视特技而设的驾驶学校学习,在方向盘前的疯狂劲让费许伯等大老爷们都大惊失色!说到汽车,值得一提的是,通用汽车公司为这两部续集赞助了整整300辆各种类型的机动车,从轿车到18轮货柜车都有,结果这些车都在拍摄高速公路追车那场戏中报销了!其中包括2003版的两款卡迪拉克最新车型:12辆CTS和12辆EXT,不知通用老板心痛不?反正我的心是痛的。

不过,所谓有失必有得,通用公司也通过电影,充分展示了卡迪拉克车型卓越的操控性能和与《黑客帝国》环境一般超酷的外形,等于义务做了一次影响最大的广告。当订单哗啦啦流向通用总部时,老板们恐怕都合不拢嘴来。讲起电影收益,当初超支时,基努里维斯主动降低了片酬,也表示放弃部分影片上映后的票房分红。也许是看到剧组同心协力的精神,市场对《黑客帝国》的前景普遍看好。美国超高精细度影院系统IMAX院线已经与华纳展开密切合作,于2003年6月6日发行《重装上阵》的IMAX版本,更表示要在今年11月7日和普通版同步发行《帝国革命》。这还是IMAX历史上首次对一部非自己制作的影片如此热心。

【幕后功臣篇】

象《黑客帝国》系列这样的电影,银幕背后众多人员的共同努力是影片取得成功的最关键所在。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主要的幕后创作人员,并对他们致以影迷的敬意:

首先,当然是约翰盖特领军下的特效小组。除了前面介绍的五大特效工作室外,盖特自己还新组建了ESC工作室。统而言之,直接参与《黑客帝国》续集特效制作的有来自全球的500多名艺术家们;如果算上间接“支援”和临时“帮助”的,恐怕有超过1000名特效工作者为这两部续集的视觉奇观作除了贡献。

其次,是特技(Stunt)小组的老大哥们。这里的特技,是指那些必须由人来完成的身体特技,如追车场景当中的特技驾驶员。对以龙德尔(R.A. Rondell)为首的特技小组来说,设计、完成包含有超过60多辆各类机动车碰撞并爆炸的追车特技,绝对不会象观众们看起来那般轻松愉快。可以说,特技小组的成员们是在用自己生命的冒险来换取观众终极的娱乐刺激。这一追车场面不说“绝后”,但确实是“空前”的,龙德尔先生确实有资格说他编排的这一连窜酷镜,使得《速度与激情》看起来象“乌龟在爬行”。

再次要感谢的是袁和平和他的动作设计小组。虽然是《黑客帝国》第一集使东方功夫在西方银幕上全面复兴,但广大中国的观众们还是对其中的动作场景不是非常满意,因为基努们的动作看起来还太“虚”:架势十足而气韵不济。仅从预告片来看,续集的动作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NEO的动作看起来非常连贯、舒展,力道和美感都增加了,这一方面得益于演员训练强度的增加和“虚拟摄影”技术的使用,但如果整部影片都能保持同样的水准,袁八爷也是功不可没的。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美工设计部门的艺术家们,包括制作总监欧文派特森(Owen Paterson)、概念设计盖夫瑞戴沃(Geofrey Darrow)、叙事蓝本画家菲力莆凯勒(Philip Keller)和他们的同事。是他们创造了锡安和MATRIX里的独特景观,前者原始、朴素而粗犷,后者精致、利落而冷酷;同时,艺术家们还赋予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不同的基色,真实世界是蓝色基调,象征着人类已经失去的大海和蓝天;虚拟世界是与MATRIX密码相一致的绿色基调,失去了阳光的绿色意味着腐烂和潮湿,暗示着虚拟世界的病态和必将被摧毁。除了那1.5英里长的高速公路这一让人咋舌的大手笔以外,整个艺术部门为两部续集搭建了超过150个场景,其中绝大部分场景又要多建几个复制品,以便再现在人类与MATRIX战斗时程度不同的损毁。这所有的劳动,都凝结了艺术家们的智慧和心血。

最后,不能不说《黑客帝国》系列最大的功臣还是导演沃卓斯基兄弟。他们不仅开启了整个创意,而且具体指导了所有部门的工作。以上各部门在谈起灵感的来源时,无不要提到兄弟俩的影响。兄弟俩在媒体面前却不只是一般的低调,他们根本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坚持让作品本身说话。其实,让笔者敬佩的还不在于他们的敬业和专业,而在于他们对科幻理念的执着和对市场的精确把握。随着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新月异,虚拟世界将越来越真实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许多变化和问题,虚拟与真实的冲突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并将最终影响到人类对自己的认识。探讨这一主题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沃卓斯基兄弟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懂得将这一理念包装以时尚的外衣,并以令人惊叹的精力,在电影、游戏、动画等多方面同时出击,本身就含有将一虚幻的概念推广至人们真实的思考的意思。人文的关怀+理性的头脑+商业的策略,《黑客帝国》系列想不成功都难。

【市场展望篇】

◎ 看《黑客帝国2》,到底看什么?

首先,可以肯定,不是看一个让人费尽思量的故事。可以明确的说,《黑客帝国》系列在哲学意义上的总体构架已经在第一集中完全展现出来了,续集中并不会出现比虚拟VS.真实更深刻的思考;续集所要做的,是沿着第一集建构起来的框架向纵深挖掘更原始的秘密,向旁枝扩展更大的场面。所以,带着一颗绷得紧紧的脑袋去看电影的同学可以休矣。《重装上阵》是要让你欢呼过瘾的,而不是扼腕冥思。

其次,轮到续集最大的看点,无疑还是看特效。看看“虚拟摄影”的效果是不是真有那般神奇,看翠尼蒂如何使出她的“天蝎挂尾”,看NEO力战群探,看锡安上空乌云压城般的电子乌贼,看佩瑟芬眼角眉梢浓艳欲滴的春情……总之,看一切让你眼馋的东东。

第三,看迷团。续集中,MATRIX内外几个最神秘的人物都将粉墨登场:先知、制钥者、梅罗纹奇、病毒双子星、守护天使、建筑师、鬼魅,他们到底是什么?是如何产生的?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密探史密斯和新的密探关系如何?每揭示一个小秘密,你都会感到一份久违的窃喜,就象小时候发现邻居家的阿珍居然有点喜欢你一样。

第四,看追车。难得看见如此多的机动车同时毁于一旦,难得看见墨菲斯力劈卡迪拉克,难得看见密探野蛮版的三级跳,难得看见18轮货柜车上的激烈打斗……还等什么呢?别忘了系上你的安全带!

第五,看功夫。看NEO施展少林棍法,看保镖们玩弄十八般武器,看双子星剃刀对墨菲斯武士刀,看奈奥比腾空回旋踢,看守护天使的鸳鸯连环腿,看ENO掀起史密斯如飞草;看动作的凌厉,看招式的舒展,看气韵的连贯,看中华武术让洋鬼子目瞪口呆!

第六,看时尚。观众的眼球就是时尚!看奈奥比和双子星的发型,看NEO的新风衣,看墨菲斯的皮靴,看佩瑟芬的胸衣,看翠尼蒂掌中的手机,看路上奔驰的CTS和EXT,看地狱酒吧里的SM派对。大胆地观看,小心地模仿。

看了这么多,你还是觉得无聊怎么办?赶紧回家逗孩子去,因为您显然和娱乐电影不搭界!

◎ 《黑客帝国2》的黑暗因素

据说在试映的时候,有很多观众反映,这样一部电影怎么就划到R级去了呢?根据去年的数据,全年总票房前十位,没有一个是限制级的,因而有可能影响票房收入。再加上前一周《X战警2》以惊艳的成绩先下一城,给《重装上阵》以巨大的压力。而十三到十七岁的观众至少占到影院常客的四分之一强,不能不考虑失去他们给票房带来的影响。何况,除了《X战警2》,6月份还有个PG级的《绿色巨人》,观众和影评人的期待值似乎还超过《X战警2》。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重装上阵》背水一战,不可调以轻心。

此外,部分观众还会以续集缺乏思考性为借口而拒绝去影院欣赏,对他们而言,续集就纯粹是打斗和特技秀而已,NEO与翠尼蒂的爱情,墨菲斯的信念,锡安基地里的政治斗争,MATRIX里的众多神秘人物,都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细节而已,因而懒得看。

◎ 看自己的,让别人说去吧!

限制级别和神秘性的减少,确实是票房的可能不利因素。但我颇怀疑,在如此造势的情况下,还有谁忍得住胃口成天被吊得高高而硬是不去看的。票房机构最新的调查表明,级别限定并没有给《重装上阵》的上映前景造成任何不利影响,至少没有显著的影响。不少17岁以下的少年,都纷纷表示一定要拉上家长陪同去看,这样一来,票房收入反倒有可能增加,至少能抵消掉那部分并非《黑客帝国》FANS因而轻易被分级制度阻挡在外的小朋友。

再说了,影评人只是嘴上的将军,观众从来都不会听他们的鼓惑,该去的就去看,哪管影评人说什么没有深度?当初看第一集时,又有多少人第一遍时就挖掘出很深刻的思辩性呢?电影的力量并不在于它意图告诉我们什么,而在于我们自己去理解并思索电影的意义,有时甚至可以和电影的创作初衷毫不相干。

最后奉劝大家,看完《重装上阵》后先不要急着离开影厅——没有抽奖,不要想歪了啦——最后的字幕长达8分钟,就是为了让大家有充足的时间去排队放水,之后您就赶紧摸黑回来——注意别踩了女士的脚——因为,片尾字幕过后将是第三集《帝国革命》的正式预告片!

废话说够,看不看由你;不过,最重要的是要记住:FREE YOUR MIND!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不离不弃 (3/61-3/63)
2002: 我知道花儿为谁开